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落实与发展,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核心思想,要将教学重点从知识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既要保障小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应注重其核心学习素养的培养。当下时段,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也成为社会各界所热议的话题,以下,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展开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手段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教导小学生学习、成长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技巧,使其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知识,让其在日后的成长中可以将专业技巧灵活运用。但数学知识本身存在较强的抽象性,对逻辑思维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难免会存在一定难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引导、巧设情境以及拓展生活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使小学生在高效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速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游戏引导,培养数学数感
数学数感简而言之即小学生对数学数字、数学符号等元素的敏感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数感既有助于强化其对于数学内容的感知,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激情。对此,教师可以以游戏作为引导,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授课。即,教师结合现阶段的教学任务需要,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进行结合,为小学生营造轻松的游戏氛围,使其置身当中,在游戏环节中逐步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满足小学生喜欢玩乐的成长天性的同时,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落实数学数感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时,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抢七”的问答游戏。即,教师给出简单的计算题目,小学生进行抢答,最先得出正确答案的小学生计一分,首先累积七分的小学生获得游戏胜利。如,“各位小选手,请听第一题,55+45等于多少呢?”教师给出难度较低的第一题。小学生A迅速回答:“老师,等于100。”“很好,这位同学获得一分,第二题是85-30等于多少?”教师以游戏为引导进行知识讲解,既有利于凸显数学知识学习中的趣味性,还有利于保持小学生灵活的思维状态,进而在快速抢答的游戏中助力小学生数学数感的培育。
二、巧设情境,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最具实用性的素质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对各种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方面。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即,教师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安排,为小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小学生在情景中既可以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知,还可以具体知晓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促进其理论知识学习有的放矢的同时,加速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程时,可以为小学生创设商店购物的生活情境。假设商店中铅笔1.5元两支、橡皮0.5元一块、直尺2.5元一把、作业本3.5元两本,手中有现金10元,如何购买可以用完所有钱,且购买的文具可以满足一周的学习使用。教师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小学生A思考后举手表示:“老师,我选择购买四支铅笔、两块橡皮、一把尺子和两本作业本,因为我们的学习对铅笔需求较大,所以我多买了几支,而且所有商品的价格加起来刚好等于10元。”教师以生活为背景进行情境创设,既有助于发挥小学生在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优势,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亲和力,还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元素相融合,强化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技巧,进而在生活化的氛围中促进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增长。
三、拓展生活,塑造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指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洞察力,它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知识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拓展的方式进行授课,充分发挥小学生熟悉生活事物的优势,将其熟知的生活元素与现阶段的图形内容进行深度结合,使小学生在剖析生活事物、事例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其中的几何图形知识,促进其图形解析思维培育的同时,加速几何直观素养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程时,可以结合客观存在的生活事物作为教学的载体。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掌握同一事物不同角度观看所产生的形状变化,因此,教师可以展示具体的建筑物作为观看的素材。如,“金字塔”形状的物体,小学生从上、下、左、右等角度进行观察时,可以看到三角形、正方形的形状,教师在此时则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如“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垂直观看会得到正方形,水平观看会得到三角形呢?”教师将具体的生活事物带入到数学课堂之上,通过实际观察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既能够使其真切了解的图形在生活中的表现,还能够在剖析生活事物的过程中,塑造小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
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促进小学生知识学习效率、质量提升的同时,推动小学生数学课业成绩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黄胜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20(07):85-86.
[2]秦成锋.小学数学學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科幻画报,2020(02):225-225.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手段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教导小学生学习、成长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技巧,使其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知识,让其在日后的成长中可以将专业技巧灵活运用。但数学知识本身存在较强的抽象性,对逻辑思维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难免会存在一定难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引导、巧设情境以及拓展生活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使小学生在高效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速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游戏引导,培养数学数感
数学数感简而言之即小学生对数学数字、数学符号等元素的敏感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数感既有助于强化其对于数学内容的感知,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激情。对此,教师可以以游戏作为引导,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授课。即,教师结合现阶段的教学任务需要,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进行结合,为小学生营造轻松的游戏氛围,使其置身当中,在游戏环节中逐步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满足小学生喜欢玩乐的成长天性的同时,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落实数学数感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时,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抢七”的问答游戏。即,教师给出简单的计算题目,小学生进行抢答,最先得出正确答案的小学生计一分,首先累积七分的小学生获得游戏胜利。如,“各位小选手,请听第一题,55+45等于多少呢?”教师给出难度较低的第一题。小学生A迅速回答:“老师,等于100。”“很好,这位同学获得一分,第二题是85-30等于多少?”教师以游戏为引导进行知识讲解,既有利于凸显数学知识学习中的趣味性,还有利于保持小学生灵活的思维状态,进而在快速抢答的游戏中助力小学生数学数感的培育。
二、巧设情境,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最具实用性的素质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对各种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方面。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即,教师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安排,为小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小学生在情景中既可以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知,还可以具体知晓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促进其理论知识学习有的放矢的同时,加速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程时,可以为小学生创设商店购物的生活情境。假设商店中铅笔1.5元两支、橡皮0.5元一块、直尺2.5元一把、作业本3.5元两本,手中有现金10元,如何购买可以用完所有钱,且购买的文具可以满足一周的学习使用。教师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小学生A思考后举手表示:“老师,我选择购买四支铅笔、两块橡皮、一把尺子和两本作业本,因为我们的学习对铅笔需求较大,所以我多买了几支,而且所有商品的价格加起来刚好等于10元。”教师以生活为背景进行情境创设,既有助于发挥小学生在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优势,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亲和力,还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元素相融合,强化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技巧,进而在生活化的氛围中促进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增长。
三、拓展生活,塑造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指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洞察力,它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知识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拓展的方式进行授课,充分发挥小学生熟悉生活事物的优势,将其熟知的生活元素与现阶段的图形内容进行深度结合,使小学生在剖析生活事物、事例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其中的几何图形知识,促进其图形解析思维培育的同时,加速几何直观素养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程时,可以结合客观存在的生活事物作为教学的载体。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小学生掌握同一事物不同角度观看所产生的形状变化,因此,教师可以展示具体的建筑物作为观看的素材。如,“金字塔”形状的物体,小学生从上、下、左、右等角度进行观察时,可以看到三角形、正方形的形状,教师在此时则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如“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垂直观看会得到正方形,水平观看会得到三角形呢?”教师将具体的生活事物带入到数学课堂之上,通过实际观察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既能够使其真切了解的图形在生活中的表现,还能够在剖析生活事物的过程中,塑造小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
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促进小学生知识学习效率、质量提升的同时,推动小学生数学课业成绩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黄胜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20(07):85-86.
[2]秦成锋.小学数学學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科幻画报,2020(02):2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