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鱼座的苏学军,一直都在两条轨迹上交错前进。生活方面,1996年去新疆,一呆就是十年,所以现在有新疆和北京两个家、两个故乡。职业方面,在自己的工作中乘风破浪,却也把写作看得几乎同样重要。写作方面,本来一直从事科幻小说的写作,现在却要做成奇幻、科幻双栖。性格方面,平时非常和善,但在小说中从来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冰狱之火》、《星星的使者》,中短篇小说《远古的星辰》、《火星尘暴》、《天堂之路》、《灵天》等。
陈楸帆(以下简称“陈”):这次去成都参加大会。得到的一个好消息就是:前辈们都杀回来了,比如休息了很久的您。最近就发表了好几篇,如《沉寂的喷泉》、《灵天》,还有即将发表的奇幻小说,这之间您干吗去了?
苏学军(以下简称“苏”):挣钱啊挣钱,现在还没挣到。其实,这两年我写得算多的,今年大概写了三十万字,不过,还需要一个恢复期。
陈:怎么想到回归写作呢?
苏:乐趣啊乐趣,这也许是我现在最大的乐趣了,估计您也一样。写作养不了人,但一旦变成职业可能就没有乐趣了。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同时进行两段人生。
陈:您的小说太空情结很重,是不是跟童年有关。
苏:还有一个是历史情结,一个是向前,一个是向后。
我们这一代人之中,大部分与我有着相似的童年。在那个时候,与家乡类似的小村庄像群星—样散布整个中国大地,一样的落后、一样的原始、一样的安详……在三十年的短暂时光中,我们飞快地长大,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也迅速地从农耕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更进一步向信息社会迈进……与发达国家的孩子不同,我们经历了从个人到社会的双重进步。我很科幻地认为,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我们本人不正在经历着一段科幻般的人生旅程吗?
陈:我也时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但也许出生年代和环境的原因,感触没有您这么深。就是这种变迁感促成了您对科幻的热爱吗?
苏:我还觉得有那么一点儿不对劲。现在我就坐在自己的书房内,面对着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一边吸着烟,一边喝着铁观音,还一边听着流行音乐,悠哉地写着文章。我身处的这座漂亮的楼房就矗立在曾经是小村庄的土地上,而数不清的这样的楼房所组成的现代化城市已经替代原始的村庄,在中国的疆域中竞相拔地而起。我本该对这些感到欣喜、感到兴奋,可是……我并没有。我现在有了电脑、汽车、房子和许许多多从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东西,可是似乎并没有得到期待已久的快乐,甚至还平添了许多烦恼。于是我终于明白,我们在得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总在失去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陈: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烦恼。您还记得小时候的阅读经历吗?哪些书让您走进了科幻世界,激发起您的创作欲望?
苏: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饥渴地阅读着所有能够看到的书籍,全然不管是否能全部理解,直到那篇叫做《神曲》的科幻小说在眼前展开一个神秘瑰丽的世界时,我的视野一下子从小小的地球扩展到灿烂的群星深处。从此,就迷上了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雪山魔笛》、《飞向半人马座》,还有许多记不得名字的小说,一部部看过来,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下子看不到科幻小说了,勉强忍了半年,终于在中学的时候,自己拿起了笔,开始描述那向往已久的梦想中的神奇世界。起初是自娱自乐的,后来试着与别人分享,再后来就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不过,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写了几十万字,却没有—篇小说发表过,甚至身边根本也找不到一个有共同爱好的同仁,就这样—个人痛并快乐着。
陈:后来是怎么找到组织的?
苏:经过苦苦寻找,终于与罗宏斌、星河、杨平、凌晨、刘珉等北京的科幻爱好者取得了联系,在北师大主楼前的空地上,大家畅所欲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是多么的激动啊!后来,大家开始定期聚会,与会的科幻迷也越来越多。再后来还创立了科幻迷刊物《立方光年》。
陈:其中一定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吧?
苏:有一次,几个科幻迷在我公司留宿。早晨,星河忽然把我叫醒,轻声说,我们出去吃早饭吧。我说,把大家都叫起来呀。他说,别,身上就一块多钱了,两个人还不知道够不够。最终我俩在床底下找了些硬币,才溜出去吃了早饭。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裴晓庆和杨平,两人长发披肩,英俊潇洒,心中暗道,真帅呀!简直是美女杀手。结果有一次,裴晓庆到我朋友家取东西,被居委会大妈当做流氓,严加防范。当然,现在他们剪了短发,显得成熟了,却也老了些。
陈:听起来真是特别美好的年代。
苏:现在想起来,那时我们除了年轻,几乎一无所有,可是那些日子是多么美好,多么让人喜悦呀。然而现在,人在,物也在,大家还是经常聚会,我却再也体味不到从前的感觉了。
陈:您现在还读科幻小说吗?对它的感觉有没有一些变化?
苏:随着社会的开放,我已经能够阅读到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科幻作品了,可是我心中的激情却日益消散。购买科幻书籍似乎成了例行公事,可一摞书放在书架上,读过的越来越少,即使阅读了,也没有那么引人入胜了。起初,我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到论坛上一看,与我有同样感觉的大有人在,这的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了。
陈:您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苏:有人说,这是世界性的科幻退潮;有人说,是现在缺少优秀的科幻作者,缺少优秀的科幻作品。我思考着,渐渐有了一个答案:我们长大了。我们对梦想和渴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科幻作品所蕴含的内容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并没有与我们的要求同步,于是造成了我们的焦虑和失望。
陈:好像是Bradbury说过,科幻就是反映变化的文学,与时俱进在什么时候都没错啊!
苏:其实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有失望就说明我们还有梦想,而梦想不就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吗?它也将承载着人类迎来下一次翻天覆地的质变。我想,这也是科幻小说存在的积极意义。所以,就让我们期待着吧,把梦想的翅膀化为金属的机翼,化为拖着熊熊尾焰的火箭,化为反物质动力飞船,奔向遥远的星辰彼岸……
陈:这话真像您的小说风格,华丽而宏大的太空歌剧。最后,请向我们的读者说句祝福的话吧!
苏:祝愿男生都像星河—样帅,女生都像茄子一样美。谢谢!
陈楸帆(以下简称“陈”):这次去成都参加大会。得到的一个好消息就是:前辈们都杀回来了,比如休息了很久的您。最近就发表了好几篇,如《沉寂的喷泉》、《灵天》,还有即将发表的奇幻小说,这之间您干吗去了?
苏学军(以下简称“苏”):挣钱啊挣钱,现在还没挣到。其实,这两年我写得算多的,今年大概写了三十万字,不过,还需要一个恢复期。
陈:怎么想到回归写作呢?
苏:乐趣啊乐趣,这也许是我现在最大的乐趣了,估计您也一样。写作养不了人,但一旦变成职业可能就没有乐趣了。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同时进行两段人生。
陈:您的小说太空情结很重,是不是跟童年有关。
苏:还有一个是历史情结,一个是向前,一个是向后。
我们这一代人之中,大部分与我有着相似的童年。在那个时候,与家乡类似的小村庄像群星—样散布整个中国大地,一样的落后、一样的原始、一样的安详……在三十年的短暂时光中,我们飞快地长大,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也迅速地从农耕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更进一步向信息社会迈进……与发达国家的孩子不同,我们经历了从个人到社会的双重进步。我很科幻地认为,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我们本人不正在经历着一段科幻般的人生旅程吗?
陈:我也时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但也许出生年代和环境的原因,感触没有您这么深。就是这种变迁感促成了您对科幻的热爱吗?
苏:我还觉得有那么一点儿不对劲。现在我就坐在自己的书房内,面对着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一边吸着烟,一边喝着铁观音,还一边听着流行音乐,悠哉地写着文章。我身处的这座漂亮的楼房就矗立在曾经是小村庄的土地上,而数不清的这样的楼房所组成的现代化城市已经替代原始的村庄,在中国的疆域中竞相拔地而起。我本该对这些感到欣喜、感到兴奋,可是……我并没有。我现在有了电脑、汽车、房子和许许多多从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东西,可是似乎并没有得到期待已久的快乐,甚至还平添了许多烦恼。于是我终于明白,我们在得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总在失去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陈: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烦恼。您还记得小时候的阅读经历吗?哪些书让您走进了科幻世界,激发起您的创作欲望?
苏: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饥渴地阅读着所有能够看到的书籍,全然不管是否能全部理解,直到那篇叫做《神曲》的科幻小说在眼前展开一个神秘瑰丽的世界时,我的视野一下子从小小的地球扩展到灿烂的群星深处。从此,就迷上了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雪山魔笛》、《飞向半人马座》,还有许多记不得名字的小说,一部部看过来,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下子看不到科幻小说了,勉强忍了半年,终于在中学的时候,自己拿起了笔,开始描述那向往已久的梦想中的神奇世界。起初是自娱自乐的,后来试着与别人分享,再后来就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不过,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写了几十万字,却没有—篇小说发表过,甚至身边根本也找不到一个有共同爱好的同仁,就这样—个人痛并快乐着。
陈:后来是怎么找到组织的?
苏:经过苦苦寻找,终于与罗宏斌、星河、杨平、凌晨、刘珉等北京的科幻爱好者取得了联系,在北师大主楼前的空地上,大家畅所欲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是多么的激动啊!后来,大家开始定期聚会,与会的科幻迷也越来越多。再后来还创立了科幻迷刊物《立方光年》。
陈:其中一定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吧?
苏:有一次,几个科幻迷在我公司留宿。早晨,星河忽然把我叫醒,轻声说,我们出去吃早饭吧。我说,把大家都叫起来呀。他说,别,身上就一块多钱了,两个人还不知道够不够。最终我俩在床底下找了些硬币,才溜出去吃了早饭。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裴晓庆和杨平,两人长发披肩,英俊潇洒,心中暗道,真帅呀!简直是美女杀手。结果有一次,裴晓庆到我朋友家取东西,被居委会大妈当做流氓,严加防范。当然,现在他们剪了短发,显得成熟了,却也老了些。
陈:听起来真是特别美好的年代。
苏:现在想起来,那时我们除了年轻,几乎一无所有,可是那些日子是多么美好,多么让人喜悦呀。然而现在,人在,物也在,大家还是经常聚会,我却再也体味不到从前的感觉了。
陈:您现在还读科幻小说吗?对它的感觉有没有一些变化?
苏:随着社会的开放,我已经能够阅读到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科幻作品了,可是我心中的激情却日益消散。购买科幻书籍似乎成了例行公事,可一摞书放在书架上,读过的越来越少,即使阅读了,也没有那么引人入胜了。起初,我以为是自己出了问题,到论坛上一看,与我有同样感觉的大有人在,这的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了。
陈:您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苏:有人说,这是世界性的科幻退潮;有人说,是现在缺少优秀的科幻作者,缺少优秀的科幻作品。我思考着,渐渐有了一个答案:我们长大了。我们对梦想和渴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科幻作品所蕴含的内容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并没有与我们的要求同步,于是造成了我们的焦虑和失望。
陈:好像是Bradbury说过,科幻就是反映变化的文学,与时俱进在什么时候都没错啊!
苏:其实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有失望就说明我们还有梦想,而梦想不就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吗?它也将承载着人类迎来下一次翻天覆地的质变。我想,这也是科幻小说存在的积极意义。所以,就让我们期待着吧,把梦想的翅膀化为金属的机翼,化为拖着熊熊尾焰的火箭,化为反物质动力飞船,奔向遥远的星辰彼岸……
陈:这话真像您的小说风格,华丽而宏大的太空歌剧。最后,请向我们的读者说句祝福的话吧!
苏:祝愿男生都像星河—样帅,女生都像茄子一样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