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少君,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草根集》、《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蓝吧》、《在自然的庙堂里》、《那些消失了的人》等,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诗作入选大学教材等数十种选本,并被翻译、转载。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现为海南省文联副主席,一级作家,海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1988年,海南曾因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而成为当年的热点,也成为当时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圣地。但后来,海南又陷入萧条,很长时间里被遗忘,所以它的往事也就烟消云散。不料,一个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涌现,海南又成为四方瞩目之地。
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似乎只有当他(它)本身成为一个传奇之后,他(它)的往事才有被叙说的价值。海南岛曾经确实风云四起,1988年,海南曾因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而成为当年的热点,也成为当时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圣地。但后来,海南又陷入萧条,很长时间里被遗忘,所以它的往事也就烟消云散。不料,一个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涌现,海南又成为四方瞩目之地,以至凤凰卫视的刘长乐称:今后十年,海南将成为中国报道的关键词。于是,它的往事也就开始被翻出来叙述了。当然,沉渣泛起,各类往事都在流传。
在这里,我想说三个故事。都是最早闯海的那批人的故事,在圈子里,我们私下称自己是老红军,指87、88年最早来海南的一批人。
一个叫冯川建,当时是贵州一个摩托车队的队员,他带了三百块钱来海南,碾转到了三亚,钱花得差不多了,他发现大东海旁有块地适合开餐馆,于是圈起来,准备动手。土地的主人找来了,说你怎么在这里盖房子,冯说:“不是说海南象美国开发西部,谁先占了地就是谁的吗?”土地的主人被逗乐了,土地图纸还在我手里呢。冯一听,就和他商量,说你这里空置着也是浪费,不如让我先用着。土地主人想了想,居然同意了,就这样,一座小竹楼搭起来了,生意还很红火,后来,这个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都成了大老板。冯近年还专门又办了一个“闯海人”酒楼。海南的很多事情,就是象这样很神奇地创建起来的。
还有一个,是浙江小伙子,当时承包了天涯海角的小卖部,生意很好,但有一点麻烦,因为这里太美丽,经常会有想不开的人来到这里,失魂落魄,让他也为之紧张。他先后救过十多个溺水和自杀者。有一次,来了一个女孩,她几次投水,几次被浙江青年所救,到了第五次,她就说:“要不你娶我,我就不去寻短见了”,小伙子是善良之人,先答应了,那女孩竟然真的好好地生活了下来,直到现在。后来这小伙子看多了这种刺激,受不了,就转让生意,回浙江了。大善大德之人,必有福报。这小伙子如今是浙商里的一个著名人物,曾上过《福布斯》百富榜,名字我就不说了。
还有一个,是东北青年,如今在京城的黄金地段开了一个会所,专门免费招待南来北往的各路朋友好汉。但他本身,就是一个传说。1988后到海口,一个大学生,因一身好功夫,给一大老板当保镖。在那样的年代里,无疑有过无数的打杀、火并。当时我住在海口新华南路靠街的房子,不远处就是海口著名的夜宵场所西门外,深夜不时有打斗、甚至枪战,我经常被惊醒。他就是这种场合的关键人物。以至有一段时间,他只要出门,公安必跟随,因他只要出手就必有血雨腥风,很快,他俨然已是黑社会老大架式。后来这东北青年钱赚了不少,但自感早期做孽太多,顿悟而立地成佛,决意洗清原罪,于是一心向佛。在京城开了这么一个会所,广交各路豪杰,同时经常发起捐募,铸造佛像赠送寺院。关于原罪一说,著名房地产商、也是海南起家的冯仑有这么一说,大意是因为中国市场经济因早期不规范,所以随之成长的民营企业大多有原罪,应该多做善事来洗清。
由这三个故事看出,要研究中国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海南真是重要的一章,甚至是起源,以至有“海大”之称。“海大”说的不是“海南大学”,是说海南是一所大学,很多人在这里得到了锻炼。业界甚至有海南是中国民营企业“黄埔军校”一说。这批人,被笼统称为“海商”。当然这是题外话,不再展开。
最后说说我自己怎么到的海南,我先是在1987年底来过一次海南,为当时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色彩的“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景象感染,接着,正好看了一本关于美国西部的书,有边疆理论之父之称的美国学者特纳称:正是美国西部的开发、新大陆的不断西进和边疆的不断扩张,造就了今日之美国和美国精神。我为之激动兴奋,到海南不久,1990年就在武汉《书刊导报》开了一个专栏“新大陆”,鼓吹海南的开发和中国的开放,说起来,我可能是内地最早开专栏的作家。而我自己,来海南时就将自己定位在文化、文学领域,所以从来没有过下海的想法,连股票也不曾炒过,让别人觉得不可思议。至今仍以办杂志为乐。
1988年,海南曾因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而成为当年的热点,也成为当时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圣地。但后来,海南又陷入萧条,很长时间里被遗忘,所以它的往事也就烟消云散。不料,一个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涌现,海南又成为四方瞩目之地。
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似乎只有当他(它)本身成为一个传奇之后,他(它)的往事才有被叙说的价值。海南岛曾经确实风云四起,1988年,海南曾因成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而成为当年的热点,也成为当时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圣地。但后来,海南又陷入萧条,很长时间里被遗忘,所以它的往事也就烟消云散。不料,一个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涌现,海南又成为四方瞩目之地,以至凤凰卫视的刘长乐称:今后十年,海南将成为中国报道的关键词。于是,它的往事也就开始被翻出来叙述了。当然,沉渣泛起,各类往事都在流传。
在这里,我想说三个故事。都是最早闯海的那批人的故事,在圈子里,我们私下称自己是老红军,指87、88年最早来海南的一批人。
一个叫冯川建,当时是贵州一个摩托车队的队员,他带了三百块钱来海南,碾转到了三亚,钱花得差不多了,他发现大东海旁有块地适合开餐馆,于是圈起来,准备动手。土地的主人找来了,说你怎么在这里盖房子,冯说:“不是说海南象美国开发西部,谁先占了地就是谁的吗?”土地的主人被逗乐了,土地图纸还在我手里呢。冯一听,就和他商量,说你这里空置着也是浪费,不如让我先用着。土地主人想了想,居然同意了,就这样,一座小竹楼搭起来了,生意还很红火,后来,这个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都成了大老板。冯近年还专门又办了一个“闯海人”酒楼。海南的很多事情,就是象这样很神奇地创建起来的。
还有一个,是浙江小伙子,当时承包了天涯海角的小卖部,生意很好,但有一点麻烦,因为这里太美丽,经常会有想不开的人来到这里,失魂落魄,让他也为之紧张。他先后救过十多个溺水和自杀者。有一次,来了一个女孩,她几次投水,几次被浙江青年所救,到了第五次,她就说:“要不你娶我,我就不去寻短见了”,小伙子是善良之人,先答应了,那女孩竟然真的好好地生活了下来,直到现在。后来这小伙子看多了这种刺激,受不了,就转让生意,回浙江了。大善大德之人,必有福报。这小伙子如今是浙商里的一个著名人物,曾上过《福布斯》百富榜,名字我就不说了。
还有一个,是东北青年,如今在京城的黄金地段开了一个会所,专门免费招待南来北往的各路朋友好汉。但他本身,就是一个传说。1988后到海口,一个大学生,因一身好功夫,给一大老板当保镖。在那样的年代里,无疑有过无数的打杀、火并。当时我住在海口新华南路靠街的房子,不远处就是海口著名的夜宵场所西门外,深夜不时有打斗、甚至枪战,我经常被惊醒。他就是这种场合的关键人物。以至有一段时间,他只要出门,公安必跟随,因他只要出手就必有血雨腥风,很快,他俨然已是黑社会老大架式。后来这东北青年钱赚了不少,但自感早期做孽太多,顿悟而立地成佛,决意洗清原罪,于是一心向佛。在京城开了这么一个会所,广交各路豪杰,同时经常发起捐募,铸造佛像赠送寺院。关于原罪一说,著名房地产商、也是海南起家的冯仑有这么一说,大意是因为中国市场经济因早期不规范,所以随之成长的民营企业大多有原罪,应该多做善事来洗清。
由这三个故事看出,要研究中国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海南真是重要的一章,甚至是起源,以至有“海大”之称。“海大”说的不是“海南大学”,是说海南是一所大学,很多人在这里得到了锻炼。业界甚至有海南是中国民营企业“黄埔军校”一说。这批人,被笼统称为“海商”。当然这是题外话,不再展开。
最后说说我自己怎么到的海南,我先是在1987年底来过一次海南,为当时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色彩的“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景象感染,接着,正好看了一本关于美国西部的书,有边疆理论之父之称的美国学者特纳称:正是美国西部的开发、新大陆的不断西进和边疆的不断扩张,造就了今日之美国和美国精神。我为之激动兴奋,到海南不久,1990年就在武汉《书刊导报》开了一个专栏“新大陆”,鼓吹海南的开发和中国的开放,说起来,我可能是内地最早开专栏的作家。而我自己,来海南时就将自己定位在文化、文学领域,所以从来没有过下海的想法,连股票也不曾炒过,让别人觉得不可思议。至今仍以办杂志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