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目的上的一致性,使得两者之间具有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管理,以法制化的学生管理繁荣校园文化是正确的高校学生管理思维模式。
【关键词】学生管理;文化建设;法制化;规范化
校园文化学生管理互动机制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将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
一、构建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1)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评实施方案”:根据素质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学籍管理制度、思想品德考核制度、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奖惩等制度,研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评实施方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使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2)全面推行“学生班级目标管理”:职业院校学生现在一般有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而三年制大专又分为全国普通高考和单招考试两条来源,因此,应根据大、中专学生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生班级目标管理”及“考核细则”,这是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3)应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正确引导和监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会是学生科领导下的,由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社团。其成员的选择,应当是在学生科指导下,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学生中进行竞选,把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出来,使学生会真正成为优秀学生的集合。对学生会的日常工作,学生科应加大监管力度,从工作计划的制定到计划的实施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1.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2.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
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涵盖了学籍管理、课外活动、校园秩序、奖励与处分、就业与实习、贫困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诸多方面。
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通过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不难看出两者的内在契合性:一方面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建设受益的客体,校园文化建设离开学生将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唯一对象和客体,一切管理工作都服从并服务于学生培养这一目标。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统一于共同的学生培养目标,即提高学生质量,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三、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修养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习总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1)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开展礼仪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何以要“讲文明、懂礼仪”,使学生明白人的修养在行为上的表现不是小事,与他们将来争取机遇、求职顺利、人际和谐、事业成功以及将来的家庭幸福密切相关。
(2)在校内开展美育教育:美育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缺少美育会延缓德、智、体的发展过程。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校内开展美育教育,是新时期教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需要。此过程,可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举办第二课堂等活动加以完成。
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描述
1.以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校园文化的贯彻。校园文化的贯彻途径主要有“五化”。
(1)借助于有关建筑标志、仪式实现情景化
(2)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
(3)借助于特色活动使校园文化群体化
(4)借助于良好风气潜移默化
(5)借助于典型人物使校园文化人格化
2、以学生管理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既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应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五、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六、在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1)提高专业认识,强化职业意识教育:学生的求职就业教育,可通过在校内开展旨在增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各种活动,在专业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借以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敬业、乐业、勤业和精业的思想意识。
(2)进行职业理想、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及社会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
(3)进行求职就业培训: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向学生介绍劳动就业形势,人才市场信息,为其服务的中介机构,它们的职能,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和有关法律等。开展求职心理、职业形象自我设计、能力测定等咨询,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应聘体验,培养学生“自我推销”的能力,提高求职成功率。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天然的良性互动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综合实力、校风学风的一种展示,更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反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合理定位对于校园文化的繁荣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求是,2004。
[2]孙承军,尹晓嵩.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涵的探讨.丹东师专学报,2000。
【关键词】学生管理;文化建设;法制化;规范化
校园文化学生管理互动机制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将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
一、构建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1)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评实施方案”:根据素质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学籍管理制度、思想品德考核制度、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奖惩等制度,研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评实施方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使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2)全面推行“学生班级目标管理”:职业院校学生现在一般有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而三年制大专又分为全国普通高考和单招考试两条来源,因此,应根据大、中专学生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生班级目标管理”及“考核细则”,这是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3)应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正确引导和监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会是学生科领导下的,由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社团。其成员的选择,应当是在学生科指导下,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学生中进行竞选,把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出来,使学生会真正成为优秀学生的集合。对学生会的日常工作,学生科应加大监管力度,从工作计划的制定到计划的实施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1.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2.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
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涵盖了学籍管理、课外活动、校园秩序、奖励与处分、就业与实习、贫困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诸多方面。
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通过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不难看出两者的内在契合性:一方面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建设受益的客体,校园文化建设离开学生将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唯一对象和客体,一切管理工作都服从并服务于学生培养这一目标。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统一于共同的学生培养目标,即提高学生质量,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三、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修养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习总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1)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开展礼仪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何以要“讲文明、懂礼仪”,使学生明白人的修养在行为上的表现不是小事,与他们将来争取机遇、求职顺利、人际和谐、事业成功以及将来的家庭幸福密切相关。
(2)在校内开展美育教育:美育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缺少美育会延缓德、智、体的发展过程。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校内开展美育教育,是新时期教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需要。此过程,可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举办第二课堂等活动加以完成。
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机制描述
1.以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校园文化的贯彻。校园文化的贯彻途径主要有“五化”。
(1)借助于有关建筑标志、仪式实现情景化
(2)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
(3)借助于特色活动使校园文化群体化
(4)借助于良好风气潜移默化
(5)借助于典型人物使校园文化人格化
2、以学生管理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既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应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五、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六、在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1)提高专业认识,强化职业意识教育:学生的求职就业教育,可通过在校内开展旨在增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各种活动,在专业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借以不断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敬业、乐业、勤业和精业的思想意识。
(2)进行职业理想、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及社会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
(3)进行求职就业培训: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向学生介绍劳动就业形势,人才市场信息,为其服务的中介机构,它们的职能,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和有关法律等。开展求职心理、职业形象自我设计、能力测定等咨询,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应聘体验,培养学生“自我推销”的能力,提高求职成功率。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天然的良性互动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综合实力、校风学风的一种展示,更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反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合理定位对于校园文化的繁荣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求是,2004。
[2]孙承军,尹晓嵩.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涵的探讨.丹东师专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