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古代名碑名帖的摹仿,才能掌握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韵味等,进而体会古人书法作品的精妙之处。那么在小学的书法拓展课程中,学生应该如何进行临摹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临摹的重要性、选帖、读帖、临帖、自检、反思这几个过程分析临摹的方法、技巧,以及其它一些注意事项。
一、书法临摹的重要性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以她独有的艺术价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书法的学习离不开临摹,这是书法爱好者的共识。所谓临摹,就是学习者将历代的书法名帖拿到手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临帖练习,变成具有书写者独特个性的新面貌。临摹在书法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段就临摹对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作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鉴古通今
认识论决定方法论,要学会书法创作,首先要认识书法,前人的书法作品,是在长期思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以大书画家米芾为例,其书艺可以大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长时间“集古字”的过程,也正是这样深入、有效的“入古”,米芾才可以“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二)熟能生巧
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比如语言、表演、歌唱……学习书法同样如此,可怎么写、怎么练?就包含着很多技术问题。例如一架钢琴,谁都会把它敲响,但不同的人敲出来的效果却不同,有的悦耳动听,是一种享受,有的杂乱无章,成了噪音,原因就是技术手法和艺术思想上有差别。
(三)领略精髓
从形式上看,临摹是在写别人的字;但是从本质上看,这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好手段。只有从古今优秀的书法字帖入手,从传统中掌握前人的用笔、结体,才能“得前人笔意”。赵孟頫提到“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这段话不仅肯定了临摹在书法学习中的价值,而且指出了临摹不能拘于形似,更要通过观察和思考领略其精髓。
二、临摹的方法策略
本段主要阐述书法临摹的三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浩若烟海的字帖中进行选择;如何在读帖中与古人对话、了解字帖的精气神;如何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临摹。针对这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重点吸收其精华。通过有效方法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渐的学习积累,最终学有所获。
(一)如何选帖
在临摹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选帖的问题,这个过程直接影响临摹的效果。在中国书法史中,有大量的名家名作,风格多异,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我们要把握经典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1.摒弃无感 选择“一见钟情”
古人教导要“取法乎上”,向那些被历史沉淀了的优秀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例如,学楷书选择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学行书选择王羲之、颜真卿等,学草书选择张旭、怀素等等。学习这些名家名作确实可以开阔眼界、
培养良好的笔性。
2.大胆换帖 勿要“终身株守”
临摹字帖并非要按照一个字帖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当一本字帖临习到一定阶段,则可以把他的其它字帖拿来参阅临摹,以对这名书法家有一个全面了解。
3.碑拓有力 不如“墨本情深”
与碑拓相比,墨迹本的优点很明显。起笔、收笔笔锋清晰,用笔轻重缓急明了,笔画连带呼应、墨色浓淡干湿一目了然。然而这些特点,碑拓是无法传达的。
因为碑拓反映的是刀刻效果,所以临帖还是首选真正用手写出来的墨迹本。
(二)如何读帖
所谓“字外无法,法在其中”。字帖就像一个不会讲话的书法老师,需要我们主动去请教,这个过程就是读贴的过程。读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字帖的整体感觉,以及对字的形状、笔画、结构和比例等关系的把握和认识,有助于深层次的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和字帖的风格特点。这才是学习书法、认识书法的开始。
1.细读笔画 轻舞飞扬
读贴要先从读笔画开始。古言:“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则点画无不美。”每一笔画都可以分为起笔、运笔、收笔三部分,重点在起笔、收笔上面,以及笔的动作要领。还要观察笔画的提按位置、轻重,要有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的情况,提按变化是迅速、交替进行的,动作微妙。
2.研读结构 灵魂相通
如果说笔画是基础,结构则是灵魂。临摹对字体的结构也需要特别重视。只有正确理解了字体的结构,才能了解这些字体的运笔规律,然后通过不断地重复,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我们读“中”字,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
3.精读章法 疏密相宜
孙过庭在《书谱》中,将章法分为“三个境界”:合乎法度为初级平正阶段;求对比和变化为中级险绝阶段;沧桑复归平淡为高级阶段。当我们面对字帖观其章法的时候,要明白其属于哪一个阶段,有指向性地进行品读。
以《兰亭序》中的章法布局为例,整体篇幅和谐自然、动静得宜、收放自如。行距不疏不密、恰到好处,行间字或大或小、或左或右、忽斜忽正,流畅自然、尽显动感。
(三)如何临摹
临摹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写实性临摹阶段、思考性临摹阶段和写意性临摹阶段。无论是哪一阶段,都要以原帖为依据,改变原有不正确的书写习惯,建立正確的书写法则。
1.写实性临摹阶段——惟妙惟肖
在练习书法的初级阶段,练字要以原帖为根本,进行实临,目的在于仿效古法,要求越似越好、越熟越好。这一阶段的临习,讲求精到、细腻和准确,这样有利于由宏观到微观的理解和领悟。
2.思考性临摹阶段——形神兼备
“形神兼备”即不仅笔画临摹的像,甚至每个汉字的结构、韵味都要模仿到位。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从前人哪里吸收,再进行变化。从点到面、再到结构,从形到神、再到形神兼备。
3.写意性临摹阶段——遗形取神
当临摹字帖做到形神兼备时,对原帖的理解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重点强化用笔的灵活与墨法的丰富变化。临摹中有自己,创作中见古人。
书法训练是有目的、有步骤,逐步实践的过程。临摹字帖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对字帖的观察和分析,对书写过程的思考和领悟,对书法习作的评价和反思,都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杭州市星洲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古代名碑名帖的摹仿,才能掌握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韵味等,进而体会古人书法作品的精妙之处。那么在小学的书法拓展课程中,学生应该如何进行临摹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临摹的重要性、选帖、读帖、临帖、自检、反思这几个过程分析临摹的方法、技巧,以及其它一些注意事项。
一、书法临摹的重要性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以她独有的艺术价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书法的学习离不开临摹,这是书法爱好者的共识。所谓临摹,就是学习者将历代的书法名帖拿到手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临帖练习,变成具有书写者独特个性的新面貌。临摹在书法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段就临摹对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作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鉴古通今
认识论决定方法论,要学会书法创作,首先要认识书法,前人的书法作品,是在长期思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以大书画家米芾为例,其书艺可以大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长时间“集古字”的过程,也正是这样深入、有效的“入古”,米芾才可以“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二)熟能生巧
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比如语言、表演、歌唱……学习书法同样如此,可怎么写、怎么练?就包含着很多技术问题。例如一架钢琴,谁都会把它敲响,但不同的人敲出来的效果却不同,有的悦耳动听,是一种享受,有的杂乱无章,成了噪音,原因就是技术手法和艺术思想上有差别。
(三)领略精髓
从形式上看,临摹是在写别人的字;但是从本质上看,这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好手段。只有从古今优秀的书法字帖入手,从传统中掌握前人的用笔、结体,才能“得前人笔意”。赵孟頫提到“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这段话不仅肯定了临摹在书法学习中的价值,而且指出了临摹不能拘于形似,更要通过观察和思考领略其精髓。
二、临摹的方法策略
本段主要阐述书法临摹的三个重要方面,如何在浩若烟海的字帖中进行选择;如何在读帖中与古人对话、了解字帖的精气神;如何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临摹。针对这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重点吸收其精华。通过有效方法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渐的学习积累,最终学有所获。
(一)如何选帖
在临摹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选帖的问题,这个过程直接影响临摹的效果。在中国书法史中,有大量的名家名作,风格多异,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我们要把握经典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1.摒弃无感 选择“一见钟情”
古人教导要“取法乎上”,向那些被历史沉淀了的优秀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例如,学楷书选择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学行书选择王羲之、颜真卿等,学草书选择张旭、怀素等等。学习这些名家名作确实可以开阔眼界、
培养良好的笔性。
2.大胆换帖 勿要“终身株守”
临摹字帖并非要按照一个字帖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当一本字帖临习到一定阶段,则可以把他的其它字帖拿来参阅临摹,以对这名书法家有一个全面了解。
3.碑拓有力 不如“墨本情深”
与碑拓相比,墨迹本的优点很明显。起笔、收笔笔锋清晰,用笔轻重缓急明了,笔画连带呼应、墨色浓淡干湿一目了然。然而这些特点,碑拓是无法传达的。
因为碑拓反映的是刀刻效果,所以临帖还是首选真正用手写出来的墨迹本。
(二)如何读帖
所谓“字外无法,法在其中”。字帖就像一个不会讲话的书法老师,需要我们主动去请教,这个过程就是读贴的过程。读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字帖的整体感觉,以及对字的形状、笔画、结构和比例等关系的把握和认识,有助于深层次的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和字帖的风格特点。这才是学习书法、认识书法的开始。
1.细读笔画 轻舞飞扬
读贴要先从读笔画开始。古言:“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则点画无不美。”每一笔画都可以分为起笔、运笔、收笔三部分,重点在起笔、收笔上面,以及笔的动作要领。还要观察笔画的提按位置、轻重,要有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的情况,提按变化是迅速、交替进行的,动作微妙。
2.研读结构 灵魂相通
如果说笔画是基础,结构则是灵魂。临摹对字体的结构也需要特别重视。只有正确理解了字体的结构,才能了解这些字体的运笔规律,然后通过不断地重复,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我们读“中”字,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
3.精读章法 疏密相宜
孙过庭在《书谱》中,将章法分为“三个境界”:合乎法度为初级平正阶段;求对比和变化为中级险绝阶段;沧桑复归平淡为高级阶段。当我们面对字帖观其章法的时候,要明白其属于哪一个阶段,有指向性地进行品读。
以《兰亭序》中的章法布局为例,整体篇幅和谐自然、动静得宜、收放自如。行距不疏不密、恰到好处,行间字或大或小、或左或右、忽斜忽正,流畅自然、尽显动感。
(三)如何临摹
临摹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写实性临摹阶段、思考性临摹阶段和写意性临摹阶段。无论是哪一阶段,都要以原帖为依据,改变原有不正确的书写习惯,建立正確的书写法则。
1.写实性临摹阶段——惟妙惟肖
在练习书法的初级阶段,练字要以原帖为根本,进行实临,目的在于仿效古法,要求越似越好、越熟越好。这一阶段的临习,讲求精到、细腻和准确,这样有利于由宏观到微观的理解和领悟。
2.思考性临摹阶段——形神兼备
“形神兼备”即不仅笔画临摹的像,甚至每个汉字的结构、韵味都要模仿到位。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从前人哪里吸收,再进行变化。从点到面、再到结构,从形到神、再到形神兼备。
3.写意性临摹阶段——遗形取神
当临摹字帖做到形神兼备时,对原帖的理解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重点强化用笔的灵活与墨法的丰富变化。临摹中有自己,创作中见古人。
书法训练是有目的、有步骤,逐步实践的过程。临摹字帖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对字帖的观察和分析,对书写过程的思考和领悟,对书法习作的评价和反思,都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杭州市星洲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