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中,小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就是作文了,作文成了学生的一个“门槛”,一道“鸿沟”。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数同仁都在努力探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消除学生作文的畏难心理,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略有成效。
一、注重材料的积累
材料是构建作文的基础。我认为,材料的获得有两种来源,一是通过观察,直接获得材料;一是通过阅读或与他人的交往中间接获得材料。学生不管通过哪种渠道,都必须拥有大量的材料信息,只有这样,在作文时,才会摆脱无话可写、无事可叙、无景可描、无情可抒的尴尬局面,也不会产生“假”“大”“空”的问题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细心观察生活,会发现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中的五彩缤纷,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或事件中,我们去体味它的性质,辨明其“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明白其情感价值,从而调动我们的情感元素,提高我们的领悟能力;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那些未曾被别人发现的东西,这些事情往往细小,不引人注意,常常从我们身边不经意间溜过,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注意它的价值,忽略它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训练一双于细微处见真谛的慧眼,细心观察,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就能达到“写别人未写”的目的。学生观察越具体,所写的文章就越真实;感悟得越真切,其习作就越发流露真情实感。积累材料还要讲究方法。观察生活所得,我们就要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广泛,表现形式无拘无束,学生可以在这个自由的表达空间,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文本”内容的积累,学生感受课文中的那些妙语佳句、名人名言,要求他们做好摘抄笔记,这些好词佳句能为学生的写作做好铺垫,能给他们提供模仿的范例,到达作文中有词可用、有话可说的目的;与他人交往,可以间接了解许多内容,间接广博我们的见闻。
二、注重写法的指导
记叙文中,人和事是密不可分的,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文中的事要为人物服務。比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需要通过写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的个性或品质。通过一件事写人的,通常只能表现人物的一种精神面貌或是一方面的性格;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用几个角度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也可以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多种品质和性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写作训练,要根据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确立材料的详略,要分清轻重主次,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对那些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材料,要不惜笔墨去浓墨重书,其他的材料可以略写或一笔带过,甚至可以不写。同时,在叙写过程中,要学会对人物的刻画,即是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当然,掌握了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只能说明我们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写出好的作品。为了提高我们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我们还应明白,作文,它是对社会生活的加工改造,不像照相机那样刻板的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它要求我们对材料的处理,本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充分展现生活的真实。作文教学中,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写别人未写的东西,立别人未立之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训练,题目是“—的除夕夜”,大部分学生都用“欢乐”、“快乐”、“热闹”等填充题目,极力铺陈除夕夜的欢乐,渲染除夕夜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氛围,这本来无可厚非,不过,立意太过普通。然而,有个学生用“冰冷”补充题目,题目本身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人们去阅读,所选题材是由于父母多年外出务工,很少回家过年,一家不得团聚,维系父子沟通的只是电话。因此,除夕夜人家欢乐异常,我家冷清寂寞,倍觉悲伤,极力渴求与父母团聚之心油然而生。这样的立意,就极具新颖性,作为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领略到创新的快乐。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学生习作的评语,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载体,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富有激励性的评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感空间。学生每次作文后,都渴望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评价,教师应及时地为每个学生的习作写好评语,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充分肯定他们作文的成功之处,并提出希望,不满足现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我们也应该及时表扬,不吝啬赞美的词语,让他们重拾失落的信心,勇敢地拿起笔来写自己的东西。总之,教师要用恰当的语气和关爱的心态,写出富有情感的魅力的评语,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尽量“多就少改”,根据学生的思路去顺句,勾通思路,不是用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想法,即使是学生的习作中有较多的不成功的地方,我们也应尽量使用委婉的语言、商量的语气写好评语。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容易感动。老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评语,就是学生进步的一级阶梯。长此以往,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也和谐了师生关系。
一、注重材料的积累
材料是构建作文的基础。我认为,材料的获得有两种来源,一是通过观察,直接获得材料;一是通过阅读或与他人的交往中间接获得材料。学生不管通过哪种渠道,都必须拥有大量的材料信息,只有这样,在作文时,才会摆脱无话可写、无事可叙、无景可描、无情可抒的尴尬局面,也不会产生“假”“大”“空”的问题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细心观察生活,会发现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中的五彩缤纷,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或事件中,我们去体味它的性质,辨明其“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明白其情感价值,从而调动我们的情感元素,提高我们的领悟能力;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那些未曾被别人发现的东西,这些事情往往细小,不引人注意,常常从我们身边不经意间溜过,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注意它的价值,忽略它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训练一双于细微处见真谛的慧眼,细心观察,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就能达到“写别人未写”的目的。学生观察越具体,所写的文章就越真实;感悟得越真切,其习作就越发流露真情实感。积累材料还要讲究方法。观察生活所得,我们就要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广泛,表现形式无拘无束,学生可以在这个自由的表达空间,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文本”内容的积累,学生感受课文中的那些妙语佳句、名人名言,要求他们做好摘抄笔记,这些好词佳句能为学生的写作做好铺垫,能给他们提供模仿的范例,到达作文中有词可用、有话可说的目的;与他人交往,可以间接了解许多内容,间接广博我们的见闻。
二、注重写法的指导
记叙文中,人和事是密不可分的,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文中的事要为人物服務。比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需要通过写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的个性或品质。通过一件事写人的,通常只能表现人物的一种精神面貌或是一方面的性格;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用几个角度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也可以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多种品质和性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写作训练,要根据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确立材料的详略,要分清轻重主次,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对那些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材料,要不惜笔墨去浓墨重书,其他的材料可以略写或一笔带过,甚至可以不写。同时,在叙写过程中,要学会对人物的刻画,即是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当然,掌握了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只能说明我们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写出好的作品。为了提高我们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我们还应明白,作文,它是对社会生活的加工改造,不像照相机那样刻板的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它要求我们对材料的处理,本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充分展现生活的真实。作文教学中,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写别人未写的东西,立别人未立之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训练,题目是“—的除夕夜”,大部分学生都用“欢乐”、“快乐”、“热闹”等填充题目,极力铺陈除夕夜的欢乐,渲染除夕夜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氛围,这本来无可厚非,不过,立意太过普通。然而,有个学生用“冰冷”补充题目,题目本身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人们去阅读,所选题材是由于父母多年外出务工,很少回家过年,一家不得团聚,维系父子沟通的只是电话。因此,除夕夜人家欢乐异常,我家冷清寂寞,倍觉悲伤,极力渴求与父母团聚之心油然而生。这样的立意,就极具新颖性,作为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领略到创新的快乐。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学生习作的评语,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载体,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富有激励性的评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感空间。学生每次作文后,都渴望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评价,教师应及时地为每个学生的习作写好评语,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充分肯定他们作文的成功之处,并提出希望,不满足现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我们也应该及时表扬,不吝啬赞美的词语,让他们重拾失落的信心,勇敢地拿起笔来写自己的东西。总之,教师要用恰当的语气和关爱的心态,写出富有情感的魅力的评语,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尽量“多就少改”,根据学生的思路去顺句,勾通思路,不是用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想法,即使是学生的习作中有较多的不成功的地方,我们也应尽量使用委婉的语言、商量的语气写好评语。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容易感动。老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评语,就是学生进步的一级阶梯。长此以往,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也和谐了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