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初期就业情况入手,分析技工院校毕业生频繁跳槽的成因,并对如何改变做出分析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 毕业生 频繁跳槽 就业指导.
近年来,技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总体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折射出隐忧,即毕业生在就业初期频繁跳槽,这不仅影响企业人才培养和用工稳定性,更影响毕业生个人的职业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使职业教育不但实现高就业率,还能保证高的稳定率,现结合多年带毕业班的工作经验,选取部分应届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毕业生调查情况
2013年6月-2013年11月,笔者通过对东营市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200名2013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到,200名毕业生大部分就业在油建一公司、方圆铜业、胜动集团、胜通钢帘线、胜建集团三公司、迪赛机电、华特电气等企业,80%的同学在两个月内选择了更换工作单位,6%的同学在就业一周内选择更换工作单位;7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岗位的工作强度与自己的期望值差别太大,5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单位的人文环境与期望值不符,40%的毕业生认为单位的周边交通、生活和娱乐环境与期望值不符。
二、毕业生就业初期频繁跳槽的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需求旺盛为技校生跳槽提供了宽松的大环境。近年来,“技工荒”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劳动力市场“高级蓝领”人才奇缺,技能型生产岗位人才难求。以东营市为例,目前正处在黄蓝战略开发的难得机遇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技工人才需求大增但储备不足,而仅有的市技师学院、县区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成为了“香饽饽”,还没有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一空。在这一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易找,技工难求的现状为技校生跳槽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背景,这是技校生敢于频繁跳槽的社会因素。
(二)毕业生自身原因。一是毕业生缺乏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差。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很多毕业生受不了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工作中怕苦怕累,不愿意继续工作,自动请辞,有的选择换企业,甚至有的回家待业。二是缺少科学的职业规划,就业初期职业角色定位不准。部分技校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企业和岗位,在不了解企业和工作岗位的情况下仓促就业;技校生缺乏对自我进行客观、准确认识的能力,择业期望值过高。但大部分就业初期的技校生所要面临的真实状况是工资低,工作时间长,与理想中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与现实相差甚远,极易导致初次就业者希望破灭,从而选择跳槽。
(三)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对学生后续发展不够重视。学生的素质如何,关键在学校前期培养。笔者认为,学生频繁跳槽的最根本原因在学校,一是对就业指导重视不够。学校的就业指导往往仅在毕业前夕进行简单培训,没有在学生入校初期即给予应有的重视。所谓的就业指导成立简单的在校岗前培训,关于就业过程中应该懂得的各种事项,如科学的职业定位、就业政策及形势,就业技巧和政策、企业的用工制度等,如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适应能力、抗挫能力等,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重点培养。二是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没有对学生离校后服务进行规划或者有但不能有效执行。学生就业初期是跳槽与否的关键期,如果能和学生及企业进行随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协调企业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学生就不会轻率跳槽。
(四)企业员工成长渠道不清晰,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一是没有为员工规划明确的成长道路,不能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部分企业引进学生后只重使用,不重培养,没有科学设计学生的成长路线,使学生看不到发展空间。而那些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较好,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会综合衡量自己在此单位的发展前景,一旦发现在这家单位不能为自己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便会选择跳槽。二是管理过于严苛或松弛,缺少人性化管理。部分企业过于追求利润,想方设法对员工,尤其是对就业初期的技校生采取过于严苛的用人制度和过于吝啬的薪酬待遇,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从而选择跳槽;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前景黯淡,效益不好,不能指定或有效执行科学严谨的用人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就业初期的技校生缺乏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就业激情,迫不得已选择跳槽。
三、提高技校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提高技校生就业稳定性需要学校、企业和家长通力合作,学校要发挥主导性作用。
(一)学校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力度。要把就业指导课列为学校教学工作中必须长期开展和坚持的核心课程。从入学起就要给予学生全方位针对性的指导,掌握就业信息,熟悉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巧,指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减少就业盲目性,从而减少辞职几率。
(二)企业要加强留住人的对策。对于企业来说,要想留住人尤其刚就业的技校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要重视岗前技能、企业文化等培训工作,尽快让其熟悉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到工作中来;建立完善的用人用工制度和奖惩制度,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提供足够畅通的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
(三)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渊;刘敦虎;应届大学毕业生离职风暴的心理困境探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薛艳;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工作稳定性特征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于然;企业新进高校毕业生组织社会化对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吴玉;心理契约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技师学院 山东东营)
[关键词]技工院校 毕业生 频繁跳槽 就业指导.
近年来,技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总体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折射出隐忧,即毕业生在就业初期频繁跳槽,这不仅影响企业人才培养和用工稳定性,更影响毕业生个人的职业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使职业教育不但实现高就业率,还能保证高的稳定率,现结合多年带毕业班的工作经验,选取部分应届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毕业生调查情况
2013年6月-2013年11月,笔者通过对东营市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200名2013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到,200名毕业生大部分就业在油建一公司、方圆铜业、胜动集团、胜通钢帘线、胜建集团三公司、迪赛机电、华特电气等企业,80%的同学在两个月内选择了更换工作单位,6%的同学在就业一周内选择更换工作单位;7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岗位的工作强度与自己的期望值差别太大,5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单位的人文环境与期望值不符,40%的毕业生认为单位的周边交通、生活和娱乐环境与期望值不符。
二、毕业生就业初期频繁跳槽的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需求旺盛为技校生跳槽提供了宽松的大环境。近年来,“技工荒”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劳动力市场“高级蓝领”人才奇缺,技能型生产岗位人才难求。以东营市为例,目前正处在黄蓝战略开发的难得机遇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技工人才需求大增但储备不足,而仅有的市技师学院、县区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成为了“香饽饽”,还没有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一空。在这一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易找,技工难求的现状为技校生跳槽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背景,这是技校生敢于频繁跳槽的社会因素。
(二)毕业生自身原因。一是毕业生缺乏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差。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很多毕业生受不了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工作中怕苦怕累,不愿意继续工作,自动请辞,有的选择换企业,甚至有的回家待业。二是缺少科学的职业规划,就业初期职业角色定位不准。部分技校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企业和岗位,在不了解企业和工作岗位的情况下仓促就业;技校生缺乏对自我进行客观、准确认识的能力,择业期望值过高。但大部分就业初期的技校生所要面临的真实状况是工资低,工作时间长,与理想中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与现实相差甚远,极易导致初次就业者希望破灭,从而选择跳槽。
(三)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对学生后续发展不够重视。学生的素质如何,关键在学校前期培养。笔者认为,学生频繁跳槽的最根本原因在学校,一是对就业指导重视不够。学校的就业指导往往仅在毕业前夕进行简单培训,没有在学生入校初期即给予应有的重视。所谓的就业指导成立简单的在校岗前培训,关于就业过程中应该懂得的各种事项,如科学的职业定位、就业政策及形势,就业技巧和政策、企业的用工制度等,如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适应能力、抗挫能力等,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重点培养。二是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没有对学生离校后服务进行规划或者有但不能有效执行。学生就业初期是跳槽与否的关键期,如果能和学生及企业进行随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协调企业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学生就不会轻率跳槽。
(四)企业员工成长渠道不清晰,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一是没有为员工规划明确的成长道路,不能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部分企业引进学生后只重使用,不重培养,没有科学设计学生的成长路线,使学生看不到发展空间。而那些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较好,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会综合衡量自己在此单位的发展前景,一旦发现在这家单位不能为自己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便会选择跳槽。二是管理过于严苛或松弛,缺少人性化管理。部分企业过于追求利润,想方设法对员工,尤其是对就业初期的技校生采取过于严苛的用人制度和过于吝啬的薪酬待遇,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从而选择跳槽;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前景黯淡,效益不好,不能指定或有效执行科学严谨的用人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就业初期的技校生缺乏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就业激情,迫不得已选择跳槽。
三、提高技校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提高技校生就业稳定性需要学校、企业和家长通力合作,学校要发挥主导性作用。
(一)学校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力度。要把就业指导课列为学校教学工作中必须长期开展和坚持的核心课程。从入学起就要给予学生全方位针对性的指导,掌握就业信息,熟悉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巧,指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减少就业盲目性,从而减少辞职几率。
(二)企业要加强留住人的对策。对于企业来说,要想留住人尤其刚就业的技校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要重视岗前技能、企业文化等培训工作,尽快让其熟悉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到工作中来;建立完善的用人用工制度和奖惩制度,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提供足够畅通的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
(三)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渊;刘敦虎;应届大学毕业生离职风暴的心理困境探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薛艳;职业适应期大学生员工工作稳定性特征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于然;企业新进高校毕业生组织社会化对工作态度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吴玉;心理契约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技师学院 山东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