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徐则臣的小说,有两个突出感觉,一是流动感,二是直刺生活本质。流动使他的小说贴近生活,具有生活的原汁;直刺生活本质是他的小说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流动好读,本质凝重,二者结合得很紧密。流动是一股生活之泉,本质是推动泉流的动力,割裂了就没有徐则臣。
徐则臣评吴玄的小说,称吴的小说“语言考究、优雅,不乏欢快的幽默,他说的事都不大,是从心里流出来,率性而轻灵”(《一只古典猫的现代玩法——吴玄小说集<谁的身体>》),并认为这是南派风格“性灵”的一路。徐则臣说的也是他自己,因为他承认他和吴的风格比较接近。“从心里流出来”,正是我要说的流动感。
徐则臣的小说没有大悲大喜的情节,没有山重水覆的悬疑,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时空切割。他写得很老实,很本色,甚至可以说是很传统,但充满着诱惑和韵味。他的诱惑不仅来自生活本身,还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流连态度。徐则臣讲述生活是眷顾型的,没有惊讶,没有炫惑,他的魅力来自于朴实和生动。比如他的中篇《天上人间》,短篇《我的朋友堂吉诃德》,都是一大堆生活的零碎,但组织得不温不火,娓娓道来,自成风趣。这种流连和把玩的情趣,是“除尽了火气”(汪曾祺语)才可能做到的。
《露天电影》便是这样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除了后面的情节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前面三分之二,写得都非常平易,充满了温馨的怀旧气氛。小说以主人公秦山原的视角,写了他回到阔别十几年的老地方扎下,一切如在梦中,一切又历历在目,令他感慨不已。一些似曾相识的旧面孔,一些亲切的乡音,将他带回到十几年前的岁月中。虽然村庄变了,“各家的门楼都翻新了、高大了,黑的黑,白的白,脚底下也换成了青石板路面”,虽然那些曾经令他陶醉的女人,“四十多岁的身体早就变形了,胸不是胸,腰也不是腰,皱纹也谨慎地上了脸”,但村子旁边的草垛,草垛旁边他亲手写下的界碑,那些在雨中湿漉漉行走着的鸡,还有调皮的孩子,都一一给他带来温暖。而作者写这些,一点不加渲染,就这么信手拈来,涉笔成趣,真实得如同生活本身。或者就是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长镜头,观众只需跟着镜头的摇动,自然能够感受到一种抒情的气息。生活就像泉水,舒缓然而欢快地向前汩汩流去。
然而如果仅仅如此,这篇小说便如同一篇怀旧的散文,虽然并非没有情调,或者没有意义,但终究缺少对生活的穿透。徐则臣写过一篇同样名为《露天电影》的散文,那篇文章才是纯粹怀旧的,虽然其中也多少有些理性的思考,但主要情绪还是怀旧。写作了这篇散文过后不久,他又写了《露天电影》的小说,比较两篇同题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生活本质的切入有多深。《露天电影》作为小说,已经不是停留在怀旧的情绪上,而是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生活,以及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理想。“露天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乡村向往。曾几何时,露天电影放映员,不知赢得了多少人的尊重和羡慕,年轻的放映员就是人们生活的偶像,特别是女孩子,不单因为放映员的风流潇洒,甚至包括银幕上的故事,仿佛也是放映员给带来的。所以与放映员相关的风流韵事,是那个时代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能够与放映员发生点浪漫故事,大概是相当多的女孩子为之骄傲的吧?论理,徐则臣对这样的生活缺乏必要的体验(以他的年龄推算,大概能够赶上一个尾声),但他或者听到过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加之过人的想象力,他让所有过来人都一下子回到了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那个岁月的特点是贫穷,贫乏,但却不乏理想和激情,不乏浪漫。所以村长孙伯让的老婆才可能有那样的非常之举。如今的孩子是很难理解孙伯让和他的老婆的。孙伯让特殊的复仇方式,以及他老婆竟然为了自己心目中的梦想而私奔,这是悲剧,而这个悲剧里隐藏着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贫乏所带来的悲哀!
从生活的角度揭示一个时代的真实,这是一种本质穿透,而从更深的哲学的层面,这篇小说还可以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比如对历史的记忆。在很多人看来,历史是客观的,其实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却千差万别。老村长对历史的记忆是一桌丰盛的酒菜,秦山原的记忆是女人的芬芳,以及合欢树下的野合。而孙伯让呢?也许就是无尽的痛苦!秦山原在扎下受到了空前的尊重,那种尊重和拥戴的感觉,“有点儿像在大学的课堂里,他们像年轻的学生一样仰视他”,那些鲜嫩美好的女人,还有她们身上温暖的香味!而这些恰恰构成了孙伯让的不幸之源!如果秦山原不来扎下,他只能一辈子面对银幕作他的复仇想象了。
历史是多元的,我们无法走进共同的历史!
夏元明,男,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湖北黄冈。
徐则臣评吴玄的小说,称吴的小说“语言考究、优雅,不乏欢快的幽默,他说的事都不大,是从心里流出来,率性而轻灵”(《一只古典猫的现代玩法——吴玄小说集<谁的身体>》),并认为这是南派风格“性灵”的一路。徐则臣说的也是他自己,因为他承认他和吴的风格比较接近。“从心里流出来”,正是我要说的流动感。
徐则臣的小说没有大悲大喜的情节,没有山重水覆的悬疑,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时空切割。他写得很老实,很本色,甚至可以说是很传统,但充满着诱惑和韵味。他的诱惑不仅来自生活本身,还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流连态度。徐则臣讲述生活是眷顾型的,没有惊讶,没有炫惑,他的魅力来自于朴实和生动。比如他的中篇《天上人间》,短篇《我的朋友堂吉诃德》,都是一大堆生活的零碎,但组织得不温不火,娓娓道来,自成风趣。这种流连和把玩的情趣,是“除尽了火气”(汪曾祺语)才可能做到的。
《露天电影》便是这样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除了后面的情节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前面三分之二,写得都非常平易,充满了温馨的怀旧气氛。小说以主人公秦山原的视角,写了他回到阔别十几年的老地方扎下,一切如在梦中,一切又历历在目,令他感慨不已。一些似曾相识的旧面孔,一些亲切的乡音,将他带回到十几年前的岁月中。虽然村庄变了,“各家的门楼都翻新了、高大了,黑的黑,白的白,脚底下也换成了青石板路面”,虽然那些曾经令他陶醉的女人,“四十多岁的身体早就变形了,胸不是胸,腰也不是腰,皱纹也谨慎地上了脸”,但村子旁边的草垛,草垛旁边他亲手写下的界碑,那些在雨中湿漉漉行走着的鸡,还有调皮的孩子,都一一给他带来温暖。而作者写这些,一点不加渲染,就这么信手拈来,涉笔成趣,真实得如同生活本身。或者就是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长镜头,观众只需跟着镜头的摇动,自然能够感受到一种抒情的气息。生活就像泉水,舒缓然而欢快地向前汩汩流去。
然而如果仅仅如此,这篇小说便如同一篇怀旧的散文,虽然并非没有情调,或者没有意义,但终究缺少对生活的穿透。徐则臣写过一篇同样名为《露天电影》的散文,那篇文章才是纯粹怀旧的,虽然其中也多少有些理性的思考,但主要情绪还是怀旧。写作了这篇散文过后不久,他又写了《露天电影》的小说,比较两篇同题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生活本质的切入有多深。《露天电影》作为小说,已经不是停留在怀旧的情绪上,而是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生活,以及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理想。“露天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乡村向往。曾几何时,露天电影放映员,不知赢得了多少人的尊重和羡慕,年轻的放映员就是人们生活的偶像,特别是女孩子,不单因为放映员的风流潇洒,甚至包括银幕上的故事,仿佛也是放映员给带来的。所以与放映员相关的风流韵事,是那个时代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能够与放映员发生点浪漫故事,大概是相当多的女孩子为之骄傲的吧?论理,徐则臣对这样的生活缺乏必要的体验(以他的年龄推算,大概能够赶上一个尾声),但他或者听到过有关这方面的故事,加之过人的想象力,他让所有过来人都一下子回到了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那个岁月的特点是贫穷,贫乏,但却不乏理想和激情,不乏浪漫。所以村长孙伯让的老婆才可能有那样的非常之举。如今的孩子是很难理解孙伯让和他的老婆的。孙伯让特殊的复仇方式,以及他老婆竟然为了自己心目中的梦想而私奔,这是悲剧,而这个悲剧里隐藏着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贫乏所带来的悲哀!
从生活的角度揭示一个时代的真实,这是一种本质穿透,而从更深的哲学的层面,这篇小说还可以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比如对历史的记忆。在很多人看来,历史是客观的,其实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却千差万别。老村长对历史的记忆是一桌丰盛的酒菜,秦山原的记忆是女人的芬芳,以及合欢树下的野合。而孙伯让呢?也许就是无尽的痛苦!秦山原在扎下受到了空前的尊重,那种尊重和拥戴的感觉,“有点儿像在大学的课堂里,他们像年轻的学生一样仰视他”,那些鲜嫩美好的女人,还有她们身上温暖的香味!而这些恰恰构成了孙伯让的不幸之源!如果秦山原不来扎下,他只能一辈子面对银幕作他的复仇想象了。
历史是多元的,我们无法走进共同的历史!
夏元明,男,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湖北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