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fl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去括号法则”是各种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通过“去括号法则”和“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 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不同方法 思考问题 去括号法则 乘法分配律
  
  一、运用“去括号法则”,要把去掉的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看成是统一体
  
  “去括号法则”的得出,是通过具体例子的运算、观察发现的,学生自己做练习,开动脑筋,发现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怎样去括号,使变形后的代数式与原式的值一样。例如:(1) (-5)=________,(2)-(-5)=________,(3)7 (-5)=________,(4)7-(-5)=________。
  引导学生归纳出:(1)括号前是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括号里的数不变符号;(2)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数改变符号。
  比较运算,得出:13 (7-5)=13 7-5;9a (6a-a)=9a 6a-a
  通过以上两例,总结出括号前是 号的去括号法则。继续练习:
  (1)13-(7-5)=________,(2)9a-(6a-a)=________。
  比较运算,得出:13-(7-5)=13-7 5;9a-(6a-a)=9a-6a a。
  通过以上两例,总结出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学生归纳出法则后再通过练习继续深入研究去掌握括号法则的应用。
  例:化简:(5a-3b)-3(a2-2b)。
  第一个括号前的 号被省略了,可按有 号的情况对待,第二个括号前是-3,可以直接把-3乘进去,也可看成3,然后看成是括号前是-号的情况。
  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改变符号。
  2.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时,要用这个数去乘括号内的每一个项,并注意积的符号。
  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上面的关系式和去括号法则1作基础,学生自己总结法则2就很容易了,但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号,只改变括号内部分项的符号。
  通过例题和习题,教师给予肯定或更正,并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解题时如何预防,为下节添括号做了铺垫。学生练习要尽量照顾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以便使他们各有所得。教师做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与整体性。
  
  二、用“乘法分配律”代替“去括号法则”能使问题更简便
  
  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增加了解题难度,降低了学习效率;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对于解题时是否选择用“去括号法则”还是用“分配律”,我们做过一次调查实验:解答过程为两步,如:-a(m-n)=-(am-an)=-am+an,视为应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而解答过程只有一步,如:-a(m-n)=(-a)×m+(-a)×(-n),视为应用“分配律”去括号。
  统计表明,即使学生学习了“去括号法则”,但到一定的时间后,大部分学生不愿意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都不由自主地选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为什么?理由是:(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而且“去括号法则”是在有理数运算符号法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套新的符号规则,容易给学生记忆上造成困难和负担;(2)“去括号法则”增加了学习时间和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因为,“去括号法则”表述的是括号前系数的绝对值为1时的特殊情况,而对于系数不为1时的还要利用“分配律”转化才能利用,因此,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增加了解题长度,又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应地降低了学习效率;(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易于理解与掌握。因为,学生在小学已学习并熟练掌握了“分配律”,此前又具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知识,学习用“分配律”去括号时直接与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中的“分配律”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发生联系,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能直接纳入到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之中去,学生会感到自然,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既可以使问题简便避免学生去括号时犯错误,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两种方法,各有所长,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在去括号与添括号练习中,可将“法则”与“分配律”同时运用,用“分配律”去检验“法则”运用是否正确,充分体现解题思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解题方法的灵活性,凸显数学解题的简洁美。
  例1:在下列各式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项。
  (1)(-x-2y 3z)(x-2y-3z)=[-2y-( )][-2y ( )]
  (2)a2-4b2=(a2-2ab) (-4b2
  解:(1)x-3z,x-3z,(2)2ab。
  *每小题解后,可以用“分配律”,从左到右进行检验。
  例2:某三角形的第一边是3m 2n,第二边比第一边小m,又三角形的周长是6m 8n,求它的第三边长。
  分析:根据题意可求出第二边的长,再把周长减去第一、二两边的和可得第三边的长。
  解:(6m 8n)-[(3m 2n) (3m 2n-m)]=(6m 8n)-(3m 2n 3m 2n-m)
  =6m 8n-3m-2n-3m-2n m=m 4n
  答: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m 4n)个长度单位。
  再次体会横线式子的简洁美,美的前提是结果正确,正确的结果来源于概念、法则的正确运用和多种方法的相互验证。
  此题目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不会有什么困难,待学生全部做完后,师生共同评判订正,教师要掌握解题的正确率,讨论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错误发生等问题,从而教育学生以后解题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同一问题,确保思考问题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在新课标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并论述了教师在“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并指出“自主学习,创新发展”教学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创新发展”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课后练习。在这种传统的
摘要: 本文拟对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及其四个英译本进行语篇的功能文体对比分析,力图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说明在汉语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取舍会影响对原作意义的重现,进而影响到语篇的功能文体特征,削弱其对原作主旨的表现力。  关键词: 音韵 经验 人际 《声声慢》 英译文 功能文体    一、前言    传统的文体学把文体视为表达,认为文体是内容的形式外壳。布拉格学派在20世纪30
抽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  我想,自从人类开始智慧地认识到“客观事物、我们眼睛所看到及心灵所获得的三者之间并不相同”,抽象就产生了。不需提及彩陶纹饰,原始工具的产生便是“抽象”最朴素的反映。先民们从生产劳动的经验中提炼出了对于形和功能的理解及把握,通过对于自然现成品的模拟及主观强化实现了创造。中国文字的诞生和演变亦毋庸置疑地呈现了一个抽象过程:从对自然事物的描摹记录开始,通过对视觉经验和
众所周知,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还是一种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从它抑扬顿挫和连贯的发音,还是那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亦或那准确的表达能力,英语都充分显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优势和特点。  英语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它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上,英语歌曲同样无可置疑地展示着这一门古老语言的魅力。不仅在大型活动中人们用英语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即使在平时,那优美的旋律也是我们身心放松的良药。  经过
摘要: 汉字是古代从中国传到日本和韩国的。但长时间处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汉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本文举例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称呼来强调要注意中日韩三国语言里的同形异义词现象。  关键词: 同形异义词 称呼 中日韩    一、序言    日本从古派遣隋使、遣唐使等到中国来学习。那些遣隋使、遣唐使回到日本之后传播中国文化。日本在文字、建筑、行政制度、土地制度、哲学、食物、美术等诸多领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之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合作学习 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
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相连。在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中英文词汇不对等现象。本文通过实例呈现这种现象并分析其成因,最后再加以总结,希望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中英词汇词汇翻译不对等    一、语言、文化、词汇与翻译的相互关系    萨皮尓(Sapir)认为,语言具有“文化功能而非什么生物遗传功能”。语言具有民族性,特定的民族都有特定的语言,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特
摘要: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问题,体现了现代流行文化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冲突与矛盾。在我们教育观念越来越开放的今天,“课堂”也应该是开放的。因此应当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流行音乐充实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和情趣。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时代性 流行音乐    上学期末,我让学生写了一篇随笔《谈谈音乐》,大多数学生写道:“我很喜欢音乐,但我指的是流行音乐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巨大任务;探求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培养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代,面对社会人才不断更新的需求,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代教师肩负的神
摘要: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班干部”制度本应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方法。但是却逐渐演变成一种评优的方式,“班干部”变成一种对学生评优后的奖励。因此,这种错误思想的形成,就在班集体中产生了“官”即“权”、“官”即“荣誉”的消极影响。这种思想对学生、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风气都产生深刻影响,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根本上深刻反思学校教育中这些消极影响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 “班干部”制度 班集体学生 影响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