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说,3年前,马云一开口,大家都觉得他在吹牛。而现在,形势显然已经反转。大家都在期待,马云将要说什么。“如你所知,我们的路还很长”。马云说,这是阿里巴巴的责任,因为只有做好了这个企业,才能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创业或致富,“这比捐款或者其他的举动”更有价值。
时间还要回到更早以前
当2008年3月18日阿里巴巴B2B在香港宣布,以340%的净利润增长远远超过多家投资银行预期并将保持持续高增长速度的时候,这个炫目的未来一度令人瞠目。
并不是人人都对此感到乐观。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苗头已经清晰,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似乎在验证,一场发生在春天的寒流正在游荡。
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在揣测,马云会不会出来说话。但他最终没有出声。于是有人开始寻找在他“封口”之前的言论。在上市之后,他说“之所以要在这个时期进入资本市场,是因为我们要储备粮草过冬”——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他是认真的。
但在寒流真正到来的时候,马云的“过冬论”开始一一得到验证。很多人好奇,这个人每天都在想什么,为什么他总是会在更早的时候意识到冬天来临。
但问题是,他似乎又一次正确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马云是一个足够娱乐化的人——话题之外,似乎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在过去的几年间,他毫无保留地向媒体诠释他对这个企业的期待,以及他试图实现每一个梦想的伟大抱负,但是只要他一开口,就会有争议——在中国电子商务业,几乎没有一个人像马云一样每一天都身处漩涡,他说的话几乎都会有正反两种解读。
但这似乎没有对他造成很大困扰。他说,这是因为经历过特殊年代特殊事件的人,往往会有一种不同旁人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的载体就是阿里巴巴——根据最新的数据,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2007年突破400亿的交易额,而B2B部分2007年实现了340%的净利润增长。
“使更多的人通过阿里巴巴创业,或者致富,带动更多的人,创造出100万个就业机会”,马云说,“这种使命让我感到兴奋。”他没有说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个,他不能失败。
区别于媒体之前的马云
在很多时候,马云不说话,很多人都觉得很寂寞。因为没有可以用来攻击的靶子。在互联网界经常有人说,几乎没有一个人像马云这样,说得正确,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说得不对,就会受到“群殴”。
这会让人觉得困扰。马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用来判断某一个群体。但马云自己说,他对自己企业的界定一直都很清晰。
曾经有个问题是,阿里巴巴在过去的三年间员工人数迅速膨胀,目前已经到了接近1万人,“当站在杭州体育馆的舞台上,面对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头,难道不心慌?”——马云说,当大家都拥有同一个价值观和使命感时,一万人和一个人没什么区别。
2007年的阿里巴巴看上去是一个体系庞大而面目不清的帝国,马云决定把已经实现了盈利的电子商务项目拿出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几乎没有被人关注。在这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拓展中,阿里巴巴在自身人员拓展的同时将更多的中小企业卷入了价值体系再造的流程之中。
而从更大的层面来说,这种所谓的价值体系实际上是在重塑一种庞大的商业格局——在这一架构里面,在利益统一的前提下,承担不同商业分工定位的企业或者个人都必须要遵循一个“共赢或多赢”的商业规范,从而实现不同的商业目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大多数会员对象来自民营中小企业,在过去的30年间,他们一直受困于一个简单的价值诉求——作为企业公民的核心价值何在——而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恰好实现了这个诉求,“赚更多的钱,采购更多的原料带动上游,出售更多的商品拉动消费,创造更大的规模实体,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和就业,上缴更多的税收”——这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逻辑。只不过马云这么说时,很多人都说他又在吹牛。
他真的有可能搭建这样一个统一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台。阿里巴巴B2B业务总裁卫哲认为,阿里巴巴把社会责任融入商业模式,不但成就了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更让数十万中小企业打破了来自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个简单实用的平台上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商业智慧,帮他们为整个社会创造了财富,不夸张地说阿里巴巴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企业的命运。
这只能意味着一个结果——马云必须要做好这个企业。
游离在商人定位之外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使命。有长期关注阿里巴巴的研究者说,实际上在马云过往两年的公开发言中,他已经很少就阿里巴巴公司本身的事务来走向前台,他的视野已经置于产业或者更高层面的平台之上。
在过去15年间,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从无到有,直到彻底进袭至每一个人的生活。一个值得骄傲的事实是,或许也只有在这个产业,中国的企业面对外资时取得了完胜。这就意味着一个事实基础,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要站在更宏大的产业版图上来看待自身企业的运营。
这使人会更加把期待放置于阿里巴巴身上,毕竟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它在一个看着自由实则充满杀机的无边际市场中漫游,丝毫不能脱离轨道。因而,毫无疑问的是,马云必须站在企业之外来看待企业的问题。
这可以从他在媒体上的公开发言脉络中得到证实:最早的时候,马云称要一天盈利100万,之后就变成了一天纳税100万,而现在其开始说要创造100万就业机会,这三个100万的转折,很好地说明了马云从企业责任和更大的社会责任层面的一个角色过渡。
而他似乎对承担这种使命充满了兴奋。最新的消息说,在他的亲自统筹下,阿里巴巴集团正在起草筹划一个名为《阿里巴巴基本法》的文件。据称这项工程已经于本月全面展开,并有全体员工参与。
这将是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阿里巴巴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据相关人士介绍,阿里巴巴基本法最基础的是要解决和回答三个问题:阿里巴巴为什么获得成功?阿里巴巴能否继续成功?阿里巴巴要获得更大成功还需要什么?
马云说,对于他而言,他的使命感决定了要去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他用来回报成长平台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这个公司——为更多的人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而这在企业经营和社会责任上丝毫不会矛盾。
正如淘宝网高层曾经表示的,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必须为卖家、买家创造价值,也必须为社会承担责任,而电子商务能够让更多的人有就业机会,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按照马云的规划,阿里巴巴集团未来三年将迎来高速发展,争取2009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公司的5强乃至3强,让2009年成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年。
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
财经作家吴晓波此前曾写道: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岁月中,如果中国要诞生世界级的伟大公司,出现取得世界性声誉的中国企业家,互联网也许是仅有的领域之一。
很多人说,马云有可能会是这一个。问到这个问题时,他大笑,之后离开。
人物经历:
1995年4月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网站,1997年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1999年初,马云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
时间还要回到更早以前
当2008年3月18日阿里巴巴B2B在香港宣布,以340%的净利润增长远远超过多家投资银行预期并将保持持续高增长速度的时候,这个炫目的未来一度令人瞠目。
并不是人人都对此感到乐观。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苗头已经清晰,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似乎在验证,一场发生在春天的寒流正在游荡。
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在揣测,马云会不会出来说话。但他最终没有出声。于是有人开始寻找在他“封口”之前的言论。在上市之后,他说“之所以要在这个时期进入资本市场,是因为我们要储备粮草过冬”——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他是认真的。
但在寒流真正到来的时候,马云的“过冬论”开始一一得到验证。很多人好奇,这个人每天都在想什么,为什么他总是会在更早的时候意识到冬天来临。
但问题是,他似乎又一次正确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马云是一个足够娱乐化的人——话题之外,似乎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在过去的几年间,他毫无保留地向媒体诠释他对这个企业的期待,以及他试图实现每一个梦想的伟大抱负,但是只要他一开口,就会有争议——在中国电子商务业,几乎没有一个人像马云一样每一天都身处漩涡,他说的话几乎都会有正反两种解读。
但这似乎没有对他造成很大困扰。他说,这是因为经历过特殊年代特殊事件的人,往往会有一种不同旁人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的载体就是阿里巴巴——根据最新的数据,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2007年突破400亿的交易额,而B2B部分2007年实现了340%的净利润增长。
“使更多的人通过阿里巴巴创业,或者致富,带动更多的人,创造出100万个就业机会”,马云说,“这种使命让我感到兴奋。”他没有说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个,他不能失败。
区别于媒体之前的马云
在很多时候,马云不说话,很多人都觉得很寂寞。因为没有可以用来攻击的靶子。在互联网界经常有人说,几乎没有一个人像马云这样,说得正确,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说得不对,就会受到“群殴”。
这会让人觉得困扰。马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用来判断某一个群体。但马云自己说,他对自己企业的界定一直都很清晰。
曾经有个问题是,阿里巴巴在过去的三年间员工人数迅速膨胀,目前已经到了接近1万人,“当站在杭州体育馆的舞台上,面对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头,难道不心慌?”——马云说,当大家都拥有同一个价值观和使命感时,一万人和一个人没什么区别。
2007年的阿里巴巴看上去是一个体系庞大而面目不清的帝国,马云决定把已经实现了盈利的电子商务项目拿出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几乎没有被人关注。在这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拓展中,阿里巴巴在自身人员拓展的同时将更多的中小企业卷入了价值体系再造的流程之中。
而从更大的层面来说,这种所谓的价值体系实际上是在重塑一种庞大的商业格局——在这一架构里面,在利益统一的前提下,承担不同商业分工定位的企业或者个人都必须要遵循一个“共赢或多赢”的商业规范,从而实现不同的商业目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大多数会员对象来自民营中小企业,在过去的30年间,他们一直受困于一个简单的价值诉求——作为企业公民的核心价值何在——而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恰好实现了这个诉求,“赚更多的钱,采购更多的原料带动上游,出售更多的商品拉动消费,创造更大的规模实体,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和就业,上缴更多的税收”——这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逻辑。只不过马云这么说时,很多人都说他又在吹牛。
他真的有可能搭建这样一个统一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台。阿里巴巴B2B业务总裁卫哲认为,阿里巴巴把社会责任融入商业模式,不但成就了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更让数十万中小企业打破了来自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个简单实用的平台上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商业智慧,帮他们为整个社会创造了财富,不夸张地说阿里巴巴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企业的命运。
这只能意味着一个结果——马云必须要做好这个企业。
游离在商人定位之外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使命。有长期关注阿里巴巴的研究者说,实际上在马云过往两年的公开发言中,他已经很少就阿里巴巴公司本身的事务来走向前台,他的视野已经置于产业或者更高层面的平台之上。
在过去15年间,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从无到有,直到彻底进袭至每一个人的生活。一个值得骄傲的事实是,或许也只有在这个产业,中国的企业面对外资时取得了完胜。这就意味着一个事实基础,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必须要站在更宏大的产业版图上来看待自身企业的运营。
这使人会更加把期待放置于阿里巴巴身上,毕竟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它在一个看着自由实则充满杀机的无边际市场中漫游,丝毫不能脱离轨道。因而,毫无疑问的是,马云必须站在企业之外来看待企业的问题。
这可以从他在媒体上的公开发言脉络中得到证实:最早的时候,马云称要一天盈利100万,之后就变成了一天纳税100万,而现在其开始说要创造100万就业机会,这三个100万的转折,很好地说明了马云从企业责任和更大的社会责任层面的一个角色过渡。
而他似乎对承担这种使命充满了兴奋。最新的消息说,在他的亲自统筹下,阿里巴巴集团正在起草筹划一个名为《阿里巴巴基本法》的文件。据称这项工程已经于本月全面展开,并有全体员工参与。
这将是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阿里巴巴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据相关人士介绍,阿里巴巴基本法最基础的是要解决和回答三个问题:阿里巴巴为什么获得成功?阿里巴巴能否继续成功?阿里巴巴要获得更大成功还需要什么?
马云说,对于他而言,他的使命感决定了要去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他用来回报成长平台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这个公司——为更多的人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而这在企业经营和社会责任上丝毫不会矛盾。
正如淘宝网高层曾经表示的,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必须为卖家、买家创造价值,也必须为社会承担责任,而电子商务能够让更多的人有就业机会,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按照马云的规划,阿里巴巴集团未来三年将迎来高速发展,争取2009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公司的5强乃至3强,让2009年成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年。
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
财经作家吴晓波此前曾写道: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岁月中,如果中国要诞生世界级的伟大公司,出现取得世界性声誉的中国企业家,互联网也许是仅有的领域之一。
很多人说,马云有可能会是这一个。问到这个问题时,他大笑,之后离开。
人物经历:
1995年4月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网站,1997年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1999年初,马云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