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初中数学课20年,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现在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如何改变这种教学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增强初中数学课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20年来,我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数学课的趣味,也大大提高了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下面将我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境致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一个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合作愿望,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好的课堂引入,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发现、 积极探索、举一反三、 承上启下,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发现精神、逻辑推理能力和曲径探幽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这一课程时,我设计的是如下情境。
教师:有一天,小明在打篮球时,不小心把教室的窗户玻璃打破了一角,形状近似一个三角形,那么打下的玻璃与窗户上留的缺口有什么特点?掉下来的三角形玻璃与窗户缺口的形状、大小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学生1:窗户上留的缺口应该是一个三角形,它与掉下来的三角形玻璃的形状、大小是相同的。
教师:我们能否帮助小明把掉下来的玻璃放回去,且刚好填补缺口?
学生2:只要把掉下来的玻璃按相同的方向放回去就可以了。
学生3:这很简单!像拼图一样。
教师(赞许地):说得真形象。如果把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齐声):重合。
教师:我们就把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在全等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一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全等三角形。
二、开放课堂空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多年来,旧的教学方法一直有种习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不高。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且还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因而,要多元化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定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减少学生的束缚感,给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的良好氛围,这样也有助于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有个学生就说:“既然公式法是由配方法而得的,而且适合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说配方法解方程很麻烦,容易错,那么配方法就不重要了,可以不再用它解方程了。”其他学生马上都表示有同感,议论起来。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没有针对性地给予回答,而是干脆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讨论配方法到底重不重要,再讨论哪些方程用配方法解简单。经过积极认真的讨论,他们认为配方法是重要的,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这一及时的讨论不仅使学生体会了配方法的价值,又增强了解题的灵活性。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趣味教学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都是教师在起主导作用,主要强调接受和掌握,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十分广泛的今天,应借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打造趣味教学课堂,使教学达到高效率。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我以“五一假期旅游”为活动背景,让学生分组研究“五一假期旅游”的行程。首先,让学生分小组登录互联网,查阅各旅游区和各大旅行社信息,了解相关的费用、时间及行程等。其次,将搜集到的资料汇集到一起,制成统计表。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旅游行程及时间,选择最佳的旅游路线,决定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去,并且说明理由。最后,由小组组长汇报,师生评议,评选出最佳统计表和最佳旅游线路,并在全班发布。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四、精心设计问题,创设趣味教学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如在解决某一个具体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分层次地设问,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一来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二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振作精神,使难题的解决变得容易。譬如我在讲授“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逐步提出如下问题。
①过一点可以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②过两点可以画多少个圆?这些圆的圆心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③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应在哪里?这样的圆要经过B,C,圆心又应在哪里?同时要经过点A,B,C,圆心应该在哪里?
④这样的圆可以画多少个?
随着这些问题的逐一提出,学生就会边动脑,边动手,逐步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五、反思解题策略,优化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总是会使用某些解题策略,解题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对于解题过程的繁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解题结束后对解题策略进行反思,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对不同解题策略的比较,及时总结解题技巧,增强解题过程中对解题思路的调整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通过对解题策略进行反思,能够让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优化解题思路,从而增强学生对解题过程中监控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平面几何中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就有如下6种之多,6种证法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就是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强调了辅助线的作用。我们认为辅助线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适当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奇妙的解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兴趣倍增,让学生始终乐于学习。我发现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喜欢数学课。
课堂教学是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变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积极创设趣味教学课堂,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黄 晓)
一、创设情境,以境致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一个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合作愿望,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好的课堂引入,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发现、 积极探索、举一反三、 承上启下,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发现精神、逻辑推理能力和曲径探幽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这一课程时,我设计的是如下情境。
教师:有一天,小明在打篮球时,不小心把教室的窗户玻璃打破了一角,形状近似一个三角形,那么打下的玻璃与窗户上留的缺口有什么特点?掉下来的三角形玻璃与窗户缺口的形状、大小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学生1:窗户上留的缺口应该是一个三角形,它与掉下来的三角形玻璃的形状、大小是相同的。
教师:我们能否帮助小明把掉下来的玻璃放回去,且刚好填补缺口?
学生2:只要把掉下来的玻璃按相同的方向放回去就可以了。
学生3:这很简单!像拼图一样。
教师(赞许地):说得真形象。如果把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齐声):重合。
教师:我们就把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在全等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一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全等三角形。
二、开放课堂空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多年来,旧的教学方法一直有种习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不高。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且还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因而,要多元化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确定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减少学生的束缚感,给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的良好氛围,这样也有助于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有个学生就说:“既然公式法是由配方法而得的,而且适合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说配方法解方程很麻烦,容易错,那么配方法就不重要了,可以不再用它解方程了。”其他学生马上都表示有同感,议论起来。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没有针对性地给予回答,而是干脆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讨论配方法到底重不重要,再讨论哪些方程用配方法解简单。经过积极认真的讨论,他们认为配方法是重要的,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这一及时的讨论不仅使学生体会了配方法的价值,又增强了解题的灵活性。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趣味教学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都是教师在起主导作用,主要强调接受和掌握,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十分广泛的今天,应借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打造趣味教学课堂,使教学达到高效率。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我以“五一假期旅游”为活动背景,让学生分组研究“五一假期旅游”的行程。首先,让学生分小组登录互联网,查阅各旅游区和各大旅行社信息,了解相关的费用、时间及行程等。其次,将搜集到的资料汇集到一起,制成统计表。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旅游行程及时间,选择最佳的旅游路线,决定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去,并且说明理由。最后,由小组组长汇报,师生评议,评选出最佳统计表和最佳旅游线路,并在全班发布。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四、精心设计问题,创设趣味教学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如在解决某一个具体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分层次地设问,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一来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二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振作精神,使难题的解决变得容易。譬如我在讲授“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逐步提出如下问题。
①过一点可以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②过两点可以画多少个圆?这些圆的圆心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③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应在哪里?这样的圆要经过B,C,圆心又应在哪里?同时要经过点A,B,C,圆心应该在哪里?
④这样的圆可以画多少个?
随着这些问题的逐一提出,学生就会边动脑,边动手,逐步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五、反思解题策略,优化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总是会使用某些解题策略,解题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对于解题过程的繁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解题结束后对解题策略进行反思,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对不同解题策略的比较,及时总结解题技巧,增强解题过程中对解题思路的调整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通过对解题策略进行反思,能够让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优化解题思路,从而增强学生对解题过程中监控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平面几何中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就有如下6种之多,6种证法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就是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强调了辅助线的作用。我们认为辅助线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适当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奇妙的解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兴趣倍增,让学生始终乐于学习。我发现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喜欢数学课。
课堂教学是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变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积极创设趣味教学课堂,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