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职业病问题愈演愈烈的当代社会,矿山企业得到长远发展的前提,即为对职业病严加防治。文章以金属矿山的采矿工作为研究对象,先分析了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又根据生产性毒物、噪声等因素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在某些方面给人以启发,使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措施
前言:众所周知,多变的生产条件,为危害因素的出现提供了温床。金属矿山始终有大量危害因素存在,例如,放射性元素、噪音粉尘等,这不仅给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了危害,还导致职业病的出现几率大幅提高。近几年,围绕“危害因素的防治”展开的研究,逐渐变得深入且具体,这也给人员健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金属矿山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1.1生产性毒物
金属矿山的环境十分复杂,较易被自然条件所制约,危害因素的存在难以避免。无论是金属、非金属物质,还是磷、锰等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均存在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的可能。以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为代表的有害气体所带来危害,包括:胸闷、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记忆力减退。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还存在昏迷、死亡的可能。良好的井下通风,可以有效避免有害气体超标或相关情况的出现。
1.2粉尘/矿尘
矿山粉尘是指采矿过程中,由于摩擦、切割、振动、放炮所产生的固体颗粒,属于常见危害因素,极易给作业人员的健康带来影响。研究表明,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主要是游离于粉尘中的二氧化硅,如果粉尘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硅,作业人员患上职业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吸入肺部的粉尘会吞噬正常细胞的机能,导致纤维病变出现,大量肺组织失去弹性甚至硬化,逐渐形成“尘肺病”。现有医疗手段还无法阻止尘肺病的恶化,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尘肺病仍旧是金属矿山出现频率较高的职业病,围绕其展开的研究,正在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1.3噪声
噪声所带来危害,主要体现为损伤听力、引发耳鸣或耳痛、产生耳聋,更有甚者,部分作业人员的听力永久丧失。另外,还包括:其一,影响语言交流,导致事故苗头、设备异常的音响信号被掩蔽,降低作业安全性;其二,刺激作业人员心理,导致情绪波动、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加大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1]。通过分析多家金属矿山的噪声可知,在采矿过程中,超过限制的噪声,主要由探矿工、掘进工、铲运工、爆破工产生。
1.4手传振动
振动的危害,外在表现为手颤、手僵、白指病(手指发白)、手无力、肌肉和关节疼痛。内在表现以器官位移或损伤、血管及神经功能改变为主。通过分析多家金属矿山手传振动数据可知,需要进行打钻及相关作业的岗位,均面临手传振动的危害,人员患病几率也更高。
2金属矿山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2.1生产性毒物
金属矿山的采矿流程如下:凿岩——爆破——通风——转运/铲运——破碎——运送。研究表明,各岗位均存在生产性毒物、粉尘/矿尘、噪声和手传振动因素,职业病的出现难以避免。现阶段,生产性毒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加强矿井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保证井下工作面新鲜空气充足,稀释、排除有害气体。其次,全面通风死角或独头作业面,可以有选择性地建设局部通风设备。再次,井下作业所需风量的计算依据,主要是作业人员数量,每人、每分钟至少需要4m3风量。最后,监测井下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量,以便及时发现并防范异常情况,避免给作业人员安全带来威胁。
2.2粉尘/矿尘
现阶段,多数金属矿山所采用防尘技术,均以净化风流、个体防护、密封抽尘、湿式作业和通风为主,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为通风,本文便以“通风”为例,围绕粉尘/矿尘的防治展开讨论。第一,在采矿过程中,相关企业应以矿石生产需要为依据,对通风系统进行建立,保证所建立通风系统的风速、通风断面,均与实际需求相符,通过分区通风的方式,优化通风效果。第二,切记不可进行无风作业。第三,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采矿过程中,主动、正确地对个体防护措施进行佩戴。第四,定期检测井下作业,以职业卫生要求为依据,对所发现不足加以弥补,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2.3噪声防治
首先,控制噪声源。在对设备、工艺进行选择时,有关人员应将“是否产生噪声”“所产生噪声的分贝”作为主要条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对低噪声设备加以应用。当然,定期维护设备,及时淘汰废旧、落后设备也很有必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噪声从源头处得到控制。其次,隔声降噪。利用隔声良好、双层门窗的材料,处理休息室、值班室等场所,达到隔音、消音的目的。再次,对个体防护引起重视。以劳保用品的配备标准为依据,對防声效果佳的耳罩、耳塞等用品进行选择和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对作业时间进行安排,尽量减少作业人员与噪声接触的机会和时间[2]。最后,保持防噪距离。科学统筹、合理布局,保证防噪距离符合生产要求,在与作业人员距离较远处,对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设置,另外,修建隔噪构筑物也很有必要,应当引起有关人员重视。
2.4振动防治
利用现有工艺,减少、消除振动源。以电动机为代表的设备,则可以借助以下技术,达到减振的目的。其一,对基础进行减振处理,控制震源对振动的输出,例如,在地层建设隔震沟,切断设备所产生振波的传导途径。其二,建立建筑物等设施,利用柔性支撑或柔性连接等方式,对大型设备的振动传播加以控制。其三,视情况选择相应的减震措施,例如,对动平衡装置进行设置,安装阻尼层、减震支架或减震手柄,减轻振动工具重量。
结论:通过对上文中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金属矿山有大量可能导致作业人员患上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由此而引发的问题,包括影响人员健康、生产安全性等。只有预防和防治“双管齐下”,加大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宣传的力度,完善卫生设施建设,定期监测作业环境和人员健康,才能使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程丽.煤矿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14):88-89.
[2]李静,胡文英.浅谈某露天金属矿山职业病预防的措施及意义[J].南方金属,2018(04):36-39.
关键词:金属矿山;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措施
前言:众所周知,多变的生产条件,为危害因素的出现提供了温床。金属矿山始终有大量危害因素存在,例如,放射性元素、噪音粉尘等,这不仅给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了危害,还导致职业病的出现几率大幅提高。近几年,围绕“危害因素的防治”展开的研究,逐渐变得深入且具体,这也给人员健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金属矿山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1.1生产性毒物
金属矿山的环境十分复杂,较易被自然条件所制约,危害因素的存在难以避免。无论是金属、非金属物质,还是磷、锰等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均存在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的可能。以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为代表的有害气体所带来危害,包括:胸闷、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记忆力减退。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还存在昏迷、死亡的可能。良好的井下通风,可以有效避免有害气体超标或相关情况的出现。
1.2粉尘/矿尘
矿山粉尘是指采矿过程中,由于摩擦、切割、振动、放炮所产生的固体颗粒,属于常见危害因素,极易给作业人员的健康带来影响。研究表明,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主要是游离于粉尘中的二氧化硅,如果粉尘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硅,作业人员患上职业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吸入肺部的粉尘会吞噬正常细胞的机能,导致纤维病变出现,大量肺组织失去弹性甚至硬化,逐渐形成“尘肺病”。现有医疗手段还无法阻止尘肺病的恶化,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尘肺病仍旧是金属矿山出现频率较高的职业病,围绕其展开的研究,正在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1.3噪声
噪声所带来危害,主要体现为损伤听力、引发耳鸣或耳痛、产生耳聋,更有甚者,部分作业人员的听力永久丧失。另外,还包括:其一,影响语言交流,导致事故苗头、设备异常的音响信号被掩蔽,降低作业安全性;其二,刺激作业人员心理,导致情绪波动、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加大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1]。通过分析多家金属矿山的噪声可知,在采矿过程中,超过限制的噪声,主要由探矿工、掘进工、铲运工、爆破工产生。
1.4手传振动
振动的危害,外在表现为手颤、手僵、白指病(手指发白)、手无力、肌肉和关节疼痛。内在表现以器官位移或损伤、血管及神经功能改变为主。通过分析多家金属矿山手传振动数据可知,需要进行打钻及相关作业的岗位,均面临手传振动的危害,人员患病几率也更高。
2金属矿山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2.1生产性毒物
金属矿山的采矿流程如下:凿岩——爆破——通风——转运/铲运——破碎——运送。研究表明,各岗位均存在生产性毒物、粉尘/矿尘、噪声和手传振动因素,职业病的出现难以避免。现阶段,生产性毒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加强矿井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保证井下工作面新鲜空气充足,稀释、排除有害气体。其次,全面通风死角或独头作业面,可以有选择性地建设局部通风设备。再次,井下作业所需风量的计算依据,主要是作业人员数量,每人、每分钟至少需要4m3风量。最后,监测井下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量,以便及时发现并防范异常情况,避免给作业人员安全带来威胁。
2.2粉尘/矿尘
现阶段,多数金属矿山所采用防尘技术,均以净化风流、个体防护、密封抽尘、湿式作业和通风为主,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为通风,本文便以“通风”为例,围绕粉尘/矿尘的防治展开讨论。第一,在采矿过程中,相关企业应以矿石生产需要为依据,对通风系统进行建立,保证所建立通风系统的风速、通风断面,均与实际需求相符,通过分区通风的方式,优化通风效果。第二,切记不可进行无风作业。第三,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采矿过程中,主动、正确地对个体防护措施进行佩戴。第四,定期检测井下作业,以职业卫生要求为依据,对所发现不足加以弥补,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2.3噪声防治
首先,控制噪声源。在对设备、工艺进行选择时,有关人员应将“是否产生噪声”“所产生噪声的分贝”作为主要条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对低噪声设备加以应用。当然,定期维护设备,及时淘汰废旧、落后设备也很有必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噪声从源头处得到控制。其次,隔声降噪。利用隔声良好、双层门窗的材料,处理休息室、值班室等场所,达到隔音、消音的目的。再次,对个体防护引起重视。以劳保用品的配备标准为依据,對防声效果佳的耳罩、耳塞等用品进行选择和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对作业时间进行安排,尽量减少作业人员与噪声接触的机会和时间[2]。最后,保持防噪距离。科学统筹、合理布局,保证防噪距离符合生产要求,在与作业人员距离较远处,对产生噪声的设备进行设置,另外,修建隔噪构筑物也很有必要,应当引起有关人员重视。
2.4振动防治
利用现有工艺,减少、消除振动源。以电动机为代表的设备,则可以借助以下技术,达到减振的目的。其一,对基础进行减振处理,控制震源对振动的输出,例如,在地层建设隔震沟,切断设备所产生振波的传导途径。其二,建立建筑物等设施,利用柔性支撑或柔性连接等方式,对大型设备的振动传播加以控制。其三,视情况选择相应的减震措施,例如,对动平衡装置进行设置,安装阻尼层、减震支架或减震手柄,减轻振动工具重量。
结论:通过对上文中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金属矿山有大量可能导致作业人员患上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由此而引发的问题,包括影响人员健康、生产安全性等。只有预防和防治“双管齐下”,加大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宣传的力度,完善卫生设施建设,定期监测作业环境和人员健康,才能使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程丽.煤矿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14):88-89.
[2]李静,胡文英.浅谈某露天金属矿山职业病预防的措施及意义[J].南方金属,2018(0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