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言的长篇小说《蛙》就像是一本厚重的画册,翻开每一页都能看到东北乡乡民们用血和泪演绎的悲剧画面。在这本画册中,各种悲剧交错纠缠,本文试图从社会、性格与命运、爱情三个维度探寻其悲剧性的矛盾根源以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悲剧本质。
关键词:莫言;《蛙》;悲剧性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在这部长篇著作中,莫言一改以往汪洋恣肆地书写习惯,转而采用谦逊朴实的笔法向我们描绘了嵌在高密东北乡历史与生命中的悲剧画卷。这些悲剧像病毒一样潜伏在东北乡的生活中,使乡民们在痛苦中挣扎。悲剧不是凭空而存在的,它根源于矛盾之中,当矛盾双方达到不可调和时,必定有一方将会做出牺牲,牺牲的一方便产生了悲剧。本文将立足于文本,结合悲剧现象,从社会、性格与命运和爱情的角度探讨导致悲剧产生的源泉及其本质。
一、无可回避的社会悲剧
《蛙》讲述的是东北乡六十年的生育史。在这一段时间里,计划生育与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产生了严重地碰撞,这从根源上导致了各种悲剧的诞生。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口的飞速增长及其需要的生存资源。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存质量,节省有限的生存资源,国家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东北乡坐落于传统文化意蕴浓厚的孔府之地,各种传统思想更是深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尤其是历来人们最为重视的传宗接代的问题。人们不可能轻易地转变流传数千年的生育观念,对全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本能地抵触,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恩格斯在分析拉萨尔的历史悲剧《济金根》时说,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①计划生育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它代表着新生的力量,但是传统的生育观在人们的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这从根源上阻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二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便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计划生育与传统的生育观之间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矛盾双方都坚持自己的合理性,而且只有通过否定对方才能肯定自己,这注定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悲剧。姑姑是计划生育最直接的施行者,也是小说中计划生育的权威代言人,她认为:“计划生育是国家大事,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②计划生育关乎的是国计民生,所以“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什么是大道理?计划生育,把人口控制住就是大道理”③。无论是从历史发展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计划生育政策都是合理而迫切需要的,因此,所有的一切在国计民生和计划生育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即便是牺牲一些也是应该的。这也就是他们所坚持的“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④。但是,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受众的乡民们则认为:自古到今,生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孩子尤其是男孩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孩子,还是他们的家庭劳力、养老保障和社会地位的坚实后盾。其他的一切在传宗接代的面前都是次要的,所以当蝌蚪面临孩子与工作的两难境地时,他的母亲说:“党籍、职务能比一个孩子珍贵?有人有世界,没有后人,即便你当的官再大,大到毛主席老大你老二,又有什么意思?”⑤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天,为了孩子,反对计划生育也是合理的。计划生育和传统的生育观念这矛盾双方互相压制,以牺牲彼此为发展的代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幕幕触人心魄的生育悲剧。
耿秀莲潜水偷生,溺水身亡;王仁美被迫手术,一尸两命;王胆借雨偷逃,早产死亡,这些都是传统生育观与计划生育间关乎性命地激烈斗争,除此之外,它还渗透在其他的生活细节中,例如蝌蚪是要党籍职务还是生二胎,妇女们被迫上环和偷偷拿环等等。这建筑在历史和现实之上的悲剧,本质上其实是新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传统生育观力量还十分强大的情况下,采用激烈的手段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
二、交错纠缠的性格与命运悲剧
姑姑是《蛙》中的灵魂人物,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她清醒认知自身的命运,明确自己的理想目标,在奋斗的过程中,显得热烈而又冷酷、虔诚而又反叛、坚决而又不安。计划生育大潮结束后,她独自背负起灵魂的重担,每日以捏泥娃娃为前半生赎罪。姑姑的一生实际上是一场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纠缠难分的终极悲剧。
热烈而又冷酷、虔诚而又反叛、执着而又不安的性格特质造就了姑姑一生中最大的悲剧。她是计划生育的第一批实施者,她憧憬着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中国能够达到一个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她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她果敢、直爽、不羁的性格,一旦目标确定,她必将不遗余力地为之奋斗。为了实现她的理想目标,她始终热烈地拥护着计划生育政策,决不让计划生育事业受到一点损害。姑姑的虔诚不是一句虚空的口号,她可以为之流血,甚至是牺牲。所以当姑姑被张拳打破头时,姑姑也只是淡然地说了句:“我万心为国家的计划生育事业,献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⑥计划生育事业对姑姑来说就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被姑姑虔诚地供奉着,她冷酷而又坚决地执行其政策,任何一个危害计划生育事业的行为都不被允许。为此,她对计划外的怀孕妇女进行围追堵截,甚至为了放松王胆一家的警惕,故意撮合蝌蚪和小狮子的婚事;为了逼出王仁美,连坐街邻四坊。用蝌蚪的话来说就是:“姑姑对她从事的事业的忠诚,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⑦这样刚烈的性格本应该造就一个冷血无情的杀人机器,但是,姑姑自小就生活在崇尚生命的民族,对生命有一种本能地亲近。所以,当她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她又显得反叛和不安。虽然姑姑对她的事业保持着疯狂的忠诚,但是她对自己的行为和命运却有着清醒地认知,心底也隐藏着一份对命运不公的反叛,当她因耿秀莲事件被调查时,她大胆地指责说:“你们在上边下一个指示,我们在下边就要跑断腿,磨破嘴。你们要我们讲文明,讲政策,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你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生孩子不知道×痛!……你们寒了我们的心!”⑧姑姑在开展混着血与泪的计划生育工作中见证了一条又一条生命的逝去,终于当王胆早产死亡后,“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既像问小狮子,又像自言自语:这算怎么回事呢?”⑨生命的逝去唤起了姑姑内心对生命的怜悯,也动摇了她一向坚持的信念,对以往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和不安。热烈、冷酷、虔诚、坚决而又反叛的性格特质使姑姑在计划生育事业中杀伐狠绝却又迷茫不安,这两种矛盾性格实质是计划生育事业的理想社会与艰难的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的代言,矛盾双方的尖锐冲突就是姑姑的两种不可调和的性格碰撞,而作为其载体的姑姑也只能在悲剧中痛苦地挣扎。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⑩也就是悲剧要有头有尾,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姑姑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儿童时期,第二阶段是计划生育实行之前姑姑作为妇产科医生时期,前两个阶段,姑姑的人生充满了鲜花与掌声。第三阶段是计划生育大潮时期,姑姑是计划生育的代言人,她因为计划生育而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饱受灵魂和心灵激烈冲突的煎熬而酿成悲剧,最终跨入人生的第四个阶段,开始其赎罪之路。姑姑作为理想的代表,她独特的性格特质使她坚贞不渝地为计划生育事业奋斗的同时又对自己的事业产生怀疑和不安,甚至要用正大光明的理由来压制她内心深处对小生命的热爱。在理想与内心的矛盾冲突中,姑姑忍受着痛苦地煎熬,在两难中选择了理想。但是,当计划生育大潮落潮后,她发现她的理想国度竟是一场虚空的美梦,计划生育也因为金钱和权力显得日益不公,而自己竟为此而扼杀了那么多的生命,她感觉到了后悔。但是姑姑没有一味的沉浸在痛苦与自弃之中,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权利选择自杀或是放弃的人,她必须活着,用她的一生来为自己的前半生赎罪。这个用后半生为前半生赎罪的命运悲剧反映了姑姑所代表的理想社会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理想社会难以实现的悲惨结局,实质上是反映了中国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
姑姑的复杂性格和命运注定的安排纠缠难分,酿成了姑姑苦难与不幸的一生。命运的安排为姑姑的复杂性格的提供了演绎的舞台,而复杂的性格又使命运悲剧更加显著,姑姑也在这二者的纠缠中度过了其波澜起伏的悲剧人生。
三、苦涩艰辛的爱情悲剧
鲁迅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情无疑是人生中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东西,《蛙》展现了各种美好的爱情被无情地粉碎的悲剧。在《蛙》中具有代表性的爱情有三种,一种是陈鼻、王胆的自由恋爱式爱情,一种是姑姑的附加式爱情,还有一种是秦河、王肝的单恋式爱情。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恋爱形式,他们都没有得到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美好结局,只能在各自的爱情悲剧中苦苦挣扎。
首先是陈鼻、王胆的自由恋爱式爱情。改革开放之前,多数人的婚姻都是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陈鼻和王胆却大胆地选择了自由恋爱。他们的早期婚恋生活无疑是幸福美满的,但是当涉及到传宗接代的问题时,他们的爱情变的不纯粹了。儿子的问题成了他们最关心的事情,陈鼻甚至不考虑王胆的身体条件让她怀了二胎;后来在陈眉出生的时候,陈鼻最先关心的不是王胆的死活,也不是陈眉的健康与否,而是生出来的孩子到底是男还是女。此时,爱情被折磨的所剩无几,在他们看来,甚至是柴米油盐也比动人的情话更能纾解他们内心的苦闷。爱情已经完全退居二线,成了他们内心的奢侈品。
其次是姑姑的附加式爱情。以姑姑的角度来说,她经历了两次爱情。第一次是和王小倜之间的爱情,虽然姑姑是怀着美好的憧憬踏入爱的伊甸园,但是王小倜的恋爱观显然与姑姑相悖,他不喜欢姑姑的红色热情,转而将姑姑送入失恋的深渊。姑姑的第二次爱情对象是民间艺术大师郝大手,这严格来说甚至不是一种爱情,仅仅是一场婚姻而已,姑姑嫁给他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希望跟在他身边捏泥娃娃,以此来为自己的前半生赎罪。与其说姑姑嫁给了郝大手,不如说是姑姑嫁给了郝大手的手艺。这种为了附加价值的爱情从根本上就注定了其悲剧结局。
再次是秦河、王肝的单恋式爱情。秦河和王肝都是小说中典型的单恋人物,秦河单恋姑姑,王肝单恋小狮子。他们的恋爱都是狂热的精神恋爱,以王肝为例,当蝌蚪问他写信给小狮子干什么,要娶她做老婆吗,他反则指责蝌蚪太功利。他的单恋是无怨无悔、不卑不亢、生死相随、甚至是狂热的纯粹爱情,他甚至可以为了博得单恋对象的一点注意而出卖家人、朋友。太完美的爱情理想最终并没有得以实现,秦河眼睁睁地看着姑姑嫁给了郝大手,王肝也只能看着小狮子嫁给好友蝌蚪。不同的是当看到心爱的人儿结婚后,秦河和王肝的反应完全不同。秦河还是一如既往地跟在姑姑的身边,时刻期盼着姑姑施舍的那一点儿关心。而王肝的态度则完全反转,他说:“我现在如梦方醒。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以病来比喻爱情,王肝甚至落到了不相信爱情的地步,这样的爱情怎能不成悲剧呢?
完美的爱情就像是一杯上好的美酒,香气四袭,引人入胜。当主人公们顺着香气纷至沓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本应该纯美香醇的美酒因为各种杂质的污染变成了难以入口的爱情苦酿。
在《蛙》这本画册的每个画面中,各种悲剧交错纠缠,传统生育观和计划生育的矛盾冲突所酿成的社会悲剧加剧和凸显了其他各种悲剧的发展,爱情等各种悲剧又将其社会悲剧渲染得更加悲惨。虽然这本画册的每一页都充斥着悲剧,但是东北乡的乡民们不曾放弃,他们依然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对生命的热爱在逆境中拼搏,努力获得完美的新生,当然,也可能是踏入一个新的悲剧。
)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② 莫言:《蛙》,107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③ 莫言:《蛙》,130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④ 莫言:《蛙》,123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⑤ 莫言:《蛙》,113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⑥ 莫言:《蛙》,107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⑦ 莫言:《蛙》,160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⑧ 莫言:《蛙》,122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⑨ 莫言:《蛙》,175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⑩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1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2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莫言:《蛙》,16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莫言.蛙[A].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张志忠.莫言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叶开.莫言评传[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
关键词:莫言;《蛙》;悲剧性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在这部长篇著作中,莫言一改以往汪洋恣肆地书写习惯,转而采用谦逊朴实的笔法向我们描绘了嵌在高密东北乡历史与生命中的悲剧画卷。这些悲剧像病毒一样潜伏在东北乡的生活中,使乡民们在痛苦中挣扎。悲剧不是凭空而存在的,它根源于矛盾之中,当矛盾双方达到不可调和时,必定有一方将会做出牺牲,牺牲的一方便产生了悲剧。本文将立足于文本,结合悲剧现象,从社会、性格与命运和爱情的角度探讨导致悲剧产生的源泉及其本质。
一、无可回避的社会悲剧
《蛙》讲述的是东北乡六十年的生育史。在这一段时间里,计划生育与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产生了严重地碰撞,这从根源上导致了各种悲剧的诞生。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口的飞速增长及其需要的生存资源。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存质量,节省有限的生存资源,国家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东北乡坐落于传统文化意蕴浓厚的孔府之地,各种传统思想更是深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尤其是历来人们最为重视的传宗接代的问题。人们不可能轻易地转变流传数千年的生育观念,对全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本能地抵触,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恩格斯在分析拉萨尔的历史悲剧《济金根》时说,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①计划生育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它代表着新生的力量,但是传统的生育观在人们的意识中早已根深蒂固,这从根源上阻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二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便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计划生育与传统的生育观之间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矛盾双方都坚持自己的合理性,而且只有通过否定对方才能肯定自己,这注定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悲剧。姑姑是计划生育最直接的施行者,也是小说中计划生育的权威代言人,她认为:“计划生育是国家大事,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②计划生育关乎的是国计民生,所以“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什么是大道理?计划生育,把人口控制住就是大道理”③。无论是从历史发展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计划生育政策都是合理而迫切需要的,因此,所有的一切在国计民生和计划生育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即便是牺牲一些也是应该的。这也就是他们所坚持的“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④。但是,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受众的乡民们则认为:自古到今,生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孩子尤其是男孩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孩子,还是他们的家庭劳力、养老保障和社会地位的坚实后盾。其他的一切在传宗接代的面前都是次要的,所以当蝌蚪面临孩子与工作的两难境地时,他的母亲说:“党籍、职务能比一个孩子珍贵?有人有世界,没有后人,即便你当的官再大,大到毛主席老大你老二,又有什么意思?”⑤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天,为了孩子,反对计划生育也是合理的。计划生育和传统的生育观念这矛盾双方互相压制,以牺牲彼此为发展的代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幕幕触人心魄的生育悲剧。
耿秀莲潜水偷生,溺水身亡;王仁美被迫手术,一尸两命;王胆借雨偷逃,早产死亡,这些都是传统生育观与计划生育间关乎性命地激烈斗争,除此之外,它还渗透在其他的生活细节中,例如蝌蚪是要党籍职务还是生二胎,妇女们被迫上环和偷偷拿环等等。这建筑在历史和现实之上的悲剧,本质上其实是新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传统生育观力量还十分强大的情况下,采用激烈的手段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
二、交错纠缠的性格与命运悲剧
姑姑是《蛙》中的灵魂人物,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她清醒认知自身的命运,明确自己的理想目标,在奋斗的过程中,显得热烈而又冷酷、虔诚而又反叛、坚决而又不安。计划生育大潮结束后,她独自背负起灵魂的重担,每日以捏泥娃娃为前半生赎罪。姑姑的一生实际上是一场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纠缠难分的终极悲剧。
热烈而又冷酷、虔诚而又反叛、执着而又不安的性格特质造就了姑姑一生中最大的悲剧。她是计划生育的第一批实施者,她憧憬着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中国能够达到一个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她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她果敢、直爽、不羁的性格,一旦目标确定,她必将不遗余力地为之奋斗。为了实现她的理想目标,她始终热烈地拥护着计划生育政策,决不让计划生育事业受到一点损害。姑姑的虔诚不是一句虚空的口号,她可以为之流血,甚至是牺牲。所以当姑姑被张拳打破头时,姑姑也只是淡然地说了句:“我万心为国家的计划生育事业,献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⑥计划生育事业对姑姑来说就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被姑姑虔诚地供奉着,她冷酷而又坚决地执行其政策,任何一个危害计划生育事业的行为都不被允许。为此,她对计划外的怀孕妇女进行围追堵截,甚至为了放松王胆一家的警惕,故意撮合蝌蚪和小狮子的婚事;为了逼出王仁美,连坐街邻四坊。用蝌蚪的话来说就是:“姑姑对她从事的事业的忠诚,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⑦这样刚烈的性格本应该造就一个冷血无情的杀人机器,但是,姑姑自小就生活在崇尚生命的民族,对生命有一种本能地亲近。所以,当她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她又显得反叛和不安。虽然姑姑对她的事业保持着疯狂的忠诚,但是她对自己的行为和命运却有着清醒地认知,心底也隐藏着一份对命运不公的反叛,当她因耿秀莲事件被调查时,她大胆地指责说:“你们在上边下一个指示,我们在下边就要跑断腿,磨破嘴。你们要我们讲文明,讲政策,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你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生孩子不知道×痛!……你们寒了我们的心!”⑧姑姑在开展混着血与泪的计划生育工作中见证了一条又一条生命的逝去,终于当王胆早产死亡后,“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既像问小狮子,又像自言自语:这算怎么回事呢?”⑨生命的逝去唤起了姑姑内心对生命的怜悯,也动摇了她一向坚持的信念,对以往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和不安。热烈、冷酷、虔诚、坚决而又反叛的性格特质使姑姑在计划生育事业中杀伐狠绝却又迷茫不安,这两种矛盾性格实质是计划生育事业的理想社会与艰难的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的代言,矛盾双方的尖锐冲突就是姑姑的两种不可调和的性格碰撞,而作为其载体的姑姑也只能在悲剧中痛苦地挣扎。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⑩也就是悲剧要有头有尾,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姑姑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儿童时期,第二阶段是计划生育实行之前姑姑作为妇产科医生时期,前两个阶段,姑姑的人生充满了鲜花与掌声。第三阶段是计划生育大潮时期,姑姑是计划生育的代言人,她因为计划生育而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饱受灵魂和心灵激烈冲突的煎熬而酿成悲剧,最终跨入人生的第四个阶段,开始其赎罪之路。姑姑作为理想的代表,她独特的性格特质使她坚贞不渝地为计划生育事业奋斗的同时又对自己的事业产生怀疑和不安,甚至要用正大光明的理由来压制她内心深处对小生命的热爱。在理想与内心的矛盾冲突中,姑姑忍受着痛苦地煎熬,在两难中选择了理想。但是,当计划生育大潮落潮后,她发现她的理想国度竟是一场虚空的美梦,计划生育也因为金钱和权力显得日益不公,而自己竟为此而扼杀了那么多的生命,她感觉到了后悔。但是姑姑没有一味的沉浸在痛苦与自弃之中,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权利选择自杀或是放弃的人,她必须活着,用她的一生来为自己的前半生赎罪。这个用后半生为前半生赎罪的命运悲剧反映了姑姑所代表的理想社会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理想社会难以实现的悲惨结局,实质上是反映了中国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
姑姑的复杂性格和命运注定的安排纠缠难分,酿成了姑姑苦难与不幸的一生。命运的安排为姑姑的复杂性格的提供了演绎的舞台,而复杂的性格又使命运悲剧更加显著,姑姑也在这二者的纠缠中度过了其波澜起伏的悲剧人生。
三、苦涩艰辛的爱情悲剧
鲁迅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情无疑是人生中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东西,《蛙》展现了各种美好的爱情被无情地粉碎的悲剧。在《蛙》中具有代表性的爱情有三种,一种是陈鼻、王胆的自由恋爱式爱情,一种是姑姑的附加式爱情,还有一种是秦河、王肝的单恋式爱情。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恋爱形式,他们都没有得到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美好结局,只能在各自的爱情悲剧中苦苦挣扎。
首先是陈鼻、王胆的自由恋爱式爱情。改革开放之前,多数人的婚姻都是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陈鼻和王胆却大胆地选择了自由恋爱。他们的早期婚恋生活无疑是幸福美满的,但是当涉及到传宗接代的问题时,他们的爱情变的不纯粹了。儿子的问题成了他们最关心的事情,陈鼻甚至不考虑王胆的身体条件让她怀了二胎;后来在陈眉出生的时候,陈鼻最先关心的不是王胆的死活,也不是陈眉的健康与否,而是生出来的孩子到底是男还是女。此时,爱情被折磨的所剩无几,在他们看来,甚至是柴米油盐也比动人的情话更能纾解他们内心的苦闷。爱情已经完全退居二线,成了他们内心的奢侈品。
其次是姑姑的附加式爱情。以姑姑的角度来说,她经历了两次爱情。第一次是和王小倜之间的爱情,虽然姑姑是怀着美好的憧憬踏入爱的伊甸园,但是王小倜的恋爱观显然与姑姑相悖,他不喜欢姑姑的红色热情,转而将姑姑送入失恋的深渊。姑姑的第二次爱情对象是民间艺术大师郝大手,这严格来说甚至不是一种爱情,仅仅是一场婚姻而已,姑姑嫁给他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希望跟在他身边捏泥娃娃,以此来为自己的前半生赎罪。与其说姑姑嫁给了郝大手,不如说是姑姑嫁给了郝大手的手艺。这种为了附加价值的爱情从根本上就注定了其悲剧结局。
再次是秦河、王肝的单恋式爱情。秦河和王肝都是小说中典型的单恋人物,秦河单恋姑姑,王肝单恋小狮子。他们的恋爱都是狂热的精神恋爱,以王肝为例,当蝌蚪问他写信给小狮子干什么,要娶她做老婆吗,他反则指责蝌蚪太功利。他的单恋是无怨无悔、不卑不亢、生死相随、甚至是狂热的纯粹爱情,他甚至可以为了博得单恋对象的一点注意而出卖家人、朋友。太完美的爱情理想最终并没有得以实现,秦河眼睁睁地看着姑姑嫁给了郝大手,王肝也只能看着小狮子嫁给好友蝌蚪。不同的是当看到心爱的人儿结婚后,秦河和王肝的反应完全不同。秦河还是一如既往地跟在姑姑的身边,时刻期盼着姑姑施舍的那一点儿关心。而王肝的态度则完全反转,他说:“我现在如梦方醒。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以病来比喻爱情,王肝甚至落到了不相信爱情的地步,这样的爱情怎能不成悲剧呢?
完美的爱情就像是一杯上好的美酒,香气四袭,引人入胜。当主人公们顺着香气纷至沓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本应该纯美香醇的美酒因为各种杂质的污染变成了难以入口的爱情苦酿。
在《蛙》这本画册的每个画面中,各种悲剧交错纠缠,传统生育观和计划生育的矛盾冲突所酿成的社会悲剧加剧和凸显了其他各种悲剧的发展,爱情等各种悲剧又将其社会悲剧渲染得更加悲惨。虽然这本画册的每一页都充斥着悲剧,但是东北乡的乡民们不曾放弃,他们依然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对生命的热爱在逆境中拼搏,努力获得完美的新生,当然,也可能是踏入一个新的悲剧。
)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② 莫言:《蛙》,107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③ 莫言:《蛙》,130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④ 莫言:《蛙》,123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⑤ 莫言:《蛙》,113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⑥ 莫言:《蛙》,107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⑦ 莫言:《蛙》,160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⑧ 莫言:《蛙》,122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⑨ 莫言:《蛙》,175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⑩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1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2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莫言:《蛙》,16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莫言.蛙[A].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张志忠.莫言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叶开.莫言评传[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