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考改革的新课程时代,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相比起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老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将教学的重点转向学生核心素養与综合能力的培育,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下;要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表明;导入激发;小组合作;微课展示;实验教学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有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导入激发法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师可用实物、标本、挂图或者模型等各类教具来导入新课,从而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导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能量流动途径以及能量流动特征等。通过导入这些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能很快理解:在生态系统当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说,能量是难以实现重复化利用的。然而,因为太阳能给地球提供可持续的能量,所以它能保障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实现稳定化的运转状态。在得出该结论之后,教师可从“能量”的问题转到“物质”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能量可持续通过太阳能加以提供,但生态系统之中的各类物质,比如氧气和水自身就源于地球,并无太阳之类的外来能量,那么为何亿万年以来,地球上的此类物质却未被消耗殆尽呢?为何还能够保持稳定和正常运转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物质的循环”问题就被自然地引入到了课堂之中。这种新旧知识的合理输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缓冲,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还可利用典故、谚语或者广告词等加以导入。无论是采用哪种导入方式,只要能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好的导入方法。
二、借助媒体教学,突破难点知识内容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教育事业中较为突出的一项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图像、短片等多种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点记忆,更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理解透彻,这样才能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思考、解答。所以,老师可以运用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生物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比如,在教学中“细胞”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保障学生能够牢记细胞的分化过程,老师就可以使用媒体技术,将细胞分化的过程制作成短视频模式,使用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在形象的视频环境中准确的了解细胞分化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动画形式充分掌握细胞分化的过程与特点,并加深对于本节内容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归纳生物学习的难点,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成效。
三、结合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和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影子理解生物知识的内容,锻炼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让其学会将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能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是要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精确的理解,使其思维得到开拓,学习体验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生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对于种群的概念老师就可以以城市的居民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判断。从而对种群概念有更准确的认知。除此之外,老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避免学生的学习目标被束缚在课本之中。老师在介绍生物学的研究成绩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现代的生物技术、生物热点内容等,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内容将生物知识和生活关联起来,调动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运用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解决,同时充分掌握生物知识的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剖析和解答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而让其能够轻松地面对高考活动的挑战,达成新课程标准中的高效率教学模式。
四、小组合作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合作意识得以有效提高。教师可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相关内容。在每个小组的内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给他们讲解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重新思考,切实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收获成就感。而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他们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解,也可从中学到知识,有所收获,同时能切实体会到团队的温暖,培养合作精神。例如,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展调查工作。每一小组均可调查自己熟悉的8至10个家庭存在的遗传病情况。考虑到红绿色盲比较常见,可将红绿色盲作为重点开展调查。让各小组收集相关的数据,分析整理后形成本小组数据,再安排一些学生对各小组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汇总整合,依据汇总整合后的数据即可测算本样本范围内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其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撰写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研究论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有收集数据和相关资料的,也有负责汇总计算数据的,还有负责开展研究探讨的。这样的教学,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地动起来,一起出力,从而产生“生物学习有趣、有意义、接地气”的感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引导与点拨的作用,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了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五、微课展示法
微课主要运用短视频形式来传播知识,其优势是可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等多种元素来展示教材知识,这一教学方法和以往只用粉笔和教材开展授课相比,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这样可有效改进知识的展示形式,切实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中,教师在解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时,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蓝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但是显微镜的数量过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设计好相关微课,把显微镜下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均加以放大,再让学生加以观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对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细致的观察,很快就能找到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原核细胞却没有细胞核而只有拟核呢?”教师第一时间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由此可见,由于开展实验的条件比较有限,学生很难得到观察机会,此时教师可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观察的机会。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微课展示相当有效,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及深入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尝试,发掘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顺利发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韩志玲.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王永吉.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03):122-123.
[3]王飞.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反思——以甘肃省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2):22-28.
关键词:新课改下;要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表明;导入激发;小组合作;微课展示;实验教学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有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导入激发法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师可用实物、标本、挂图或者模型等各类教具来导入新课,从而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导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能量流动途径以及能量流动特征等。通过导入这些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能很快理解:在生态系统当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说,能量是难以实现重复化利用的。然而,因为太阳能给地球提供可持续的能量,所以它能保障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实现稳定化的运转状态。在得出该结论之后,教师可从“能量”的问题转到“物质”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能量可持续通过太阳能加以提供,但生态系统之中的各类物质,比如氧气和水自身就源于地球,并无太阳之类的外来能量,那么为何亿万年以来,地球上的此类物质却未被消耗殆尽呢?为何还能够保持稳定和正常运转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物质的循环”问题就被自然地引入到了课堂之中。这种新旧知识的合理输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缓冲,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还可利用典故、谚语或者广告词等加以导入。无论是采用哪种导入方式,只要能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好的导入方法。
二、借助媒体教学,突破难点知识内容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教育事业中较为突出的一项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图像、短片等多种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点记忆,更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理解透彻,这样才能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思考、解答。所以,老师可以运用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生物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比如,在教学中“细胞”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保障学生能够牢记细胞的分化过程,老师就可以使用媒体技术,将细胞分化的过程制作成短视频模式,使用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在形象的视频环境中准确的了解细胞分化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动画形式充分掌握细胞分化的过程与特点,并加深对于本节内容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归纳生物学习的难点,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成效。
三、结合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和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影子理解生物知识的内容,锻炼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让其学会将知识和生活进行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能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就是要注重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精确的理解,使其思维得到开拓,学习体验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生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对于种群的概念老师就可以以城市的居民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判断。从而对种群概念有更准确的认知。除此之外,老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避免学生的学习目标被束缚在课本之中。老师在介绍生物学的研究成绩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现代的生物技术、生物热点内容等,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内容将生物知识和生活关联起来,调动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运用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解决,同时充分掌握生物知识的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剖析和解答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而让其能够轻松地面对高考活动的挑战,达成新课程标准中的高效率教学模式。
四、小组合作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合作意识得以有效提高。教师可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相关内容。在每个小组的内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给他们讲解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重新思考,切实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收获成就感。而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他们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解,也可从中学到知识,有所收获,同时能切实体会到团队的温暖,培养合作精神。例如,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展调查工作。每一小组均可调查自己熟悉的8至10个家庭存在的遗传病情况。考虑到红绿色盲比较常见,可将红绿色盲作为重点开展调查。让各小组收集相关的数据,分析整理后形成本小组数据,再安排一些学生对各小组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汇总整合,依据汇总整合后的数据即可测算本样本范围内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其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撰写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研究论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有收集数据和相关资料的,也有负责汇总计算数据的,还有负责开展研究探讨的。这样的教学,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地动起来,一起出力,从而产生“生物学习有趣、有意义、接地气”的感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引导与点拨的作用,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了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五、微课展示法
微课主要运用短视频形式来传播知识,其优势是可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等多种元素来展示教材知识,这一教学方法和以往只用粉笔和教材开展授课相比,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这样可有效改进知识的展示形式,切实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中,教师在解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时,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蓝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但是显微镜的数量过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设计好相关微课,把显微镜下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均加以放大,再让学生加以观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对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细致的观察,很快就能找到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原核细胞却没有细胞核而只有拟核呢?”教师第一时间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由此可见,由于开展实验的条件比较有限,学生很难得到观察机会,此时教师可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观察的机会。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微课展示相当有效,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及深入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尝试,发掘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顺利发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韩志玲.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王永吉.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03):122-123.
[3]王飞.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反思——以甘肃省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