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来思考和沟通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职业生涯有着辉煌成绩的美国韩裔棒球手,在被人问道,你过去职业生涯一直向上,可能到了一定年龄段体力会下降,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他的回答很简单。他说,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定向上或是向下,而是他在持续向前。这是美团创始人王兴分享过的一个故事,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美团这家公司是如何对待竞争的。
  王兴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也无非是告诉组织成员,竞争是没有终止的,而且不管如何残酷,都不能退却。讲故事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会讲故事常常被视为创业者的一种特质,毕竟能否空手套到投资,离不开故事。某种意义上,故事无所不在,所以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培养故事思维。
  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国最早研究故事思维在营销和团队中应用的专家之一,她在辅导高管们讲故事的20多年中却发现,其中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都会让人变得更理性、更有逻辑、更科学。她在《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书中提出,要想擅长讲故事,就要在理性思维和故事思维之间自由切换。

不妨主观一点


  人们有时要在会议上修改关于公司宗旨的冗长描述,大家一开始带着很高的期望坐下来,结果却发现开始了文字游戏。
  再者,一些大型组织的演讲经常要用到70张左右的幻灯片,他们称之为“一套”。他们花费数小时调整数据格式,加入动画效果、图片和图表。西蒙斯认为,这种例行公事的演讲不仅会对他们的思维模式造成影响,这些花费的时间看上去也好似辛勤劳动,只造成了增加沟通效果的假象。不过,西蒙斯这本书也有些散乱,也像一个加长版的幻灯片。
  她建议关掉电脑,询问自己一些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何在此?我的演讲可能带来的最好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能暴露演讲中的不协调、自相矛盾之处,还能帮助你找到冲突的价值观念。而解决不了的不协调、自相矛盾、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就是造成演讲过程支支吾吾、浮泛、细节冗杂的根本原因。
  在西蒙斯看来,“商务无私事”是一种谬论:“你首先要饱含感情,这样才能搅动他人的感情,信赖、忠实、热情、同情都是极致的个人感情,所以你的个人故事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让不近人情变成饱含人情。”

故事脑还是数据脑


  人的感情是非线性的,小小的一瞥足以导致巨大的情绪反应,而开一天会却有可能让人毫无感觉,30张幻灯片放映过,也不等于人们接受了上面的全部信息。西蒙斯说:“表明立场能达到明晰、简洁的效果……这要求你既尊重听众,又信任听众。一旦这样下定了决心,你的演讲就变成了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图表和数字也会精简到最重要的几个。”
  一般而言,图表和数字对应的是人的大脑中的“理性脑”,故事则对应情绪脑和由情绪引发的情感,而人在作决策时,往往“情绪”首先跳出来,先发制人。人们想想那些自带“病毒”、让人听而不忘的都市谣言,很容易理解故事的威力。
  如果一个人想训练大脑“用故事思考”,首先要让大脑暂时从图表、度量衡、电子表格中脱离出来。西蒙斯表示,人的体验往往是模糊的,因为现实生活本来也是模糊的,故事不会排斥人们的主观理解,相反,故事鼓励听者一起参与进来,为故事赋予新的意义。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的主要观点也是,智人能够从其他人科动物中脱颖而出,无非是因为他们不仅会描述眼前的状况,而且他们拥有了讲故事的能力。人们被他们所共同相信的一些故事,比如神话捏合一起,不再单打独斗,从而实现了物质文明的飞跃。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三名士兵陷入了对峙,每个人都把枪指向了下一個人的脑袋。这个时候,指挥官坦言自己战争前是一位教师,他的坦白打破了僵局,他们放下枪,转而听他讲故事。
  故事不仅仅能够弥合分歧,成为构建组织的黏合剂,更重要的是能为组织成员提供愿景。一个好的愿景故事能让人增强抗打击能力,变得更乐观,同时也能让人欣然接受愿景达成前的艰难险阻。

故事的主题


  在西蒙斯看来,故事主题大致可以分为6种:我是谁、我为何在此、教导故事、愿景故事、行动体现价值和我理解你。
  西蒙斯说:“最重要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一个人讲好了这个故事别人才会熟悉和开始信任他。《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询问:“在所有人当中,你认为有多少人值得信赖?”平均来看,人们认为大约有30%的人值得信赖。问卷调查的另一项问题,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多少人值得你信赖,答案是70%。
如果你的目的是影响他人,那么试图提升沟通速度和注意力,只会收窄你和对方沟通的带宽, 狭窄的连接只会降低影响力。

  所以,一个试图讲好故事的人,必须自问:“哪些特质让你有了影响他人的能力?”然后,列出那些可以影响他人的特质,例如热情、负责、有创造力、富有同情心、诚实、圆滑老练等,证实自己确实拥有这些特质,在故事中加入更多情感化元素,而信任一直都是一项主观的决定。
  人们谈论来意时,往往几句话带过。但如果回想一下,人们也能想到用自己的故事来解释目的。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可以很容易感染听众情绪,全方位触动听众感官,让听众感受善行的意义,或是恶行的后果。这种演示方式也毫无风险,是借想象而进行的实验。
  小马过河就是一个行动体现价值的故事,愿景故事和我理解你,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在将故事主题分为六类之外,西蒙斯又从另一个维度提供了四个话题,一个人可以讲自己的光辉时刻、失意的时候、良师益友的故事以及一部电影、一本书和一些时事。比如,有没有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展示了你为何来这里,虽然它们可能与你现在的处境无关,但能激励你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这些就是好故事,任何能激励你的电影,也能激励他人。

故事构建“真实性”


  之所以故事思维如此重要,是因为世界的真实性是建立在个人感受之上的,这一点无法被证伪。同时,笔者认为,数据和故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数据是材料,故事类似“算法”,二者共同构建了“意义”。数据思维和故事思维,同样重要。
  我们习惯了搜索证据、追求卓越,利用线性分析方法比较和对照选项。这类思维方式能够防止我们上当受骗或被误导。对于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故事能够提供最佳推论,让人们得以继续平静的生活。一个有意义的故事中,往往会出现两难命题、道德困境,这是世界真实的另一面。不过,在西蒙斯看来,为了找到一个拥有感情价值的故事,我们必须暂时从搜寻证据的压力下解脱出来,因为感情无法测量。
  西蒙斯说:“如果你的配偶说,‘你爱我的话,就证明给我看’,你会如何做?……答案往往是,依情况而定。由于缺少具体细节,一些信息看起来过于模糊,因此人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讲故事依靠的就是一些细节,这些细节能够传递出难以逻辑归类的直觉、信念、信仰。在主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免不了加入一些幻想。实际上,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多半都与其真实状态有偏差。”
  所谓故事思维,在设计师们看来,其实就是设计思维。如今的设计师、信息架构师、软件开发者们通过收集用户体验信息来开发项目,第一步就是收集用户故事。这些用户体验信息能够跟踪人们潜意识的偏好,显示情感推理过程,识别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可以跟踪客户的时空体验。
  信息架构师安德鲁·辛顿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和故事,他说;“这份工作与我以前做的工作相比,教会了我故事不仅仅是加之于二元逻辑和原始数据之上的多余层次。事实上,正相反——故事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才是人工提炼的结果。故事是我们用来反观自我、布满灰尘的镜子,是反映自我意识的工具。”

人们常常只能确信感受是真实的


  盖瑞·史宾塞创办的辩护律师学院用一种叫作“心理剧”的形式培训律师,让律师们学会如何讲故事以及利用主观思维。律师们要将故事重现,指导整个表演,或在其中扮演角色,以这种方式重演关键事件。他们可以扮演自己,也可以選择其他角色。这种培训的目的,无非是让律师在法庭上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培训首先让每个律师讲出自己的故事,然后让同事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律师都会有机会听到自己所讲故事的不同版本,扮演故事中人物的律师自然会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一些心理治疗的场所,也使用了类似的方法,比如一群人重建场景,通过扮演的方式,帮助彼此走出童年阴影,放下心结。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在讲故事和听故事中消遣时光。不少人认为倾听是他必须等待的时间,直到轮到他说话为止。西蒙斯认为,如果只是为了传播信息,这种方式是不错的。如果你的目的是影响他人,那么试图提升沟通速度和注意力,只会收窄你和对方沟通的带宽,狭窄的连接只会降低影响力,“先把自己的故事放在一边,不带任何成见地、全身心地感受对方的观点,这才是真正倾听的关键”。
  一般情况,往往是需要讲故事的人先开口。西蒙斯:“我一直认为,假如不分享自己的个人感受,你也不会触及对方的个人感受,对某件事我们总是有自己的看法,也正是这种看法塑造了我们的情感推理,讲故事的水平高低与你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有直接联系。讲故事就是一场说者和听众的舞蹈,你要说,‘我先来’。”
其他文献
在没有学习领导力之前,霍华德·沃德(Howard Ward)教授的人生观是“万物分绝对的是与非”,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他的。而学习领导力时,他发现过去非对即错的观念并不适用,因为“在某一情境下,你需要这么做,而在另一个情境下,做法可能完全相反”。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及其前身CEMI里20多年的任职经历中,霍华德教授开始用中国历史文化和典故来解释领导力。他提出要培养阴阳平衡的领导
期刊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国肺炎疫情,将中国的硬核抗疫推到了全世界的风口浪尖。近两个月以来,我們以举国之力自上而下的严防死守,不惜一切代价阻击病毒扩散的大国姿态,再次刷新了全球各界对中国制度效率的认知好感。  相比国内抗疫形势的逐步好转,境外的疫情失控成了又一个被触发的多米诺骨牌。硅谷十万名技术人员回家隔离办公、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一片惨绿,石油价格甚至比矿泉水还便宜……与其说一场由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即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如黑天鹅,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企业近期会面临业务损失和员工保障带来的双重压力。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求生存—一手控成本,一手抓优化  这里特别想讲两个问题:一是精简组织,控制人力成本;二是利用危机,系统性地调整组织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控制人力成本并不是管理的目的,而是达到经营目的的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这是组织精简过程中的大方向、大原则。  在进行人员结构和数量调
期刊
2019年6月13日,万众瞩目的科创板在上海开板;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科创板的定位旨在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类企业往往以硬件产品为主,企业自身掌握核心技术,整合各类供应商资源,因此企业如何有效管理供应商,是其一大挑战。本文将针对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近年来,硬件创业企业如雨后春
期刊
2015年从1号店离开以后,很长一段时间,1号店联合创始人于刚几乎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如果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新闻,只有零星的几篇《我为什么离开1号店》《于刚和刘峻岭致全体1号店员工的一封信》等文章,简略地提到他们由于在融资过程中因为资本的介入,逐渐失去话语权,带着不舍离开。  4年后,于刚和刘峻岭率领1药网的母公司111集团,再次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从过去的1号店,到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赴美
期刊
中欧数字经济和智慧企业研究中心,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2018年成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旨在创造和引领智慧企业领域的管理知识和最佳实践,助力数字经济新形势下的企业转型与发展,同时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和优秀企业实践的共享与推广。本刊将邀请中欧知名教授、行业领袖以及中欧校友共同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课题。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已成为一项核心生产要素。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大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努力探索如
期刊
决策者通常渴望将所管辖地区打造成“下一个硅谷”。但是,耶鲁大学商学院的研究表明,在以硅谷为榜样时需谨慎行事,否则会使整体经济更加不稳定。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耶鲁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Olav Sorenson和博士生Doris Kwon分析了“硅谷式繁荣”的利与弊。当风险资本涌入时,更多的高收入消费者令医疗和餐馆等本地服务企业受益匪浅;但是,那些为其他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却备受打击。甚至,在整
期刊
对企业而言,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营活动停顿无异于一场特殊的压力测试,许多平时隐藏在深处的隐患和问题这时可能会浮出水面。因此,检验并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当前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可以也是应该做的。  提到风险,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损失和危害。其实,风险只是损失的可能而不是必然。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有能力分清必须冒的险和必须规避的风险。  就风险管理而言,我们从来不追求过度、极致的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有
期刊
2019年9月19日,世界银行更新了全球192个经济体2018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的排名结果。在此基础上,中欧2018年经济发展全球排名榜出炉,囊括全世界所有160个人口上百万的经济体和全世界99.8%的人口(附表列出前100名)。  2018年,中国的Atlas(三年平均名义汇率)人均GNI为9470美元,在160个经济体中第55位的排名不变。中国的PPP(购买力平价)人均GNI为1814
期刊
小米公司作为中国著名的独角兽公司,在2018年上市之后,股价持续低迷,如今小米的市值,仍未达到公司上市前的估值水平。强调机制性价比,以及竹林生态的小米公司,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为什么难以在资本市场获得青睐?本文将试图解答这一问题。  小米又出新手机了。  虽然每家手机厂商都会推出新手机,但这次,小米推出的是旗下Redmi品牌发布的K30,5G版本起售价1 999元,成为国内首款2 000元以下的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