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本单元的主题是“温暖的记忆”,把我们带入爱的世界,感受到一段段故事中饱含的不同方面爱的经历。
《永远的歌声》是以“师生爱”为主题的文章。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是学生熟悉的小学生活中的人和事。本课我主要是抓住“感知内容——理解“歌声”——领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带领学生理解感悟,并树立起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在指导写法方面我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一、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情入境,体验师生之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呢?”为交流的中心问题,提示“发现细节,关注语言”的阅读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地读、细心地寻找、认真地思考、相互地交流。学生们都能够准确地找出学生对老师的爱的相关句子,如分析“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这句话中,我先让学生理解“告诫”的意思,让学生想象家长是如何告诫学生的,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提出问题:“山里真的有狼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又会在文章中继续寻找答案,学会文章前后作铺垫与交代的写法;最后引导学生从“立即”、“使劲”这两个词中感悟学生对老师的爱是多么地坚决。又如讲到“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这一句时,我提出老师为什么会哭?学生涌跃地回答之后,我让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想象老师当时会说些什么?
整个课堂教学,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收获,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了,课文重点,难点在学生说的过程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情感
文章主题明确,即孩子们对老师诚挚的“爱”。为了更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字词。如“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这一句中的重点词“样样好”,我提出老师哪些方面好呢?学生们就会在文章中认真地去寻找,有些同学找到老师的外貌描写:年轻、漂亮;有些同学找到老师的嗓音很好听,教我们唱“小放牛”、小歌剧……由此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导致后面的学生对老师的奋不顾身。又如“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这一句,我引导学生抓住“委屈”和“献”进行理解。在大人们的眼中,他们上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小孩子没有经过大人的同意,私自上山,做家长的担心孩子遇到危险,受到伤害,自然是责骂与追问了;然而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上山是为了给老师采草药治病,认为是为老师好,没有做错什么,所以他们觉得委屈。“献”字体现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
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学生自然感悟到蕴藏在细微之处的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爱”的真谛。
三、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出感情”是语文课堂经常听到的,怎样读才是“读出感情”呢?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后,再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把自己的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思考,读出文章的韵味,也读出自己的韵味。如“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我让学生抓住动作词“摸呀”、“捉呀”、“追呀”、“堵哇”、“甩”、“穿”进行理解,感受学生抓鱼动作的干脆利落,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纯洁的用心,带着这份用心,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那份诚挚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让我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文本知识提高语用的能力,通过读、说、思、悟,理解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永远的歌声》教学实践,让我收获如下:
1.让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文中情和意。----是阅读的常用方法。
2.“学生为老师捉鱼”中,学生捉鱼的动作,把我们带到了捉鱼的情境中,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同时告诉学生“准确用词”有助于表情达意。
3.学生通过课文中“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的寻找,体会,引导学生描写方法的运用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4.总结学生为老师“抓鱼、采草药”的事情,让学生明白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方法的有效性。
5.本课结构特点“首尾呼應”,明白这样用的好处,提醒学生习作中去运用。
本学期,我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在全镇视导公开课中得以实践,虽然已经反复地思考、研讨、修改、准备,但在课堂上实践时,我还觉得会有些紧张,感觉到上课时间的紧迫。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对学生不放心,牵引得太多,牵引得太紧。正如名师所言:课堂给人一种“请君入瓮”的感觉,总是预设好后,就一定要把学生往这个框架里赶,这是对学生的不信任,说到底是对自己不信任,没有底气,怕万一学生游离了这个框架而无法驾驭课堂。也正因为如此,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不够充分,读的时间比较匆忙,钻研问题没有达到举一反三,然后就牵着学生往前“赶”。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潜能就没有足够地发掘出来。这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的一大研究课题。
教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奋起改进,这是我上了这节公开课最大的收获。课堂中的闪光点要继续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要改正教学中的不足。要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趋向于完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体验,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也使课堂充满民主气氛,充满生机。
“漫漫教学路,久久师生情。”享有“桃李满天下”的我们,何尝不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那份恒心?何尝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那份默默奉献?何尝不是“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成长历程呢?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做一个充满幸福感的老师!愿我们的“歌声”永远在学生们的心中回荡……
《永远的歌声》是以“师生爱”为主题的文章。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是学生熟悉的小学生活中的人和事。本课我主要是抓住“感知内容——理解“歌声”——领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带领学生理解感悟,并树立起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在指导写法方面我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一、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情入境,体验师生之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呢?”为交流的中心问题,提示“发现细节,关注语言”的阅读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地读、细心地寻找、认真地思考、相互地交流。学生们都能够准确地找出学生对老师的爱的相关句子,如分析“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这句话中,我先让学生理解“告诫”的意思,让学生想象家长是如何告诫学生的,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提出问题:“山里真的有狼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又会在文章中继续寻找答案,学会文章前后作铺垫与交代的写法;最后引导学生从“立即”、“使劲”这两个词中感悟学生对老师的爱是多么地坚决。又如讲到“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这一句时,我提出老师为什么会哭?学生涌跃地回答之后,我让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想象老师当时会说些什么?
整个课堂教学,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收获,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了,课文重点,难点在学生说的过程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情感
文章主题明确,即孩子们对老师诚挚的“爱”。为了更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字词。如“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这一句中的重点词“样样好”,我提出老师哪些方面好呢?学生们就会在文章中认真地去寻找,有些同学找到老师的外貌描写:年轻、漂亮;有些同学找到老师的嗓音很好听,教我们唱“小放牛”、小歌剧……由此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导致后面的学生对老师的奋不顾身。又如“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这一句,我引导学生抓住“委屈”和“献”进行理解。在大人们的眼中,他们上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小孩子没有经过大人的同意,私自上山,做家长的担心孩子遇到危险,受到伤害,自然是责骂与追问了;然而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上山是为了给老师采草药治病,认为是为老师好,没有做错什么,所以他们觉得委屈。“献”字体现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
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学生自然感悟到蕴藏在细微之处的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爱”的真谛。
三、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出感情”是语文课堂经常听到的,怎样读才是“读出感情”呢?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后,再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把自己的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思考,读出文章的韵味,也读出自己的韵味。如“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我让学生抓住动作词“摸呀”、“捉呀”、“追呀”、“堵哇”、“甩”、“穿”进行理解,感受学生抓鱼动作的干脆利落,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纯洁的用心,带着这份用心,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那份诚挚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让我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文本知识提高语用的能力,通过读、说、思、悟,理解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永远的歌声》教学实践,让我收获如下:
1.让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文中情和意。----是阅读的常用方法。
2.“学生为老师捉鱼”中,学生捉鱼的动作,把我们带到了捉鱼的情境中,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同时告诉学生“准确用词”有助于表情达意。
3.学生通过课文中“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的寻找,体会,引导学生描写方法的运用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4.总结学生为老师“抓鱼、采草药”的事情,让学生明白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方法的有效性。
5.本课结构特点“首尾呼應”,明白这样用的好处,提醒学生习作中去运用。
本学期,我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在全镇视导公开课中得以实践,虽然已经反复地思考、研讨、修改、准备,但在课堂上实践时,我还觉得会有些紧张,感觉到上课时间的紧迫。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对学生不放心,牵引得太多,牵引得太紧。正如名师所言:课堂给人一种“请君入瓮”的感觉,总是预设好后,就一定要把学生往这个框架里赶,这是对学生的不信任,说到底是对自己不信任,没有底气,怕万一学生游离了这个框架而无法驾驭课堂。也正因为如此,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不够充分,读的时间比较匆忙,钻研问题没有达到举一反三,然后就牵着学生往前“赶”。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潜能就没有足够地发掘出来。这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的一大研究课题。
教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奋起改进,这是我上了这节公开课最大的收获。课堂中的闪光点要继续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要改正教学中的不足。要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趋向于完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体验,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也使课堂充满民主气氛,充满生机。
“漫漫教学路,久久师生情。”享有“桃李满天下”的我们,何尝不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那份恒心?何尝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那份默默奉献?何尝不是“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成长历程呢?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做一个充满幸福感的老师!愿我们的“歌声”永远在学生们的心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