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希腊有一个大力士叫安泰,他力大无穷,几乎战无不胜,这里面有个秘密:因为他是地母该亚的儿子,当他脚踩大地时他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可是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古希腊伟大的英雄赫列克勒斯,赫列克勒斯识破了这个秘密,他把安泰高高举在空中,失去了力量源泉的安泰就这样遭遇了失败。
作文就是倾述,倾述是快乐的,作文本应也是快乐的,但是如果学生在习作中,也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失去了力量源泉,那么就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释放学生个性,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增强学生习作自信,找回作文的快乐。
一、循序渐进——力求皆大欢喜
教学,首先不是教知识、教本领,而是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跳跃式急剧前进的,不能操之过急,不可企求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一定要打好基础,逐步积累,循序渐进。钱梦龙老师曾经接手过一个初二“双差班”,对第一次作文提出了两项要求: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正中;文章要分段,每段起始必须空两格。那些往常作文“吃”惯了30分、40分的学生,一下子都得到了“优秀成绩”。从此,转机出现了。由于每次作文都提出一两点具体的要求,学生作文的面貌渐渐改变了。由此可见,只要学生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且确实给他们提供步步上升的台阶,朽木亦可变成栋梁。
二、给予成功——获得自信尊严
自信是一个人战胜困难的武器,成功来源于自信。关于这一点,在笔者班上的两位学生的身上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次校作文竞赛,班里的两位学生同时获得了一等奖,他们的两篇作文被收录在一本结集中,其中一篇作文的题目被录用为书名。自此以后,她们就成了全班同学心中公认的小作家,在校园里也有了一定的“名望”。其实在此之前,她们的作文水平并不见得有多高,只是偶然的一次成功激发了她们的自信,使她们相信自己是行的,自己是最能干的。就是这个第一次,使她们在以后的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多篇习作发表于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级报刊杂志上,并先后被评为“苏州市阅读之星”。可见,使学生获得自信、尊严是多么重要。而这种自信、尊严有时就来源于教师的一次表扬,作文本上的一个“优”。
薛老师曾风趣地说:“老师千万不要吝啬你们的‘优’和‘☆’,大可以刻个章,一颗、两颗、三颗直至七颗、八颗,我班学生的作文本上,‘优’后面可以跟七颗星、八颗星,这一连串星对于老师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自信,就是成功的动力。”
三、捕捉资源——写出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如能以一颗慧心,敏锐地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习作资源,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巧妙地调动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有了情感的触发,文字就如清泉汩汩地流淌。
班里有一位学生,语文基础特别差,尤其是习作甚感无奈。一次抽测,作文题目是《那一次,我真 》。这是一个很开放的题目,有很多内容可写,在学生的成长经历中,一定有无数开心、悲伤、激动、尴尬的时刻。翻动着统批的试卷,笔者的目光不知不觉停留在一张字迹出奇差、篇幅却出奇长的试卷上。不用看名字,笔者就知道是谁的,那字迹太熟悉了。再看一看,居然是一类作文。笔者戴上眼镜好奇地看着这篇班里“数一数二”的文章,题目是《那一次,我真开心》,写的是由于作业拖拉,家长没按时来接,电话也打不通,他被笔者带回家边做作业边等家长的事。读着读着,笔者不禁愕然,感到不可思議:“这情真意切、文从字顺的文章会出自那么一位后进生的手?”这位后进生觉得在教师家里做作业是开心的,他在文章中写道:“我在老师家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这是我在家里没有感受到的。”这是一个生活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的心声,令人心疼。
由此,笔者第一次真真切切在感受到了“有话可说、有题可作、有感而发”才是作文的根本。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得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因为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东西写下来。”
四、点评及时——留住精彩瞬间
点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能促进其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习作要以鼓励为主,多就少改。当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的习作时,读到精彩的部分,可以叫其停下来,重读一遍,其他学生就会注意到其重读的部分,从而发现精彩之处,从中受到启迪,以后也应用于自己的习作中。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习作打分,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不敢给自己的习作打分。渐渐地,学生们都习惯了这样的方式,都大胆地给自己的习作打分。在打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提高习作水平大有裨益。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点评,拖得时间太长,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那就事倍功半了。
“心动”而后“笔动”,“情到”自然“境生”,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
作文就是倾述,倾述是快乐的,作文本应也是快乐的,但是如果学生在习作中,也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一样,失去了力量源泉,那么就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释放学生个性,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增强学生习作自信,找回作文的快乐。
一、循序渐进——力求皆大欢喜
教学,首先不是教知识、教本领,而是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跳跃式急剧前进的,不能操之过急,不可企求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一定要打好基础,逐步积累,循序渐进。钱梦龙老师曾经接手过一个初二“双差班”,对第一次作文提出了两项要求: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正中;文章要分段,每段起始必须空两格。那些往常作文“吃”惯了30分、40分的学生,一下子都得到了“优秀成绩”。从此,转机出现了。由于每次作文都提出一两点具体的要求,学生作文的面貌渐渐改变了。由此可见,只要学生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且确实给他们提供步步上升的台阶,朽木亦可变成栋梁。
二、给予成功——获得自信尊严
自信是一个人战胜困难的武器,成功来源于自信。关于这一点,在笔者班上的两位学生的身上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次校作文竞赛,班里的两位学生同时获得了一等奖,他们的两篇作文被收录在一本结集中,其中一篇作文的题目被录用为书名。自此以后,她们就成了全班同学心中公认的小作家,在校园里也有了一定的“名望”。其实在此之前,她们的作文水平并不见得有多高,只是偶然的一次成功激发了她们的自信,使她们相信自己是行的,自己是最能干的。就是这个第一次,使她们在以后的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多篇习作发表于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级报刊杂志上,并先后被评为“苏州市阅读之星”。可见,使学生获得自信、尊严是多么重要。而这种自信、尊严有时就来源于教师的一次表扬,作文本上的一个“优”。
薛老师曾风趣地说:“老师千万不要吝啬你们的‘优’和‘☆’,大可以刻个章,一颗、两颗、三颗直至七颗、八颗,我班学生的作文本上,‘优’后面可以跟七颗星、八颗星,这一连串星对于老师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自信,就是成功的动力。”
三、捕捉资源——写出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如能以一颗慧心,敏锐地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习作资源,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巧妙地调动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有了情感的触发,文字就如清泉汩汩地流淌。
班里有一位学生,语文基础特别差,尤其是习作甚感无奈。一次抽测,作文题目是《那一次,我真 》。这是一个很开放的题目,有很多内容可写,在学生的成长经历中,一定有无数开心、悲伤、激动、尴尬的时刻。翻动着统批的试卷,笔者的目光不知不觉停留在一张字迹出奇差、篇幅却出奇长的试卷上。不用看名字,笔者就知道是谁的,那字迹太熟悉了。再看一看,居然是一类作文。笔者戴上眼镜好奇地看着这篇班里“数一数二”的文章,题目是《那一次,我真开心》,写的是由于作业拖拉,家长没按时来接,电话也打不通,他被笔者带回家边做作业边等家长的事。读着读着,笔者不禁愕然,感到不可思議:“这情真意切、文从字顺的文章会出自那么一位后进生的手?”这位后进生觉得在教师家里做作业是开心的,他在文章中写道:“我在老师家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这是我在家里没有感受到的。”这是一个生活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的心声,令人心疼。
由此,笔者第一次真真切切在感受到了“有话可说、有题可作、有感而发”才是作文的根本。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得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因为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东西写下来。”
四、点评及时——留住精彩瞬间
点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能促进其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习作要以鼓励为主,多就少改。当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的习作时,读到精彩的部分,可以叫其停下来,重读一遍,其他学生就会注意到其重读的部分,从而发现精彩之处,从中受到启迪,以后也应用于自己的习作中。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习作打分,开始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不敢给自己的习作打分。渐渐地,学生们都习惯了这样的方式,都大胆地给自己的习作打分。在打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提高习作水平大有裨益。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点评,拖得时间太长,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那就事倍功半了。
“心动”而后“笔动”,“情到”自然“境生”,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