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学校教育模式最初源自于对苏联教学模式的模仿,对学科的区分最初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具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科内部的知识。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如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面对当今的社会现实更需要的是综合性的教育,因此,在原有的分科制教育模式基础之上发展出了STEM的教学理念,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了一起。而如今,A-STEM这种文理综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将我们的教学思路完善。相应地,我们也要进一步应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具,让教学效果不断优化。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科学;A-STEM;教具设计
A-STEM强调人文艺术与工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意图是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性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多元化思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声音》这节课的内容,依据A-STEM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改编,并开发相应的教具来辅助该课的教学,让学生利用良好的教学工具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真正拥有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基于A-STEM理念设计教具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按照A-STEM教学理念的指导,自主探究是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来理解知识内容和知识运用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给予学生良好的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抓手。
《声音》这部分的课程当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们去判断声音强弱的区别,这时学生需要直接去听声音,但是这种测量的方式就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如果将分贝测量仪带入课堂,不仅会消耗过多的教学资源,还会让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活动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就需要更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教具来辅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究其中的内容。一方面,针对特定学生群体所设计的教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具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对课程的发展走向有更主动的参与。
(二)对单一知识点的综合拓展
回到本文讨论问题的本质,A-STEM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学科内容需要有不同维度的拓展,上文中提到的对教具的设计以及自主探究的使用其实更倾向于技术与工程层面的拓展,而其中的“A”,也就是人文层面的拓展则需要在之后的学习,乃至学生回归到生活之后更广泛的使用来实现。所谓的人文性,其实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与社会生活产生有机的反应,能够更具体地对生活中具体场景中的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本文所讨论的关于声音测量教具的设计,如果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到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应用其进行娱乐、信息传播,那么就能够更好地拓展其人文性的外延,真正让单一知识点拥有文理双方的综合拓展。
二、基于A-STEM进行教具设计的策略
(一)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具
我们的课程以“声音的轻弱与传播物质的材质与结构有关”为科学概念目标,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来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常见的材料,并且通过更换这些材料的结构来探寻声音传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找到的都是自己比较了解的材料,并且自己有能力对其进行改造。通过这种改造,学生自己参与了教具的设计,实际上也参与到了整个实验的构建当中。
通过课前的要求,学生找来了PVC材质的空管,并准备了沙子,在反复的实验当中对其进行结构上的改造。在对材料的声音传播效果和结构改变后的声音传播效果的实验当中,每種实验三次,取声音最大值。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探究声音传播的效果,保证实验效果的有效和严谨。在这种教具的设计和应用当中,学生对于整体知识的应用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实现了从学生认知出发,开展A-STEM教育的目的。
(二)将实验教学与生活联动
为了更好地体现A-STEM的教学理念,将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验并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的要求。在这过程中,想要更好地体现人文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做娱乐化的优化。从简单的物理实验拓展到生活中具体场景的营造,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感受到生活中声音现象的多元性,并且以科学的目光去审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声音现象。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小学科学教学当中,A-STEM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要注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间的知识综合,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与知识之间的人文性联动,鼓励学生自行制作教具,并利用教具创造有趣的生活场景延伸。从而使得学生拥有综合的素养,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以更加多元的视角审视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佳.基于STEM框架中美科学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以小学六年级教材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19.
[2]张俊红.STEM理念引领小学科学教学走向核心素养[J].小学时代(奥妙),2020,(5):84-85.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科学;A-STEM;教具设计
A-STEM强调人文艺术与工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意图是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性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多元化思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声音》这节课的内容,依据A-STEM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改编,并开发相应的教具来辅助该课的教学,让学生利用良好的教学工具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真正拥有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基于A-STEM理念设计教具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按照A-STEM教学理念的指导,自主探究是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来理解知识内容和知识运用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给予学生良好的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抓手。
《声音》这部分的课程当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们去判断声音强弱的区别,这时学生需要直接去听声音,但是这种测量的方式就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如果将分贝测量仪带入课堂,不仅会消耗过多的教学资源,还会让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活动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就需要更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教具来辅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究其中的内容。一方面,针对特定学生群体所设计的教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具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对课程的发展走向有更主动的参与。
(二)对单一知识点的综合拓展
回到本文讨论问题的本质,A-STEM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学科内容需要有不同维度的拓展,上文中提到的对教具的设计以及自主探究的使用其实更倾向于技术与工程层面的拓展,而其中的“A”,也就是人文层面的拓展则需要在之后的学习,乃至学生回归到生活之后更广泛的使用来实现。所谓的人文性,其实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与社会生活产生有机的反应,能够更具体地对生活中具体场景中的人的情绪产生影响。
本文所讨论的关于声音测量教具的设计,如果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到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应用其进行娱乐、信息传播,那么就能够更好地拓展其人文性的外延,真正让单一知识点拥有文理双方的综合拓展。
二、基于A-STEM进行教具设计的策略
(一)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具
我们的课程以“声音的轻弱与传播物质的材质与结构有关”为科学概念目标,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来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常见的材料,并且通过更换这些材料的结构来探寻声音传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找到的都是自己比较了解的材料,并且自己有能力对其进行改造。通过这种改造,学生自己参与了教具的设计,实际上也参与到了整个实验的构建当中。
通过课前的要求,学生找来了PVC材质的空管,并准备了沙子,在反复的实验当中对其进行结构上的改造。在对材料的声音传播效果和结构改变后的声音传播效果的实验当中,每種实验三次,取声音最大值。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探究声音传播的效果,保证实验效果的有效和严谨。在这种教具的设计和应用当中,学生对于整体知识的应用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实现了从学生认知出发,开展A-STEM教育的目的。
(二)将实验教学与生活联动
为了更好地体现A-STEM的教学理念,将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验并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的要求。在这过程中,想要更好地体现人文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做娱乐化的优化。从简单的物理实验拓展到生活中具体场景的营造,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感受到生活中声音现象的多元性,并且以科学的目光去审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声音现象。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小学科学教学当中,A-STEM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要注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间的知识综合,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与知识之间的人文性联动,鼓励学生自行制作教具,并利用教具创造有趣的生活场景延伸。从而使得学生拥有综合的素养,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以更加多元的视角审视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佳.基于STEM框架中美科学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以小学六年级教材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19.
[2]张俊红.STEM理念引领小学科学教学走向核心素养[J].小学时代(奥妙),2020,(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