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我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资源均比较丰富,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5.4亿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约4亿千瓦,风能资源潜力约10亿千瓦,2/3的国土面积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秸秆、薪柴和沼气等生物质能资源量在5亿吨标准煤以上。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采取税收优惠、优惠价格、投资补贴、科研投入和示范项目建设等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到2004年底,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08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约6.5万千瓦,太阳热水器累计安装面积约6500万平方米,生物质能发电约200万千瓦,沼气年产气量约50亿立方米,燃料乙醇年产量达到约100万吨。目前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约相当于1. 3亿吨标准煤,占2004年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7%。
目前,我国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熟,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和生物质供气和发电技术已经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条件。为了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将于2006年1月1日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将为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市场环境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2004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比重高达67%。过度依赖煤炭造成资源快速消耗、生态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据初步预测,到2020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超过30亿吨标准煤,如果仍延续目前的煤炭比例,煤炭消费量将达到约20亿吨标准煤。不仅环境污染将进一步加剧,而且煤炭开采和运输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大,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有重要作用。虽然常规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主导地位,但单靠常规能源并不能解决所有能源需求问题。我国目前无电人口达3000万,占人口总数的2. 3%,大多数无电人口和许多农村地区生活用能难以采用常规能源解决,而“就地取材”利用可再生能源更为经济可行。同时,可再生能源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可带动制造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秸秆和沼气等生物质能利用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不断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压力很大。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单纯依靠煤炭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利用和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大,技术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良好前景。加快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可有效增加能源供应,显著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比例,可使我国能源供应系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改善农村生活用能条件。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无电人口地处偏远地区,常规能源资源缺乏,人口分散,许多地区不适合采用常规方式建设能源基础设施,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是解决这些无电人口供电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农村人口众多,生活用能方式落后,影响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特别是将秸秆、禽畜废弃物等生物质转换为清洁的生物质能,可以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条件,对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改善农村生活用能条件是近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清洁利用有机废弃物,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农作物生产及粮食加工、林业生产和木材加工、禽畜养殖、工业生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废弃物,如果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这些废弃物将严重污染环境,对自然生态、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将这些有机废弃物转换为电力、燃气、成型固体燃料等清洁能源,既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的重要手段,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也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规模化建设带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目前,除了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少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仍很薄弱,还不具备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在2001年前,在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重点完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构能力建设,初步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基础。从2010到2020期间,要建立起完备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打好基础。2020年以后,要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使可再生能源成为起主导作用的能源。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及重点领域
我们将充分利用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能等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达到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2020年的规划发展目标为:水电达到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达到2000万千瓦,风电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沼气年利用量达到240亿立方米,生物质液体燃料达到年替代石油1000万吨。以小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要方式解决约700万偏远地区无电人口基本用电问题。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为:(1)水电的大规模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大江、大河水电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做好小水电站建设,并解决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协调问题。(2)加快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做好风能资源勘查和评价工作,国家组织建设一批大型风电项目和几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同时支持风电设备的本地化生产,使风电成为可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3)做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初步考虑利用小水电站解决约300万户无电人口供电问题,利用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以及小风电、户用光伏发电等,解决约400万户无电人口的基本供电问题。(4)改善农村生活用能条件,在农村缺乏常规商品燃料供应的地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解决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继续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逐步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生物质的低效利用,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
(晓林)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采取税收优惠、优惠价格、投资补贴、科研投入和示范项目建设等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到2004年底,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08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约6.5万千瓦,太阳热水器累计安装面积约6500万平方米,生物质能发电约200万千瓦,沼气年产气量约50亿立方米,燃料乙醇年产量达到约100万吨。目前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约相当于1. 3亿吨标准煤,占2004年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7%。
目前,我国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熟,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和生物质供气和发电技术已经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条件。为了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将于2006年1月1日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将为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市场环境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2004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比重高达67%。过度依赖煤炭造成资源快速消耗、生态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据初步预测,到2020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超过30亿吨标准煤,如果仍延续目前的煤炭比例,煤炭消费量将达到约20亿吨标准煤。不仅环境污染将进一步加剧,而且煤炭开采和运输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大,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有重要作用。虽然常规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主导地位,但单靠常规能源并不能解决所有能源需求问题。我国目前无电人口达3000万,占人口总数的2. 3%,大多数无电人口和许多农村地区生活用能难以采用常规能源解决,而“就地取材”利用可再生能源更为经济可行。同时,可再生能源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可带动制造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秸秆和沼气等生物质能利用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不断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压力很大。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单纯依靠煤炭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利用和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大,技术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良好前景。加快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可有效增加能源供应,显著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比例,可使我国能源供应系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改善农村生活用能条件。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无电人口地处偏远地区,常规能源资源缺乏,人口分散,许多地区不适合采用常规方式建设能源基础设施,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是解决这些无电人口供电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农村人口众多,生活用能方式落后,影响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特别是将秸秆、禽畜废弃物等生物质转换为清洁的生物质能,可以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条件,对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和改善农村生活用能条件是近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清洁利用有机废弃物,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农作物生产及粮食加工、林业生产和木材加工、禽畜养殖、工业生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废弃物,如果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这些废弃物将严重污染环境,对自然生态、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将这些有机废弃物转换为电力、燃气、成型固体燃料等清洁能源,既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的重要手段,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也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规模化建设带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目前,除了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少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仍很薄弱,还不具备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在2001年前,在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重点完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构能力建设,初步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基础。从2010到2020期间,要建立起完备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打好基础。2020年以后,要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使可再生能源成为起主导作用的能源。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及重点领域
我们将充分利用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能等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达到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2020年的规划发展目标为:水电达到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达到2000万千瓦,风电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沼气年利用量达到240亿立方米,生物质液体燃料达到年替代石油1000万吨。以小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要方式解决约700万偏远地区无电人口基本用电问题。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为:(1)水电的大规模开发,加快西部地区大江、大河水电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做好小水电站建设,并解决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协调问题。(2)加快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做好风能资源勘查和评价工作,国家组织建设一批大型风电项目和几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同时支持风电设备的本地化生产,使风电成为可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3)做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初步考虑利用小水电站解决约300万户无电人口供电问题,利用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以及小风电、户用光伏发电等,解决约400万户无电人口的基本供电问题。(4)改善农村生活用能条件,在农村缺乏常规商品燃料供应的地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解决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继续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逐步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生物质的低效利用,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
(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