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让数学更具生命活力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论述充分确立了学生在数学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清晰地阐明了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即数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适应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唯有这样,课堂才会更具生命活力。
  一、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往往会受到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造成学习困难。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实现知识迁移,更好地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方程”经常持排斥态度,他们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往往是因为题目中明确规定“用方程解答”。如果能让更多学生通过“等量关系”这个联结点学习新知识,把握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实际意义,枯燥的知识教学就会变得有意义、有情趣、有价值。此外,还可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让解方程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实际,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有利于让学生数学地思考,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科学地、综合地、全面地考虑,通过创新教学,使教学扎实、有效和可持续发展性。
  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就是走进学生的数学现实,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的过程,积累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及价值。这些都是我们用好教材,创新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所要努力探究的。
  二、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自“有效教学”的理念进入我们的课堂后,我们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全体学生,掌握和分析学生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课,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很多好课往往都是通过课前调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更多关注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活动经验而产生的。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操作、感知、实验等活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成功之处在于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数学学习过程是个体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组织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获得知识与形成能力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都需要学生的“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过程,进而促进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例如,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不少教师已经开始注重“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推理、实践、验证,在这样一个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活动中,通过任务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在这一内容教学中,学生没有获取新的知识,却在数学思考、数学活动经验等诸多方面成功发展,这里的成功没有刻意营造,而是缘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规律的尊重。
  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需要设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的、充分体现数学本质的活动,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积极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激发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和能力的开发者、促进者。
  一个自身没有“数学味”的数学教师不可能真正上出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一个自身缺乏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愿我们大家都能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以学生为主体思考一些问题,认认真真地为学生发展做一些实事!
其他文献
Translation does not take place in a vacuum and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affected and manipulated by the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texts,and neither the transl
小学数学教学只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形式思考问题,要把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
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从教二十几年,每接任一个新班,我都准备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读懂每一个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刚刚接手的这个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成绩在十个班级中排名末位。和往年一样,我尽快地熟悉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无奈,学生的坏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是何等艰难。很多学生上课东一伙西一群讲话、做小动作,课后作业拖延不交,甚至不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以新疆塔城盆地80组地下水样品水化学组分测试结果为依据,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资料,研究塔城盆地地下水中铁、锰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铁、
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大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培养儿童的个性,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一识字策略的改变大大加快了学生认字的速度,为学生及早进入阅读奠定基础,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阅读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特别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