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源头”激“活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写作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写作水平的高低,成了考察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主要依据。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体验生活,开阔视野;二,以数学例题攻语文写作之玉;三,加强写作指导,淡化作文批改,尝试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积累;主题学习;创新;淡化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写作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写作水平的高低,成了考察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写作实践中,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刻不容缓。
  但现状是: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作文是件头疼的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够,知识面狭窄;其二,学生的阅读量太小,知识积累欠缺;其三,学生的写作训练不足,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写作,燃起写作激情,写出高质量作文,成为我深深思索的问题。在阅读大量有关写作教学理论的文献之后,同时结合现今中学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体验生活,开拓视野
  谁都清楚这样一个道理:建房盖楼需要材料,没有这些材料无所谓高楼大厦,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样道理,学生写作文离不开材料积累,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材料积累,当然只能望“文”兴叹。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曾这样告诫自己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诗如此,作文亦然。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便开始了独立劳动生活。先后当过印刷所学徒,选报人,排字工,领港员,他的笔名就得自于领港员的工作,意为“水深12英尺”,表示轮船可以通过。他的创作多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练生动,内容蕴涵丰富,在美国文坛享誉不衰。可见没有生活的积累,闭门造车,故作离奇情节是很难写出好文章来的。我们的学生整天过着二点一线的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语文书”,怎能奢求他们写出真实又精彩的文章来呢?
  怎样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节假日,去逛逛公园广场;春天到来时,让孩子们到郊外走走;平日里,让学生坐坐公交车,听听人们的议论,接触各种人物的思想。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浏览新闻,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这些都是学生们体验生活的好途径。
  当然,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仅仅让学生深入生活远远不够,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时,吸取间接的知识经验。另外,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图书室,大量的期刊与藏书都是珍贵的知识宝库。鼓励学生读书,读好书,积累有价值的材料。随时补充摘抄笔记。写读书心得,学生看的书多了,知识面逐渐扩大,作文时有话可说,作文水平自然而然会提高。
  二、以数学例题攻语文写作之玉
  细细考虑,探索语文教学新方式,学课文有必要吗?当然有。那么怎样知道学生学课文呢?我想起了数学课本中的例题。顿时茅塞顿开,抽象的语文理论知识不就是数学的定理公式吗?经典文章不就是数学中的例题吗?阅读、写作的过程不恰是做数学习题吗?
  讲清楚“例题”一点不难,但利用“例题”指导阅读与写作则要仔细琢磨。
  现在几乎所有的课标都在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制教学单元,在教材的这样一种呈现方式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符合教材编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如学习散文单元,其目的就是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散文的有關知识,给学生讲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讲散文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可即使老师讲得再详细,再清楚,学生对散文知识的理解只局限于课文这里,我们可以集中名家散文让学生读。《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都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学生们通过广泛阅读,将课堂上学的语文理论知识运用到所读作品中去,抽象的理论知识再次在学生面前形象化展现,这样一来,学生读得越多,理解得越透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就会逐渐提高,而阅读量的扩大,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它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除了在主题学习的课堂上大量涉猎经典作品,广泛积累,对经典课文的仿写同样也很重要,课文犹如例题,而写作则像练习。每一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写作都有一定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教材的例题作用,以“读”促“写”,使课文学习与阅读,写作训练有机结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仿写,这对于写作文不太入门的学生尤其适合。让学生跟着名师学写文章,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当然仿写不等于生吞活剥,老师利用写作构思,文章结构点拨学生利用课文这张“引路图”,做学生的领路人。
  在学习《白杨礼赞》—文时,可以让学生以《**礼赞》为题,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可以这样和学生一起分析出原文的构思:
  烘托—形美—神美—点题
  这样,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学会了模仿着构思,之后行文自然流畅,久而久之,学生提笔前已打好腹稿,不会再望文生畏。
  整篇仿写是指导学生写作入门的基本手法,老师更要指导学生在基本结构上下工夫。和学生撑起作文的基本框架,然后留给学生想象空间,让学生去自由发挥,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课文某些章节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教会学生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欲扬先抑,铺垫烘托等写作技法,在写法上引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由此可见,用数学思维来学习写作,活跃了学生思维,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加强写作指导,淡化作文批改
  曾在报纸上看过一些优秀作文点评,点评的文字居然比原文还多。我认为,这位老师的工作态度值得表扬。但如果每本作文都这样批阅,学生能从如此详细的点评获得什么呢?   是不是可以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就知道怎么会写得更好呢?我认为,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比让学生单纯看老师的点评内容更重要。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事实,但只要老师引导得当,相信我们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从哪些方面在写作前对学生加强指导。
  第一步,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初,要尽量用语言把学生带到设定情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其情感,引导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在学习“多彩四季”这一单元,布置一篇写雪景的文章,引导学生“走进”大雪纷飞的的环境中去感受雪的晶莹,领悟飘雪的浪漫,在写作之初,引导学生读写雪的文章,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让学生们敞开心扉,借雪抒情。
  第二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开启写作之门的金钥匙,古今中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善良的女娲,神奇的阿里巴巴……这些艺术形象都是想象力的结晶,当然想象就是根植于土壤中的花朵,离开了现实,它就会枯萎。
  想象之花还需开得新奇才会有价值,培养创新思维很重要,就写作而言,如何创新?
  首先,从选材上求新,任何一个作文题都可以多角度选題,如果《家教》为题,那么很多学生可能会实事求是地陈述父母为自己请家教的经过,就会给人千篇一律之感。无新意可取,这时可以提示学生,聘家教的也并不一定是学生。角度不同,故事不同。有的学生受到启发,写的颇有新意:我是一个懂微机操作知识的初中生,教的学生是自己的妈妈,妈妈是一位急不可待掌握微机操作知识的老师,这样,一个动听的故事产生了,不落俗套,内容新鲜而意义深远。
  其次,是构思要新。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构思,才会使文章波澜起伏,动人心弦。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如果早就让读者知道项链是假的话,那就不会有后文中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了,所以在写作是要引导学生,在情节上巧妙设计,去大胆想象,去巧妙创新。
  加强对写作的指导,学生在作文时才会胸有成竹,用平常心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面对学生交上的成堆的作文,老师们可以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做到低耗高效,缩短作文周期,增加学生的练笔次数。
  1、有选择地精批。通过精批,了解本次作文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采取补救措施,这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大有裨益,对某个学生精批一次会了解学生在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全部略批。浏览全文,找出闪光语句,使用激励性评语,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有了感情基础,学生们自然而然会爱上写作。特别是写作水平稍差的学生,我们应用放大镜看他们的闪光点,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3、学生互批。“授之鱼,而不如授之渔”,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才能在写作中就会取长补短,写出品质较高的作品,在作文互批课上,让学生自己推荐范文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哪种批阅方法,我们都可以根据作文情况灵活运用,让老师、学生都能轻轻松松面对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更好的方法,让学生爱上作文,写出好作文,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林可行,古代散文鉴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余映潮,语文教学通讯,2007.2,语文分类,各显个性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86页
  4、《文心雕龙·物色》刘思勰.浙江教育出版社
  5、硕维新课标,教材详解,人民日报出版社
  6、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在艺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还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幼儿;音乐活动;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师教学要有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理念,要有扎实基本功,要有厚实的专业素养,对课文的解读要准确,准确处理教材、设计教案,并能轻松驾驭课堂,体现自身的教学风格……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能做到了然于心、得心应手,使学生的语言、情感、审美等素养是得以提升,让语文课那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就会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的“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乐趣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教给学生语言规则,而且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往那种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摧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英语教学如何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近两年生本导学模式的探索,我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动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英语时,把时间让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把课堂打造成学生感兴趣的,提高英语的能力的“动感”课
期刊
【摘 要】 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把语文学习向课前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语文课堂教学尽显生机。  【关键词】 开放课堂;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需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成为开好选修课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以《项羽之死》
期刊
【摘 要】 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近几年来,我先后好几次参加了州、县两级以赛代训课堂竞赛。亲历现场,聆听了一位位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静默沉思,教师们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课例在脑中萦绕,难忘竞赛课堂中老师的精彩——巧妙的切入,精当的讲解,智慧的点拨;难忘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精彩——灵活的思维,流畅的表达,个性化的见解。  课堂中师生心灵的舒展
期刊
【摘 要】 在这个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英语课程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学习范畴,而被提高到了陶冶情操、拓展视野、磨砺意志、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阅读,因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
期刊
【摘 要】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本文通过以多媒体的直观手段来还原“陌生化”语言,以创造性的个人解读来进行“陌生化”阅读等策略,将“陌生化”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走出审美疲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获得对文本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陌生化;阅读教学;理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