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必须从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树立素质观、人本观、主体观和民主观等创新意识,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71-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它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增强,关系着民族命运的兴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1.1 精神的培养。拿造句这项训练来说,本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巩固习的词语,并且在次过程中完全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从开阔造句的题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许多教师竟然让学生背造句,而且句子的字数不多,因为那样会扣错别字的分,对学生创造力的压制可见一斑。这种只顾传授知识,而不顾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1.2 "计划教学"占主导地位。目前的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讲是"计划教学"。课堂教学流程是预设不变的。教师的任务是把设计好的教学步骤通过学生的配合予以实施,课堂上,教师带着编好的教案和设计好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对课堂上学生变化的学习需求漠不关心。一旦学生的思维游离了教师设计的轨道,教师或强行扭回,或视而不见,或批评指责,课堂教学变成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向学生开放,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开放。
1.3 学生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对于许多课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完全有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求异思维。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却用成人的观点把最淳朴的认识泯灭,把最真实的认识遮掩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何从谈起。还有,有的教师给学生建立起错误的学习概念,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4 课堂和学生生活割裂。我们许多老师的语文教学给学生的感受是坐在教室里才是学习语文,走出教师就没有了语文,语文和生活是割裂的,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能拿字典理解一个词语,却不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一到习作时,学生就要端起 架子,愁眉苦脸,或者搬起作文书生搬硬套,却忽视了作文的材料就在生活中,生活是知识的来源。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寻找,在生活中学习。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的基本原则
2.1 体现素质观。时代呼唤素质教育,未来需要素质教育。语文属于基础学科,自然应该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头。具体来说,语文学科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宗旨,把课堂当作培养语文素质的最佳阵地。但必须明确的是,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文创新能力。语文创新能力是语文素质高的重要标志,没有语文创新能力,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素质。所以,语文课堂必须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着力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质。
2.2 体现人本观。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教学观。作为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以学声语文素质的发展为本。特别要以他们语文创新素质的发展为本,只有建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才能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表达,才能使学生产生创新智慧,迸发创新火花,获得创新见识: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语文教学中才会更加自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至于让学生被动接受: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教学中才会更加尊重和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而不至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中才会合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进行研究,而不至于照本宣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会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3 体现主体观。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依此说,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语文创新的主人。因为语文课堂的创新,都必须依靠学生来完成。语文课堂的创新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所以,要想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就必须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点。
2.4 体现民主观。教育要民主,教学更要民主,因为只有教学民主,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融洽的课堂气氛,也才能有创新的良好环境。而语文课堂和"语"和"文"打交道,更需要民主的氛围,因为只有在和谐的环境里,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大胆创新,提出独到见解,试想,如果课堂上死气沉沉,无人敢起来说话,如何去创新,如果课堂上老师一言九鼎,还有学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所以教学一定要民主。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3.1 语言、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这已是许多教师的共识.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我们搞语言训练不能忽视思维训练.语言是外衣,思维是实质,语言文字训练应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有利于发展智力。一堂语文课.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与否至关重要.是衡量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要落实这一点.课时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集中、可操作.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点击破。目标的提出要既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要强.须认真研究每项语言训练时要侧重培养的是什么样的认识能力.防止流于形式。训练时要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揣摩文字内涵,自读自悟。切实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于读中领悟规律.发展思维。
3.2 课堂中情感的多向交流。语文教材往往凭借山川田野、英雄人物等形象,向儿童逐步提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远大的志向,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思想教育贵在潜移默化。教师要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入境人情,爱作者所爱,憎作者所憎,与作者共鸣,感知真善美。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师生问相互尊重、信任。情感交流得以和谐的统一。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生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3.3 教学过程呈现开放性、多元化。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实行分层、合作教学、因人而异。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的立体多向教学网络。学习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从多个角度米思考回答问题,提供一题多元,鼓励学生发表尤其上带有新意的个人见解,打破语文课堂上只有一种答案的僵局,训练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更是一门"应用之学",内容要扩展到去纷纭社会,扣寻找语文的因素,课内渗透课外.学科互相参照进入应用层面,走封闭式的教育,构建开放式的现代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林化君等《语文学习理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 何鹏万:"小学创新教育模式体系初探"《小学语文教学》 2004年1期
[3] 高云琴:"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71-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它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增强,关系着民族命运的兴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1.1 精神的培养。拿造句这项训练来说,本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巩固习的词语,并且在次过程中完全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从开阔造句的题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许多教师竟然让学生背造句,而且句子的字数不多,因为那样会扣错别字的分,对学生创造力的压制可见一斑。这种只顾传授知识,而不顾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1.2 "计划教学"占主导地位。目前的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讲是"计划教学"。课堂教学流程是预设不变的。教师的任务是把设计好的教学步骤通过学生的配合予以实施,课堂上,教师带着编好的教案和设计好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对课堂上学生变化的学习需求漠不关心。一旦学生的思维游离了教师设计的轨道,教师或强行扭回,或视而不见,或批评指责,课堂教学变成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向学生开放,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开放。
1.3 学生个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对于许多课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完全有不同的见解,各抒己见,求异思维。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却用成人的观点把最淳朴的认识泯灭,把最真实的认识遮掩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何从谈起。还有,有的教师给学生建立起错误的学习概念,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4 课堂和学生生活割裂。我们许多老师的语文教学给学生的感受是坐在教室里才是学习语文,走出教师就没有了语文,语文和生活是割裂的,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能拿字典理解一个词语,却不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一到习作时,学生就要端起 架子,愁眉苦脸,或者搬起作文书生搬硬套,却忽视了作文的材料就在生活中,生活是知识的来源。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寻找,在生活中学习。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的基本原则
2.1 体现素质观。时代呼唤素质教育,未来需要素质教育。语文属于基础学科,自然应该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头。具体来说,语文学科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宗旨,把课堂当作培养语文素质的最佳阵地。但必须明确的是,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文创新能力。语文创新能力是语文素质高的重要标志,没有语文创新能力,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素质。所以,语文课堂必须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着力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质。
2.2 体现人本观。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教学观。作为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以学声语文素质的发展为本。特别要以他们语文创新素质的发展为本,只有建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才能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表达,才能使学生产生创新智慧,迸发创新火花,获得创新见识: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语文教学中才会更加自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至于让学生被动接受: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教学中才会更加尊重和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而不至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中才会合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进行研究,而不至于照本宣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会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3 体现主体观。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依此说,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语文创新的主人。因为语文课堂的创新,都必须依靠学生来完成。语文课堂的创新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所以,要想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就必须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点。
2.4 体现民主观。教育要民主,教学更要民主,因为只有教学民主,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融洽的课堂气氛,也才能有创新的良好环境。而语文课堂和"语"和"文"打交道,更需要民主的氛围,因为只有在和谐的环境里,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大胆创新,提出独到见解,试想,如果课堂上死气沉沉,无人敢起来说话,如何去创新,如果课堂上老师一言九鼎,还有学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所以教学一定要民主。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3.1 语言、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这已是许多教师的共识.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我们搞语言训练不能忽视思维训练.语言是外衣,思维是实质,语言文字训练应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有利于发展智力。一堂语文课.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与否至关重要.是衡量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要落实这一点.课时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集中、可操作.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点击破。目标的提出要既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要强.须认真研究每项语言训练时要侧重培养的是什么样的认识能力.防止流于形式。训练时要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揣摩文字内涵,自读自悟。切实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于读中领悟规律.发展思维。
3.2 课堂中情感的多向交流。语文教材往往凭借山川田野、英雄人物等形象,向儿童逐步提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远大的志向,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思想教育贵在潜移默化。教师要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入境人情,爱作者所爱,憎作者所憎,与作者共鸣,感知真善美。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师生问相互尊重、信任。情感交流得以和谐的统一。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生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3.3 教学过程呈现开放性、多元化。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实行分层、合作教学、因人而异。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的立体多向教学网络。学习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从多个角度米思考回答问题,提供一题多元,鼓励学生发表尤其上带有新意的个人见解,打破语文课堂上只有一种答案的僵局,训练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更是一门"应用之学",内容要扩展到去纷纭社会,扣寻找语文的因素,课内渗透课外.学科互相参照进入应用层面,走封闭式的教育,构建开放式的现代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林化君等《语文学习理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 何鹏万:"小学创新教育模式体系初探"《小学语文教学》 2004年1期
[3] 高云琴:"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