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让农村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不仅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要在教学中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真诚面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农村;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的价值取向作相应的调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变过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过于以接受学习为主,过于以学科本位为主的倾向。要进一步关心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差异,关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探究性”。
然而,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却不容乐观:
(1)从教师方面看,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深刻,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方法简单,过程形式化,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2)从学生方面看,存在着学习行为被动化的问题。目前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不稳,生理发展不够健全的状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乏自主控制;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课,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对学习数学的正确认识,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升学;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养成的习惯使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与人格修养,怕苦怕累,厌学现象不断出现。
面对农村初中的这种情况,要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确定适当的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不了解学生的基础,就没法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太高学生接受不了。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不能给他们确定太高的目标,否则课堂教学就会变成对牛谈琴,教师的课堂设计得再好也是无效的。因此,应当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注重三个方面的设计:
引入的设计,新课的引入应当新颖有趣,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用的问题应当紧扣新课内容。引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复习引入、故事引入、笑话引入、动手操作引入、演示实验引入、游戏引入等)。
问题的设计,针对知识点设计几个揭示知识本质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当表术清楚,通俗易懂用体现学科特点的语言,没有歧义,没有逻辑错误,围绕主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与问题之间自然过渡,思维不跳跃。
练习的设计,练习的内容应紧扣知识点,由浅入深,控制难度,题型多样(有选择、判断、填空、计算、说理、举例等),以及预习作业、巩固作业的设计。
2 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情境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1 态度和蔼、语言幽默,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種较高的学习意境。
2.2 发展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一个良好的商讨学习氛围是长期培养的结果,教师在这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教师无私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工作,当然注意力就集中在课堂上了。
2.3 把握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愿意受重视,被承认,学生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各科教学情境,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2.4 创设人人求异,勇于创新的气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灵感和创造,往往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教学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3.1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吸引他们长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2 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看到学生们有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地欣慰,很有成就感。 4 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农村初中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 于书本内容,学习的方法更是少得可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都知道,预习是各科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农村初中学校里90%以上的学生不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先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做记号”
其次,教学生学会质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 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学 生,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充分地让孩子质疑问难,会给课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 人,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科学控制,练就“掌舵艺术”,在扑朔迷离 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到达胜利的彼岸。
再次,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 基础,《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就是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尝试及独立思考的机 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要 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要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充分展示个人或小组的探索过程及探索成果。
5 研究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盏灯,能指明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即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地了解,为他们制定一个“水平线”;二是过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三是成果评价机制。即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贾建林.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5期.
[3] 王尚志.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初中数学;农村;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的价值取向作相应的调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变过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过于以接受学习为主,过于以学科本位为主的倾向。要进一步关心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差异,关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探究性”。
然而,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却不容乐观:
(1)从教师方面看,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深刻,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方法简单,过程形式化,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2)从学生方面看,存在着学习行为被动化的问题。目前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不稳,生理发展不够健全的状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乏自主控制;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课,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对学习数学的正确认识,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升学;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养成的习惯使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与人格修养,怕苦怕累,厌学现象不断出现。
面对农村初中的这种情况,要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确定适当的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不了解学生的基础,就没法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太高学生接受不了。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不能给他们确定太高的目标,否则课堂教学就会变成对牛谈琴,教师的课堂设计得再好也是无效的。因此,应当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注重三个方面的设计:
引入的设计,新课的引入应当新颖有趣,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用的问题应当紧扣新课内容。引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复习引入、故事引入、笑话引入、动手操作引入、演示实验引入、游戏引入等)。
问题的设计,针对知识点设计几个揭示知识本质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当表术清楚,通俗易懂用体现学科特点的语言,没有歧义,没有逻辑错误,围绕主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与问题之间自然过渡,思维不跳跃。
练习的设计,练习的内容应紧扣知识点,由浅入深,控制难度,题型多样(有选择、判断、填空、计算、说理、举例等),以及预习作业、巩固作业的设计。
2 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情境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1 态度和蔼、语言幽默,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種较高的学习意境。
2.2 发展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一个良好的商讨学习氛围是长期培养的结果,教师在这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教师无私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工作,当然注意力就集中在课堂上了。
2.3 把握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愿意受重视,被承认,学生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各科教学情境,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2.4 创设人人求异,勇于创新的气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灵感和创造,往往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教学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3.1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吸引他们长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2 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看到学生们有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地欣慰,很有成就感。 4 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农村初中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 于书本内容,学习的方法更是少得可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都知道,预习是各科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农村初中学校里90%以上的学生不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先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做记号”
其次,教学生学会质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 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学 生,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充分地让孩子质疑问难,会给课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 人,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科学控制,练就“掌舵艺术”,在扑朔迷离 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到达胜利的彼岸。
再次,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 基础,《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就是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尝试及独立思考的机 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要 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要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充分展示个人或小组的探索过程及探索成果。
5 研究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盏灯,能指明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即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地了解,为他们制定一个“水平线”;二是过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三是成果评价机制。即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贾建林.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5期.
[3] 王尚志.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