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高中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运算量大。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上课又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这本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能力。但让我担心和困惑的是: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抱怨即使上課听懂了,做作业、考试也不顺利,这种情况被人形象地描述为“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而文科班的学生对数学更是“无限付出有限回报”。笔者在本文主要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一点粗浅的研究。
1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准备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的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优化教学设计,重点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1 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在一节课内,要完成那些教学任务,达到怎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又要恰当、集中。每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往往不只一个,在备课时教师要十分熟悉教材体系和教学标准的要求,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的状况,确定恰当的知识点和练习作为教学目标。
1.2 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授新教材、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五个阶段。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式化,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打破教学过程比例失调,节奏缓慢,气氛松散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创设有效情境,促进教学开展
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如: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的算法验证,概率与统计中的数据处理,以及图象变换,情景创设等都渗透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创设中注重以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为基础,以有关史实材料分析、实物展示、实验演示或多媒体放映等手段为切入点,以教师的语言、动作为感染力,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和心理的感应,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品质,从而明确目标,迎接挑战。
另外,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师生的交往互动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个体以其原有的经验、方式、信念为基础进行学习,对同样的现实问题会有多样化的理解,而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或达成谅解,就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旧教材体现的是演绎体系,而新课程实验教材体现的是归纳体系,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归纳,大胆提出猜想。为了证实或推翻提出的猜想,学生要通过分析,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通过探究,推理,建立数学理论。学生要积极地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小组活动,促进信息交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和同学协作下“再创造”的过程。
3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应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能只重视教学的形式是否新颖,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化。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每种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复习课是单元教学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复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在记忆上再现学过的公式、法则、定义、定理以及解题方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对于新旧课题做更明确的联想以及逻辑的联系,能够确定解决同类问题的法则与方法的异同,还能以新的更为全面的观点分析所学过的知识。在复习课中通过讨论归纳出单元知识结构,就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到内在本质联系,再通过变式训练,反复训练,用基本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活动的自由,让课堂动起来。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创造充分的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因此数学课堂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也应发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如不加目的的指导,不提具体要求,学生就会乱成一锅粥,动手与动脑脱节,不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必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4 授之以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1 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4.2 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4.3 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5 构建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较强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解决了自主学习中疑难点时,教师要大加赞赏,让他感觉成功的快感,激发他学习的热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新课改下的课堂更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应该评价体系应多关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总结反思完整性,对学生或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效果、合作与创新精神等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应重视对各个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自己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也可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学习,互为评价,在互动之中深化学习过程,得到共同提高。有了这些评价体系后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全过程,关注同伴的学习行为,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可能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而且每个学校的学情不同,不能照搬照用。作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从根本上杜绝“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教学尴尬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的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1.
[2] 刘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3] 许成芝: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高中数学难度大、抽象性强、运算量大。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上课又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这本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能力。但让我担心和困惑的是: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抱怨即使上課听懂了,做作业、考试也不顺利,这种情况被人形象地描述为“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而文科班的学生对数学更是“无限付出有限回报”。笔者在本文主要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一点粗浅的研究。
1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准备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的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优化教学设计,重点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1 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在一节课内,要完成那些教学任务,达到怎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自身的特点设计出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又要恰当、集中。每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往往不只一个,在备课时教师要十分熟悉教材体系和教学标准的要求,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的状况,确定恰当的知识点和练习作为教学目标。
1.2 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授新教材、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五个阶段。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式化,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打破教学过程比例失调,节奏缓慢,气氛松散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创设有效情境,促进教学开展
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如: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的算法验证,概率与统计中的数据处理,以及图象变换,情景创设等都渗透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创设中注重以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为基础,以有关史实材料分析、实物展示、实验演示或多媒体放映等手段为切入点,以教师的语言、动作为感染力,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和心理的感应,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品质,从而明确目标,迎接挑战。
另外,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师生的交往互动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个体以其原有的经验、方式、信念为基础进行学习,对同样的现实问题会有多样化的理解,而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或达成谅解,就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旧教材体现的是演绎体系,而新课程实验教材体现的是归纳体系,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归纳,大胆提出猜想。为了证实或推翻提出的猜想,学生要通过分析,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通过探究,推理,建立数学理论。学生要积极地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鼓励小组活动,促进信息交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和同学协作下“再创造”的过程。
3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应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能只重视教学的形式是否新颖,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化。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每种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复习课是单元教学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复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在记忆上再现学过的公式、法则、定义、定理以及解题方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对于新旧课题做更明确的联想以及逻辑的联系,能够确定解决同类问题的法则与方法的异同,还能以新的更为全面的观点分析所学过的知识。在复习课中通过讨论归纳出单元知识结构,就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到内在本质联系,再通过变式训练,反复训练,用基本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活动的自由,让课堂动起来。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创造充分的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因此数学课堂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也应发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如不加目的的指导,不提具体要求,学生就会乱成一锅粥,动手与动脑脱节,不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必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4 授之以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1 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4.2 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4.3 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5 构建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较强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解决了自主学习中疑难点时,教师要大加赞赏,让他感觉成功的快感,激发他学习的热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新课改下的课堂更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应该评价体系应多关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总结反思完整性,对学生或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效果、合作与创新精神等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应重视对各个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自己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也可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学习,互为评价,在互动之中深化学习过程,得到共同提高。有了这些评价体系后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全过程,关注同伴的学习行为,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可能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而且每个学校的学情不同,不能照搬照用。作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从根本上杜绝“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教学尴尬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科学的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1.
[2] 刘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3] 许成芝: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