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力推进陕西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工业强省,省工信厅做为全省工业行业的主管部门,将与省级各相关部门、市县(区)、企业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发展,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新跨越。
一、抓紧机遇,明确目标
最近,我们与国家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合作研究,对陕西省工业化进程评估得出初步结论:一是陕西从今年开始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新世纪以来陕西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2006年以来,实现了5年跨越一个阶段。2005年以前,陕西处于工业化的初期,2006年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2006年以来,陕西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前10位,相比1995年-2000年的第23位和2000-2005年第17位,明显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快车道。二是2011-2020年,陕西工业化进程有望再实现每5年跨越一个阶段。陕西只要继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原材料、消费品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保持发展速度,到2015年,有望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段,到2020年,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段。
接照省政府要求,“十二五”期间,陕西工业将朝着做大做强做新的宏伟目标迈进,主要任务:
一是做大陕西工业。主要是做大规模,做大总量,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万户。培育千亿级大型企业10户,百亿元级企业40户,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12个;建设千亿级工业园区9个,创建10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3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壮大百个县级工业园区。
二是做强陕西工业。陕西工业在做大的同时,更要做强。只有做强工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强优势产业。未来五年里,要进一步优先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在全国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具有领先水平的产业。能源化工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油汽当量达到5000万吨,跃居全国第一;原煤产量达到4.5亿吨,继续保持煤炭产能全国第三。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超过3000亿元。
做强品牌和产品。重点做强8类高端制造业产品、10类高附加值产品、8类新兴产业产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其中,世界名牌产品5个,中国名牌产品50个,陕西名牌产品1000个。中国驰名商标50件、陕西省著名商标1000件。
做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0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以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0个国家级和100个陕西省创新型企业。到2015年,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1.2%以上。
做强县域工业。抓好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县域工业层次,县域工业占到县域经济的50%以上,打造30个工业增加值达到百亿元以上的工业强县。
三是做新陕西工业。就是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重点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使我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发展风电、核电装备,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设备生产和示范应用基地。
第二,加快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大中型飞机、通用飞机研制生产;推进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进输配电设备、数控机床、石油机械等高端产品发展,不断提高高端制造产品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
第三,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建设6个百亿元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壮大5个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3条新材料产业链,到2015年,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把我省建成我国重要、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通力合作,实现目标
工业强,经济强;经济强,人民富、财政宽。发达省份的经验和我省近几年实践证明,市县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企业是工业强省的主体,政府有关部门是服务者。实现工业强省目标,主要是各自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通力合作。省市县各级政府通力合作,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省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搞好服务。
为了把工业做大做强,把加快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省政府及时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要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加快构筑现代化工业体系,并明确了创新、转化、节约、集约发展新格局的主要措施和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地方税务局、省质监局、省统计局、省中小企业局、省金融办等省级部门,分别提出了将采取的工作措施。作为全省工业的主管部门,省工信厅将和省级部门一起,共同构建支撑陕西工业“两个加快”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市县政府、工业园区和企业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市县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今后,市县政府工业发展任务繁重,省工信厅将进一步为市县工业发展搞好配合服务。
1.帮助各地市搞好规划。省工信厅将与各市密切联系,帮助关中地区、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各市,根据各自资源情况、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工业发展规划。
2.支持市、县争取项目。我们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帮助市、县落实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更多倾斜,促进市、县工业发展。
3.加大资金支持。省工信厅安排资金与市区工业发展资金配套,支持规划中确定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4.协助市、县定向招商。将根据各市、县要求,协助市、县到优势产业区域和优势企业进行定向招商。
5.鼓励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园区发展规划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园区优先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大企业进入市县工业园区。
6.支持中小企业给大企业进行配套。提高省内产品配套率,鼓励大企业选用省内配套产品;对市县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的,省上将从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优先支持。形成以大中小企业为一体的集群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今后,企业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省工信厅将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
1.支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长庆石油公司、延长石油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西有色集团、神华神东公司、比亚迪公司、陕汽集团、西电集团等10户企业发展成1000亿级的龙头企业,支持40户企业发展成过100亿的企业。
2.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千亿百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推进计划”。支持企业“千亿百项”技改工程,每年滚动实施1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四大工程,包括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新产品开发工程、新技术开发工程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支持企业实施300项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300项新技术开发重点项目、2000项新产品重点开发项目和200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实现重大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的突破。
4.支持企业“两化融合”、“军民结合”。到2015年,全省树立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户,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0家以上,服务企业超过10000户。重点支持100个军民结合企业,100项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
5.支持帮助企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帮助企业进一步研究掌握国家和省上已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工信厅将会同省相关部门根据新情况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新政策。
面对陕西工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工信厅将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为市县和企业搞好服务,通力合作,实现目标。
一、抓紧机遇,明确目标
最近,我们与国家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合作研究,对陕西省工业化进程评估得出初步结论:一是陕西从今年开始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新世纪以来陕西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2006年以来,实现了5年跨越一个阶段。2005年以前,陕西处于工业化的初期,2006年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2006年以来,陕西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前10位,相比1995年-2000年的第23位和2000-2005年第17位,明显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快车道。二是2011-2020年,陕西工业化进程有望再实现每5年跨越一个阶段。陕西只要继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原材料、消费品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保持发展速度,到2015年,有望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段,到2020年,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段。
接照省政府要求,“十二五”期间,陕西工业将朝着做大做强做新的宏伟目标迈进,主要任务:
一是做大陕西工业。主要是做大规模,做大总量,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万户。培育千亿级大型企业10户,百亿元级企业40户,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12个;建设千亿级工业园区9个,创建10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3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壮大百个县级工业园区。
二是做强陕西工业。陕西工业在做大的同时,更要做强。只有做强工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强优势产业。未来五年里,要进一步优先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在全国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具有领先水平的产业。能源化工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油汽当量达到5000万吨,跃居全国第一;原煤产量达到4.5亿吨,继续保持煤炭产能全国第三。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超过3000亿元。
做强品牌和产品。重点做强8类高端制造业产品、10类高附加值产品、8类新兴产业产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其中,世界名牌产品5个,中国名牌产品50个,陕西名牌产品1000个。中国驰名商标50件、陕西省著名商标1000件。
做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80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以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0个国家级和100个陕西省创新型企业。到2015年,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1.2%以上。
做强县域工业。抓好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县域工业层次,县域工业占到县域经济的50%以上,打造30个工业增加值达到百亿元以上的工业强县。
三是做新陕西工业。就是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重点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使我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发展风电、核电装备,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设备生产和示范应用基地。
第二,加快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大中型飞机、通用飞机研制生产;推进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进输配电设备、数控机床、石油机械等高端产品发展,不断提高高端制造产品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
第三,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建设6个百亿元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壮大5个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3条新材料产业链,到2015年,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把我省建成我国重要、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通力合作,实现目标
工业强,经济强;经济强,人民富、财政宽。发达省份的经验和我省近几年实践证明,市县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企业是工业强省的主体,政府有关部门是服务者。实现工业强省目标,主要是各自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通力合作。省市县各级政府通力合作,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省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搞好服务。
为了把工业做大做强,把加快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省政府及时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要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加快构筑现代化工业体系,并明确了创新、转化、节约、集约发展新格局的主要措施和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地方税务局、省质监局、省统计局、省中小企业局、省金融办等省级部门,分别提出了将采取的工作措施。作为全省工业的主管部门,省工信厅将和省级部门一起,共同构建支撑陕西工业“两个加快”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市县政府、工业园区和企业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市县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今后,市县政府工业发展任务繁重,省工信厅将进一步为市县工业发展搞好配合服务。
1.帮助各地市搞好规划。省工信厅将与各市密切联系,帮助关中地区、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各市,根据各自资源情况、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工业发展规划。
2.支持市、县争取项目。我们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帮助市、县落实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更多倾斜,促进市、县工业发展。
3.加大资金支持。省工信厅安排资金与市区工业发展资金配套,支持规划中确定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4.协助市、县定向招商。将根据各市、县要求,协助市、县到优势产业区域和优势企业进行定向招商。
5.鼓励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园区发展规划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园区优先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大企业进入市县工业园区。
6.支持中小企业给大企业进行配套。提高省内产品配套率,鼓励大企业选用省内配套产品;对市县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的,省上将从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优先支持。形成以大中小企业为一体的集群化发展新格局。
二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今后,企业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省工信厅将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
1.支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长庆石油公司、延长石油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西有色集团、神华神东公司、比亚迪公司、陕汽集团、西电集团等10户企业发展成1000亿级的龙头企业,支持40户企业发展成过100亿的企业。
2.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千亿百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推进计划”。支持企业“千亿百项”技改工程,每年滚动实施1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四大工程,包括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新产品开发工程、新技术开发工程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支持企业实施300项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300项新技术开发重点项目、2000项新产品重点开发项目和200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实现重大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的突破。
4.支持企业“两化融合”、“军民结合”。到2015年,全省树立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户,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0家以上,服务企业超过10000户。重点支持100个军民结合企业,100项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
5.支持帮助企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帮助企业进一步研究掌握国家和省上已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工信厅将会同省相关部门根据新情况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新政策。
面对陕西工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工信厅将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为市县和企业搞好服务,通力合作,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