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建设专家一致认为,学生仅从书本获得的信息量和技能成长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切实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实现课内外联动,才能大量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读写修养,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才能更加长久、持续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撑和强大的动力。然而,从实际情形看,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阅读应试时文、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些功利性作品断然不能代替经典著作。
那么,如何有效指导高中生课外阅读呢?
一、开辟阅读课堂,优化阅读形式
部编教材精简了教读篇目,意在引导师生以少而精的教读篇目为例子,研究阅读方法,培养必要的阅读能力,奠定阅读基础,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自主实施的课外阅读上。为此,我们应当顺应这一科学行为,专门开辟出更多的课堂时空,放手让学生潜心阅读,个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优化阅读形式。
开设阅读课堂就是让“学生要读得多而博,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其中课外阅读指导尤其重要”,即以精要的指导引领课堂阅读,拒绝放羊式的、建议式的阅读指导。
高中语文选修课《人间词话十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契机,能够有机会接触晚清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学生如果能够潜心阅读,就能获得大量的关于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和高考的要求完全一致。但是如果放任学生自主阅读,就必然流于形式。所以,开设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认真阅读,潜心批注,所获得的语言素养是无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而获得的。
通常情况下,一周最少安排两课时时间阅读,而且还十分必要借助语文自习时间继续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阅读时间。为了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同读一本书,创造阅读交流的情意场,互相激励和濡染,提高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获得感、成就感。
二、优选经典篇目,确保阅读数量
高中学生可支配的阅读时间十分宝贵,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优化阅读篇目,筛选出最适合、最为紧迫的阅读内容,保持一定的阅读数量,同时还要竭力避免“让学生进行临时性的‘功利化’阅读,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经典名著感到乏味,最终沦为快餐文化的俘虏。”
不少学校开设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每学期提供给学生阅读数目,并且要求学生留下阅读痕迹,向班级汇报阅读过程和收获,提交阅读笔记和心得。这样就把阅读篇目和阅读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纳入监管范围,使课外阅读有了可靠的保障。
高中教材中的选修课程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最为省事的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完成选修的阅读篇目的阅读任务,不折不扣地开展研究性阅读,认真做好批注。因为,这些篇目经过专家的审慎思考才编入教材,内容上涵盖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甚至佛学禅宗等,能够提供给学生必要的人文修养,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这些作品的价值是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所不具备的。
三、优化评价机制,护航阅读进程
高考的压力毫无疑问地是横亘在高中生阅读之路上的绊脚石。然而高中的教育思想一直在极力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际上扭曲的语文教育思想束缚住了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的手脚,忽视了阅读规律与高考之间本质上的调和性,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为此,我们必须从评价机制上着力,切实保障阅读进程。
调查研究表明,名校无不重视师生阅读活动,几乎都有专门的阅读行动计划和评价标准,从机制层面确保阅读活动的展开。纵贯名校的实践,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规定阅读篇目,分必读和选读。
2.监督阅读过程,即确保阅读活动的真实展开,规定备选题目,写出专题性读书研究,记下阅读心得,倡导圈点批注的阅读方式。
3.举办读书沙龙、读书汇报会、读书督查等各种形式的评价体系。
4.成立专门的读书会,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5.加大图书馆藏书的使用频率和在师生时空里的留置时间,便利师生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师自身素养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语文教师热爱读书,巧妙而充分地融入课堂阅读研究之中,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便会对学生形成极大的裹挟力,带动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强烈的读书意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坚韧的阅读意志能够深度地影响学生。所以,我们一方面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一方面千万要率先垂范,多方施策,多层影响。
葛俊杰,山东莱山第一中学教师。
那么,如何有效指导高中生课外阅读呢?
一、开辟阅读课堂,优化阅读形式
部编教材精简了教读篇目,意在引导师生以少而精的教读篇目为例子,研究阅读方法,培养必要的阅读能力,奠定阅读基础,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自主实施的课外阅读上。为此,我们应当顺应这一科学行为,专门开辟出更多的课堂时空,放手让学生潜心阅读,个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优化阅读形式。
开设阅读课堂就是让“学生要读得多而博,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其中课外阅读指导尤其重要”,即以精要的指导引领课堂阅读,拒绝放羊式的、建议式的阅读指导。
高中语文选修课《人间词话十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契机,能够有机会接触晚清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学生如果能够潜心阅读,就能获得大量的关于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和高考的要求完全一致。但是如果放任学生自主阅读,就必然流于形式。所以,开设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认真阅读,潜心批注,所获得的语言素养是无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而获得的。
通常情况下,一周最少安排两课时时间阅读,而且还十分必要借助语文自习时间继续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阅读时间。为了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同读一本书,创造阅读交流的情意场,互相激励和濡染,提高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获得感、成就感。
二、优选经典篇目,确保阅读数量
高中学生可支配的阅读时间十分宝贵,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优化阅读篇目,筛选出最适合、最为紧迫的阅读内容,保持一定的阅读数量,同时还要竭力避免“让学生进行临时性的‘功利化’阅读,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经典名著感到乏味,最终沦为快餐文化的俘虏。”
不少学校开设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每学期提供给学生阅读数目,并且要求学生留下阅读痕迹,向班级汇报阅读过程和收获,提交阅读笔记和心得。这样就把阅读篇目和阅读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纳入监管范围,使课外阅读有了可靠的保障。
高中教材中的选修课程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最为省事的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完成选修的阅读篇目的阅读任务,不折不扣地开展研究性阅读,认真做好批注。因为,这些篇目经过专家的审慎思考才编入教材,内容上涵盖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甚至佛学禅宗等,能够提供给学生必要的人文修养,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这些作品的价值是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所不具备的。
三、优化评价机制,护航阅读进程
高考的压力毫无疑问地是横亘在高中生阅读之路上的绊脚石。然而高中的教育思想一直在极力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际上扭曲的语文教育思想束缚住了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的手脚,忽视了阅读规律与高考之间本质上的调和性,从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为此,我们必须从评价机制上着力,切实保障阅读进程。
调查研究表明,名校无不重视师生阅读活动,几乎都有专门的阅读行动计划和评价标准,从机制层面确保阅读活动的展开。纵贯名校的实践,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规定阅读篇目,分必读和选读。
2.监督阅读过程,即确保阅读活动的真实展开,规定备选题目,写出专题性读书研究,记下阅读心得,倡导圈点批注的阅读方式。
3.举办读书沙龙、读书汇报会、读书督查等各种形式的评价体系。
4.成立专门的读书会,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5.加大图书馆藏书的使用频率和在师生时空里的留置时间,便利师生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师自身素养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语文教师热爱读书,巧妙而充分地融入课堂阅读研究之中,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便会对学生形成极大的裹挟力,带动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强烈的读书意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坚韧的阅读意志能够深度地影响学生。所以,我们一方面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一方面千万要率先垂范,多方施策,多层影响。
葛俊杰,山东莱山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