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又称虚拟环境、灵境或人工環境,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可对参与者直接施加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并允许其交互地观察和操作的虚拟世界的技术。而当今时代,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媒体多元化格局的逐渐形成,虚拟现实技术以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需要通过特殊的交互设备才能进入虚拟环境中。这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数字媒体设计的各个重要领域。
关键词:多感知性;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构想性;三维逼真
引言:
虚拟现实技术是在计算机中构造出一个形象逼真的模型。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内,人与该模型可以进行交互,并产生与真实世界中相同的反馈信息,使人们获得和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受。当人们需要构造当前不存在的环境或者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环境(夸张虚拟现实)或构造纯粹虚构的环境(虚幻虚拟现实)以取代需要耗资巨大的真实环境时,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在数字媒体设计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被运用于电影电视、游戏界面、艺术设计展览展示、广告设计等相关领域中。
一、交互式装置艺术中虚拟现实技术的体现
沉浸式、互动式等多媒体艺术装置目前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浪潮,渐渐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公共艺术发展潮流。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热闹的街头,那些奇妙有趣的艺术装置作品不仅给人带来无限的创意和趣味,甚至引发深刻的思考。多媒体艺术装置是综合运用声、光、影等,将科学技术完美地艺术化,挖掘并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深层次的需求。每一个艺术装置都是艺术家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和对话。当前,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在通过各式各样的“装置艺术”,表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
法国的“沉浸式数字世界”,是依靠物质、光线和记忆的视觉呈现,它的创作过程类似于一篇“扫描日记”,来自于艺术家一个月收集的记忆碎片,通过数字算法生成3D数字雕塑,三个投影墙为30mx10m,地面投影为30mx30m,将12个视频投影仪融合在一起,以覆盖整个投影空间。当观众可以沉浸在半黑暗中,以自己的步伐,尽情地移动、舞蹈、思考,从各个艺术装置的光影中寻找身体各种动态美,或扭曲、或漂浮。该作品通过强大的传感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人们的运动做出反应,有节奏的声音和视觉刺激为参与者带来非凡的互动式艺术体验感。
二、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沉浸式空间
当代时代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策展者和艺术家可以穿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因素,在策展过程中有更多的三维立体逼真的虚拟环境沉浸式空间表现手段。在体验艺术展览中得以实现。如今的交互艺术也已经渐渐成熟并且正在蓬勃发展,许多艺术家和艺术团队也开始选择通过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沉浸式空间来进行宣传和介入,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的商场设置了一些交互装置和沉浸式艺术展览来吸引顾客。
意大利艺术家的“多元宇宙”沉浸式空间是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是通过使用生成图像和声音来探索宇宙演化的无限可能,围绕着美国理论物理学家LeeSm olin的多元宇宙理论展开。它可以通过穹顶独特的结构加上声音影像给观众一种超出物理空间的想象,仿佛置身于多元宇宙之中,进而增强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而另一组艺术团队则是来自英国的“数据可视化植物光合作用” 灯光装置作品。这件装置作品是展示在英国一所大学的接待区域中的一件灯光装置作品。该作品由293个数字单元组成,这些数字单元横穿墙壁,扩展了传统植物的概念,通过定制相机观察着放置在艺术品下方的一系列植物。这些相机可以测量叶子内叶绿素的含量,然后实时数据可视化,通过灯光的变化来展现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创作团队希望通过该作品探索数字化自然现象,探讨人、自然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展览中的空间构想性
2021年夏,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将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推出“树,树”展览。“树,树”于2019年在法国巴黎的首展广受好评,展览意在传递一条普世信息。本次展览颂扬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美学灵感源泉之一——“树”之魅力,呼应了最新科学发现所揭示的树之智慧,邀请人们重新将地球大气之源——树木视为共同生存的真正伙伴。
本次展览围绕树木这一主题编织了三条叙事线索:审美的沉思、科学知识、森林砍伐,以及超级大火给地球带来的生态悲剧。展览汇聚了艺术家、植物学家、哲学家群体,通过他们独特的审美认知或科学探索,与树木建立起深刻而亲密的联系。法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六十多年来潜心钻研树木,将自己的研究发现融入他的写生画和旅行日志当中。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为展览创作的装置作品回溯他的艺术和人生项目——他在家庭农场旁的山谷中播撒了约50万颗树种,逐渐将田野变成了森林,将风景变成了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空间构想性和可想像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与大自然的结合,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为了实现和在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觉,需要有能实现各种感觉的技术。人在真实世界中是通过眼睛、耳朵、手指、鼻子等器官来实现视觉、触觉(力觉)、嗅觉等功能的。人们通过视觉观看到色彩斑斓的外部环境,通过听觉感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通过触觉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性,通过嗅觉知道周围的气味。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感觉,使我们能够同客观真实世界交互(交流),使我们浸沉于和真实世界一样的环境中。
在虚拟现实中和通常图像显示不同的是,要求显示的图像要随观察者眼睛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外,要求能快速生成图像以获得实时感,有了这样的图像生成能力,再配以适当的音响效果,就可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当今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交互式艺术展览中、在艺术展览中的空间构想性中、在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沉浸式空间都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崔勇,杜静芬. 艺术设计创意思维.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10
[2] 伍斌,曹利. 设计思维与创意.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1
[3] 徐阳,刘瑛. 平面广告设计. [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关键词:多感知性;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构想性;三维逼真
引言:
虚拟现实技术是在计算机中构造出一个形象逼真的模型。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内,人与该模型可以进行交互,并产生与真实世界中相同的反馈信息,使人们获得和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受。当人们需要构造当前不存在的环境或者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环境(夸张虚拟现实)或构造纯粹虚构的环境(虚幻虚拟现实)以取代需要耗资巨大的真实环境时,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在数字媒体设计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被运用于电影电视、游戏界面、艺术设计展览展示、广告设计等相关领域中。
一、交互式装置艺术中虚拟现实技术的体现
沉浸式、互动式等多媒体艺术装置目前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浪潮,渐渐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公共艺术发展潮流。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热闹的街头,那些奇妙有趣的艺术装置作品不仅给人带来无限的创意和趣味,甚至引发深刻的思考。多媒体艺术装置是综合运用声、光、影等,将科学技术完美地艺术化,挖掘并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深层次的需求。每一个艺术装置都是艺术家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和对话。当前,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在通过各式各样的“装置艺术”,表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
法国的“沉浸式数字世界”,是依靠物质、光线和记忆的视觉呈现,它的创作过程类似于一篇“扫描日记”,来自于艺术家一个月收集的记忆碎片,通过数字算法生成3D数字雕塑,三个投影墙为30mx10m,地面投影为30mx30m,将12个视频投影仪融合在一起,以覆盖整个投影空间。当观众可以沉浸在半黑暗中,以自己的步伐,尽情地移动、舞蹈、思考,从各个艺术装置的光影中寻找身体各种动态美,或扭曲、或漂浮。该作品通过强大的传感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人们的运动做出反应,有节奏的声音和视觉刺激为参与者带来非凡的互动式艺术体验感。
二、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沉浸式空间
当代时代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策展者和艺术家可以穿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因素,在策展过程中有更多的三维立体逼真的虚拟环境沉浸式空间表现手段。在体验艺术展览中得以实现。如今的交互艺术也已经渐渐成熟并且正在蓬勃发展,许多艺术家和艺术团队也开始选择通过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沉浸式空间来进行宣传和介入,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的商场设置了一些交互装置和沉浸式艺术展览来吸引顾客。
意大利艺术家的“多元宇宙”沉浸式空间是一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是通过使用生成图像和声音来探索宇宙演化的无限可能,围绕着美国理论物理学家LeeSm olin的多元宇宙理论展开。它可以通过穹顶独特的结构加上声音影像给观众一种超出物理空间的想象,仿佛置身于多元宇宙之中,进而增强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而另一组艺术团队则是来自英国的“数据可视化植物光合作用” 灯光装置作品。这件装置作品是展示在英国一所大学的接待区域中的一件灯光装置作品。该作品由293个数字单元组成,这些数字单元横穿墙壁,扩展了传统植物的概念,通过定制相机观察着放置在艺术品下方的一系列植物。这些相机可以测量叶子内叶绿素的含量,然后实时数据可视化,通过灯光的变化来展现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创作团队希望通过该作品探索数字化自然现象,探讨人、自然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展览中的空间构想性
2021年夏,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将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推出“树,树”展览。“树,树”于2019年在法国巴黎的首展广受好评,展览意在传递一条普世信息。本次展览颂扬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美学灵感源泉之一——“树”之魅力,呼应了最新科学发现所揭示的树之智慧,邀请人们重新将地球大气之源——树木视为共同生存的真正伙伴。
本次展览围绕树木这一主题编织了三条叙事线索:审美的沉思、科学知识、森林砍伐,以及超级大火给地球带来的生态悲剧。展览汇聚了艺术家、植物学家、哲学家群体,通过他们独特的审美认知或科学探索,与树木建立起深刻而亲密的联系。法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六十多年来潜心钻研树木,将自己的研究发现融入他的写生画和旅行日志当中。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为展览创作的装置作品回溯他的艺术和人生项目——他在家庭农场旁的山谷中播撒了约50万颗树种,逐渐将田野变成了森林,将风景变成了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空间构想性和可想像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与大自然的结合,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为了实现和在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觉,需要有能实现各种感觉的技术。人在真实世界中是通过眼睛、耳朵、手指、鼻子等器官来实现视觉、触觉(力觉)、嗅觉等功能的。人们通过视觉观看到色彩斑斓的外部环境,通过听觉感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通过触觉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性,通过嗅觉知道周围的气味。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感觉,使我们能够同客观真实世界交互(交流),使我们浸沉于和真实世界一样的环境中。
在虚拟现实中和通常图像显示不同的是,要求显示的图像要随观察者眼睛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外,要求能快速生成图像以获得实时感,有了这样的图像生成能力,再配以适当的音响效果,就可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当今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交互式艺术展览中、在艺术展览中的空间构想性中、在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沉浸式空间都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崔勇,杜静芬. 艺术设计创意思维.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10
[2] 伍斌,曹利. 设计思维与创意.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1
[3] 徐阳,刘瑛. 平面广告设计. [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