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愈来愈多。从古至今,民俗文化在文学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学作品中融入民俗文化,不仅使作品品质上升一个乃至几个层面,使文章更加灵魂化,而且能够吸引各国读者去了解中国民俗文化,促进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俗文化;现当代文学;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032-02
  民俗文化在文学领域一直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中都充斥着民俗文化,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以一直传承至今。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如果将文学作品比作画中的龙,那么中国民俗文化就是最后的点睛之笔,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有的作者走向文学界巅峰也是靠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做出的一份贡献。纵观历史,《红楼梦》便具有很强的民俗文化底蕴,无论是家族史、房屋建筑还是穿衣打扮都有其时代的特色,人物也具有向往美好的意识。再观当下,莫言获得好评的《红高粱》也饱含他对民俗文化的尊敬与爱意。《红高粱》中姑娘在出嫁时需要用花轿抬,以及具有传统色彩的酒都具有非常接地气的乡土情,无论是人物特色還是民俗文化,描写极具到位,都是当代人民对文化的尊敬与对自由美好的追求。因此,当代作者可以考虑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民俗文化,从而加速文学的发展步伐,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一)霍达的作品中生产劳动民俗文化体现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在1988年出版发行,在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短短几年,《穆斯林的葬礼》广受喜爱,这跟其中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有着密切关系。“玉魔”“玉王”等称呼,“奇珍宅”的玉店名称,包括梁亦清对其女儿起的名字“君碧”“冰玉”都体现了当代人民对玉的尊重,对生产劳动民俗文化的尊重。其中韩子奇是刻画得最传神的人物,他初见玉便对玉生出喜爱,打碎了客人家的玉,留下当学徒还债,这一留便是一生都与玉的难舍难分。在韩子奇看来,玉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者,他爱玉胜过爱自己。他的每一笔雕刻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因为他深知玉属于非弹性形变,稍有不慎就会毁掉中华民族的瑰宝。他是个很有格局的人,奇珍宅面临危机,他敢于到仇家当工,并非是他忘恩负义,而是他心中有保护家人与玉更好的路。忍辱负重,不负众望,他干够工期,找到梁家姐妹,重开奇珍宅,对玉的造诣愈发的高。甚至后来举办玉展,由冰玉给外国客人做翻译,让来者都觉得不枉此行,对他的认可度极高。后来日寇侵华,他担心玉器被毁,于是不顾家人反对,随商人亨特到英国,誓死护住那批宝玉。韩子奇保护的不仅仅是玉,还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上下五千年文化文明的结晶。最后战争结束,他那颗一刻都没有停止的带玉归家的心也沸腾起来,安排冰玉秘密安全地将玉带回祖国。甚至自己一生清贫,也不舍得卖掉那间屋子里的任何一件玉器。玉毁人亡,这是作者笔下人物对民族瑰宝的重视与珍爱,也是当代人民重视民俗文化的体现。
  (二)霍达的作品中社会组织民俗文化体现
  同样是《穆斯林的葬礼》,它蕴含多种民俗文化。其中社会组织民俗文化是本作品的一大亮色,它以回族穆斯林的文化为作品的大背景,交错展开两代人的生平,写满了大背景下人物的喜怒哀乐。书中的爱情故事都是在作者提前安排好的民俗、宗族背景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即使是一场大悲剧,视玉如命者眼睁睁看着自己操了一辈子心的玉被毁掉;只因宗族文化不同、信奉不同,有情人天人两隔;即使深爱新月,楚雁潮也不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她的送葬队伍里,但并不影响读者对其书的喜爱,这便是霍达的优秀之处。其中,穆斯林死去时,需要至亲之人为之净身,称“大净”;穆斯林被埋葬时,参加葬礼的必须是男性,而且要被围绕念《古兰经》,向亡人最后表达情感的方式是试坑,楚雁潮在最后终于做了一件没有人反对的事情,为新月试坑。这一切细节描写都暗含对天妒红颜的不服,对新月的惋惜,对楚雁潮的痛苦深化。
  据统计,百分之八十的读者在读过《穆斯林的葬礼》之后,都感到自己对民俗文化缺乏了解,想要去认真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文学作品与民俗文化并存,不仅提高了国民的文学素养,促进文学在当代的发展,而且可以让民俗文化更好地体现与传承。
  (三)麦家的作品中忠、勇、毅精神民俗文化体现
  麦家的《人生海海》问世,这是第一本让董卿泪目的书。在崎岖不平的战争年代,每个人都逃不过命运的捉弄,每一个灵魂都备受摧残,但他们依旧坚强地活着,从没有想过向命运屈服。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活着,似乎只有主人公上校,他活得洒脱随性,在苦难中寻找光明。
  上校在战争中学会了救死扶伤,大多数医生没办法医治好的伤病员,在他的那套金手术用具之下都可以起死回生。他是全村人的希望,虽然人性之下,他遭受了许多流言蜚语,可是他离开之后没有一个是对上校不怀念的。上校治好喝农药的小叔,看得“我”目瞪口呆,上校给全村人带来福利与益处。在抗日战争中,上校更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在战场上是一位杀敌卫国的英雄,后来他在执行任务中被日本人逮到,可恶的日本女人在他身上留下了奇耻大辱。为此,他一生不娶,辜负了林阿姨,在坏人的操纵下,他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回到老家。可是偏偏遇到心狠手辣的小瞎子,为了护住自己的尊严,他割掉小瞎子的舌头,又将其缝合,挑断小瞎子的手筋脚筋,让他不能写字不能说话。在那个时代,唯一真心对他的只有“我”的父亲,他的母亲还有林阿姨。上校逃到庙里当和尚,可人言可畏,“我”的爷爷受不了别人对父亲的指指点点,还是将他推向风口浪尖。上校游街示众,下面的人都说要看他肚皮上的字,他拼死护住,最后疯掉。曾经英明神武的上校由于外界压迫,没有及时治疗,最后只能变为七八岁孩子智商的“小孩”。他时好时坏,偶尔记得曾经刻在骨子里的爱国壮志,偶尔天真地向外人展示他曾经拼死护住的肚皮。前后的落差让人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给人带来多少痛苦,让人们佩服上校对祖国的忠诚,能够吃苦的毅力,坦然面对一切的勇气,最后是坚强地活着。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在上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路遥的作品中自强不息精神民俗文化体现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能给各种年龄带来启迪的一部作品。少安、少平兄弟两人在平凡的世界中,一直为生活默默承受着苦难。少安本是个聪明的孩子,但由于经济困难,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便把机会留给了弟弟妹妹。他遇到了一心一意的润叶,可面对如此痴情且深爱的姑娘他只能拒之千里,因为他心疼润叶,害怕润叶跟着他吃苦。这对少安来说是巨大的痛苦,他说感情就像牙,掉了就是掉了,按上也是假的。他娶了秀莲,便把心思放在怎么让家人吃上白馍馍的事儿上,一直想尽办法让村里人发家致富。少安是那个时期青年学生的代表,也是当时大多数人的缩影,那个时期,懵懂青涩,但是他身上充满正义,典型的人穷志不穷。他与郝红梅从产生情愫到关系恶化,面对不好的结局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坦然面对。郝红梅偷手绢,他知道的第一时间不是嘲笑,而是替她解围。他在上学的同时也能为自己赚取生活费,思想也是时刻跟随时代,時刻关注国家政治走向。在煤窑里,他帮领导们解决罢工难题,让窑里的工人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每天很累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每天看书,在工地给工人们读文章。妹妹要上大学,他省吃俭用给妹妹学费,供妹妹上学,一个男人的心却比女生还要细,为妹妹准备的东西大小都很到位。他是个能吃苦,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田晓霞也有着热爱祖国,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在一次抗洪采访中,她遇到洪水暴发,看到小孩在水里呼救,她奋不顾身救下那个小孩,而自己最后消失在洪水之中。少安、少平、田晓霞他们都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部作品会激发中国乃至世界世世代代的后来者自强不息,将中华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民俗文化的体现还是比较丰富的。照这样的节奏发展下去,文学领域将都会有民俗文化的身影,人类的文学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中华民俗文化也能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陈长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J].北方文学(下),2017:72.
  [2]张东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3-4.
  [3]王瑞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86-88.
  作者简介:
  王靖宇,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梁平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新文化的冲击下,梁平年画由于产品形式单一,需求匮乏等问题,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本文以梁平年画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梁平年画存在的问题,研究将现代数字化技术与梁平年画传承和发展相结合,提出梁平年画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 梁平年画;数字化技术
期刊
【摘要】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不均衡的发展制约着影视专业的创作,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升影视创作的参与程度,更应该将影视专业创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当中,而学生的个人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影视人才的培养,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影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0
期刊
【摘要】“牛”与“马”是日本作家三浦绫子的著作《远山》中主人公经营农牧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全篇的主导意象。它们既是主人公田岛耕作、民子和武志的形象化身,又充当着二战后对战争进行反思的一批日本国民,从基督教文化中继承的“原罪”意识的救赎者角色。  【关键词】《远山》;“牛”意象;“马”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在欧洲的音乐发展史上,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艺术大师,他一生钟爱小提琴,创作了许多小提琴作品,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其演奏特点,进而提高演奏技能,感悟作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从而热爱上这门艺术。  【关键词】 特点;分析;演奏;小提琴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渐成为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我国的钢琴音乐一直以来发展都比较好,曾有很多的名曲名扬国内外,为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研究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显得非常有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分析了鋼琴改编与创新。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的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传统钢琴音乐改编与创新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当代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与创新。研究的目的是创新我
期刊
【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的著名小说。小说描写了在北洋军阀时期,平民女子冷清秋和金家七少爷金燕西的爱情故事。不少读者对他们浪漫的爱情表象下是悲剧的实质表示惋惜。他们的悲剧爱情不仅仅是彼此人格思想的迥异,还有外在力量的推动。所以,本文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代名门望族兴衰史,分析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旨在揭示作者想描摹的社会现实和此作品所传达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悲剧;冷清秋;婚姻  【中
期刊
【摘要】本文以李碧华《饺子》中的艾菁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时代背景、荒诞情节、人物言行等要素的考察,分析文本中“疯女人”形象产生的内因。并进一步探索李碧华对女性人物妖魔化的处理方式,指出其小说以纠葛不清的男女情爱展现女性内心的需求与欲望,以及女性人物逐步走向疯狂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饺子》;李碧华;疯女人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傳统意义上的色彩认知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环境和同一历史阶段中的人类的共同经验之上的,但贝娄在《赫索格》中,对一些颜色的使用和感知存在着与色彩的传统认知不相符的变异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绿色和蓝色的变异现象来观察赫索格心灵的流浪。  【关键词】《赫索格》;索尔·贝娄;流浪;色彩变异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3-0
期刊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嘉兴市城区280位居住者的姓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名字结构以双字名为主,单字名和叠字名较少;姓名用字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倾向性,高频用字集中,字义体现出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定位;姓名用字还呈现出时代规律性差异。  【关键词】 嘉兴;姓名;用字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21-02  
期刊
【摘要】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对女性主义相关的理论进行探索,形成大量的意义,其最终的理念均总结为男女的地位平等。从女性主义理论的眼光分析《金婚》,可以明确剧中女性代表的人物形象,探索当前的时代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利用婚姻、家庭、文化、时代、人性等因素衬托出其典型的悲剧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婚》;女性人物;悲剧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