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期。本文针对这期间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阐述班主任应成为心理医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医生 心理 学习 生活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一个班集体由几十名不同个性的学生组成,班主任必须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学生心理状态的又是多种多样,因此班主任应首先成为一名心理医生。
“健康教育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吴阶平在第十三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出的(吴阶平,《健康教育和群众参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第1期)。有调查发现4.5%的初中生患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有20.5%(梁魏等,《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国心理卫生》,1992年第7期)。现在的中学生生理发育提前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我也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期间观察到许多学生的种种异常行为,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但这些究其根源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而解决心理问题就更显重要了。
一、了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不稳定,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好时,学习积极性也高,与人亦能相处融洽;反之情绪坏时,学习积极性就低落,与人也难以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此种障碍虽轻,数量却大,如不加控制,会形成拉帮结伙一起玩的状况。
2.意志方面优柔寡断、自制力差。
当情绪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控制自己;当诱惑强烈时,难以把握自己;当学习上遇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悲观、失望,破罐子破摔。产生原因与从众心理相同,缺乏目标和理想。
3.性格方面的问题。
(1)自私狭隘型:常常为点小事就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且长时间不能解脱;(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这一严重心理障碍的成因较复杂。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性格上活泼爱动,甚至不失聪颖和机灵;主观能动性较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客观上有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有应试教育各种弊端对其精神的压抑,或极强的自尊心遭到伤害,等等。
4.青春期综合征。
(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上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学生在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就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会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2)某个时期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打不起精神听课,还有青春期幻想及早恋等。
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的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的心理问题还是能够得以纠正。
二、对症下药,开展有效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针对一部分学习缺乏恒心、毅力,存在惰性的学生,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措施,制定了监督机制,并配合“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2.针对一部分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学生,我先后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3.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我在开学伊始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但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有一个男生为自己曾经迷恋的某个女生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与该生反复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期。
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问题:(1)平等与民主:师生间平等与民主,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2)倾听心声:设身处地的去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的来说,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意义上讲,学校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班主任结合心理教育来开展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以上仅是我的一些认识,如何在二者间寻找更加有效和完美的切入点,需要我们德育工作全体同仁继续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医生 心理 学习 生活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一个班集体由几十名不同个性的学生组成,班主任必须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学生心理状态的又是多种多样,因此班主任应首先成为一名心理医生。
“健康教育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吴阶平在第十三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出的(吴阶平,《健康教育和群众参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第1期)。有调查发现4.5%的初中生患有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有20.5%(梁魏等,《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国心理卫生》,1992年第7期)。现在的中学生生理发育提前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我也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期间观察到许多学生的种种异常行为,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但这些究其根源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而解决心理问题就更显重要了。
一、了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不稳定,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好时,学习积极性也高,与人亦能相处融洽;反之情绪坏时,学习积极性就低落,与人也难以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此种障碍虽轻,数量却大,如不加控制,会形成拉帮结伙一起玩的状况。
2.意志方面优柔寡断、自制力差。
当情绪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控制自己;当诱惑强烈时,难以把握自己;当学习上遇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悲观、失望,破罐子破摔。产生原因与从众心理相同,缺乏目标和理想。
3.性格方面的问题。
(1)自私狭隘型:常常为点小事就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且长时间不能解脱;(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这一严重心理障碍的成因较复杂。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尚未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性格上活泼爱动,甚至不失聪颖和机灵;主观能动性较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客观上有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有应试教育各种弊端对其精神的压抑,或极强的自尊心遭到伤害,等等。
4.青春期综合征。
(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上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学生在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就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会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2)某个时期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打不起精神听课,还有青春期幻想及早恋等。
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的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的心理问题还是能够得以纠正。
二、对症下药,开展有效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针对一部分学习缺乏恒心、毅力,存在惰性的学生,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措施,制定了监督机制,并配合“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2.针对一部分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学生,我先后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3.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我在开学伊始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但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有一个男生为自己曾经迷恋的某个女生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与该生反复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期。
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问题:(1)平等与民主:师生间平等与民主,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2)倾听心声:设身处地的去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的来说,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意义上讲,学校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班主任结合心理教育来开展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以上仅是我的一些认识,如何在二者间寻找更加有效和完美的切入点,需要我们德育工作全体同仁继续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