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一位老教授让我至今怀念,他就是我们的系主任酷教授KULL. 酷教授一米八十以上的身高,看起来结实硬朗,伟岸挺拔,像传统的欧洲绅士。他满头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让人觉得振奋有精神。一双大眼睛,明亮而有神。 他教我们植物学,是国际知名的植物学专家。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传统学人典型的那种令人感佩的精神,一种专注,一种纯真,一种对科学和对人的无私的爱。在我们快毕业的时候,他也光荣退休了,退休时年近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老教授让我至今怀念,他就是我们的系主任酷教授KULL.
酷教授一米八十以上的身高,看起来结实硬朗,伟岸挺拔,像传统的欧洲绅士。他满头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让人觉得振奋有精神。一双大眼睛,明亮而有神。
他教我们植物学,是国际知名的植物学专家。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传统学人典型的那种令人感佩的精神,一种专注,一种纯真,一种对科学和对人的无私的爱。在我们快毕业的时候,他也光荣退休了,退休时年近70。在他要走的那段时间,系里上下弥漫着依依不舍的眷恋情绪,每个人心里都有说不清楚的伤感和遗憾。系里为他举办了盛大的PARTY,大多数同学,包括我们这些一般不参加系里活动的外国同学,都准备了礼物给他,礼物堆成了山,一辆汽车也装不下,把礼物带回家一定很麻烦,但这是世界上最可爱的麻烦,就不用我们为他操心了。
但才进学校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感受是不同的。实话说,开始的时候我们很怕他。首先是他严肃的表情和他严格的作风。谁要是在课堂上讲话,他会用教鞭狂敲桌子,更多的时候是用一双冷眼,死死地瞪着说话的人,等到大家大气也不敢喘的时候,他才怒吼一声,谁要是再说话,或不想上课就滚出去。手机更是谁也不敢开,听到课堂上有手机响,酷脸上的表情就象狂燥的杀人犯。目前德国的课堂气氛总体而言是比较宽松的,你可以随时来随时走,可以安静地吃自己的东西,更有甚者,在一节化学公共课上,出现数十架纸飞机满天飞舞,教授浑然不觉的场景。相比之下酷的作风是太过古板,但他是在维持着某种科学的尊严。
学生物,肯定少不了野外考察,这对教授和学生来说都是苦差事。系里规定每个人必须参加8次以上的野外考察,由不同的教授带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有的教授,带人到树林里去“散散步,聊聊天”,逛到中午就可以回家了。但跟着酷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他会一路跟你说个不停,把所有他认为该说的都说到,看似随便拔出一颗草,性状,门类,特征,学名介绍地很详细,库鲁斯,卡鲁斯等拉丁文,希腊文直往外喷,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虽然年纪是爷爷辈的,但他走起路来,我们得一路小跑才能跟上,而且每次都要到下午2,3点钟才会结束,有一次例外,那天半路开始下雨,他带我们依然翻山越岭,讲解不停。他站在雨里坚持上课的执著,让我们又羞愧,又敬佩,又烦躁。到了乌云压山头,暴雨浇满头,实在看不见也听不清的地步,他才下令回去。下山后,他请我们喝咖啡,大家全身湿透,团坐在一桌,气氛出奇地好,这时的教授,完全不像在课上和山上的模样,变得文静害羞,常常说着话,脸会涨得通红,神态像单纯的中学生。实在让人喜爱。
课下的酷教授和学生没太大区别,你有任何事都可以去找他,他总是很有耐心,很热情地帮助你,问个题目,买个教材,甚至于找房子,要宿舍。说起话来拘谨地象个不谙世故的孩子,那么温顺,那么诚实,有时到了一问一答的地步。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教学和科学上,所以他完全保全了在生活方面的纯真。虽然他教的课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门课(植物分类是非常繁琐的,拉丁文希腊文让人倒胃口),但他却是我最喜欢,最尊敬的教授。
有一门课本是我最喜欢的,但是因为一个很不喜欢的教授,学得就不开心。这位分子生物学的教授,不修边幅,上课就象梦游,心思不知道在哪里,列了几个提纲,就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一看时间不够了,就跳过不讲。讲话声音沉闷,嘟嘟囔囔,不知所云。对上课,对学生明显有漫不经心的态度。有一次举例说明一个分子排列的问题,要算120除以5,抬头思考了很长时间,精确地讲有一分钟多一点,结果说了一句,“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计算并不重要,大家理解了就可以。”可见他根本不备课。
但他是C4教授,而酷教授只是C3。德国教授分为4等,而以C4最高,全国只有100名,只有等老教授过世才能空出位置。但对于学生来说,教授的价值有另外的标准,酷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者的精神和道德。人生一世,成功的标准其实可以有很多,关键看你是否有智慧,有勇气做一个独特的人。
其他文献
在德国做学生,到居民区租房子住是很普遍的,学校提供的宿舍很有限,对于刚去的人更是如此。我到德国初期也在居民区租了一间房子。那是一间DACHZIMMER,算是阁楼,只不过是有五个房间的套房,房顶是斜的,顶上开着窗户,夜晚躺在床上看月亮,而室内光影迷离,颇有些浪漫的情调。 我租了其中的一间,把墙上贴满了漂亮的风景画,又在房间里摆上两盆花,换了个精致的窗帘,结束了开始的流浪,住在其间也乐乎其中,如果不
编者按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国和战败国,而至今日又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其中包含着许多故事,让人有不少感慨,也发人深思。二战对于德国可谓惨烈,军事上一败涂地,经济上完全崩溃,政治文化上,心理上也背上了让人无法抬头的重负,甚至连重建国家的基本劳动力都严重缺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样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他们在世界上又重新昂起了头,德意志的雄鹰又张开了有力的双翅,德国又成了世界巨头之一,而中国多年来只
9,11事件后不久,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听到新闻里又报道非洲有一架飞机遇难,一百多位乘客丧生,心情不自觉地阴暗,就下楼喝咖啡,在客厅里遇到在楼下住的法国女邻居,随口和她说起了空难的事,她听了之后,楞了一会,竟流下了眼泪,哽咽地感叹了一句:这世界真是有太多的苦难了。这种反应让我砰然心动,这其中有种强烈的美感。这种美感在中国女子身上已是很罕见了。 我的法国女邻居长得确实有点胖,胖得快不像法国女人了,这
在德国,扔垃圾是要认真学习的,对于外国人更是如此。德国对垃圾的管理不敢说是世界之最,也算是世界一流的了。其精髓在于,真正实施回收再利用的思想,其垃圾的回收率达到60%以上。以市民对其繁复的规章遵守的情况来看,市政部门对垃圾问题的宣传和管理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垃圾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类处理,这需要市民很好的配合。每栋楼或每个院子门口都会放两个垃圾桶,黑色的是生活垃圾和废物,绿色的是为有可回收标志的
留学期间做过很多份工作,有工人,翻译,服务员,实验员,厨师,导游等等,在汽车厂,印刷厂,食品厂,化工厂,轧钢厂做过工,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如奔驰,BOSCH,RITTERSPORT,STALL,HP等等。时间长的三个月,短的只三,五天。以我看,德国企业在生产管理上最精华的就是标准化作业。 我们这些短期工,到工厂就干活,没有岗位培训一说。但是你到任何岗位,在你的工作台上都有包含图片和文字的说明,让你
1837年2月,全家正在筹备去欧洲旅行的时候,7日那天,她觉得听到了上帝的召唤,便在日记中记下“神召唤我来侍奉它。”于是她决定克服一切诱惑,以配做一个上帝忠实的仆人。当在与她那有着非常深厚的宗教修养的汉娜伯母一次次讨论精神生活和灵魂对神的归属问题时,对于自己要做什么事来回报上帝的感召,开始有所明白。 从1095年到1291年的近两个世纪里,欧洲那八次被人称为“疯狂之军”的“十字军”。浩浩荡荡的东
德国和西欧的大部分国家一样,都属于高福利的社会,很多制度让我们这些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颇有感慨,好象梦想多年的社会主义在人家这实现了。对德国来说,只要愿意工作,就可以说是衣食无忧。每个在德国出生的人,从出生时起,就可以领取由政府发放的津贴,直译过来叫小孩钱,每个月在200欧元左右。这笔钱一直可以领到中学毕业,而上大学,绝大部分德国学生可以申领大学奖学金,每个月可以到500欧元左右。重要的是从幼儿园
暑假基本是要打工的,2004年的暑假我去了戴母勒-克莱斯勒公司,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奔驰公司,工作了三个月,除了欧元之外,其他也所获颇多。我亲历一场世界关注的罢工。 奔驰公司的这场罢工缘于公司节约成本计划,试图关闭在斯图加特的汽车生产线,而把生产线转移到南非或中国。这将导致这条生产线上的6000名员工失业。这场罢工之所以引人注目,因其不仅涉及这6000人,而对整个德国,乃至欧洲的劳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
德国人那么“愚”,工作起来那么慢,工作时间有那么少,那么,他是怎么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崛起成今日之世界强国的呢?我们中国人看起来一个赛一个的聪明,而勤劳又是世界闻名的,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还是那么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就我而言,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回首中国,建国几十年来,中国人过得可谓辛苦,汗流浃背地改天换地,没有双休日,没有带薪假期,几十年建设下来依然一穷二白。原因何在?其中一点在于中国政
法兰西的灵魂 巴黎圣母院 被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法国人引以为豪的大文豪雨果称为石头的交响乐的巴黎圣母院,与巴黎的文化精神是血脉相连的,是巴黎过去的子嗣,也是现代的母亲。 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性质不一样,虽然二者都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与巴黎是和谐自然的,本性一致的,而艾菲尔对巴黎永远都是异类,是巴黎人不得不接受的骄傲。7500吨的钢材堆在一起,高耸入云,骄傲而野蛮,和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