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之篇
大学期间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袁隆平院士说他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他说他不喜欢数学的缘由是来自少年时期的一些求学经历。在中学学习正负数时,袁隆平搞不清楚“为什么负负得正”,于是就去请教老师,没想到老师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就行。“后来学几何知识时,对一个定义不理解,他再次去问老师,结果又得到了类似的回答。这在袁隆平院士的内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由此,他就觉得数学“不讲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数学成绩也不尽如意。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到底是知识本身(结论)?还是知识背后的本质?”
这个疑问一直跟随我走上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刚当上老师那会儿,看视频、读教参、做课件……尽管积极备课,但始终不知道数学课最重要的落脚点应该在哪里。在一次因缘巧合下,我在网络上看到了罗鸣亮老师的一节课——《你知道吗?》,看完后我不仅惊讶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回答,还惊讶于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么上。罗老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一个老师,还是“话筒”的传递者。话筒的一次次传递,代表着罗老师将课堂一次次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讲道理。后来,隨着对罗鸣亮老师的深入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越发觉得罗老师提出的观点——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应该就是一节好的数学课最重要的落脚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老师的“讲道理”并不是将知识的本质和盘托出,而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做出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 “寻理”中“说理”,在“说理”中“明理”。
后来,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出了如下的改变:1.鼓励孩子多提问,多思考;2.当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结论时,及时追问“为什么”;3.提问时,不仅要提结论性的问题,还要注重过程性的问题;4.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让孩子养成通过找“关键词”进行析题和解释每一步算式所求内容的习惯;5.结合课题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思之篇
我在教学中的改变得到了我第一届学生家长的支持,也让我的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之处,下课围在我身边提问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一次在教完圆柱表面积之后,一个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我的奥数老师跟我说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2πrh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写成S=2πr(r+h),那么r+h求的是什么?2πr求的是什么,为什么相乘就能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呢?”听完学生的问题,想到了之前教给学生的析题方法,结合教学图形面积时运用到的转化思想,发现将圆柱表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如右图),此题即可迎刃而解。
帮助学生解决了这道问题之后,我突发奇想,将这个问题以探究性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并写出探究的过程及感想。结果令人欣喜,我从中不仅收获了学生优秀的探究作品,还有我对“做一名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的再次思考。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严谨之处在于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性,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应用的连贯性上。而我们所讲的数学之“理”也是如此,所以,一个数学老师要讲“好理”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有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这样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才能根据问题从知识体系中提取相关的知识要点;
二是要针对题目的关键词找准揭示数学之“理”的落脚点——知识的本质。每一个数学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止一个,要抓住能够揭示数学之“理”的本质知识;
三是在“讲道理”时要注重教学“寻理”方法。在教学中我秉持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重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以便让学生在日后得以应用。
赛之篇
201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我接到了芗城区首届小学数学教师“说理”比赛的通知并参与了预选赛。虽然老师们对“说理”一词有所了解,但是,对于说理比赛的流程及比赛时该说些什么,我们还是比较没有概念和方向的。比赛前期,预选赛的老师们每人各出2个说理题,再由林坤华名师工作室的陈秋华和陈丽英老师进行汇总。预选赛当天,十位老师按顺序进行抽题,我当时抽到的题目是“分数的分子可以为0吗?为什么?”我根据之前自己对“做一名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的思考与理解,从分数的意义出发,分析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结合线段图进行说理。
通过预选赛,我对“说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的说理,要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一是从问题的角度出发,要注重题目的解析,找准关键词,并且要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说理;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考虑说理时表述的层次性、准确性,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述;三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要考虑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思考。
带着这些认识与思考,我走上了区“说理”竞赛的舞台,这个舞台高手云集,有经验老道的前辈,还有跃跃欲试的新人。前方主考室里选手力争上游,后方备考室里选手们热烈讨论。我抽中的题目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正方形的周长较短?”于是,我根据理解,运用列举法、图示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从计算、一一对应和公共边三个角度进行说理。结局是令人满意的,获得了一等奖。
通过此次比赛,我的明理之路又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要想让数学成为“讲道理”的学科,那么教师就要做出改变,课堂要做出改变,教师会“讲道理”,允许“讲道理”,那么数学就不再是“不讲理的学问”了。
明理之路,我将继续前行……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第二实验小学 季佳昀
大学期间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袁隆平院士说他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他说他不喜欢数学的缘由是来自少年时期的一些求学经历。在中学学习正负数时,袁隆平搞不清楚“为什么负负得正”,于是就去请教老师,没想到老师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就行。“后来学几何知识时,对一个定义不理解,他再次去问老师,结果又得到了类似的回答。这在袁隆平院士的内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由此,他就觉得数学“不讲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数学成绩也不尽如意。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到底是知识本身(结论)?还是知识背后的本质?”
这个疑问一直跟随我走上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刚当上老师那会儿,看视频、读教参、做课件……尽管积极备课,但始终不知道数学课最重要的落脚点应该在哪里。在一次因缘巧合下,我在网络上看到了罗鸣亮老师的一节课——《你知道吗?》,看完后我不仅惊讶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回答,还惊讶于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么上。罗老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一个老师,还是“话筒”的传递者。话筒的一次次传递,代表着罗老师将课堂一次次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讲道理。后来,隨着对罗鸣亮老师的深入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越发觉得罗老师提出的观点——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应该就是一节好的数学课最重要的落脚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老师的“讲道理”并不是将知识的本质和盘托出,而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做出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 “寻理”中“说理”,在“说理”中“明理”。
后来,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出了如下的改变:1.鼓励孩子多提问,多思考;2.当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结论时,及时追问“为什么”;3.提问时,不仅要提结论性的问题,还要注重过程性的问题;4.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让孩子养成通过找“关键词”进行析题和解释每一步算式所求内容的习惯;5.结合课题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思之篇
我在教学中的改变得到了我第一届学生家长的支持,也让我的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之处,下课围在我身边提问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一次在教完圆柱表面积之后,一个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我的奥数老师跟我说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2πrh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写成S=2πr(r+h),那么r+h求的是什么?2πr求的是什么,为什么相乘就能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呢?”听完学生的问题,想到了之前教给学生的析题方法,结合教学图形面积时运用到的转化思想,发现将圆柱表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如右图),此题即可迎刃而解。
帮助学生解决了这道问题之后,我突发奇想,将这个问题以探究性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并写出探究的过程及感想。结果令人欣喜,我从中不仅收获了学生优秀的探究作品,还有我对“做一名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的再次思考。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严谨之处在于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性,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应用的连贯性上。而我们所讲的数学之“理”也是如此,所以,一个数学老师要讲“好理”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有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这样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才能根据问题从知识体系中提取相关的知识要点;
二是要针对题目的关键词找准揭示数学之“理”的落脚点——知识的本质。每一个数学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止一个,要抓住能够揭示数学之“理”的本质知识;
三是在“讲道理”时要注重教学“寻理”方法。在教学中我秉持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重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以便让学生在日后得以应用。
赛之篇
201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我接到了芗城区首届小学数学教师“说理”比赛的通知并参与了预选赛。虽然老师们对“说理”一词有所了解,但是,对于说理比赛的流程及比赛时该说些什么,我们还是比较没有概念和方向的。比赛前期,预选赛的老师们每人各出2个说理题,再由林坤华名师工作室的陈秋华和陈丽英老师进行汇总。预选赛当天,十位老师按顺序进行抽题,我当时抽到的题目是“分数的分子可以为0吗?为什么?”我根据之前自己对“做一名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的思考与理解,从分数的意义出发,分析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结合线段图进行说理。
通过预选赛,我对“说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的说理,要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一是从问题的角度出发,要注重题目的解析,找准关键词,并且要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说理;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考虑说理时表述的层次性、准确性,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述;三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要考虑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思考。
带着这些认识与思考,我走上了区“说理”竞赛的舞台,这个舞台高手云集,有经验老道的前辈,还有跃跃欲试的新人。前方主考室里选手力争上游,后方备考室里选手们热烈讨论。我抽中的题目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正方形的周长较短?”于是,我根据理解,运用列举法、图示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从计算、一一对应和公共边三个角度进行说理。结局是令人满意的,获得了一等奖。
通过此次比赛,我的明理之路又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要想让数学成为“讲道理”的学科,那么教师就要做出改变,课堂要做出改变,教师会“讲道理”,允许“讲道理”,那么数学就不再是“不讲理的学问”了。
明理之路,我将继续前行……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第二实验小学 季佳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