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外资大国,而且也成为了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投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既有绿地投资,更有并购投资,实施并购的对象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型企业,也有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企业。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体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率,规避国际风险和政治陷阱,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是值得企业家和理论工作者思考的重大问题。由我国学者田泽撰写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是这样一部力作,作者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这一重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跨国并购
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过:“综观世界大公司的发展史,无一不是通过并购扩张而成长起来的。”借助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每年以22%的速度增长,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更是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海外并购面积成为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领域也呈现出由能源、矿业和公共事业为主转向资源与金融业并购并重的趋势。通过全球跨国并购发展趋势背景的研究,作者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的理论成果,总结概括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动因,较好地回答了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跨国并购的战略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FDI“推拉”双驱动论
跨国经营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力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力量形成的合力的结果。作者在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FDI的“推力”和“吸力”双驱动论,指出中国企业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及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等,这些优势构成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条件和“推力因素”,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等)和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技术专利等知识资产)形成了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吸引力因素。在“推拉双力”作用下,形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动因。
2.国际战略性资源驱动
作者把我国企业国际战略性资源驱动分为顺向并购投资和逆向并购投资,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以获取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要动因的投资称为顺向并购投资,如近年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进军非洲、中东、中亚、俄罗斯等石油储备丰富的地区,体现了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动机。而中国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实施的逆向并购投资,以获取技术、专利和无形资源为目的,如海尔、联想、吉利等中国企业采取这种逆向投资的战略动机就是为了寻求发达国家目标企业的技术、专利及品牌等创造性资产。如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就是因为沃尔沃拥有世界级知名品牌和新能源汽车技术,这些都为吉利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牢固的技术支撑。
3.谋求经营协同效应
所谓经营协同效应指的是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并购促使公司的收入大幅增加、运营成本大幅下降,公司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跨国并购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在于企业跨国并购产生的管理整合效应和跨文化整合效应,以及全球规模经济、优势互补等。
4.获取快捷国际市场通道的动因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并购者能有效地降低进入行业的壁垒,可以绕开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抢得在当地市场生产、销售的机会,迅速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并购投资还可以充分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分销渠道和客户关系,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自己的销售渠道效率,维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并购也缩短了企业基础建设和学习时间,利用学习曲线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正是基于这些优势,跨国并购开始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路径。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如何获得成功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并购失败的教训也很多,企业为此付出了不少学费。中国企业不仅缺乏并购实力,而且更缺乏国际经验和国际化人才。正如赵曙明教授指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需要跨越两大“门槛”:一是政治风险,一是跨文化整合,而这些正是中国企业的弱项和“瓶颈”。由于中西方国家之间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无形之中也加大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壁垒和障碍,使得中国企业承受了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如何破解并购的魔咒,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机会?作者从国力政策、企业做工和行业协会等多维度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1.发达国家对企业海外并购的支持政策——以美日为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和实施了有关政策法规来鼓励海外投资和并购,发达国家的鼓励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海外投资保护制度、金融信贷支持、海外投资服务机构、技术援助、信息与咨询服务等,这些政策和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演进规律和经验总结。作者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发展趋势,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石油行业、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等四大行业的海外并购实践,对中国企业的国际资本并购作了规律性的描述和总结,从而丰富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研究成果。
3.重点剖析中石油、中石化、上海汽车、吉利、海尔和联想等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4.从跨国并购的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在国际政治风险遭遇战中屡屡受挫,在文化管理整合方面也付出了惨痛教训。研究成果就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并购的国际风险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预警对策。
论著构想具有战略高度,体系框架构建合理,分析细致入微,诸如中国企业跨文化整合的理论分析等,给人以深刻启迪。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图表和实战分析,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不愧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希冀作者能够继续耕耘和努力,向更高的学术高峰攀登。
(LEONI(常州)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商学院)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外资大国,而且也成为了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投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既有绿地投资,更有并购投资,实施并购的对象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型企业,也有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企业。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体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率,规避国际风险和政治陷阱,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是值得企业家和理论工作者思考的重大问题。由我国学者田泽撰写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是这样一部力作,作者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这一重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跨国并购
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过:“综观世界大公司的发展史,无一不是通过并购扩张而成长起来的。”借助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每年以22%的速度增长,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更是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海外并购面积成为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领域也呈现出由能源、矿业和公共事业为主转向资源与金融业并购并重的趋势。通过全球跨国并购发展趋势背景的研究,作者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的理论成果,总结概括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动因,较好地回答了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跨国并购的战略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FDI“推拉”双驱动论
跨国经营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力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力量形成的合力的结果。作者在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FDI的“推力”和“吸力”双驱动论,指出中国企业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及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等,这些优势构成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条件和“推力因素”,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等)和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技术专利等知识资产)形成了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吸引力因素。在“推拉双力”作用下,形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的动因。
2.国际战略性资源驱动
作者把我国企业国际战略性资源驱动分为顺向并购投资和逆向并购投资,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以获取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要动因的投资称为顺向并购投资,如近年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进军非洲、中东、中亚、俄罗斯等石油储备丰富的地区,体现了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动机。而中国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实施的逆向并购投资,以获取技术、专利和无形资源为目的,如海尔、联想、吉利等中国企业采取这种逆向投资的战略动机就是为了寻求发达国家目标企业的技术、专利及品牌等创造性资产。如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就是因为沃尔沃拥有世界级知名品牌和新能源汽车技术,这些都为吉利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牢固的技术支撑。
3.谋求经营协同效应
所谓经营协同效应指的是并购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并购促使公司的收入大幅增加、运营成本大幅下降,公司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跨国并购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在于企业跨国并购产生的管理整合效应和跨文化整合效应,以及全球规模经济、优势互补等。
4.获取快捷国际市场通道的动因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并购者能有效地降低进入行业的壁垒,可以绕开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抢得在当地市场生产、销售的机会,迅速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并购投资还可以充分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分销渠道和客户关系,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自己的销售渠道效率,维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并购也缩短了企业基础建设和学习时间,利用学习曲线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正是基于这些优势,跨国并购开始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路径。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如何获得成功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并购失败的教训也很多,企业为此付出了不少学费。中国企业不仅缺乏并购实力,而且更缺乏国际经验和国际化人才。正如赵曙明教授指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需要跨越两大“门槛”:一是政治风险,一是跨文化整合,而这些正是中国企业的弱项和“瓶颈”。由于中西方国家之间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无形之中也加大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壁垒和障碍,使得中国企业承受了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如何破解并购的魔咒,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机会?作者从国力政策、企业做工和行业协会等多维度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1.发达国家对企业海外并购的支持政策——以美日为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和实施了有关政策法规来鼓励海外投资和并购,发达国家的鼓励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海外投资保护制度、金融信贷支持、海外投资服务机构、技术援助、信息与咨询服务等,这些政策和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演进规律和经验总结。作者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发展趋势,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石油行业、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等四大行业的海外并购实践,对中国企业的国际资本并购作了规律性的描述和总结,从而丰富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研究成果。
3.重点剖析中石油、中石化、上海汽车、吉利、海尔和联想等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4.从跨国并购的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在国际政治风险遭遇战中屡屡受挫,在文化管理整合方面也付出了惨痛教训。研究成果就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并购的国际风险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预警对策。
论著构想具有战略高度,体系框架构建合理,分析细致入微,诸如中国企业跨文化整合的理论分析等,给人以深刻启迪。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图表和实战分析,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不愧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希冀作者能够继续耕耘和努力,向更高的学术高峰攀登。
(LEONI(常州)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