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引入如何才能更加有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iaoqianq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习,了解怎样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也就是说,学习有三个境界:知,好,乐。而衡量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也由此而来:三流的教师只是传授知识,让孩子明白理解知识点;而二流的教师则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爱好,一流的教师则会使学生以学习为乐趣,真正爱上学习。那么,怎样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呢?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想让一堂数学课上得活泼有趣,深为学生喜欢,一个有趣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文中,我们就从课堂导入的实际教学意义和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合理设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20
  一、课堂导入的实际教学意义
  从教学对象来分析,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心理性格大都比较浮动,持续注意力不持久,自我控制力也比较差。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还是采用过于刻板的教学模式的话,学生很容易走神,继而影响知识的吸收。
  久而久之,数学的学习出现断层,而我们知道孩子的各种数学能力在特定阶段是需要重点加强培养的。比如,孩子的计算一般都是在三到四年级重点加强,如果这一时期孩子的计算能力没有培养好,等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再进行弥补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教师必须保证孩子的每個学习阶段真正能够学有所得。
  从学科角度进行分析,数学科目相对于小学开设的其他科目,如科学、美术等,动手实践操作比较少,生动有趣的案例也比较少,而且对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会普遍觉得数学科目偏难。比如,从三、四年级的中年龄段升到五、六年级的高年龄段后,会学习到很多复杂的应用题,主要涉及解决问题和部分图形几何,知识难度比较大,并且多数比较抽象,部分孩子理解不了进而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出现偏科现象。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有趣的课堂导入对于孩子学好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弥补小学生持续注意力不足的缺憾,使孩子始终能够保持一颗好奇心;另外,它也可以丰富数学学科的趣味性,使知识的接收不再那么枯燥。
  二、有趣的课堂导入的常见方法
  课堂导入的常见方法一般有:复习导入、故事引入、游戏导入、表演导入等常见的几种。接下来,笔者会用具体实例说明。
  1. 故事引入
  在讲解一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进行导入。最好是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也可以是一些历史典故,这样孩子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还丰富了文化底蕴。
  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一节时,在讲解课本内容之前,笔者先给大家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一群人都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称重。这时候曹冲想到了用船称象的方法,称量使水面上升同样高度的石子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的方法呢?直接用称称不可以吗?
  这时候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得说开了,因为大象太重,古代没有那么大的称!
  是啊,那大象大概有多重呢?
  接下来,笔者告诉他们:一头非洲雄性大象,长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它的身长就达到了八米以上,身高达到四米上下,体重达到七至八吨,即一万四千斤至一万六千斤。然后,引出吨这一较大的重量单位。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用语言渲染故事情境,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并在合理时机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这样,孩子可以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到知识,并且历久不忘。
  2. 游戏导入
  小学生的天性是比较好动,要求他们一整节课都乖乖坐在椅子上是不太现实的。最好是能够合理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天性,让他们的手和脚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时候不妨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讲解因数和倍数章节,讲到“找2、3、5倍数”时,在课前可设计“是2的倍数的学号”的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反应。找一组同学讲台进行表演,发给他们学号,是2的倍数的就举左手,3的倍数的就举右手,5的倍数的就跺跺脚,台下的同学可以观察台上同学的表现进行纠正。最后再引导学生一起总结2/3/5的倍数特征,这样孩子们既放松了身心,释放了多余的精力,又在良好的氛围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3. 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导入
  数学学习有的内容与我们语文上学过的成语或诗文非常接近,如果这时能够合理利用,则会帮助孩子们发现知识的想通性,也会帮助偏科语文的孩子对数学改变印象。
  如《观察物体》一章中,笔者先给大家念了一首诗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一座山,看起来却总有千般不同呢?启发孩子们认识到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就不同。
  4. 媒体导入
  小学生大都对计算机网络非常感兴趣,目前很多学校的小学课堂也引入了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不可否认,这是教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和里程碑。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解放教师的双手,而且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很多事情,如使图片动态化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是否能够良好地进行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所教授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中心学区宿村小学 050000)
其他文献
由于汉魏六朝别集存在六朝旧集和重编本两种成书层次,重编本辑自传世典籍的文本属性决定了它并不具备充分的文学史意义,只是作为物质性版本载体而存在,具有文献学意义.这意味
如何看待古书一直是文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沈家本先生晚年钩稽史料、详加考订而成《汉律摭遗》,其中蕴含着他对古书审慎的态度.古书非成书于一时一人,流传中多有增减讹误,其
本文从既有的研究中归纳出“汉字分化”的三种不同内涵,即沈兼士代表的“右文”孳乳的汉字分化,唐兰代表的形体衍生的汉字分化,和裘锡圭代表的职能分散的汉字分化.文章揭示了
宋代文献记录中“杀人祭鬼”宗教异端案件颇多,这些案件多发生在南方地区,当时将这种异端巫术称为“南法”.除了南方蛮夷原始巫术人牲外,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希望通过血祭
西汉武帝之后,经学兴盛,学术以关注现实、注重实用的特点参与政治斗争,《诗经》学亦是如此.后妃外戚问题是西汉政治史上的关键问题,宣、元、成、哀几朝后宫争宠、外戚擅权之
《左传》区别于《公羊》《穀梁》的地方恰在于叙事详尽.以往研究虽注意到这一特色,但并没有关注“传述”特色.梳理《左传》,我们可以发现《左传》好以“初”字领起追述.这种
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都展开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开始对翻译行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源文本、译者、目的语文本等相关理论
临终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主题,往往产生于作者在死亡焦虑下的不朽追求.由于临终诗的预期阅读者并不是作者本人,而是生者,因此,作品的写作就成为一场预设有观众的公开告别,不
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欧阳修画像通过互文性共同展示了一位文人的日常形象以及中国肖像画“以形写神”的理念和重视风韵的文化认知.关于欧阳修“目眊”、“耳白于面”、“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