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杂感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随《新西部》杂志社“采茶季·走进最美陕南茶乡”采风活动,一路走过汉中、南郑、城固、勉县、西乡、紫阳、汉滨等区县。虽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却也从细微末节看到了新的世相,感触良多。
  汉 中
  汉中有汉山、汉水、古汉台,随处都能看到各种“汉”字的名号与招牌。刘邦当年最先攻入咸阳,但实力不及项羽,硬是被排挤到汉中一隅任职,颇感失落。面对逆境,谋士萧何却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他不仅开导刘邦的思想,还协助其月下追韩信、筑台拜将,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最终反击三秦,打败项羽,开创一代王朝,国号就用了一个“汉”字。至今,汉族、汉语、汉文化的名称,其实与汉中都有一脉相承的关联。
  与刘邦相似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诸葛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政权不满足偏安一隅,一心想复辟大汉王朝的刘家天下。诸葛亮以汉中为前线大本营,六出祁山,七伐中原,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魂断五丈原。历史很难重现,奇迹不可复制,复辟没有出路,创新才是硬道理。
  茶 乡
  茶是人类较早驯化的植物品种。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可入食入饮入药,也可入诗入画,还可入曲歌唱,编舞表演。唐代茶叶的出口量很大,沿丝绸之路输往中亚、东南欧和北非,是外贸的主体商品之一。
  陕西茶文化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在唐代及唐代之前算得上是“茶界”的“龙头老大”,唐代长安宫廷茶文化辐射全国并确立了茶的国饮地位。
  古长安宫廷的贡茶之制,对中国茶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肃宗至德二年陕南茶被选为贡品,培养了茶的“精品意识”,刺激了茶农们培植名品的积极性。唐代植茶技术、制茶技术、储茶技术乃至茶具制造的工艺、产品包装的不断改进无不与贡茶之制有关。在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
  采茶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儿。春天的茶山是绿的世界,绿的娇嫩,绿的妩媚,那带着露珠的新芽嫩得仿佛要滴出水来。杏花雨的季节,山上飘着雨雾,弥漫的是淡淡的茶香。茶山脚下有农田,茶山背后有远山,山色如烟。还有采茶女的婀娜身影与竹编小背篓。
  采茶又是一项艰辛而有技术含量的劳动。为不同的茶品采摘时要求摘叶精准,不混杂;手指头摘取可揪可薅但不可以用指甲掐。前几年,河南有过“少女唇采新茶”的报道,并非只是炒作。传说古代的贡茶的确有唇采的故事,要用牙齿咬着嘴唇摘取叶芽,但不能让牙齿碰茶叶。现在的茶叶价格高,采茶的人工成本也是一个原因。
  陕南行走一周,与茶乡茶园茶叶茶农近距离接触,有了许多新鲜感受。揪一片叶芽入口,天香弥漫。不能不叹服先民的智慧,将片片野生的树叶,驯化为可吃的食品,可喝的饮品,可治病的药品。叶芽因时令而异,可以幻化出仙毫、毛尖、银针、香片等形态,可以制作成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青茶、花茶、陀茶、砖茶。
  采茶的劳动孕育出茶歌;运茶的行程走出茶马古道;饮茶的程序演化出茶道。柴米油盐茶,是世俗生活的家常;贡茶礼茶禅茶,是精神生活的奢华。
  在即将结束一段旅程的时候,忽然觉得“人”生恰如一个“茶”字,早已被造字的先祖定格在“草”“木”之间。字形结构将自然生态的理念表达得完整而贴切。春夏来采茶,中秋看茶花。陕南茶乡,美不胜收!
  紫 阳
  紫阳县城在汉江边上,因地形所限,与平原上的县城风格迥异,没有宽阔的街道,单行道很多。县城既像一座宫殿,又像一个庄园,很紧致。
  穿城而过的汉江恰如《阿房宫赋》里的“二川溶溶”,房屋布局也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走进县城就像进入迷宫,这一家的房顶,却是邻居家的地平线;穿行的巷道与住家的廊檐共用,窗户如果向外推开,随时会碰了路人的头。县城一个大广场凌空建在交叉道的上面,广场一角的门面走进去,却是一条夜市街道。在城市化纷纷构建高大上的时候,是否想过,小而精致其实比大而无当更宜居。
  有一个县名叫紫阳,筑一座高塔祭紫阳,供奉的真人号紫阳,很多的人名曰紫阳,这紫阳不是那紫阳。
  紫阳向阳镇瓦房店有一座北五省会馆,院内有两棵生长了三百年的桂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门上有一副对联:殿临五省马踏商贾第一道,水连三山舟载茶客走四方。
  路 边
  从汉中沿十天高速向东南,忽然发现农田里散开着星罗棋布的许多旱伞。停车细看,伞是城市街边摆摊常用的那种大伞。伞随着干农活的需要,过一会儿移动一次,劳作的人头上却始终有一片阴凉。不能不感叹时代的发展,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伞。少了一些曝晒,多了一些舒坦。
  十天高速汉中至西乡一段,堪称最美风景线。两边丘陵植被既有厚度又有层次,乔木灌木花草藤蔓交叉遮盖,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偶尔闪现的民居也诗意地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感觉与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相似,与日本的绿岛也不差多少。没有了脏乱差,神清气又爽。
  学 校
  路过一所学校,看到了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的标语:爱、惜时、礼仪、诚信、学做人、开心智、蓄善良。爱字下面还有注解:爱自己,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排在第一位的是爱自己。校长说,教育要依据人的本性因势利导,从小需要树立的不是政治概念,不是意义价值,而是最本真的可以接受的常识。
  很佩服这个校长,民间有高人,高人在深山。这里虽然没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等高大上的标语,却有最贴近实际的教育观。
其他文献
金陵派出所2012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2014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先进集体,在这个先进的集体当中,涌现出一个个“汪勇”式的民警,他们用自己“微薄”力量改变着辖区群众的生活,他们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展现着社会正能量,社区民警辛小荣便是他们当中的一位。  “他是人民群众的儿子”  2014年11月23日,凌晨零时二十分,刚刚入睡的金陵派出所社区民警老辛的电话铃响起,电话里传来了一个老
期刊
2008年5月19日,“妈妈之家”在四川都江堰城北馨居板房安置点成立。这个为地震中的丧子母亲提供援助的公益组织,目前已成为国内持续跟踪同一群体,开展心理援助时间跨度最久的社工项目。  创始人刘猛告诉记者,这个项目计划周期为七年,到2015年5月18日结束,但根据现在的情况看,“妈妈之家”对丧子母亲的援助将长期进行下去。  4月7日,清明收假第一天,付冠玉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就来到了“妈妈之家”,比约
期刊
解安宁教授是韩城人。韩城是一个文化名城,有地缘文化气质,其实广而扩之,整个北方,我们黄河流域这一块都有它特有的一种文化气质。我是汉中人,属于巴蜀文化(区域),跟邱正伦都是一块的。到西安工作半辈子,实际上是一种客居的心态,这种客居的心态,有时对秦文化地缘的这种气质的感受,反倒可能比较敏感一点。我一直想找个说法来概括这种地缘气质,最后有一次去铜川回来,暮色苍茫,一路坐车回来,我就找到了“苍茫”这个词,
期刊
都说军嫂胸怀重于山,可哪个军嫂不是从一个任性的小女孩过来的呢?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爱到相守,军嫂张银杰的一系列日志让人潸然泪下,心潮久久难以平复……征得张银杰同意,先将部分日志摘录如下……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  待字闺中欲嫁,这是我遇见你之前的状态。  都说没有要求就是最高的要求,这或许解释了我之前13次相亲失败的原因,可我觉得单身也不错呀,一辈子陪着爸妈不好么?  没错,我就是这么任
期刊
2014年,对于子长县地方税务局来说可谓是最具挑战的一年,也是对全体地税干部最具考验的一年,同时也是取得最具辉煌成效的一年。  子长县地方税务局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油煤产业持续下滑,“营改增”试点扩围等叠加减收因素的影响,该局党组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延安市局党组和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先后多次召开组织收入专题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收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多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税收大检查,全力保障
期刊
《新西部》十五岁了!  《新西部》因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而诞生,又伴随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而渐渐长大。《新西部》的每一步成长,都包含着很多很多人士和部门的支持和关爱,对此,我们一直感激在心。  《新西部》长大了,与《新西部》一起长大的还有我们的读者,以及我们曾经采访过的故事和他们的主人公。就像《新西部》的曲折发展一样,这“长大”二字,同样包含着很多的意味,他可能是欣喜,也可能是平淡,甚至可能是悲伤。但无
期刊
2006年6月,《新西部》封面报道以《孙武胜打官司》为题,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小包工头变身讨薪专家的故事。  孙武胜仅是初中学历,为了维权,他努力自修法律,从而传奇般地为自己打赢了第一场官司。那场官司,更让他为自己赢回了自信,从此走上了为农民工兄弟讨要血汗钱的征程。  他曾设立了响当当的“孙武胜维权工作室”,并使之成为进城务工人员普法教育的“宣传基地”;他至今不是律师,但他一直四处奔走协助农民工们维权
期刊
近年来,碑林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型优化升级总基调,集中精力稳增长、促转型,全力以赴惠民生、保稳定,经济始终在合理区间运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22亿元、同比增长10.18%。全区12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7.25亿元,占年计划的133.38%。实际引进内资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30亿元
期刊
【人物小传】  张爱英,女,山西大同人。1986年出生,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9月考入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2008年7月进藏,现任西藏林芝军分区通信连连长,期间,她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基层主官”、“优秀基层带兵人”、“军人道德之星”,两次荣立三等功,四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成都军区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优秀基层主官”。  一位将军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检查工作时,拍着一
期刊
2月上旬,藏东海拔5000多米的知拉山下,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六名隐遁在树林中的侦察兵对“敌”实施抵近观察,呼叫后方火力,摧毁“敌”指挥所……这是驻藏边防某团在巡逻过程中穿插实战性科目,检验“穿越林间投弹”新训法的一幕。很难想象,这一训法的组训者居然是一名战士。  他就是陈永国。个子不高,体型偏瘦,但说起他,团长谭东方自豪之情难掩:“这个兵不一样!”  陈永国的简历用惊艳来形容绝不过分:全军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