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到“美术”,人们就会在脑海中闪现“画画”。其实,只要稍微变换一下视角,就会发现那些平凡的生活物品中本来就充满了美术气息,可谓“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术”。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美术教学中,也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以及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美术素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学科与生活的融合,美术学科也不例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透过学生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美术的“一池春水”。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线条,“课桌的边缘”“人行横道线”“心电图”“彩虹”“烟花的弧度”……这样的设问,很轻易地就导入了新课,也复习了之前的内容,可谓一举多得。就在学生热烈地讨论各自看到的线条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将这些生活中的线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他们把自己眼中的线条按照平直、弯曲,或者静止、运动分类。其次,我顺势出示教材中现代画家晁楣的作品《春醒》,宋代画家马远的作品《秋水回波》,让学生指出这两幅画中有哪些线条,进而引导他们通过线条的平直與弯曲感受静止和运动。第三,学生利用“线条”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作品,他们轻松地画出自己熟悉而又富有美感的线条,一幅幅作品生动而又充满了韵律,学生的画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美术知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都是教师给出一个“范本”,学生进行临摹,由于学生不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层次,往往是生搬硬套,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于是学生的作品较难出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多接触自然,让学生切身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点缀在树叶间的满天星斗、倚在树梢上的一轮皎月,甚至是山麓的小溪、田野的庄稼、牧场的青草都在昭示着独特的美景,而这些,都是美术创作的极佳源泉。
例如,我们在夏天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观察蔬菜和水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真切地感受橙子、苹果、青椒和橄榄菜。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再将这些蔬果沿着对称轴切开,让他们观察其剖面,进而导入《蔬果的剖面》一课。当学生看到课本里的这些剖面图变成了鲜活的蔬果呈现在面前时,无不发出惊叹,还有的三三两两在讨论这些剖面的色彩,他们再也不必严格按照书本里的图案绘画,而是将自己亲眼所见付诸纸上,一笔一画的创作是那么新鲜与美丽。虽然学生的作品不是很成熟,但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学生享受着室外创作所带来的喜悦与快乐,他们在用真情实感描绘生活、感受生活,这不正是美术教学所要达到的审美目的吗?
美术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学生只有体验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才可以说真话、诉真情,其作品才可以打动人。无论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还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抑或“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的画眉鸟,都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只有对这些生活场景留心观察,才可以谈起来津津乐道。
总之,美术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勇于创造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构建生活化的美术体系。
(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府西街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一、采撷生活,提高审美认识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学科与生活的融合,美术学科也不例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透过学生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美术的“一池春水”。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线条,“课桌的边缘”“人行横道线”“心电图”“彩虹”“烟花的弧度”……这样的设问,很轻易地就导入了新课,也复习了之前的内容,可谓一举多得。就在学生热烈地讨论各自看到的线条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将这些生活中的线条与美术结合起来,让他们把自己眼中的线条按照平直、弯曲,或者静止、运动分类。其次,我顺势出示教材中现代画家晁楣的作品《春醒》,宋代画家马远的作品《秋水回波》,让学生指出这两幅画中有哪些线条,进而引导他们通过线条的平直與弯曲感受静止和运动。第三,学生利用“线条”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作品,他们轻松地画出自己熟悉而又富有美感的线条,一幅幅作品生动而又充满了韵律,学生的画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美术知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走进自然,强化审美感受
传统的美术课,都是教师给出一个“范本”,学生进行临摹,由于学生不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层次,往往是生搬硬套,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于是学生的作品较难出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多接触自然,让学生切身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点缀在树叶间的满天星斗、倚在树梢上的一轮皎月,甚至是山麓的小溪、田野的庄稼、牧场的青草都在昭示着独特的美景,而这些,都是美术创作的极佳源泉。
例如,我们在夏天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观察蔬菜和水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真切地感受橙子、苹果、青椒和橄榄菜。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再将这些蔬果沿着对称轴切开,让他们观察其剖面,进而导入《蔬果的剖面》一课。当学生看到课本里的这些剖面图变成了鲜活的蔬果呈现在面前时,无不发出惊叹,还有的三三两两在讨论这些剖面的色彩,他们再也不必严格按照书本里的图案绘画,而是将自己亲眼所见付诸纸上,一笔一画的创作是那么新鲜与美丽。虽然学生的作品不是很成熟,但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学生享受着室外创作所带来的喜悦与快乐,他们在用真情实感描绘生活、感受生活,这不正是美术教学所要达到的审美目的吗?
三、实践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学生只有体验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才可以说真话、诉真情,其作品才可以打动人。无论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还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抑或“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的画眉鸟,都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只有对这些生活场景留心观察,才可以谈起来津津乐道。
总之,美术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勇于创造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构建生活化的美术体系。
(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府西街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