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其基本点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复习课作为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能更好地实现这种发展的目的。
基于复习课这一课型的独特性,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上升为数学知识,而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得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发现、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由此,复习课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就一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传统的应用题复习课教学,比较强调查漏补缺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往往把應用题解题思路的获取和解题方法的掌握作为目标,教学的题材往往生搬教材,缺乏应用味、生活化和开放性,拘泥于此,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上,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了相对客观的分析和估计,尽可能确立恰当的“探索点”,设计了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构筑起从已有的经验到亲历体验的沟通桥梁。
一、唤起经验为体验的内容
人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学生的经验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学生学习体验的内容,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动活泼的场景。
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课前谈话就在这个“关系”上做起了文章。首先请出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用上数学语言对他进行描述。“这是一位同学。”“他大约11岁。”“他的身高大约150厘米左右。”……具体生动的描述给课堂带来了轻松和愉快。接着,又请出一位同学。两位同学,怎样描述呢?“这是两位六年级学生。”“女生比男生高5厘米左右。”“男生的体重超过女生的体重。”……快乐洋溢在每位学生的脸上。最后,老师结语:“大家对两位同学的描述大多可以看做是这两位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之间才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强调了“关系”的重要,老师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引入了学习知识的轨道。“请你试着列举两种相关联的事物,给定它们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用到分数的知识。”具体明确的要求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由“松树40棵,杨树60棵”这两种事物,学生联想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松树是杨树的■,杨树是松树的■,松树比杨树少■,杨树比松树多■。”诸如此类,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成了数学学习的内容,这些来源于学生经验的事例成为学生体验的内容,使课题教学出现了色彩缤纷的场面。
二、引发经验为体验的形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复习课上如何体现这种思想呢?教师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习体验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分数应用题从哪里来?学生的经验提供了最佳的体验内容,成为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两种数量有明确的关系,知道其中的一个数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你可以知道另一个数量吗?选择其中相关的信息,编出应用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编出各种不同的分数应用题,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解答各类分数应用题的方式,教师也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开放了解题的策略。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足够的选择的空间,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自由,人人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使自身已有的经验在学习体验过程中得到了巩固。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内交流等活动则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考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案,放手给学生机会大胆探索、真诚交流。在讨论、交流和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大胆,教师的积极评价又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成功的体验。这样,引发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体验形式,整个课堂学习异彩纷呈。
三、总结经验为体验的发展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发现规律、学有所得、有新的思考等等都是新的经验,也就是体验的发展。
在复习课的最后,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老师的话:“分数应用题是我们已经学习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把相关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呢?”当然,在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掌握不同的分数应用题的类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学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不容忽视这样的一些感受:“今天的课上我有很多的机会和同学交流,老师对我的个别辅导使我受益;老师参与了我们小组的讨论,我觉得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今天的复习课,老师没有让我们做很多的练习,我在和同学的讨论交流中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同学今天的表现真棒……”这些真实与质朴的感受,又何尝不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呢!作为老师也有新的体验:只有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氛围才能有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学生才能思维活跃、神采飞扬,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育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
整个复习课,教师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唤起原有经验为深层体验开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喜欢数学,会做数学,会用数学,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了发展。实践证明:数学有趣、数学有用,不是依靠老师的说教,不是依靠烦琐的练习,而是要求教师尊重和关注学生的经验,从中捕捉数学的信息,采撷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中深层体验,从而无限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
基于复习课这一课型的独特性,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上升为数学知识,而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得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发现、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由此,复习课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就一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传统的应用题复习课教学,比较强调查漏补缺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往往把應用题解题思路的获取和解题方法的掌握作为目标,教学的题材往往生搬教材,缺乏应用味、生活化和开放性,拘泥于此,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上,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了相对客观的分析和估计,尽可能确立恰当的“探索点”,设计了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构筑起从已有的经验到亲历体验的沟通桥梁。
一、唤起经验为体验的内容
人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学生的经验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学生学习体验的内容,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动活泼的场景。
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课前谈话就在这个“关系”上做起了文章。首先请出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用上数学语言对他进行描述。“这是一位同学。”“他大约11岁。”“他的身高大约150厘米左右。”……具体生动的描述给课堂带来了轻松和愉快。接着,又请出一位同学。两位同学,怎样描述呢?“这是两位六年级学生。”“女生比男生高5厘米左右。”“男生的体重超过女生的体重。”……快乐洋溢在每位学生的脸上。最后,老师结语:“大家对两位同学的描述大多可以看做是这两位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之间才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强调了“关系”的重要,老师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引入了学习知识的轨道。“请你试着列举两种相关联的事物,给定它们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用到分数的知识。”具体明确的要求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由“松树40棵,杨树60棵”这两种事物,学生联想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松树是杨树的■,杨树是松树的■,松树比杨树少■,杨树比松树多■。”诸如此类,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成了数学学习的内容,这些来源于学生经验的事例成为学生体验的内容,使课题教学出现了色彩缤纷的场面。
二、引发经验为体验的形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复习课上如何体现这种思想呢?教师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习体验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分数应用题从哪里来?学生的经验提供了最佳的体验内容,成为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两种数量有明确的关系,知道其中的一个数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你可以知道另一个数量吗?选择其中相关的信息,编出应用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编出各种不同的分数应用题,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解答各类分数应用题的方式,教师也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开放了解题的策略。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足够的选择的空间,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自由,人人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使自身已有的经验在学习体验过程中得到了巩固。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内交流等活动则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考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案,放手给学生机会大胆探索、真诚交流。在讨论、交流和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的鼓励和信任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大胆,教师的积极评价又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成功的体验。这样,引发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体验形式,整个课堂学习异彩纷呈。
三、总结经验为体验的发展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发现规律、学有所得、有新的思考等等都是新的经验,也就是体验的发展。
在复习课的最后,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老师的话:“分数应用题是我们已经学习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把相关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呢?”当然,在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掌握不同的分数应用题的类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学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不容忽视这样的一些感受:“今天的课上我有很多的机会和同学交流,老师对我的个别辅导使我受益;老师参与了我们小组的讨论,我觉得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今天的复习课,老师没有让我们做很多的练习,我在和同学的讨论交流中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同学今天的表现真棒……”这些真实与质朴的感受,又何尝不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呢!作为老师也有新的体验:只有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氛围才能有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学生才能思维活跃、神采飞扬,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育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
整个复习课,教师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唤起原有经验为深层体验开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喜欢数学,会做数学,会用数学,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了发展。实践证明:数学有趣、数学有用,不是依靠老师的说教,不是依靠烦琐的练习,而是要求教师尊重和关注学生的经验,从中捕捉数学的信息,采撷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中深层体验,从而无限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