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借风、雨、灌溉水传播和再侵染,扩散速度快,危害严重。
疫病病菌的寄主范围广,如瓜类、茄果类、葱蒜类蔬菜等,危害的蔬菜种类多,常常造成番茄、辣椒、黄瓜等绝产。在我国北方每年的晚秋至春保护地及南方的冬季(包括保护地及露地)以及高山蔬菜栽培中,发生普遍。疫病的致病菌为鞭毛菌亚门真菌.主要有寄生疫霉、辣椒疫霉和茄疫霉,常引起番茄、茄子绵疫病(主要危害未成熟的果实)、甜辣椒疫病等;致病疫霉引起番茄、马铃薯等晚疫病;甜瓜疫霉引起瓜类疫病;烟草疫霉引起韭菜疫病等。
1、症状识别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茎基部或嫩茎、叶和果实。
幼苗期染病,黄瓜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甜椒和辣椒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番茄幼苗染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整株枯死。
茎基部或嫩茎染病,黄瓜染病部位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缢缩,植株干枯死亡,在同株上往往有多处受害;茄果类蔬菜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环绕表皮扩展形成褐色或黑褐色条斑,若木质化前染病,病部缢缩,病斑以上枝叶迅速枯死;辣椒疫病多发生在成株期,病斑初呈现黑褐色针头状小点,后迅速扩大,病部发黑,主茎受害,病斑可扩展至分枝,植株急速凋萎死亡。北方初夏发生最多,成为辣(甜)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韭菜假茎和鳞茎染病,呈水浸状,浅褐色腐烂,叶鞘易脱落。
叶片染病,黄瓜叶片初期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型水浸状大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至叶柄时叶片下垂干燥呈青白色;冬瓜发病时,叶片病斑黄褐色,边缘不明显,上生白霉,多雨潮湿叶片腐烂;甜椒和辣椒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茄子染病,呈不规则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番茄感染绵疫病,叶上长出水浸状大型腿绿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而感染晚疫病时,则从下部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高湿时病健交界处长出白霉,韭菜叶片染病,始于中下部,初呈暗绿色水浸状,有时扩展到叶片的一半,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引起叶片下垂腐烂。
果实染病,黄瓜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出腥臭气味;冬瓜发病在下部发生黄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部凹陷,斑上密生白色绵状霉,腐烂发臭;甜椒和辣椒果实染疫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茄子染绵疫病,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初呈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色腐烂,脱落,湿度大时病部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番茄绵疫病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出现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有少许白霉,后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斑,渐变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但不软化,易脱落,番茄青果染晚疫病,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暗褐色至棕褐色硬块,湿度大时,病部生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2、发生规律
该病为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以存活3~5年,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该病菌以气流、降雨、浇水、人工携带等传播。在有水条件下病菌很快产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侵染,发病快;孢子借气流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扩散迅速。
晚疫病菌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白天气温24℃以下、夜温10℃、昼夜温差大、田间长时间高湿的条件下发病,多发生在早春4~5月、秋季9~10月或冬季保护地,高温干燥不利于发病。
黄瓜疫病、辣椒疫病和绵疫病的发生要求的气温相对高一些,主要发病期集中在6~8月份,气温30℃、相对湿度85%以上是发病的最有利条件;大棚内气温骤变或高温条件下冷水灌溉可加重该病流行;高温多雨季节或地势低洼、积水、土质粘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长期处于高湿条件下的地块发病重;在闷热多雨或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时容易发病,如果大面积连作,品种不抗病,田间积水,偏施氮肥,枝叶太密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势弱,发生流行更严重。
高山蔬菜栽培利用的是夏季高山上凉爽的气候,但此季节雨水充沛,很容易发生晚疫病和绵疫病。
3、防治方法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凡是有利蔬菜健壮生长的条件,都不利于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健壮生长的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抗逆性。
3.1.1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病叶、病茎、病果清出田间,集中销毁或高温堆沤;深翻晒田20天左右。
3.1.2轮作调茬。避免重茬或与瓜类、茄果类蔬菜等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
3.1.3土壤处理:保护地可以利用土壤消毒法进行防治。在各种方法中,利用太阳能加酿热物最为经济。具体的作法是在春茬的保护地蔬菜拉秧后,将田间的病株处理干净,每亩施入草粉500~1000kg,再施入80~100kg氰氨化钙,将其翻入土中,做成畦,浇足水,覆上塑料膜,将保护地的塑料膜盖严,处理10~15天即可。经这样处理的保护地晴天下午14时20cm深处的地温可达52℃。只要有2、3天出现这样的温度,即可杀死土中的疫病病菌。
3.1.4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无病牡苗,及时清除衰老和生病的叶片、过密的枝叶等,保持田间(尤其是植株下部)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发现病叶、病果、病株及时摘除和拔除,带出田间销毁,切忌乱扔或在田间扔来扔去,防止病菌孢子扩散,减轻人为传播。
3.1.5嫁接防病。选用抗病砧木嫁接防病,如用云南黑子南瓜或南砧1号做砧木嫁接防治疫病。
3.1.6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施足基肥,并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植株生长的过旺、过嫩,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为主。叶面喷洒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宝素7000倍液,提高抗病力;保护地采用二氧化碳施肥(700~1000ppm,15天),增加植株养分积累,增强抗病性。
3.1.7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蹲苗结束后进入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促秧,攻果、返秧、防衰等4次肥水不可少。合理浇水,进入高温雨季(气温高于32℃),尤其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严防田间或棚室湿度过高。
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控制浇水、防止田间积水、雨季来临前开始进行药剂防治。要合理调控保护地环境的温湿度。晴天温度升至28~30℃放风,保持22~25℃,利于降湿,温度 降至20℃时关闭风口,保持夜温15℃以上减少结露时间减轻发病。
发病后首先要控制中心病株,适当控水。保护地浇水选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浇后闭棚提温后再将水汽放掉。此外,要避免使用喷淋法浇水,以免棚内高湿引起发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并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避免在有露水的时间进行田间操作,防止人为传播病菌。
3.2化学防治。本着“上喷下灌”的原则,用药强调保护作用,控制中心病区,防止疫病的迅速蔓延。疫病流行多逢雨季,施药遇雨后须补施。
3.2.1土壤药剂处理。苗床处理:每平方米用8~109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与10~15kg干细土均匀拌成药土,播种时垫底和盖种。苗床要整平,不要有低凹处;营养土中可混入五氯硝基苯,以防土壤传病。出苗后浇灌1次绿亨一号或敌克松预防病株感染,发现病苗要立即拔除烧毁。注意放风炼苗,控制温度,防止徒长,促进根系生长,培育牡苗。定植前土壤处理。可用750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喷淋地面后整地定植。
3.2.2种子消毒。把种子用清水预浸后,再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也可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0.5小时杀菌消毒。
3.2.3定植后药剂喷洒防治。发病前,喷洒植株、茎基部、下部果实和地表,防止初侵染;进人生长中后期以田间喷雾为主防止再侵染,没有发病时以喷施保护性药剂为主,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施药间隔期以5~7天为宜;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先将其拔除深埋,并抓准时机,喷洒与浇灌并举,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及时喷洒和浇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200倍液400倍液,或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550~6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600~750倍液,70%氰霜唑1100~1500倍液、70%丙森锌300~400倍液,3%多抗霉素150~200倍、75%的百斯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7天1次,连用3~4次。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3.2.4涂抹防治。发现病斑后及时用72%霜·锰锌或58%甲霜·锰锌150倍涂抹,每5~7天1次,连续2~4次。
3.2.5灌根或烟熏防治。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00ml,隔7~10天1次,连续灌3次。此外,夏季浇水前每667平方米撒96%(或以上)硫酸铜3kg,后浇水,防效明显。棚室保护地于发病初期每亩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300g,或每667平方米1kg5%百菌清粉尘剂,每5~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4次。枣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李爱英
枣疯病,俗称扫帚病、枣聋、公枣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漫廷成灾,危害严重。枣尺蠖,又叫枣步曲,俗称弓腰虫。以幼虫危害幼芽、叶片及花。春季枣芽萌发,初孵幼虫开始危害嫩芽,严重时可将枣芽吃光。展叶开花后,虫龄渐大,食量大增,能把叶、花吃光,不仅当年无产量,还影响来年结果。
一、症状及发病特点
枣疯病,幼树和老树均能发病,危害枣树的各个器官。主要表现为丛叶、花叶、花变叶。叶片细弱丛生,呈扫帚状,色淡;开花后,病株新梢顶端的叶片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皱缩质脆;花退化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花蕾变小、花萼变成小叶。该病主要靠拟菱纹叶蝉等刺吸口器昆虫传病。
枣尺蠖,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土中越冬。次年3月初羽化出土,雌成虫日落后爬上树与雄成虫交尾。卵产于树干裂缝翘皮下。4月中下旬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幼虫可吐丝下垂飘移危害,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吃光。5月底6月初,幼虫老熟后陆续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二、防治方法
(一)枣疯病的防治
l、选用无病苗木,用组培法生产无毒苗。
2、铲除病株、病苗,消灭传染中心。
3、消灭传病叶蝉,定期喷药,一般在枣树发芽时、开花前、盛花期后及7月中旬各喷一次菊酯类农药或敌敌畏、西维因等均可,防效比较好。
4、药物治疗 发病轻的枣树用1000ppm的四环素族或500ml的土霉素稀释液于早春树液流动前(约4月份)和秋季树液回流前(约10月份),注入树内治疗。
5、手术治疗一般采用锯除病树枝、环锯主干、断根、主根基部环锯等四种做法,阻止病原菌在树体内运行扩散,以减少发病。该方法治愈率达85%以上。
(二)枣尺蠖的防治
1、灭杀蛹体深秋封冻前,结合果园管理,深翻树干周围1m左右的土壤.使蛹外露冻死。成虫羽化前翻挖树干周围的土壤深度达1013cm,收集灭蛹。
2、灭杀雌成虫3月初用10%锌硫磷颗粒剂等在成虫开始羽化出土时和羽化出土盛期各施药一次,每株100g,撒于树盘上。
3、灭杀幼虫幼虫3龄之前,用2.5%功夫乳油、5%高效氯氰酯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巴丁乳油6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4、生物防治在幼虫期用苏云金伞杆菌等加水兑成每毫升含0.1~0.25亿个孢子的菌液,进行喷雾,若同时加入1/200000的溴氰菊酯或1/10000的敌百虫,杀虫效果更好。
疫病病菌的寄主范围广,如瓜类、茄果类、葱蒜类蔬菜等,危害的蔬菜种类多,常常造成番茄、辣椒、黄瓜等绝产。在我国北方每年的晚秋至春保护地及南方的冬季(包括保护地及露地)以及高山蔬菜栽培中,发生普遍。疫病的致病菌为鞭毛菌亚门真菌.主要有寄生疫霉、辣椒疫霉和茄疫霉,常引起番茄、茄子绵疫病(主要危害未成熟的果实)、甜辣椒疫病等;致病疫霉引起番茄、马铃薯等晚疫病;甜瓜疫霉引起瓜类疫病;烟草疫霉引起韭菜疫病等。
1、症状识别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茎基部或嫩茎、叶和果实。
幼苗期染病,黄瓜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甜椒和辣椒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番茄幼苗染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整株枯死。
茎基部或嫩茎染病,黄瓜染病部位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缢缩,植株干枯死亡,在同株上往往有多处受害;茄果类蔬菜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环绕表皮扩展形成褐色或黑褐色条斑,若木质化前染病,病部缢缩,病斑以上枝叶迅速枯死;辣椒疫病多发生在成株期,病斑初呈现黑褐色针头状小点,后迅速扩大,病部发黑,主茎受害,病斑可扩展至分枝,植株急速凋萎死亡。北方初夏发生最多,成为辣(甜)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韭菜假茎和鳞茎染病,呈水浸状,浅褐色腐烂,叶鞘易脱落。
叶片染病,黄瓜叶片初期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型水浸状大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至叶柄时叶片下垂干燥呈青白色;冬瓜发病时,叶片病斑黄褐色,边缘不明显,上生白霉,多雨潮湿叶片腐烂;甜椒和辣椒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茄子染病,呈不规则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番茄感染绵疫病,叶上长出水浸状大型腿绿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而感染晚疫病时,则从下部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高湿时病健交界处长出白霉,韭菜叶片染病,始于中下部,初呈暗绿色水浸状,有时扩展到叶片的一半,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引起叶片下垂腐烂。
果实染病,黄瓜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出腥臭气味;冬瓜发病在下部发生黄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部凹陷,斑上密生白色绵状霉,腐烂发臭;甜椒和辣椒果实染疫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茄子染绵疫病,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初呈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色腐烂,脱落,湿度大时病部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番茄绵疫病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出现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有少许白霉,后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斑,渐变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但不软化,易脱落,番茄青果染晚疫病,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暗褐色至棕褐色硬块,湿度大时,病部生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2、发生规律
该病为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以存活3~5年,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该病菌以气流、降雨、浇水、人工携带等传播。在有水条件下病菌很快产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侵染,发病快;孢子借气流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扩散迅速。
晚疫病菌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白天气温24℃以下、夜温10℃、昼夜温差大、田间长时间高湿的条件下发病,多发生在早春4~5月、秋季9~10月或冬季保护地,高温干燥不利于发病。
黄瓜疫病、辣椒疫病和绵疫病的发生要求的气温相对高一些,主要发病期集中在6~8月份,气温30℃、相对湿度85%以上是发病的最有利条件;大棚内气温骤变或高温条件下冷水灌溉可加重该病流行;高温多雨季节或地势低洼、积水、土质粘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长期处于高湿条件下的地块发病重;在闷热多雨或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时容易发病,如果大面积连作,品种不抗病,田间积水,偏施氮肥,枝叶太密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势弱,发生流行更严重。
高山蔬菜栽培利用的是夏季高山上凉爽的气候,但此季节雨水充沛,很容易发生晚疫病和绵疫病。
3、防治方法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凡是有利蔬菜健壮生长的条件,都不利于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健壮生长的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抗逆性。
3.1.1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病叶、病茎、病果清出田间,集中销毁或高温堆沤;深翻晒田20天左右。
3.1.2轮作调茬。避免重茬或与瓜类、茄果类蔬菜等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
3.1.3土壤处理:保护地可以利用土壤消毒法进行防治。在各种方法中,利用太阳能加酿热物最为经济。具体的作法是在春茬的保护地蔬菜拉秧后,将田间的病株处理干净,每亩施入草粉500~1000kg,再施入80~100kg氰氨化钙,将其翻入土中,做成畦,浇足水,覆上塑料膜,将保护地的塑料膜盖严,处理10~15天即可。经这样处理的保护地晴天下午14时20cm深处的地温可达52℃。只要有2、3天出现这样的温度,即可杀死土中的疫病病菌。
3.1.4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无病牡苗,及时清除衰老和生病的叶片、过密的枝叶等,保持田间(尤其是植株下部)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发现病叶、病果、病株及时摘除和拔除,带出田间销毁,切忌乱扔或在田间扔来扔去,防止病菌孢子扩散,减轻人为传播。
3.1.5嫁接防病。选用抗病砧木嫁接防病,如用云南黑子南瓜或南砧1号做砧木嫁接防治疫病。
3.1.6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施足基肥,并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植株生长的过旺、过嫩,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为主。叶面喷洒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宝素7000倍液,提高抗病力;保护地采用二氧化碳施肥(700~1000ppm,15天),增加植株养分积累,增强抗病性。
3.1.7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蹲苗结束后进入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促秧,攻果、返秧、防衰等4次肥水不可少。合理浇水,进入高温雨季(气温高于32℃),尤其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严防田间或棚室湿度过高。
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控制浇水、防止田间积水、雨季来临前开始进行药剂防治。要合理调控保护地环境的温湿度。晴天温度升至28~30℃放风,保持22~25℃,利于降湿,温度 降至20℃时关闭风口,保持夜温15℃以上减少结露时间减轻发病。
发病后首先要控制中心病株,适当控水。保护地浇水选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浇后闭棚提温后再将水汽放掉。此外,要避免使用喷淋法浇水,以免棚内高湿引起发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并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避免在有露水的时间进行田间操作,防止人为传播病菌。
3.2化学防治。本着“上喷下灌”的原则,用药强调保护作用,控制中心病区,防止疫病的迅速蔓延。疫病流行多逢雨季,施药遇雨后须补施。
3.2.1土壤药剂处理。苗床处理:每平方米用8~109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与10~15kg干细土均匀拌成药土,播种时垫底和盖种。苗床要整平,不要有低凹处;营养土中可混入五氯硝基苯,以防土壤传病。出苗后浇灌1次绿亨一号或敌克松预防病株感染,发现病苗要立即拔除烧毁。注意放风炼苗,控制温度,防止徒长,促进根系生长,培育牡苗。定植前土壤处理。可用750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喷淋地面后整地定植。
3.2.2种子消毒。把种子用清水预浸后,再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也可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0.5小时杀菌消毒。
3.2.3定植后药剂喷洒防治。发病前,喷洒植株、茎基部、下部果实和地表,防止初侵染;进人生长中后期以田间喷雾为主防止再侵染,没有发病时以喷施保护性药剂为主,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施药间隔期以5~7天为宜;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先将其拔除深埋,并抓准时机,喷洒与浇灌并举,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及时喷洒和浇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200倍液400倍液,或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550~6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600~750倍液,70%氰霜唑1100~1500倍液、70%丙森锌300~400倍液,3%多抗霉素150~200倍、75%的百斯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7天1次,连用3~4次。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3.2.4涂抹防治。发现病斑后及时用72%霜·锰锌或58%甲霜·锰锌150倍涂抹,每5~7天1次,连续2~4次。
3.2.5灌根或烟熏防治。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00ml,隔7~10天1次,连续灌3次。此外,夏季浇水前每667平方米撒96%(或以上)硫酸铜3kg,后浇水,防效明显。棚室保护地于发病初期每亩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300g,或每667平方米1kg5%百菌清粉尘剂,每5~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4次。枣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李爱英
枣疯病,俗称扫帚病、枣聋、公枣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漫廷成灾,危害严重。枣尺蠖,又叫枣步曲,俗称弓腰虫。以幼虫危害幼芽、叶片及花。春季枣芽萌发,初孵幼虫开始危害嫩芽,严重时可将枣芽吃光。展叶开花后,虫龄渐大,食量大增,能把叶、花吃光,不仅当年无产量,还影响来年结果。
一、症状及发病特点
枣疯病,幼树和老树均能发病,危害枣树的各个器官。主要表现为丛叶、花叶、花变叶。叶片细弱丛生,呈扫帚状,色淡;开花后,病株新梢顶端的叶片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皱缩质脆;花退化为营养器官,花柄延长、花蕾变小、花萼变成小叶。该病主要靠拟菱纹叶蝉等刺吸口器昆虫传病。
枣尺蠖,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土中越冬。次年3月初羽化出土,雌成虫日落后爬上树与雄成虫交尾。卵产于树干裂缝翘皮下。4月中下旬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幼虫可吐丝下垂飘移危害,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吃光。5月底6月初,幼虫老熟后陆续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二、防治方法
(一)枣疯病的防治
l、选用无病苗木,用组培法生产无毒苗。
2、铲除病株、病苗,消灭传染中心。
3、消灭传病叶蝉,定期喷药,一般在枣树发芽时、开花前、盛花期后及7月中旬各喷一次菊酯类农药或敌敌畏、西维因等均可,防效比较好。
4、药物治疗 发病轻的枣树用1000ppm的四环素族或500ml的土霉素稀释液于早春树液流动前(约4月份)和秋季树液回流前(约10月份),注入树内治疗。
5、手术治疗一般采用锯除病树枝、环锯主干、断根、主根基部环锯等四种做法,阻止病原菌在树体内运行扩散,以减少发病。该方法治愈率达85%以上。
(二)枣尺蠖的防治
1、灭杀蛹体深秋封冻前,结合果园管理,深翻树干周围1m左右的土壤.使蛹外露冻死。成虫羽化前翻挖树干周围的土壤深度达1013cm,收集灭蛹。
2、灭杀雌成虫3月初用10%锌硫磷颗粒剂等在成虫开始羽化出土时和羽化出土盛期各施药一次,每株100g,撒于树盘上。
3、灭杀幼虫幼虫3龄之前,用2.5%功夫乳油、5%高效氯氰酯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巴丁乳油6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4、生物防治在幼虫期用苏云金伞杆菌等加水兑成每毫升含0.1~0.25亿个孢子的菌液,进行喷雾,若同时加入1/200000的溴氰菊酯或1/10000的敌百虫,杀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