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山东省乳山市育黎初级中学以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为目标,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杠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课题研究导向引航,让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拾级而上,向好习惯不断迈进。
一、生活寻宝藏,探索通幽途径
育黎初级中学是一所地处偏远的乡镇初级中学,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而且现行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国家课程与“专题教育”等一些地方课程也成为装潢门面的摆设,不少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付工事,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加上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的家长整体素质偏低,不重视和不会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致使中小学养成教育没有做到有效衔接,使其成为制约当地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为了实现中小学养成教育的有机整合,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于去年申报并立项了威海市级规划课题《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主题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校以主题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首先致力于主题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题组成员在长期摸索、全面调研、认真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写了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向好习惯迈进180步》,该校本教材以行为训练为主体,以习惯养成为目标,由低到高,逐步递进。我们把养成教育教材取名为《向好习惯迈进——180步》,这既是教材总的培养目标,又是教育者所应追求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最终实现一种最高的、理想的教育境界。
二、校本为载体,规范学生言行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与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校要严格按照如下程序让校本课程美化学生的言行:
1.立好目标。主题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三是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班级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了早恋的苗头,于是就开展“走进青春期沼泽地”的活动,及时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帮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断乳期。
2.擦亮眼睛。好题一半课,养成教育课程必须有醒目的题目,如“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如何驱除嫉妒心”、“警惕身边的白色污染”等。有些题目可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价值导向隐藏起来,以游戏或活动的题目做活动课的题目,如“一锅鲜美的石头汤”、“认识我自己”。这种题目使学生不受教师价值导向的暗示,在活动中更容易表现真实自我,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润物无声的教育。有些题目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如“我欣赏的男生或女生”、“猜猜我是谁”,这类题目可使学生处于当事者的位置进行思考。
3.精选内容。这一部分是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因为,好的活动设计能够激活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相关经验,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得以显现,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处理关系。其中,教育内容是教育主题的展开。活动形式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式为内容服务,要体现教育性;第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第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具体活动形式主要有:游戏、情景短剧、三句半、相声、观摩电视短片或动漫片、角色扮演、叙述一件事情或讲故事、讨论、生活实践等。
三、活动巧引导,内化学生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发学生的体验、思考和探究,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领悟。体验是由人的外部活动引发的内心活动,包括心理体验和实践体验。如通过情景短剧、角色扮演等活动将学生带入虚拟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成长的经验。
学生们虽置身于同样的教育情境,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感悟也不同,不同的感悟形成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课堂上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畅谈感悟,先分小组进行发言,然后再把发言转到全班中进行,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中分享多样化的观点和资源,产生思想碰撞,进行分析判断选择,从而达到澄清观念、提高认识、改变行为、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
为了将养成教育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一节课结束之前,教师会布置一定的家庭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认知及掌握的技能、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可还借助适当的行为训练和外部强化等措施。比如在进行“感恩相伴,快乐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们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写感恩家书,回家后让学生跟父母说说感恩话、算算感恩帐、做做感恩事,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收获伴着汗水,主题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上来,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主题活动课创设的教育情境取材于社会生活及学生日常生活,学生在其情境中进行着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积累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思,掌握了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学会了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去正确行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爱好的有吸引力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和锻炼了学生自身的素养,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活寻宝藏,探索通幽途径
育黎初级中学是一所地处偏远的乡镇初级中学,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而且现行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国家课程与“专题教育”等一些地方课程也成为装潢门面的摆设,不少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应付工事,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加上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的家长整体素质偏低,不重视和不会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致使中小学养成教育没有做到有效衔接,使其成为制约当地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为了实现中小学养成教育的有机整合,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于去年申报并立项了威海市级规划课题《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主题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校以主题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首先致力于主题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题组成员在长期摸索、全面调研、认真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写了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向好习惯迈进180步》,该校本教材以行为训练为主体,以习惯养成为目标,由低到高,逐步递进。我们把养成教育教材取名为《向好习惯迈进——180步》,这既是教材总的培养目标,又是教育者所应追求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最终实现一种最高的、理想的教育境界。
二、校本为载体,规范学生言行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与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校要严格按照如下程序让校本课程美化学生的言行:
1.立好目标。主题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三是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班级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了早恋的苗头,于是就开展“走进青春期沼泽地”的活动,及时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帮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断乳期。
2.擦亮眼睛。好题一半课,养成教育课程必须有醒目的题目,如“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如何驱除嫉妒心”、“警惕身边的白色污染”等。有些题目可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价值导向隐藏起来,以游戏或活动的题目做活动课的题目,如“一锅鲜美的石头汤”、“认识我自己”。这种题目使学生不受教师价值导向的暗示,在活动中更容易表现真实自我,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润物无声的教育。有些题目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如“我欣赏的男生或女生”、“猜猜我是谁”,这类题目可使学生处于当事者的位置进行思考。
3.精选内容。这一部分是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因为,好的活动设计能够激活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相关经验,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得以显现,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处理关系。其中,教育内容是教育主题的展开。活动形式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式为内容服务,要体现教育性;第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第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具体活动形式主要有:游戏、情景短剧、三句半、相声、观摩电视短片或动漫片、角色扮演、叙述一件事情或讲故事、讨论、生活实践等。
三、活动巧引导,内化学生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发学生的体验、思考和探究,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领悟。体验是由人的外部活动引发的内心活动,包括心理体验和实践体验。如通过情景短剧、角色扮演等活动将学生带入虚拟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成长的经验。
学生们虽置身于同样的教育情境,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感悟也不同,不同的感悟形成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课堂上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畅谈感悟,先分小组进行发言,然后再把发言转到全班中进行,使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中分享多样化的观点和资源,产生思想碰撞,进行分析判断选择,从而达到澄清观念、提高认识、改变行为、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
为了将养成教育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一节课结束之前,教师会布置一定的家庭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认知及掌握的技能、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可还借助适当的行为训练和外部强化等措施。比如在进行“感恩相伴,快乐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们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写感恩家书,回家后让学生跟父母说说感恩话、算算感恩帐、做做感恩事,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收获伴着汗水,主题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上来,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主题活动课创设的教育情境取材于社会生活及学生日常生活,学生在其情境中进行着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积累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思,掌握了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学会了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去正确行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选择适合自己爱好的有吸引力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和锻炼了学生自身的素养,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