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琪峰,作为香港电影界的著名导演,能够在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之后电影创作持续低迷之时始终保持电影创作的高票房收入,不仅得到观众们的认可,也得到业内和专家评委们的认可。本文通过对他创作生涯的深入剖析,重点从他创作的三个阶段入手,早期的商业电影创作阶段,香港回归前夕到新世纪头两年的个性化创作初期,以及2003年之后的个性电影深度探索期。从这几个时期的创作中,探讨他电影创作转型中的风格呈现,探寻风格转变的社会和个人原因。
【关键词】:杜琪峰;个性风格;创作历程;
世界一流学者大卫.波德莱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曾说:“20年来,这个约600万人居住的城市,一直拥有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电影王国,所制作的电影数量,几乎超越所有西方的国家,输出电影之多,只仅次于美国。”“那些尽皆过火,尽是疯癫的作品,都包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对全球文化最重大的贡献。”而黑帮电影无疑是期间最为灿烂的奇葩。然而,这一时期香港电影节出现了杜琪峰、王家卫、王晶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杜琪峰以其踏实的作风,执着的创新创作手法以及对电影的严谨态度,不断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求平衡,显示出他无限的潜质和活力也无可争议的成为香港黑帮电影最重要的传承者。
杜琪峰曾经提出,他的导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观众为主导,很商业的、为老板赚钱的创作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创作代表其想法和观念的电影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将自己的一种内在精神有机地放到一部电影当中去的创作阶段。本文便以这三个创作阶段为切入点,研究杜琪峰导演风格的形成和转变过程,探讨其电影创作风格转型中的风格呈现,以及在其导演风格转变中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是如何起到影响作用的,从而为香港电影研究乃至中国电影研究提供论文支持,为大陆电影发展提供借鉴和积累经验。
通常一个导演电影创作的风格大都受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样,杜琪峰的电影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三种因素的影响。而杜琪峰的影片尽管涉及到了各种片种,但仍然以警匪片和黑帮片两大类型片为主。然而,细观杜琪峰创作生涯中的这些作品,我们从中可以提炼出几个很特别的共同元素(我们这里暂时称之为元素),例如关注社会中特殊群体的人物,通常为小人物或者平凡人物;对宿命无常的执着表现等。
1.关注主体的悲情人物,颠覆类型片中的人物形象
当我们统观自新浪潮结束到现在的香港电影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警察故事系列》中的陈家驹还是《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都是一身浩然正气的英雄形象。然而在杜琪峰的警匪片却完全颠覆了这些类型电影中的英雄概念,他所塑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反英雄的小人物或平凡人物,所关注的不再是主人公如何摆脱危机拯救局面,而是这些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情感纠葛。他们不仅没有了这些英雄人物的自信和身材,而且有些人物甚至可以说兼具了普通人的人性猥琐和卑劣的一面。
《阿郎的故事》中的阿郎(如图1)是一个过气的车手的悲情英雄形象,最终却为了找回男人的信心在参加一次赛车,结果死于车祸。《无味神探》中所关注的不再是神探刘振海如何侦破案件而是他的生存状态,他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中周旋,并最终和妻子重归于好。《暗战》中的华尽管智勇绝顶,屡次精明地逃脱警察的追捕,却终究逃脱不了死亡的安排,而何尚生虽然是谈判专家,却始终被华所愚弄。
2.主题的宿命无常,剖析社会现实
杜琪峰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那就是宿命无常的观念。杜琪峰自己曾经说过,他的生存理念就是宿命,很多时候人都会重复犯错,不是重复一次,而是不断重复,这就是人生。用在宿命上,人生是可爱的,可笑的,有趣的。而他也特别钟情于黑帮片,因为黑帮片更加接近“无理由”的世界,宿命的表达便更加容易展现。无论是“暗”字系列中的黑色游戏,还是《枪火》中的奇峰陡转,都深深地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悲剧和宿命意识,刻意去强调无论人们如何费尽心机去算计,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无情安排。《暗花》里梁朝伟所饰演的澳门警察,尽管屡次凭心计逃出险境,最终却仍旧逃不出命运的安排,最终难逃一死。《暗战》中的华尽管智慧过人,将警察玩弄于股掌之上,屡次逃脱,却终究逃不出命运的安排——72小时的生命。《PTU》中的机动部队队长展的命运和肥沙的命运为一支手枪所支配,成也手枪,败也手枪。
杜琪峰在影片中对于死亡的表达是执着而残酷的,死亡并不是塑造悲情英雄形象的笔墨,而是无处不在的死亡时刻威胁着主人公。主人公不再是死亡威胁下的悲情英雄,而是在无常宿命支配下拼命挣扎,艰难前进的普通人。《暗花》中梁朝伟虽然能够跟刘青云争斗,却逃不过背后的黑枪。《大块头有大智慧》中李凤仪尽管在刘德华的保护之下,却最终还是死在了她追查的凶犯手里。《枪火》整部影片都笼罩在一种压抑凄凉的死亡气息之中,五名保镖保护着社团老大,却无时不刻警惕着暗中的杀机。杜琪峰作品里往往充满着黑色与荒诞,剧本的安排也同样是难以捉摸、扣人心弦,充满了特有魅力。
3.结语
杜琪峰在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上,受到这里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影响,创作出的作品的风格呈现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而杜琪峰不同时期的风格转型也在很大程度上与香港大的社会环境、电影创作环境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他宿命无常主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香港97回归前的物价漂泊意识的影响,今日难知明日之事,这是大多数香港人所共有的意识,也是殖民地环境下形成的畸形思维意识。而杜琪峰对于“黑与白”的执着,则是他童年的经历和香港新浪潮运动中形成的次类型片种的延续,然而,他对于创新突破的追求使他的“黑白片”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黑白片”,形成了他独特的影片风格。正是他的这些经历和执着追求,以及他踏实的作风,使他创作出了艺术和商业得以结合的影片,既获得了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借用他创作的影片来比喻一下他的影片创作,他仿佛是黑道和白道中持刀行进的侠客,无论警察还是匪徒,一路披荆斩棘,成为真正的刀锋行者。
参考文献:
[1]张燕 映画:香港制造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钟宝贤 香港百年光影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索亚斌 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10年
[4]李相 杜琪峰之“黑色映像”【J】 當代电影 2007年第2期38~45
【关键词】:杜琪峰;个性风格;创作历程;
世界一流学者大卫.波德莱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曾说:“20年来,这个约600万人居住的城市,一直拥有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电影王国,所制作的电影数量,几乎超越所有西方的国家,输出电影之多,只仅次于美国。”“那些尽皆过火,尽是疯癫的作品,都包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对全球文化最重大的贡献。”而黑帮电影无疑是期间最为灿烂的奇葩。然而,这一时期香港电影节出现了杜琪峰、王家卫、王晶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杜琪峰以其踏实的作风,执着的创新创作手法以及对电影的严谨态度,不断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求平衡,显示出他无限的潜质和活力也无可争议的成为香港黑帮电影最重要的传承者。
杜琪峰曾经提出,他的导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观众为主导,很商业的、为老板赚钱的创作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创作代表其想法和观念的电影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将自己的一种内在精神有机地放到一部电影当中去的创作阶段。本文便以这三个创作阶段为切入点,研究杜琪峰导演风格的形成和转变过程,探讨其电影创作风格转型中的风格呈现,以及在其导演风格转变中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是如何起到影响作用的,从而为香港电影研究乃至中国电影研究提供论文支持,为大陆电影发展提供借鉴和积累经验。
通常一个导演电影创作的风格大都受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样,杜琪峰的电影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三种因素的影响。而杜琪峰的影片尽管涉及到了各种片种,但仍然以警匪片和黑帮片两大类型片为主。然而,细观杜琪峰创作生涯中的这些作品,我们从中可以提炼出几个很特别的共同元素(我们这里暂时称之为元素),例如关注社会中特殊群体的人物,通常为小人物或者平凡人物;对宿命无常的执着表现等。
1.关注主体的悲情人物,颠覆类型片中的人物形象
当我们统观自新浪潮结束到现在的香港电影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警察故事系列》中的陈家驹还是《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都是一身浩然正气的英雄形象。然而在杜琪峰的警匪片却完全颠覆了这些类型电影中的英雄概念,他所塑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反英雄的小人物或平凡人物,所关注的不再是主人公如何摆脱危机拯救局面,而是这些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情感纠葛。他们不仅没有了这些英雄人物的自信和身材,而且有些人物甚至可以说兼具了普通人的人性猥琐和卑劣的一面。
《阿郎的故事》中的阿郎(如图1)是一个过气的车手的悲情英雄形象,最终却为了找回男人的信心在参加一次赛车,结果死于车祸。《无味神探》中所关注的不再是神探刘振海如何侦破案件而是他的生存状态,他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中周旋,并最终和妻子重归于好。《暗战》中的华尽管智勇绝顶,屡次精明地逃脱警察的追捕,却终究逃脱不了死亡的安排,而何尚生虽然是谈判专家,却始终被华所愚弄。
2.主题的宿命无常,剖析社会现实
杜琪峰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那就是宿命无常的观念。杜琪峰自己曾经说过,他的生存理念就是宿命,很多时候人都会重复犯错,不是重复一次,而是不断重复,这就是人生。用在宿命上,人生是可爱的,可笑的,有趣的。而他也特别钟情于黑帮片,因为黑帮片更加接近“无理由”的世界,宿命的表达便更加容易展现。无论是“暗”字系列中的黑色游戏,还是《枪火》中的奇峰陡转,都深深地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悲剧和宿命意识,刻意去强调无论人们如何费尽心机去算计,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无情安排。《暗花》里梁朝伟所饰演的澳门警察,尽管屡次凭心计逃出险境,最终却仍旧逃不出命运的安排,最终难逃一死。《暗战》中的华尽管智慧过人,将警察玩弄于股掌之上,屡次逃脱,却终究逃不出命运的安排——72小时的生命。《PTU》中的机动部队队长展的命运和肥沙的命运为一支手枪所支配,成也手枪,败也手枪。
杜琪峰在影片中对于死亡的表达是执着而残酷的,死亡并不是塑造悲情英雄形象的笔墨,而是无处不在的死亡时刻威胁着主人公。主人公不再是死亡威胁下的悲情英雄,而是在无常宿命支配下拼命挣扎,艰难前进的普通人。《暗花》中梁朝伟虽然能够跟刘青云争斗,却逃不过背后的黑枪。《大块头有大智慧》中李凤仪尽管在刘德华的保护之下,却最终还是死在了她追查的凶犯手里。《枪火》整部影片都笼罩在一种压抑凄凉的死亡气息之中,五名保镖保护着社团老大,却无时不刻警惕着暗中的杀机。杜琪峰作品里往往充满着黑色与荒诞,剧本的安排也同样是难以捉摸、扣人心弦,充满了特有魅力。
3.结语
杜琪峰在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上,受到这里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影响,创作出的作品的风格呈现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而杜琪峰不同时期的风格转型也在很大程度上与香港大的社会环境、电影创作环境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他宿命无常主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香港97回归前的物价漂泊意识的影响,今日难知明日之事,这是大多数香港人所共有的意识,也是殖民地环境下形成的畸形思维意识。而杜琪峰对于“黑与白”的执着,则是他童年的经历和香港新浪潮运动中形成的次类型片种的延续,然而,他对于创新突破的追求使他的“黑白片”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黑白片”,形成了他独特的影片风格。正是他的这些经历和执着追求,以及他踏实的作风,使他创作出了艺术和商业得以结合的影片,既获得了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借用他创作的影片来比喻一下他的影片创作,他仿佛是黑道和白道中持刀行进的侠客,无论警察还是匪徒,一路披荆斩棘,成为真正的刀锋行者。
参考文献:
[1]张燕 映画:香港制造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钟宝贤 香港百年光影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索亚斌 香港动作片的美学风格【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10年
[4]李相 杜琪峰之“黑色映像”【J】 當代电影 2007年第2期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