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儿童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数学联想,让联想飞翔
数学联想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在解决问题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运用什么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学习《长方形周长》,当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周长=(长 宽)×2后出示:小明沿着一个长方形游泳池走了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首先让学生明确“求一共走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周长”,再思考“长方形周长怎么求”、“求长方形周长应知道什么”,最后出示信息“长50米、宽20米”,学生就能自主解决问题。
二、数量分析,让分析助推
数量分析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分析、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学习与旧知有密切联系的新知时,关键要在需解决的数学问题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如学习《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先出示旧问题:水泥厂二月份生产水泥8400吨,三月份比二月份增加25%,三月份生产水泥几吨?学生认为:因为增加几吨=二月份几吨×25%,所以三月份几吨=二月份几吨×(1 25%)=8400×(1 25%)。再出示新问题:水泥厂二月份生产水泥8400吨,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25%,三月份生产水泥几吨?让学生说说两类问题有什么异同,因为这两类问题有着本质的联系,所以教师只需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学生就能用迁移的方法自主解决新问题,他们认为:因为减少几吨=二月份几吨×25%,所以三月份几吨=二月份几吨×(1-25%)=8400×(1-25%)。
三、统计列表,让列表示意
统计列表适用于解决“信息资料复杂难明、信息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它是“把信息中的资料用表列出来,观察和理顺问题的条件、发现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如在学习《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时,为了研究烙饼个数与烙饼时间的关系就可采用统计列表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带领学生经历填表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3)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函数关系。
四、画图表达,让表达直观
表达画图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如在学习《搭配问题》时,为了能更直观、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就可采用画图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2)画图前要理请数量关系;(3)画图要与数量关系相统一。
五、逐一列举,让列举奠基
逐个列举适用于解决“用列式解答比较困难”的问题,它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进行有序思考、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答案”的一种策略。如在学习《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时,为了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可采用列举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在枚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包括“引发需要——填表列举——反思方法——感悟策略”等几个主要环节;(3)要在反思中积累列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与交流。
六、等量替换,让替换精彩
等量替换较适用于解决“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方法可解”的问题,它是“用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去替代变换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如学习《等量代换》时,为了能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就可采用替换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把握替换的思路,提出假设并进行替换、分析替换后的数量关系;(2)掌握替换的方法,在题目中寻找可以进行替换的依据、表示替换的过程;(3)抓住替换的关键,明确什么替换什么、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七、问题转化,让转换顺解
问题转化主要适用于解决“能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问题,它是“通过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颖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的一种策略。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为了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新问题就可采用转化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用价值,精心选择数学问题;(2)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把新问题、非常规问题分别转化成熟悉的、常规的且能够解决的问题;(3)在丰富的题材里灵活应用转化策略,提高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假设推理,让推理验证
假设推理主要运用于解决“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问题,它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算,对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策略。如学习《鸡兔同笼》时,“头100个,脚360只,鸡兔各有几只?”假设全是鸡,共有脚200只,可它有360只少了360-200=160只,因为1只鸡比一只兔少两只脚,兔:160/2=80只,鸡:100-80=20只。
九、验证逆推,让逆推顺畅
验证逆推主要运用于解决“已知‘最后的结果、到达最终结果时每一步的具体过程或做法、未知的是最初的数量’这三个条件”的问题,它是“从题目的问题或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
总之,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正确指导,科学、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又很有成就,师生共同发展。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自主意识也得到培养。
一、数学联想,让联想飞翔
数学联想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在解决问题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运用什么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学习《长方形周长》,当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周长=(长 宽)×2后出示:小明沿着一个长方形游泳池走了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首先让学生明确“求一共走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周长”,再思考“长方形周长怎么求”、“求长方形周长应知道什么”,最后出示信息“长50米、宽20米”,学生就能自主解决问题。
二、数量分析,让分析助推
数量分析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分析、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学习与旧知有密切联系的新知时,关键要在需解决的数学问题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如学习《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先出示旧问题:水泥厂二月份生产水泥8400吨,三月份比二月份增加25%,三月份生产水泥几吨?学生认为:因为增加几吨=二月份几吨×25%,所以三月份几吨=二月份几吨×(1 25%)=8400×(1 25%)。再出示新问题:水泥厂二月份生产水泥8400吨,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25%,三月份生产水泥几吨?让学生说说两类问题有什么异同,因为这两类问题有着本质的联系,所以教师只需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学生就能用迁移的方法自主解决新问题,他们认为:因为减少几吨=二月份几吨×25%,所以三月份几吨=二月份几吨×(1-25%)=8400×(1-25%)。
三、统计列表,让列表示意
统计列表适用于解决“信息资料复杂难明、信息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它是“把信息中的资料用表列出来,观察和理顺问题的条件、发现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如在学习《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时,为了研究烙饼个数与烙饼时间的关系就可采用统计列表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带领学生经历填表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3)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函数关系。
四、画图表达,让表达直观
表达画图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如在学习《搭配问题》时,为了能更直观、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就可采用画图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2)画图前要理请数量关系;(3)画图要与数量关系相统一。
五、逐一列举,让列举奠基
逐个列举适用于解决“用列式解答比较困难”的问题,它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进行有序思考、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答案”的一种策略。如在学习《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时,为了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可采用列举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在枚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包括“引发需要——填表列举——反思方法——感悟策略”等几个主要环节;(3)要在反思中积累列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与交流。
六、等量替换,让替换精彩
等量替换较适用于解决“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方法可解”的问题,它是“用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去替代变换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如学习《等量代换》时,为了能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就可采用替换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把握替换的思路,提出假设并进行替换、分析替换后的数量关系;(2)掌握替换的方法,在题目中寻找可以进行替换的依据、表示替换的过程;(3)抓住替换的关键,明确什么替换什么、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七、问题转化,让转换顺解
问题转化主要适用于解决“能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问题,它是“通过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颖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的一种策略。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为了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新问题就可采用转化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用价值,精心选择数学问题;(2)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把新问题、非常规问题分别转化成熟悉的、常规的且能够解决的问题;(3)在丰富的题材里灵活应用转化策略,提高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假设推理,让推理验证
假设推理主要运用于解决“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问题,它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算,对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策略。如学习《鸡兔同笼》时,“头100个,脚360只,鸡兔各有几只?”假设全是鸡,共有脚200只,可它有360只少了360-200=160只,因为1只鸡比一只兔少两只脚,兔:160/2=80只,鸡:100-80=20只。
九、验证逆推,让逆推顺畅
验证逆推主要运用于解决“已知‘最后的结果、到达最终结果时每一步的具体过程或做法、未知的是最初的数量’这三个条件”的问题,它是“从题目的问题或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
总之,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正确指导,科学、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又很有成就,师生共同发展。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自主意识也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