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 对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方面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 选择 2009年 6 月至2012 年 6 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80例,随机将此18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记录和比较。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共有81例(90.0%)患者得到了治愈,且在术后2年内没有复发,而对照组有69例(76.6%)患者得到了治愈,且在术后随访的两年时间内有8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治愈率上要优于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且具有创伤小,不影响患者面容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疗效比较
慢性泪囊炎是眼部的一个感染病灶,对眼球构成潜在的威胁,尤其在眼外伤和内眼手术时,极易引起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女性鼻泪道骨部管道较男性细长,故患病率多见于女性,尤其为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其主要症状是泪溢,有时有溢脓,是眼部的感染病灶,由于常有黏液或脓液反流入结膜囊,使结膜囊长期处于带菌状态[1]。目前,治疗此病以手术为主,寻求一种方法简单、损伤轻、痛苦小,安全性和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眼科工作者的愿望。至此,文章通过选取2009年 6 月至2012 年 6 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80例,并将此18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为(41.2±2.1)岁,病程在5个月-10年之间。对照组中有男性18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为(42.5±2.7)岁,病程均在3个月-11年之间。所有的患者均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存在着明显的溢泪和溢脓的现象。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过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以1%丁卡因加麻黄碱的混合液棉片填塞术侧中鼻道前1/3,使鼻黏膜表面麻醉及收敛。2%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行滑车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及前泪嵴皮下浸润麻醉。于内眦内3~5 mm,内眦韧带上2 mm开始,沿前泪嵴向下、外做圆弧形长约12 mm皮肤切口,钝性分离,暴露泪囊嵴、内眦韧带,切断内眦韧带,显露泪骨,用骨膜分离器将骨膜和泪囊一并从泪囊窝分离,上至内眦韧带,下至鼻泪管上口,后至后泪嵴,将分离后的骨膜和泪囊推向颞侧,用小血管钳于泪颌缝处将薄弱的泪骨向鼻侧顶一小孔,咬骨钳扩大骨孔呈上下12 mm、水平10 mm椭圆形,骨孔的位置与泪囊中部相对。在泪囊内侧壁稍靠后连同骨膜剪开,形成"]["两瓣,抽出鼻腔内填塞物,在窗孔中暴露的鼻黏膜上做"]["形切开,形成前后两瓣。用5-0丝线将鼻黏膜和泪囊瓣的游离端相对缝合,于骨孔处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3分钟,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缝合内眦韧带、皮下组织及皮肤切口[2]。
1.2.2 观察组
取仰卧位,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作鼻丘黏膜下浸润麻醉以阻滞筛前神经鼻外侧支。采用0°和30°鼻内镜,先处理影响手术操作的鼻腔疾病,在鼻内镜引导下,在中鼻甲前端附着处及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作弧形切口至骨面,向前分离并切除黏膜,暴露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前部,以乳突显微电钻磨除上颌骨额突及部分泪骨,使其形成一直径约10 mm骨窗,即可暴露淡蓝色泪囊内侧壁。此时从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针达泪囊,在探针引导支撑下,环形切除泪囊内壁,形成直径5~7 mm矩形瓣,后瓣覆盖骨孔后缘并与钩突前缘黏膜瓣对合,银夹固定,取出泪道探针,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见冲洗液从鼻腔造孔处流出即可[3]。
1.3 疗效判定
显效:流脓、溢泪等症状消失,冲泪道通畅;有效:流脓症状消失,有轻度的溢泪症状,冲泪道通畅;无效:流脓及溢泪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冲泪道不通[4]。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治疗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成组比较,并以x±s表示。以成组比较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共有81例(90.0%)患者得到了治愈,且在术后2年内没有复发,而对照组有69例(76.6%)患者得到了治愈,且在术后随访的两年时间内有8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慢性泪囊炎引起的溢泪症状令患者苦恼,眼分泌物增多,外观皮肤正常或内眦部皮肤湿疹,泪阜,半月瓣及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部无压痛,挤压泪囊有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细菌培养多为肺炎链球菌或葡萄球菌。这样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容貌受到影响,还可产生负面心理,甚至精神方面的折磨[5]。
文章通过将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两种手术疗法的疗效经过对比后,可以发现使用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观察组在有效率上要显著高于采用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对照组,且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微创、手术痛苦小、不留疤痕等特点更容易被年轻女性患者所接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伍继光,杨明善,廖辉,赛乃木克孜亚尔买买提,李军营,王菊.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比[J]. 中国当代医药,2011,34:164-165.
[2]吕宏伟,黄佩琳,黎国培.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比较[J]. 社区医学杂志,2007,23:9-10.
[3]]孙发林,卜世崇,马克,李清云. 两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和满意度对照[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05:269-272.
[4]楼倚天,周武英,潘冰心.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的临床体会[J].临床眼科杂志, 2005, 13(6): 545-546.
[5]杨永清,杨文敏,王波,等.Nd:YAG激光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泪道阻塞[J].中华眼科杂志, 1998, 34(6): 462.
【摘要】目的 对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方面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 选择 2009年 6 月至2012 年 6 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80例,随机将此18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记录和比较。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共有81例(90.0%)患者得到了治愈,且在术后2年内没有复发,而对照组有69例(76.6%)患者得到了治愈,且在术后随访的两年时间内有8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治愈率上要优于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且具有创伤小,不影响患者面容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疗效比较
慢性泪囊炎是眼部的一个感染病灶,对眼球构成潜在的威胁,尤其在眼外伤和内眼手术时,极易引起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女性鼻泪道骨部管道较男性细长,故患病率多见于女性,尤其为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其主要症状是泪溢,有时有溢脓,是眼部的感染病灶,由于常有黏液或脓液反流入结膜囊,使结膜囊长期处于带菌状态[1]。目前,治疗此病以手术为主,寻求一种方法简单、损伤轻、痛苦小,安全性和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眼科工作者的愿望。至此,文章通过选取2009年 6 月至2012 年 6 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80例,并将此18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为(41.2±2.1)岁,病程在5个月-10年之间。对照组中有男性18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为(42.5±2.7)岁,病程均在3个月-11年之间。所有的患者均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存在着明显的溢泪和溢脓的现象。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过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以1%丁卡因加麻黄碱的混合液棉片填塞术侧中鼻道前1/3,使鼻黏膜表面麻醉及收敛。2%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行滑车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及前泪嵴皮下浸润麻醉。于内眦内3~5 mm,内眦韧带上2 mm开始,沿前泪嵴向下、外做圆弧形长约12 mm皮肤切口,钝性分离,暴露泪囊嵴、内眦韧带,切断内眦韧带,显露泪骨,用骨膜分离器将骨膜和泪囊一并从泪囊窝分离,上至内眦韧带,下至鼻泪管上口,后至后泪嵴,将分离后的骨膜和泪囊推向颞侧,用小血管钳于泪颌缝处将薄弱的泪骨向鼻侧顶一小孔,咬骨钳扩大骨孔呈上下12 mm、水平10 mm椭圆形,骨孔的位置与泪囊中部相对。在泪囊内侧壁稍靠后连同骨膜剪开,形成"]["两瓣,抽出鼻腔内填塞物,在窗孔中暴露的鼻黏膜上做"]["形切开,形成前后两瓣。用5-0丝线将鼻黏膜和泪囊瓣的游离端相对缝合,于骨孔处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3分钟,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缝合内眦韧带、皮下组织及皮肤切口[2]。
1.2.2 观察组
取仰卧位,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作鼻丘黏膜下浸润麻醉以阻滞筛前神经鼻外侧支。采用0°和30°鼻内镜,先处理影响手术操作的鼻腔疾病,在鼻内镜引导下,在中鼻甲前端附着处及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作弧形切口至骨面,向前分离并切除黏膜,暴露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前部,以乳突显微电钻磨除上颌骨额突及部分泪骨,使其形成一直径约10 mm骨窗,即可暴露淡蓝色泪囊内侧壁。此时从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针达泪囊,在探针引导支撑下,环形切除泪囊内壁,形成直径5~7 mm矩形瓣,后瓣覆盖骨孔后缘并与钩突前缘黏膜瓣对合,银夹固定,取出泪道探针,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见冲洗液从鼻腔造孔处流出即可[3]。
1.3 疗效判定
显效:流脓、溢泪等症状消失,冲泪道通畅;有效:流脓症状消失,有轻度的溢泪症状,冲泪道通畅;无效:流脓及溢泪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冲泪道不通[4]。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治疗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成组比较,并以x±s表示。以成组比较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共有81例(90.0%)患者得到了治愈,且在术后2年内没有复发,而对照组有69例(76.6%)患者得到了治愈,且在术后随访的两年时间内有8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慢性泪囊炎引起的溢泪症状令患者苦恼,眼分泌物增多,外观皮肤正常或内眦部皮肤湿疹,泪阜,半月瓣及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部无压痛,挤压泪囊有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细菌培养多为肺炎链球菌或葡萄球菌。这样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容貌受到影响,还可产生负面心理,甚至精神方面的折磨[5]。
文章通过将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两种手术疗法的疗效经过对比后,可以发现使用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观察组在有效率上要显著高于采用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对照组,且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微创、手术痛苦小、不留疤痕等特点更容易被年轻女性患者所接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伍继光,杨明善,廖辉,赛乃木克孜亚尔买买提,李军营,王菊.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比[J]. 中国当代医药,2011,34:164-165.
[2]吕宏伟,黄佩琳,黎国培.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比较[J]. 社区医学杂志,2007,23:9-10.
[3]]孙发林,卜世崇,马克,李清云. 两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和满意度对照[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05:269-272.
[4]楼倚天,周武英,潘冰心.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的临床体会[J].临床眼科杂志, 2005, 13(6): 545-546.
[5]杨永清,杨文敏,王波,等.Nd:YAG激光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泪道阻塞[J].中华眼科杂志, 1998, 34(6):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