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等临床情况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产后出血的原因,并统计分析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结果: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凝血障碍、软产道裂伤、胎盘阻滞、宫缩乏力以及合并因素,其中以宫缩乏力和胎盘阻滞为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5.0%和15.0%;是否产后出血受到分娩史、分娩方式与妊娠合并症的影响,首次妊娠、剖宫产与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更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种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危害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必须进行有效监测和药物治疗,使出血发生率受到控制,但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治疗策略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在我国也是导致孕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可达2%~3%的死亡率,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1]。因此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策略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了探讨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策略,我院选择了200例产后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出血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0例,年龄22~40岁,平均27±1.3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6周;孕次1~5次,产次1~3次;分娩方式:顺产130例,剖宫产70例;分娩史:首次妊娠121例,经产妇79例。所有患者均与相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已确诊。其中产后2h内为集中出血时间的患者共185例,占92.5%,出血现象发生于产后24h后的患者共15例,占7.5%。患者出血量500~2800mL,平均1545.8±16.3mL。
1.2 诊断标准
在临床诊断中如果产妇在产后24h内出现500mL以上的出血量,则应诊断为产后出血。在本次研究中我院诊断产妇是否为产后出血时主要采用容积法,并用目测法和面积法作为辅助对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进行综合计算。
1.3 治疗策略
如果患者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可肌肉注射缩宫素,使患者的宫缩动力增强,与此同时可以按摩患者的子宫,使其子宫舒适度增加。假如患者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且出血量超过800mL,需要及时补充患者的血量,使其生命体征得以持续,并且为了临床止血,应采用米索前列醇(600 μg 剂量)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胎盘粘连或滞留,在治疗时可选择与宫缩乏力相同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为产妇行胎盘剥离术,按摩其子宫,使其子宫舒适度增加,有利于顺利分娩。另外对于产后出血患者我院还提供子宫摘除术和局部挖除术等保守治疗方法。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分娩过程中发生软产道裂伤,可为其进行缝合治疗,及时补充患者血量。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凝血功能障碍,应及时输入补充新鲜血液或血小板玄烨,且在临床上与止血药物联合使用。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为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通常以抢救为主。如果患者为难治性产后出血,医护人员应对其髂动脉进行及时的结扎止血,或者堵塞其子宫周边的动脉,与此同时应补充患者的血液量[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表示为均值±均方差,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出血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中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原因的统计结果为:凝血障碍3例,软产道裂伤11例,胎盘阻滞23例,宫缩乏力160例,合并因素3例,其中以宫缩乏力与胎盘阻滞为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8.5%和11.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孕妇分娩史比较:首次妊娠者121例,占60.5%,经产妇79例,占39.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比较:顺产90例,占45.0%,剖宫产110例,占5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妊娠合并症情况比较:无妊娠合并症者39例,占19.5%,有妊娠合并症者161例,占80.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孕妇的产后出血率不断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很可能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3]。分娩过程中,如果产妇羊水过多过胎儿过大就会引起子宫过度膨胀,进而使患者子宫肌纤维的弹性受到影响,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宫缩乏力的出现;另外部分患者由于情绪过于紧张、产程过长以及麻醉过度等也会导致宫缩乏力。这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应对患者出血量的变化进行全程监测,结束后及时使用宫缩、米索前列醇等药物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组织裂伤、胎盘粘连等都可能导致孕妇产后出血,应在产前做好各项检查,包括产妇的身体机能与胎盘情况等看,对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有效预防。
总之,多种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现象,治疗时应对患者的出血量、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结合应用保守手术和药物治疗,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
作者简介:李芳,女,1985年9月出生,湖南人,本科学历,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1]顾玮,苏琦枫,黄咏梅,等.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0(11):677-679.
[2]罗琳,赵晓霖.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及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3):188.
[3]贺波.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38-39.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等临床情况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产后出血的原因,并统计分析影响其产后出血的因素。结果: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凝血障碍、软产道裂伤、胎盘阻滞、宫缩乏力以及合并因素,其中以宫缩乏力和胎盘阻滞为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5.0%和15.0%;是否产后出血受到分娩史、分娩方式与妊娠合并症的影响,首次妊娠、剖宫产与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更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种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危害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必须进行有效监测和药物治疗,使出血发生率受到控制,但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治疗策略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在我国也是导致孕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可达2%~3%的死亡率,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1]。因此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策略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了探讨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策略,我院选择了200例产后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出血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0例,年龄22~40岁,平均27±1.3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6周;孕次1~5次,产次1~3次;分娩方式:顺产130例,剖宫产70例;分娩史:首次妊娠121例,经产妇79例。所有患者均与相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已确诊。其中产后2h内为集中出血时间的患者共185例,占92.5%,出血现象发生于产后24h后的患者共15例,占7.5%。患者出血量500~2800mL,平均1545.8±16.3mL。
1.2 诊断标准
在临床诊断中如果产妇在产后24h内出现500mL以上的出血量,则应诊断为产后出血。在本次研究中我院诊断产妇是否为产后出血时主要采用容积法,并用目测法和面积法作为辅助对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进行综合计算。
1.3 治疗策略
如果患者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可肌肉注射缩宫素,使患者的宫缩动力增强,与此同时可以按摩患者的子宫,使其子宫舒适度增加。假如患者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且出血量超过800mL,需要及时补充患者的血量,使其生命体征得以持续,并且为了临床止血,应采用米索前列醇(600 μg 剂量)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胎盘粘连或滞留,在治疗时可选择与宫缩乏力相同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为产妇行胎盘剥离术,按摩其子宫,使其子宫舒适度增加,有利于顺利分娩。另外对于产后出血患者我院还提供子宫摘除术和局部挖除术等保守治疗方法。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分娩过程中发生软产道裂伤,可为其进行缝合治疗,及时补充患者血量。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凝血功能障碍,应及时输入补充新鲜血液或血小板玄烨,且在临床上与止血药物联合使用。如果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为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通常以抢救为主。如果患者为难治性产后出血,医护人员应对其髂动脉进行及时的结扎止血,或者堵塞其子宫周边的动脉,与此同时应补充患者的血液量[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表示为均值±均方差,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出血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中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原因的统计结果为:凝血障碍3例,软产道裂伤11例,胎盘阻滞23例,宫缩乏力160例,合并因素3例,其中以宫缩乏力与胎盘阻滞为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8.5%和11.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孕妇分娩史比较:首次妊娠者121例,占60.5%,经产妇79例,占39.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比较:顺产90例,占45.0%,剖宫产110例,占5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妊娠合并症情况比较:无妊娠合并症者39例,占19.5%,有妊娠合并症者161例,占80.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孕妇的产后出血率不断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很可能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3]。分娩过程中,如果产妇羊水过多过胎儿过大就会引起子宫过度膨胀,进而使患者子宫肌纤维的弹性受到影响,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宫缩乏力的出现;另外部分患者由于情绪过于紧张、产程过长以及麻醉过度等也会导致宫缩乏力。这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应对患者出血量的变化进行全程监测,结束后及时使用宫缩、米索前列醇等药物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组织裂伤、胎盘粘连等都可能导致孕妇产后出血,应在产前做好各项检查,包括产妇的身体机能与胎盘情况等看,对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有效预防。
总之,多种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现象,治疗时应对患者的出血量、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结合应用保守手术和药物治疗,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
作者简介:李芳,女,1985年9月出生,湖南人,本科学历,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1]顾玮,苏琦枫,黄咏梅,等.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0(11):677-679.
[2]罗琳,赵晓霖.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及原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3):188.
[3]贺波.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