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要求的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在英语习得中显得愈发重要。然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习者自身学习兴趣、动力、信心等主观因素,英语基础、文化知识储备等客观因素以及听力材料、教师教学等外界因素都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提出听力教学分听前准备、听时策略训练、听后讲解复习三阶段进行,教师和学习者明确分工,共同拉动英语听力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 英语听力教学;影响因素;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2-0058-02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而听力理解能力排在五项基本功之首,充分说明听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Krashen在1975年提出的关于英语学习的输入假说中指出:听的能力弱,在知识的输入方面就会大打折扣[1]。听懂是交流的前提,是口头表达的基础,也是讲读课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强调学生的读写能力,忽略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差成为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瓶颈。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情况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教学建议和策略训练。
1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听力理解能力差。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强调学生的读写能力,忽略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积极性遭到破坏,丧失英语听力学习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听力结果,听力教学犹如听力测试,忽略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因素造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成效不显著,教师和学生积极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影响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因素
听力解理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过程,它不仅与听力技巧、听力技能、熟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与听者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心理因素、思维能力等非语言能力以及教材选用和教师教学方法等外界因素有密切的联系。造成听力困难,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英语水平低、基础薄弱是制约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首先,学生听力词汇量缺乏是主因。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是在听录音的同时在大脑中搜索相应词汇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词汇量普遍大于听力词汇量,大脑中词汇的缺失阻断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其次,语言语调不准确直接影响听力效果。发音不准确使学生在听到正确语音语调时无法在大脑中找到相应的词汇来进行理解。同时英语口语中常用的连读、弱读、重读、语气、升降调等也常常阻碍学生进一步获取听力材料信息。
2.2 学生综合知识储备不足是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非语言因素之一
英语听力素材在题材上多选用与英语国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及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一方面,学生缺乏相应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知识。“文化适应”对于语言的掌握至关重要,没有文化适应就不能真正领悟和掌握一门语言[2]。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历和听觉体验,通常难于理解听力语篇。另一方面,学生对世界性热门话题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也使听力理解大打折扣。在听力教学中,学生似乎听懂了听力材料的句子却无法理解语篇的现象时有存在,这种理解性障碍是由于学生未能正确理解主题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而造成的。
2.3 學生缺乏相应的听力技能是另一阻碍听力理解的非语言因素
听力技能是指除词汇、语法、语篇水平等方面的理解、判断能力外,学习者的预测、推断、概括、获取特定信息的能力。Sheerin认为,听力学习者结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上下文情境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可以减轻学习者信息处理所需要的记忆负担。推理能力要求听力者不仅能听懂字面意思,而且能明确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然而,上述听力技能的缺乏迫使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以个体词汇为中心,重视逐字逐句的理解,一旦遇上生词和不理解的部分,听力过程通常中断,造成听力困难。
2.4 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如自信心、学习动力、恒心对听力理解的限制同样不容忽视
学习者因教育背景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听力基础存在一定差距。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遇到听力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抵触情绪,对听力课丧失信心。同时,作为一门综合技能,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习者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练习。然而恒心不足却使不少学习者停步不前。
2.5 听力材料内容和难度的选择是影响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外界因素
培养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是促进他们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所以听力素材的选择应着重实用性和实践性。然而,传统教材在选材上只重视语言的知识性和多样性,未能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相符合。尽管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不同,教材在难度上却是“一刀切”,难度过大对基础较差者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听力教学的开展。
2.6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另一制约听力者能力提高的外界因素
在传统的听力课堂中,教师扮演着听力测试者的角色,重视学生练习答案的准确度。这种模式不能有效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毫无新颖性和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被动,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师核对答案对听力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畏惧心理,不利于听力技能的培养;大班教学使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减少,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因长期缺乏与教师互动而表现消极。
3 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建议
针对制约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主客观、内外部因素,听力教学应着重从听前准备、听时策略训练和听后讲解、复习三阶段来展开。
3.1 听前准备工作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进行
教师在此阶段的准备工作包括:以难度适中、内容实用、形式多样为原则,选用听力素材和学生阅读材料;对听力素材中所涉及的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朗读相关词汇,就其中语音语调错误进行纠正;通过知识问答、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对听力素材进行猜测、推理,引发学生听的兴趣和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该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前阅读作业,积累相关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综合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勇敢果断地对听力素材做出猜测和推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自信心。
3.2 听时策略训练以学习者练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练习包括预测、听大意、完形填空、选择、判断、听写、做笔记等。1)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预测是听力的基本技巧,是发展听力理解的根本途径[4]。培养学习者的预测能力可引导他们根据语篇的内容、段落及句子之间的内容连贯和词语连贯等进行猜测推理。2)捕捉大意是重要的听力技能之一。训练学生获取大意的能力应从教会他们辨别主题句、关键词汇和语调语气开始。3)完形填空是听力练习和测试常用的形式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汇。4)选择、判断策略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捕捉要点、获取特定信息的能力。5)听写练习虽然费时较长,却是效果最好的策略训练。为提高听力综合能力,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但是该项练习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和毅力方面有一定要求,为此要循序渐进,从单词、句子听写慢慢过渡到听写短文。6)记笔记是听力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听力内容和减少遗忘。因此,建议学习者学习速记或创造一些特定的符号来代替单词拼写,从而加快记笔记的速度和效率。
3.3 听后讲解、复习阶段分课上和课后两步完成
完成听力练习后,教师除讲评正确答案外,应将重心放在分析学生策略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更有效地获取信息上,可就主题句、信息要点、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说话者态度等方面重点讲解。此外,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课后的努力密不可分,学生应通过听英语广播、看英语节目等各种形式多听多练,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策略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理解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过程,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学习者自身学习兴趣、动力、信心等主观因素,英语基础、文化知识储备等客观因素,以及听力材料、教师教学等外界因素都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其次,听力技能如同其他技能一样需要培养。在听力课堂中,教师精心挑选适宜的听力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听力活动,设置多样化的技能训练;学生有恒心、有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各项训练,多听多练。教师和学生明确分工,共同拉动英语听力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力达.B班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与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6-118
[2]王芳,庾鲜海.文化差异引发的语言焦虑与语言输出能力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7-79
关键词 英语听力教学;影响因素;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2-0058-02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而听力理解能力排在五项基本功之首,充分说明听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Krashen在1975年提出的关于英语学习的输入假说中指出:听的能力弱,在知识的输入方面就会大打折扣[1]。听懂是交流的前提,是口头表达的基础,也是讲读课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强调学生的读写能力,忽略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力理解能力差成为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瓶颈。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情况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教学建议和策略训练。
1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听力理解能力差。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强调学生的读写能力,忽略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积极性遭到破坏,丧失英语听力学习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听力结果,听力教学犹如听力测试,忽略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因素造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成效不显著,教师和学生积极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影响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因素
听力解理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过程,它不仅与听力技巧、听力技能、熟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与听者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心理因素、思维能力等非语言能力以及教材选用和教师教学方法等外界因素有密切的联系。造成听力困难,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英语水平低、基础薄弱是制约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首先,学生听力词汇量缺乏是主因。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是在听录音的同时在大脑中搜索相应词汇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词汇量普遍大于听力词汇量,大脑中词汇的缺失阻断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其次,语言语调不准确直接影响听力效果。发音不准确使学生在听到正确语音语调时无法在大脑中找到相应的词汇来进行理解。同时英语口语中常用的连读、弱读、重读、语气、升降调等也常常阻碍学生进一步获取听力材料信息。
2.2 学生综合知识储备不足是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非语言因素之一
英语听力素材在题材上多选用与英语国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及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一方面,学生缺乏相应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知识。“文化适应”对于语言的掌握至关重要,没有文化适应就不能真正领悟和掌握一门语言[2]。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生活经历和听觉体验,通常难于理解听力语篇。另一方面,学生对世界性热门话题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也使听力理解大打折扣。在听力教学中,学生似乎听懂了听力材料的句子却无法理解语篇的现象时有存在,这种理解性障碍是由于学生未能正确理解主题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而造成的。
2.3 學生缺乏相应的听力技能是另一阻碍听力理解的非语言因素
听力技能是指除词汇、语法、语篇水平等方面的理解、判断能力外,学习者的预测、推断、概括、获取特定信息的能力。Sheerin认为,听力学习者结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上下文情境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可以减轻学习者信息处理所需要的记忆负担。推理能力要求听力者不仅能听懂字面意思,而且能明确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然而,上述听力技能的缺乏迫使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以个体词汇为中心,重视逐字逐句的理解,一旦遇上生词和不理解的部分,听力过程通常中断,造成听力困难。
2.4 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如自信心、学习动力、恒心对听力理解的限制同样不容忽视
学习者因教育背景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听力基础存在一定差距。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遇到听力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抵触情绪,对听力课丧失信心。同时,作为一门综合技能,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习者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练习。然而恒心不足却使不少学习者停步不前。
2.5 听力材料内容和难度的选择是影响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外界因素
培养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是促进他们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所以听力素材的选择应着重实用性和实践性。然而,传统教材在选材上只重视语言的知识性和多样性,未能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相符合。尽管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不同,教材在难度上却是“一刀切”,难度过大对基础较差者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听力教学的开展。
2.6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另一制约听力者能力提高的外界因素
在传统的听力课堂中,教师扮演着听力测试者的角色,重视学生练习答案的准确度。这种模式不能有效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毫无新颖性和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被动,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师核对答案对听力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畏惧心理,不利于听力技能的培养;大班教学使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减少,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因长期缺乏与教师互动而表现消极。
3 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建议
针对制约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主客观、内外部因素,听力教学应着重从听前准备、听时策略训练和听后讲解、复习三阶段来展开。
3.1 听前准备工作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进行
教师在此阶段的准备工作包括:以难度适中、内容实用、形式多样为原则,选用听力素材和学生阅读材料;对听力素材中所涉及的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朗读相关词汇,就其中语音语调错误进行纠正;通过知识问答、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对听力素材进行猜测、推理,引发学生听的兴趣和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该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前阅读作业,积累相关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综合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勇敢果断地对听力素材做出猜测和推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自信心。
3.2 听时策略训练以学习者练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练习包括预测、听大意、完形填空、选择、判断、听写、做笔记等。1)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预测是听力的基本技巧,是发展听力理解的根本途径[4]。培养学习者的预测能力可引导他们根据语篇的内容、段落及句子之间的内容连贯和词语连贯等进行猜测推理。2)捕捉大意是重要的听力技能之一。训练学生获取大意的能力应从教会他们辨别主题句、关键词汇和语调语气开始。3)完形填空是听力练习和测试常用的形式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汇。4)选择、判断策略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捕捉要点、获取特定信息的能力。5)听写练习虽然费时较长,却是效果最好的策略训练。为提高听力综合能力,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但是该项练习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和毅力方面有一定要求,为此要循序渐进,从单词、句子听写慢慢过渡到听写短文。6)记笔记是听力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听力内容和减少遗忘。因此,建议学习者学习速记或创造一些特定的符号来代替单词拼写,从而加快记笔记的速度和效率。
3.3 听后讲解、复习阶段分课上和课后两步完成
完成听力练习后,教师除讲评正确答案外,应将重心放在分析学生策略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更有效地获取信息上,可就主题句、信息要点、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说话者态度等方面重点讲解。此外,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与学习者课后的努力密不可分,学生应通过听英语广播、看英语节目等各种形式多听多练,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策略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理解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过程,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学习者自身学习兴趣、动力、信心等主观因素,英语基础、文化知识储备等客观因素,以及听力材料、教师教学等外界因素都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其次,听力技能如同其他技能一样需要培养。在听力课堂中,教师精心挑选适宜的听力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听力活动,设置多样化的技能训练;学生有恒心、有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各项训练,多听多练。教师和学生明确分工,共同拉动英语听力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力达.B班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与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6-118
[2]王芳,庾鲜海.文化差异引发的语言焦虑与语言输出能力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