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征缴范围,将在未来6个月回收约9000亿元资金,此举对整个资金面和银行业的冲击有多大呢?
在经历了“一月一调准”之后,央行在7月并未如期调准。8月下旬出台的一项政策显示,央行似乎找到了一种新的调准方式。
8月25日,央行下发《通知》(银发【2011】209号),决定将保证金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计缴存款准备金。
近年来银行存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发展较快,保证金存款相应快速增长,使得缴存存款准备金的一般性存款范围品种也随之扩展。
在209号文中,央行表示,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健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能力。
令人意外的政策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
资金面冲击不如想象中大
静态估算,如果按照20.5%的存款准备金对保证金存款全口径征缴,央行将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回收8500亿-9500亿元资金,相当于上调2至3次存款准备金率。因此消息刚一确认,货币市场利率即全线大涨。但这一新规对中长期资金面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扩大存款准备金的征缴范围不可避免对资金面形成冲击,但若静态计算则会高估新政对流动性的冲击。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票据市场规模会逐步萎缩,也意味着存款准备金基数的减小。同时在外围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背景下,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实施货币宽松的政策意味着热钱对中国的冲击将会持续。宏源证券分析师认为,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长时间宽松和财政存款投放有望加速会有效缓冲流动性的紧张状况。
本次新规出台的动机并非针对货币市场流动性,而是将银行表外资产进行表内监管,防止监管套利。
众所周知,准备金存款利率低(现阶段法定准备金利率1.62%,超额0.72%),上缴准备金无疑使银行的盈利降低。于是银行纷纷通过调整存款结构与类别,比如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开设银行承兑汇票等规避准备金上缴。
因此,扩大准备金缴存基数一个目的在于应对金融机构的创新规避,增强货币数量调控的有效性,以此减少为对冲外汇占款而上调准备金率的次数,同时也避免准备金率过高使得货币乘数下降导致货币过度收缩风险。
不确定的因素在于,准备金新政横跨6个月至明年初,民间资金借贷市场也将进入还款高峰期。民间与银行间市场资金需求的同步上升,或令资金面面临考验。
法定准备金每次的补缴量低于一次上调法定存准比率的回笼量,因此流动性不会出现急剧恶化。但法定准备金补缴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影响更大,所以这种不均衡会加剧回购利率的波动。
中金公司预计,未来货币市场流动性中短期指标利率——7天回购利率的平均水平将保持在4%-5%之间。银行的平均超储率仍将维持在1%左右的低位。
银行不会陷入流动性危机
新规出台不会令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
首先,分摊至未来6个月逐步缴存,相当于平均每个月1500亿元的冻结规模,分步到位的安排使得政策强度将明显低于历次准备金率政策。
从未来3个月公开市场资金到期情况来看,央行是有腾挪余地的。9月和10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分别为3510亿元和2980亿元,远高于应缴的存款准备金数额。
中央银行完全可以根据通胀走势和热钱流入情况来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减轻缴存带来的冲击。
事实上央行也有对冲因素,WIND数据显示,最近公开市场连续6周向市场累计净投放资金2190亿元,同时本周央票发行利率持平,表明央行并不是一味地紧缩。
公开市场的净投放量和法定准备金的补缴量对于流动性整体的影响是中性的。而外汇占款的增量会被银行新增存款需要缴纳的准备金抵消,银行的超储资金在年底财政存款大幅减少之前不会增加。
从具体的时点来看,9月5日起大银行需要上缴691.1亿元,而9月份第一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270亿元,第二周到期资金为1760亿元。中小银行从9月15日开始上缴829亿元,而9月12日至9月18日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1190亿元。因此,届时如果市场资金面过紧,央行完全有空间进行对冲。
静态的看,保证金存款需要补缴准备金大约9000亿元,并在未来6个月内分阶段完成,这个量正好与未来6个月的公开市场到期量差不多。这一背景下,业内预计公开市场操作会持续净投放,并通过1-3个月品种将部分2011年9月至11月的到期量滚动至12月至2012年2月。
招商证券认为,央行此举更多是从前瞻性的角度出发。因为如果海外经济持续疲弱,则其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或将经历大规模的资金流入。于是央行提早做好对冲过量流动性的准备,巩固前期货币紧缩效果。从这个角度看,未来银行间市场与资本市场流动性状况可能会好于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未来进一步整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极小,本次扩大存款准备金的征缴范围若真的出现“超调”,央行还可以通过逆回购操作、定向差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弥补”。
银行股无大碍
银行业人士表示,央行文件中提到的承兑汇票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和保函保证金是保证金存款的主体部分,这三部分也是银行表外业务的主体。
一家保证金存款占比较高的大型股份制银行计财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央行是要从流动性的角度将银行的表外业务纳入监管,就和之前银监会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监管银行表外业务一样。不管从流动性角度还是从资产负债角度,监管部门要对银行表外业务进行监管的思路是一致的。
除了向市场传递紧缩信号,近年来,银行表外业务的蓬勃发展引发的监管套利问题也是央行采取这一措施的重要原因。目前,银行表外业务已颇具规模且增长迅速。
据惠誉对16家其评级的中资银行统计,2007年至2010年,已披露的表外业务规模增长了106%,截至2010年底,这些表外业务规模几乎占到银行总资产的四分之一。规模较小的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是承兑汇票,规模较大的银行更多的是信贷承诺和担保业务。
但是,央行的这一政策不可避免地对一些银行带来流动性和资金压力。多位银行业人士和分析师都认为,下一步,一些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那些存贷比高企的股份制银行。
上述股份制银行计财部负责人表示,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实质上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一样的,此次调整,对一些银行来说,影响甚至可以达到提高3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甚至更高的水平,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而据中金公司统计,截至7月末,股份制银行中的深发展、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是保证金存款占比最高的上市银行,分别达28.8%、18.5%和16.9%。如果以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50个基点计,对于上述四家银行的影响,相当于2012年底前累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5.8次、8.9次和7.9次。
“好在是分几次在一段时间内实施,不然银行真是难以承受。”上述人士表示。可见,银行还是能够承受央行的这一措施的。
对于一些吸收存款压力较大、新增保证金存款几乎占到新增存款的半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未来负债端成本的上升也将使息差面临压力。事实上,半年报数据已显示息差有见顶态势,二季度鲜见有银行息差环比继续上升。
虽然,央行的这一措施会对一些银行带来资金压力,但如果从盈利的角度来说,银行未必受损。对于银行来说,无非是原来这笔保证金存款可以全部用于发放贷款或者投向其他收益更高的领域,现在,其中的一部分需要上缴央行,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贷款扩张。
对于目前较低的超储率水平,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超储率低并不完全是因为银行缺钱,而是因为目前市场利率较高,银行并不愿意把更多的钱放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只有0.72%的收益率实在太低了,像一些大型银行资金还是很充裕的。
更多的资金要缴存准备金,银行的收益会不会受损?一位评级机构分析师表示,银行具有很强的转嫁成本的能力,央行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收紧资金,而在资金更紧张的情况下,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相关表外业务的手续费水平,将监管带来的成本上升转嫁给外界。
中信证券也认为,由于大银行保证金存款占比较低(五大行平均仅4%),且其资金相对充裕,作为市场资金拆出方,在未来资金紧张的格局中反而能获得更多收益。
据中金公司测算,假设银行减少同业资产用于上缴因政策需要多缴的存款准备金,以同业资产3.5%、法定存款准备金1.62%的收益测算,不考率其他因素,对上市银行2012年净利润影响仅为1%,其中,影响最大的深发展为5.4%,华夏银行为4.5%,中信银行为3.1%。
当然,此种测算并未考虑银行未来资产结构的调整以及可能的相关表外业务手续费的提高。
在经历了“一月一调准”之后,央行在7月并未如期调准。8月下旬出台的一项政策显示,央行似乎找到了一种新的调准方式。
8月25日,央行下发《通知》(银发【2011】209号),决定将保证金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计缴存款准备金。
近年来银行存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发展较快,保证金存款相应快速增长,使得缴存存款准备金的一般性存款范围品种也随之扩展。
在209号文中,央行表示,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健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能力。
令人意外的政策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
资金面冲击不如想象中大
静态估算,如果按照20.5%的存款准备金对保证金存款全口径征缴,央行将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回收8500亿-9500亿元资金,相当于上调2至3次存款准备金率。因此消息刚一确认,货币市场利率即全线大涨。但这一新规对中长期资金面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扩大存款准备金的征缴范围不可避免对资金面形成冲击,但若静态计算则会高估新政对流动性的冲击。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票据市场规模会逐步萎缩,也意味着存款准备金基数的减小。同时在外围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背景下,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实施货币宽松的政策意味着热钱对中国的冲击将会持续。宏源证券分析师认为,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长时间宽松和财政存款投放有望加速会有效缓冲流动性的紧张状况。
本次新规出台的动机并非针对货币市场流动性,而是将银行表外资产进行表内监管,防止监管套利。
众所周知,准备金存款利率低(现阶段法定准备金利率1.62%,超额0.72%),上缴准备金无疑使银行的盈利降低。于是银行纷纷通过调整存款结构与类别,比如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开设银行承兑汇票等规避准备金上缴。
因此,扩大准备金缴存基数一个目的在于应对金融机构的创新规避,增强货币数量调控的有效性,以此减少为对冲外汇占款而上调准备金率的次数,同时也避免准备金率过高使得货币乘数下降导致货币过度收缩风险。
不确定的因素在于,准备金新政横跨6个月至明年初,民间资金借贷市场也将进入还款高峰期。民间与银行间市场资金需求的同步上升,或令资金面面临考验。
法定准备金每次的补缴量低于一次上调法定存准比率的回笼量,因此流动性不会出现急剧恶化。但法定准备金补缴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影响更大,所以这种不均衡会加剧回购利率的波动。
中金公司预计,未来货币市场流动性中短期指标利率——7天回购利率的平均水平将保持在4%-5%之间。银行的平均超储率仍将维持在1%左右的低位。
银行不会陷入流动性危机
新规出台不会令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
首先,分摊至未来6个月逐步缴存,相当于平均每个月1500亿元的冻结规模,分步到位的安排使得政策强度将明显低于历次准备金率政策。
从未来3个月公开市场资金到期情况来看,央行是有腾挪余地的。9月和10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分别为3510亿元和2980亿元,远高于应缴的存款准备金数额。
中央银行完全可以根据通胀走势和热钱流入情况来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减轻缴存带来的冲击。
事实上央行也有对冲因素,WIND数据显示,最近公开市场连续6周向市场累计净投放资金2190亿元,同时本周央票发行利率持平,表明央行并不是一味地紧缩。
公开市场的净投放量和法定准备金的补缴量对于流动性整体的影响是中性的。而外汇占款的增量会被银行新增存款需要缴纳的准备金抵消,银行的超储资金在年底财政存款大幅减少之前不会增加。
从具体的时点来看,9月5日起大银行需要上缴691.1亿元,而9月份第一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270亿元,第二周到期资金为1760亿元。中小银行从9月15日开始上缴829亿元,而9月12日至9月18日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1190亿元。因此,届时如果市场资金面过紧,央行完全有空间进行对冲。
静态的看,保证金存款需要补缴准备金大约9000亿元,并在未来6个月内分阶段完成,这个量正好与未来6个月的公开市场到期量差不多。这一背景下,业内预计公开市场操作会持续净投放,并通过1-3个月品种将部分2011年9月至11月的到期量滚动至12月至2012年2月。
招商证券认为,央行此举更多是从前瞻性的角度出发。因为如果海外经济持续疲弱,则其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或将经历大规模的资金流入。于是央行提早做好对冲过量流动性的准备,巩固前期货币紧缩效果。从这个角度看,未来银行间市场与资本市场流动性状况可能会好于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未来进一步整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极小,本次扩大存款准备金的征缴范围若真的出现“超调”,央行还可以通过逆回购操作、定向差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弥补”。
银行股无大碍
银行业人士表示,央行文件中提到的承兑汇票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和保函保证金是保证金存款的主体部分,这三部分也是银行表外业务的主体。
一家保证金存款占比较高的大型股份制银行计财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央行是要从流动性的角度将银行的表外业务纳入监管,就和之前银监会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监管银行表外业务一样。不管从流动性角度还是从资产负债角度,监管部门要对银行表外业务进行监管的思路是一致的。
除了向市场传递紧缩信号,近年来,银行表外业务的蓬勃发展引发的监管套利问题也是央行采取这一措施的重要原因。目前,银行表外业务已颇具规模且增长迅速。
据惠誉对16家其评级的中资银行统计,2007年至2010年,已披露的表外业务规模增长了106%,截至2010年底,这些表外业务规模几乎占到银行总资产的四分之一。规模较小的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是承兑汇票,规模较大的银行更多的是信贷承诺和担保业务。
但是,央行的这一政策不可避免地对一些银行带来流动性和资金压力。多位银行业人士和分析师都认为,下一步,一些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那些存贷比高企的股份制银行。
上述股份制银行计财部负责人表示,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实质上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一样的,此次调整,对一些银行来说,影响甚至可以达到提高3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甚至更高的水平,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而据中金公司统计,截至7月末,股份制银行中的深发展、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是保证金存款占比最高的上市银行,分别达28.8%、18.5%和16.9%。如果以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50个基点计,对于上述四家银行的影响,相当于2012年底前累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5.8次、8.9次和7.9次。
“好在是分几次在一段时间内实施,不然银行真是难以承受。”上述人士表示。可见,银行还是能够承受央行的这一措施的。
对于一些吸收存款压力较大、新增保证金存款几乎占到新增存款的半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未来负债端成本的上升也将使息差面临压力。事实上,半年报数据已显示息差有见顶态势,二季度鲜见有银行息差环比继续上升。
虽然,央行的这一措施会对一些银行带来资金压力,但如果从盈利的角度来说,银行未必受损。对于银行来说,无非是原来这笔保证金存款可以全部用于发放贷款或者投向其他收益更高的领域,现在,其中的一部分需要上缴央行,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贷款扩张。
对于目前较低的超储率水平,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超储率低并不完全是因为银行缺钱,而是因为目前市场利率较高,银行并不愿意把更多的钱放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只有0.72%的收益率实在太低了,像一些大型银行资金还是很充裕的。
更多的资金要缴存准备金,银行的收益会不会受损?一位评级机构分析师表示,银行具有很强的转嫁成本的能力,央行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收紧资金,而在资金更紧张的情况下,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相关表外业务的手续费水平,将监管带来的成本上升转嫁给外界。
中信证券也认为,由于大银行保证金存款占比较低(五大行平均仅4%),且其资金相对充裕,作为市场资金拆出方,在未来资金紧张的格局中反而能获得更多收益。
据中金公司测算,假设银行减少同业资产用于上缴因政策需要多缴的存款准备金,以同业资产3.5%、法定存款准备金1.62%的收益测算,不考率其他因素,对上市银行2012年净利润影响仅为1%,其中,影响最大的深发展为5.4%,华夏银行为4.5%,中信银行为3.1%。
当然,此种测算并未考虑银行未来资产结构的调整以及可能的相关表外业务手续费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