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连任,破解两岸政治难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英九成功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避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势的逆转与倒退,也为下一步两岸关系发展、规划创造了重要条件与难得的历史机遇。但马英九连任后,能否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深化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真正和解与社会融合?可以预期,未来四年,两岸在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方面会有重大发展,但要打破两岸政治僵局,讨论或协商敏感的政治议题仍面临许多困难,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可能仍只是一种愿望。
  
  两岸合作进入“深水区”
  马英九执政近四年来,两岸关系获得较大发展,尤其是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签署了16个涉及经济、金融、医疗与核电安全等方面的协议,开创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时代、新局面,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也对台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发展成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大陆着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下不断做出让步、让利,以及台湾“只要不给”或“多要少给”的情况下取得的,并不是建立在真正平等协商、相互让步妥协与实现互利双赢基础之上获得的。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两岸经济合作,如果按照既有模式发展,已经难以为继。
  不可否认,大陆依然会在“两岸是同胞兄弟”、“两岸一家”的思维下处理两岸合作,但大陆内部的不同声音与意见会越来越多,主张建立在公平、合理、相互妥协让步基础上开展合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台湾方面不能不有所了解与考虑,不能不有所让步与让利。
  在两岸经贸问题上,台湾方面不能在经济议题协商之前就自行设下条件迫使大陆接受,应从根本上改变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歧视与不公平待遇,对大陆学生在台就读不应设置太多的歧视性限制;在ECFA后续协议问题上应遵循国际规则,签署具体时间表与以零关税为目标的货物贸易协议、大幅相互开放的服务贸易协议等。
  然而,这些主张,台湾方面肯定会有意见与反弹,但必须面对与接受。“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是马英九当局处理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合作的基本态度与原则,在马英九的下一任期内,两岸合作仍然会受到既有政治思维与政策的限制,两岸协商将进入所谓的“深水区”,对此,大陆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由经入政”困难重重
  马英九连任之后,外界最关切的是两岸关系是否可以由“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逐步向“由经入政、亦经亦政、逐步破解政治难题”的方向过渡,即两岸能否迈入政治对话、政治协商的时代。然而,依笔者观察与判断,破解政治难题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岛内还不具备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与条件,马英九似乎也没有这样的政治抱负与愿望,甚至马英九的政治主张还会成为两岸政治僵局突破的障碍。
  首先,台湾是一个蓝绿对抗激烈的社会,蓝绿两大政治阵营呈现“势均力敌”的发展态势,而且在民主政治机制逐步健全的情况下,已没有一个政党可以完全主导政治改革与政治协商谈判。以民进党为主的绿营势力将成为马英九当局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与政治协商的最大阻力。
  其次,台湾社会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偏离越来越严重,极大制约了马英九突破两岸政治僵局的空间。在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两岸的交流与互动是“两个国家”的交流与互动,而不是一个国家内部两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强烈的台湾“主权”意识与概念下,两岸要在大陆认定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进行政治对话与协商是非常困难的。
  随着台湾“主体意识”的持续高涨,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不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就连马英九也不敢公开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马英九在脸谱网站中提出“三段论”的身份认同表述是:血统上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身份上认同台湾、是台湾人;国籍上是“中华民国国民”)。这样极力回避自己是中国人的政治认同与政治态度,很难致力于两岸的和平统一。
  第三,马英九有强烈的“中华民国意识”,根本没有推动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考虑与规划。马英九对“中华民国”的信仰与坚持,可能让两岸和平统一这一问题难解。马英九当局与岛内各界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要求大陆在“互不承认(主权)与互不否认(治权)”的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而在现阶段,要大陆公开或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是非常困难的。
  第四,马英九的“台湾意识”越来越强烈,台湾偏安成为他的政治目标,不再有两岸和平统一的理想。在民粹主义气氛不断上升的台湾,为了保住政权的需要,马英九的“台湾意识”越来越强烈。他的当选感言充满着“台湾路线”、“台湾人民”、“台湾新历史”、“台湾梦”与“为台湾奋斗”等以台湾价值为核心的台湾观念与主张,完全架空了法理上的“中华民国”,将包含一个中国与终极统一的“中华民国”抛到九霄云外。
  最后,保住政权,延续国民党的执政,是马英九的第一要务,“先经后政”与尽力回避两岸政治议题仍是马英九的既定两岸政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马英九面临的最迫切任务,这些议题与两岸关系有关,尤其与两岸经济合作有关,但与打破两岸政治僵局关系不大,不是马英九迫切要做的事情。2月初,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访美时表示,两岸还有许多经济、民生议题需要解决,在缺乏内部高度共识及两岸足够互信等条件下,两岸不太可能跨越到政治性议题的谈判。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也表示,马英九在未来四年会“非常谨慎”处理两岸政治议题。
  马英九上台后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尽管设限在他任期之内,但这是他政治态度与思想的充分体现,这些思想很可能捆住马英九未来在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上的手脚,在破解两岸政治议题上迈不出大步伐。
  
  为签署两岸“和平协议”设置
  重重障碍
  外界最为关心的另一重大问题是马英九连任后,未来四年时间内海峡两岸能否签署“和平协议”。大陆许多人对此抱有很大期待,但依笔者的判断,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困难非常大。
  马英九在大选期间发表的“黄金十年”台湾发展愿景中提出了未来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的主张,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是选举策略还是战略目标,则是需要深入分析与探讨的。不可否认,马英九在选举的重要纲领中提出这一主张,有一定的选举考虑,但仍是其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主张。马英九在签署两岸“和平协议”问题上十分谨慎,将“公投”设定为签署的条件,这增加了协议签署的政治风险。众所周知,台湾的社会政治结构是蓝绿对立,要在岛内就涉及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协议达成“高度共识”,是非常难的。一旦签署的“和平协议”,因台湾“公投”被否决而宣告失败,未来再签署将更加困难。
  面对困难与挑战,是不是推动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就无所作为?当然也不是,还要看马英九作为台湾领导人,有没有真实的意愿与勇气积极推动。如果马英九认识到他未来四年任内有“历史评价的压力”,他就应该在破解两岸政治难题上有所作为,启动两岸政治对话与协商,尤其是在签署两岸“和平协议”问题上积极进取,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展开协商“和平协议”事宜,至少可以就此达成一些框架性原则与某种共识,为未来协议的签署奠定一个坚实与良好的基础。
  
  拓展国际空间的主张将冲击
  两岸政治关系的改善
  在马英九上一个任期里,大陆在马英九“外交休兵”倡议下,为了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采取了“礼让”、“克制”的态度与策略,两岸在国际社会大致能维护良好的互动,台湾在国际空间问题上也大有所获,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观察员,加入了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还在选前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等等。然而,台湾方面并不仅仅满足于此,而是希望争取更多、更大的国际空间。
  台湾不断的“要”与“争”,迫使大陆不断的“给”与“让”。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是涉及“一个中国”框架与原则的重大问题,也是涉及所谓台湾民众的权益甚至人权问题,任何一个不小心或意外事件都会引起波澜。一旦做出原则性与普遍性让步,会不会造成国际社会“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蔓延与发展?一旦四年后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民进党会不会利用已经得到的国际空间平台大搞“一边一国”或“两国论”等分裂活动?这些我们都要提前考虑。
  可以预计,选后台湾的国际空间要价与开拓,或者说两岸在国际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尤其是两岸政治关系突破的重大挑战。
其他文献
印尼总统苏希洛创作歌曲《宁静》  2010年初,我专程去印尼,为温家宝总理正式访问做准备。  汽车上,听时任驻印尼大使章启月不经意间谈到,印尼总统苏希洛在2006年访问广西时,曾创作了一首题为《宁静》的歌曲,抒发了对和平环境和家乡的眷恋之情。曲子很美,在印尼广为传唱,且已收录到总统先生本人的专辑中。  听闻此事我颇为激动,因为苏希洛总统的那次访华我参与了接待。那一年正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
中国制造的影响力,甚至充分体现在了美国灾难大片《2012》中:片中那些在劫难之际拯救人类的巨大“方舟”。而“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这句台词,在中国观众中引发的情感却是复杂而微妙的。  而让中国制造再次成为关注焦点的,是2009年岁末一则有政府背景、由中国几家商业协会联手打造的、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播出的商业广告。这则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用时尚、流行的元素演绎了新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天报道了中国投资移民者在美国被骗的事件。那是一个叫作芝加哥会议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塞斯只有29岁却称有15年房地产业经验,要在芝加哥机场附近建造一个世界最大规模的低碳环保酒店,向290多名投资者(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出售了他自己公司1.45亿美元的股份。几年之后这个酒店还没有建起来,项目负责人却在2013年初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伪造证件,1亿多美元的外国人投资款均被冻结。
这个民族在缅甸若开邦居住的历史已超过1300年;他们是阿拉伯穆斯林、阿富汗人、摩尔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孟加拉人的直接后裔;他们非常贫困并受到种种限制,纷纷逃往东南亚其他国家……    2009年1月,一个人权组织透露,将近1000名罗兴伽人于2008年底逃到泰国避难,但泰国军人拒绝他们入境,并且把只装了少量粮食和饮水的难民船拖回大海,还把船上的发动机弄坏,任其在海上漂流。这些难民大约有一半在印尼
“位高权轻”,曾经位至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但没有实际权力,抱怨自己是“深宫怨妇”; 长期特立独行,在党内没有自己的派系,被形容为民进党内的“政治孤鸟”——她就是台湾的所谓“第一才女”吕秀莲。  曾经的“党外第一才女”  吕秀莲,1944年6月7日出生于台湾桃园县的农民家庭。自幼她特别欣赏孙中山、胡适自由开放的思想。高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台大法律系。1967年毕业后,她在报社跑了三个月的新闻,
在台湾政坛,李登辉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是国民党主席,却使国民党四分五裂,失去执政权;他不是民进党主席,却暗地里帮助民进党赢得2000年“大选”的胜利,让一个成立仅13年的“台独”政党登上了执政的舞台;他的各种媚日言论言行又让坊间关于他是日本人之说甚嚣尘上。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他的庐山真面目。  “皇民”之子  1923年1月15日,李登辉出生于新北市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  李登辉生长在
2013年的初冬对中国、欧盟以及中东欧国家别具意义。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全面深入改革锚定了明确方向;继而中国与欧盟第16次领导人会晤举行,共同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清晰规划了中欧全方位合作的路径;数日之后,李克强总理远赴布加勒斯特,正式访问罗马尼亚并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第二次会晤以及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  暖冬之旅  尽管天气寒冷,但布加勒斯特却充满着
近日,“棱镜”、“颞颥”等美英系列秘密监控项目相继曝光,全球一片哗然。美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接二连三曝出“猛料”,称美英情报部门无网不入,从简单的通话记录到直接进入谷歌、苹果、脸谱等九大互联网巨头服务器获取电邮、网络浏览和聊天记录、照片、存储数据、视频会议、文件传输以及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等各种“网络踪迹”,再到目标国家的骨干网络和重要系统,无一不是美国的囊中之物。斯诺登掀开的不仅是美国秘密监控
在警报声的“指挥棒”下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22天,  第23天.  今天已经是自7月7日夜“护刃行动”开始以来的第23天了。  每天,不知哪个时刻,刺耳、凄厉的防空警报就会响彻特拉维夫全城,这意味着火箭弹又飞到了这座城市的上空。警报一响,就如挥舞在空中的指挥棒,在建筑物里的所有人必须快速离开房间,冲到庇护室躲藏;在露天区域的人得疾跑到附近的公共庇护室;而开车的人则必须
近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期访华,引起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本刊特约记者、国际网总裁张慧君就此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前驻埃及、突尼斯兼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大使安惠侯。  “向东看”就是向亚洲看,  主要是向中国看  张慧君(以下简称张):连日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后脚相继访问中国,这在国际关系史和中国外交史上都非常罕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