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将从课堂独裁者真正变成一位合作者。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学; 数学; 主体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并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认识。
1合理组合,迎接“合作”
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2民主互动,体验“合作”
我曾在一节公开教学中,听到学生无奈地一句感慨,说,“唉!又是组长。”接着,只见其情绪马上从激昂跌入冷漠,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他不再提起兴趣了,小组活动时,不与其他同学配合,只是做他自己的事。这从中可以感受到,授课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虽说是分小组合作学习,但并没有很好地分工合作,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要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化得于充分发挥呢?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
其次,有的放矢,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并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3做一个”懒惰”的老师
有人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这句话是指的在课堂上,一个老师越是辛苦,讲得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决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像一个带着口袋装东西的人了,更像一个等吃等喝的饭店客人,慢慢的就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甚至不会学习了,这样的课堂能收到好的效益吗?只有自己亲身体悟过参与过从而获得的东西才是最深刻的!获取知识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和动起来,那样的一讲到底,可能学生当时还有些模糊的印象,但是很快就遗忘了。我们倡导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多的自主游!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挖掘出学生学习的潜力,这种能力量不可估量的。
所以我们倡导老师在课堂上“懒惰”一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解决,把要点教给学生去归纳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琢磨,还可以让学生大胆的猜想,有疑问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还可以保留和认可一些有分歧的意见,只在学生的思维出现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无法准确表达时,老师才适当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只要学生在这堂课收获了方法,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了基础,就体现了课堂效益的本质。
总之,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学; 数学; 主体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并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认识。
1合理组合,迎接“合作”
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2民主互动,体验“合作”
我曾在一节公开教学中,听到学生无奈地一句感慨,说,“唉!又是组长。”接着,只见其情绪马上从激昂跌入冷漠,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他不再提起兴趣了,小组活动时,不与其他同学配合,只是做他自己的事。这从中可以感受到,授课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虽说是分小组合作学习,但并没有很好地分工合作,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要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化得于充分发挥呢?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
其次,有的放矢,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并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3做一个”懒惰”的老师
有人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这句话是指的在课堂上,一个老师越是辛苦,讲得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决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像一个带着口袋装东西的人了,更像一个等吃等喝的饭店客人,慢慢的就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甚至不会学习了,这样的课堂能收到好的效益吗?只有自己亲身体悟过参与过从而获得的东西才是最深刻的!获取知识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参与和动起来,那样的一讲到底,可能学生当时还有些模糊的印象,但是很快就遗忘了。我们倡导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多的自主游!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挖掘出学生学习的潜力,这种能力量不可估量的。
所以我们倡导老师在课堂上“懒惰”一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解决,把要点教给学生去归纳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琢磨,还可以让学生大胆的猜想,有疑问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还可以保留和认可一些有分歧的意见,只在学生的思维出现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无法准确表达时,老师才适当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只要学生在这堂课收获了方法,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了基础,就体现了课堂效益的本质。
总之,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