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美术教育在训练学生智力方面发挥着不可估价的作用,运用得好,有利于学生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的提高。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学生智力 开发功能
中学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比如那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注入激情和活力。美国小说家欧·利构思了一个一画家在墙上画的绿藤叶,支撑着病中少女的生命的故事,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可见,美术对人的智力开发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我主要探讨中学美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功能。
一、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通过作品的赏析,我们领悟和感受人物的性格和魅力。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画面内容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我们了解的绝不仅仅是作品的场景,还有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生活的凄惨和悲凉。我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厌恶时刻影响我们的人文情怀,并且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给我们诸多的影响。美术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具有审美功能。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 、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通过美育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本身就促进了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子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学生正是凭借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比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将看到的物像和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把听到过的旋律进行回忆或再认,然后进行描绘或演唱。如此反复训练,便能不断提高他们对图像、色彩、音调、旋律等的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与深化其他形式的记忆,提高记忆力,增强创造力。此外,这种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 医学、天文、地理、考古等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美育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而促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只偏重技能传授的单一不变模式,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欲望。所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明显,原因是美术教育没有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规律来展开教学。尤其是在农村,我看到学生画面中形象小且畫面不够完整,个性不够突出,表达内容不够丰富,创造能力弱。其实,在我们的美术课中,有各种写生、欣赏、手工等内容,多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多种技能,思想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欲望得到激发,创造能力得到提高。美术课中创造能力的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反之,其他活动中的技能知识训练也作用于美术教学。
四、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它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有了神奇的想象,感受到了独特的美,体会到了美好的情感,领悟到了生活的意义,寻找到了生活中的情趣,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人。比如要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园生活的题材,就要仔细品味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满怀热情地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从事感人的艺术创作。又如关于新中国成立九十周年绘画展的作品主题,就要启发他们从和平、幸福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生活到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反复推敲,不断探索。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还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思维过程。尽管他们的表现技巧还欠娴熟,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靠艰苦的艺术实践去表现生活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减福军.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浅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4).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学生智力 开发功能
中学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比如那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注入激情和活力。美国小说家欧·利构思了一个一画家在墙上画的绿藤叶,支撑着病中少女的生命的故事,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可见,美术对人的智力开发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我主要探讨中学美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功能。
一、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通过作品的赏析,我们领悟和感受人物的性格和魅力。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画面内容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我们了解的绝不仅仅是作品的场景,还有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生活的凄惨和悲凉。我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厌恶时刻影响我们的人文情怀,并且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给我们诸多的影响。美术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具有审美功能。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 、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通过美育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本身就促进了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子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学生正是凭借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比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将看到的物像和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把听到过的旋律进行回忆或再认,然后进行描绘或演唱。如此反复训练,便能不断提高他们对图像、色彩、音调、旋律等的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与深化其他形式的记忆,提高记忆力,增强创造力。此外,这种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 医学、天文、地理、考古等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美育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而促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只偏重技能传授的单一不变模式,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欲望。所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明显,原因是美术教育没有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规律来展开教学。尤其是在农村,我看到学生画面中形象小且畫面不够完整,个性不够突出,表达内容不够丰富,创造能力弱。其实,在我们的美术课中,有各种写生、欣赏、手工等内容,多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多种技能,思想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欲望得到激发,创造能力得到提高。美术课中创造能力的提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反之,其他活动中的技能知识训练也作用于美术教学。
四、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它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有了神奇的想象,感受到了独特的美,体会到了美好的情感,领悟到了生活的意义,寻找到了生活中的情趣,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人。比如要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园生活的题材,就要仔细品味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满怀热情地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从事感人的艺术创作。又如关于新中国成立九十周年绘画展的作品主题,就要启发他们从和平、幸福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生活到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反复推敲,不断探索。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还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思维过程。尽管他们的表现技巧还欠娴熟,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靠艰苦的艺术实践去表现生活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减福军.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浅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