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励教,实践育人,将校训倡导的感恩精神薪火相传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仁郭,广西人,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广西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等方面的研究。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更应具有感恩之心。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不懂感恩的大学生:有的大学生认为既然父母生下了自己,就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却不知道自己对家庭要付什么样的责任,最后成了持高校文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族,做出了威逼全家人勒紧裤腰带帮自己在城市买房的事情。感恩教育一方面要从青少年抓起,一方面要从教育这些青少年的教师抓起。在广西全自治区掀起感恩教育热潮的今天,作为广西师范教育龙头的广西师范大学会有哪些新招、实招?……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副书记唐仁郭。
  明确感恩教育目标,以校训精神的弘扬和践行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
  《中国教师》:你们自治区提出了在全区各行各业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的要求,贵校在感恩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将来有哪些新的计划?
  唐仁郭: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什么,这是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认为,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把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我校的校训是“尊师重道,敬业乐群”,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即要求我校学生要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要树立感恩教师、感恩工作、感恩社会等意识。
  2011年学校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我校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大学文化即“乐群文化”,强调博爱、关怀和责任。一年来,学校文化建设以传承“乐群文化”为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出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形成了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自觉加强感恩意识培养的内在动力。
  注重身教的力量,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
  《中国教师》:贵校在教学中是如何融入感恩教育的?
  唐仁郭:作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校除了开好思政课,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适度渗透德育,包括感恩教育之外,还始终坚持以教风带动学风的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身正为范,以师生的和谐情谊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鼓励教师将感恩话题带入课堂,并充分发挥身教的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创新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经过辅导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开发了很多感恩教育的特色活动。据悉,行政管理专业有个班级曾以漫画的形式分享了身边的感恩故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个班级曾进行过以“感悟、感恩、奉献”为主题的为期三天的团日活动,包括走进食堂、采访后勤、问候老教师。还有的班级奔赴中小学,和中小学生共话感恩教育,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进行了很好的自我教育。
  以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提高感恩教育实效性
  《中国教师》:感恩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单凭教学难以取得实效,贵校是如何保证感恩教育实效性的?
  唐仁郭:感恩教育需要说理,更需要通过实践去感悟。我校通过实践活动主题的精心设计和规范的学分制管理确保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进而提高了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立体式资助”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究。针对媒体报道的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课题立项,调查了本校受助生的感恩意识,发现78%的受助生有明确的感恩意识,但有的人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具体渠道表达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有鉴于此,我校确立了“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指导思想,让受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强化责任感,锻炼能力,培养才干。
  此外,我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倡导公益育人,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策划、组织和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让他们在诚挚谢意面前深刻体验奉献爱心的快乐。此类活动是一种“爱心传递”的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它强调“博爱”,着眼于培养学生宽厚无边、慈爱关怀的大爱;它强调“义务”,倡导一种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它强调“责任”,鼓励道德自律,并倡导个体在对责任的承诺中滋养爱心;它强调“团队”,推动团队在共同承诺、共同奉献的基础上形成众志成城的精神。例如,我校以寒暑假和重要节庆日等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平台,并将其纳入了本科教育体系中。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举办“感受亲情”摄影活动、“我为家乡献一策”的返乡调研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乡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同时感受亲情温暖和家乡发展,以此促使其将感恩祖国之心转化为立志成才的不竭动力。
  2005年我校创办了“万众爱心学校”,主要服务项目包括爱心超市、急救培训、万众讲坛等22项。其中2011年“万众爱心学校”的“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成功入选团中央“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资助项目(是广西唯一的一个)。2006年学校在全区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公益促进中心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加大了对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和公益创业的支持与指导。2010年,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希望教师”冠泰基金联合资助了教育公益项目“为广西而教”活动,参与者的足迹遍及了桂林的五县一区,并依托该项目建立了30所试点学校。截至2010年,学校已连续举办了两届“乐群杯”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大赛。这是广西第一个由高校牵头主办的公益创业实践大赛,其中获得资助的项目有“艺术遍布山水漓江”项目、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和寒暑假兼职工作的“象牙塔”着陆计划等。
  此外,我校绝大部分本科生每年都会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他们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集思广益,真抓实干,深入基层,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了充分肯定。例如,2009年由我校“万众爱心学校”组织的关爱女孩行动项目团队提交的《关爱女孩行动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广西桂林农村的调研》的报告获得了“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全国只有12支大学生团队获此殊荣)。2010年8月,我校的“关爱女孩”行动志愿者团队撰写的两篇社会调研报告《从民风民俗、村规民约看社会性别平等》《从乡镇企业中妇女职工看社会性别平等》分获全国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论文评审一等奖和二等奖。   我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另一个抓手是心理健康教育。迄今为止,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月”包括“感恩惜福,快乐人生”主题讲座、“助人自助”等感恩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情景剧、专题讲座和团体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关于感恩心理的思想,培养其用感恩促进内心和谐、促成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例如,今年我校策划并举办了“5?25‘关爱彼此?健康你我?感恩社会’爱心慢走暨‘希望教师’联合劝募行动”活动,其具体形式为学生陪教师、同学及身边的家人朋友散步,爱心企业根据参与人数,以学校的名义为山里的孩子和教师捐款。爱心慢走和联合劝募活动把公益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融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同时启迪学生每天给生命黄金半小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与心灵对话、与未来对话。
  注重榜样的力量,让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中国教师》:学生无须意志努力就有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才是感恩教育成功的标志,你们的感恩教育是否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唐仁郭:学校在感恩意识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与媒体负面报道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较大的关系。我们由此认识到感恩教育不但需要有思想意识的引导,还需要有典型的树立和榜样的激励。因此,我进行了在学生群体中寻找感恩的榜样、树立感恩的典型的尝试,连续九年在全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评比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志强之星”,并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激励全校学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我校2004级本科生、2008级研究生贾金生同学就是一个“志强之星”的典范。他是一个贫困的苗族山村的留守儿童,但他成绩优异,不仅依靠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等解决了自身的学费问题,同时还将勤工俭学所得用于家乡公益事业,先后在家乡成立奖学基金会,建立爱心图书室,开展“绿森林计划”等系列服务留守儿童的活动。2007年,《广西日报》以《贾金生:特困未敢忘忧国》为题,在头版报道了他的事迹。2009年他还被北京《移山》公益栏目评选为“08年度愚公人物”。
  在贾金生的带动下,许多大学生开始自发自觉地组建公益社会服务团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由多个学院的贫困生共同组建的“一点点阳光”公益服务团队,已经为桂林市三所农民工小学捐建了“爱心图书室”。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的同学们自发组建的“小蚂蚁”团队,已经连续五年利用暑假和业余时间到桂林贫困乡村开展艺术支教活动。学校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自发地成立了班级、年级的学习就业奖励基金,用于鼓励班级、年级更多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更多的同学就业。现如今,为社会服务、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已经成为我校的风尚,感恩教育已初见成效。
  多方引领,不断创新,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中国教师》:我国的很多地区、学校和单位都开展过感恩教育,但鲜有形成长效机制者。贵校如何确保感恩教育入耳、入心,如何确保感恩教育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仁郭:自治区主席马飚在2012年全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对如何做好“十个感恩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马飚主席的指示给我校的感恩教育和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我区“两会”的指示精神,我校正在着手制定方案,研究如何把以上“十个感恩教育”的内容全方位地融入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做好感恩教育“三进”工作,即进教师讲稿、进课堂、进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我们将不断创新感恩教育载体,不断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开好思政课程,加强其他学科渗透感恩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其次,遴选出有影响力的活动,并将其作为品牌活动固定下来,坚持开好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再次,用好宣传阵地,在校园网、校报上经常性地刊发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章;最后,我们还将结合广西的实际,充分利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中感恩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
  不论是将要为人师的学生,还是将会进入其他各行各业的学生,是否具备感恩精神,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将坚持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不断探索和创新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力度,构建感恩教育的立体化模式,尽快建立和完善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李德刚)
其他文献
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发团队。该团队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德育核心问题,把学校的德育纳入校本课程来研究实施,确立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策略,即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游戏或教学活动,用看、说、演、
孙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语义学。  《中国教师》: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当前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象对90后、00后青少年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孙炜:现在这个时代的种种特点,高速发展的社会节奏、多元文化、网络语言、大众传媒语言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不规范。  首先,受网络语言的影
公交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带起一地翻滚飞舞的黄色杨树叶,我凝神望着车窗外连绵起伏的丘陵,夕阳给群山描了红色的轮廓,群雁南飞,也被晚霞所晕染。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突然,我看见路边出现丛丛点点的黄色,那不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吗?刹那间,我意识到,这是我第三次见到野菊花了!三年了,我已经在这个地方支教三年了。树叶翻滚中,公交车继续向前飞驰,我看着那斑斑驳驳的片片野菊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陷入深深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一种愈久弥新、充满生机的教育形式,叙事德育在我国德育理论探讨和德育课堂实践中不断兴盛和发展,尤其在小学德育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并广为应用。但无可否认的是,由于认知的偏颇、研究视野的局限以及缺乏对效果的科学评估,叙事德育在进行素材选择时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使叙事德育在德育课堂中的价值还远未达到应有的发挥。  如何通过科学的研究,澄清叙事德育的本来面目,有效指导
2013年5月1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对策研讨会”在政策院会议室召开。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教授,北京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陈洪捷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政策院教育财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杜育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洪成文
尹冬冬,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团团长、校党委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42年出生于重庆,195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64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近年来主要科研方向为:光电转化新材料的合成;抗病毒、抗癌药物的合成研究等。毕业至今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有机化学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任理学、教育学研究生导师等。曾获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主编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道出了国人的心声,也为我们的教育铺好了道路,即上下齐心努力,实现梦想,超越自己。  对教师而言,我们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梦就是“教育梦”,它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勾画了一幅理
教育现代化  能与时俱进地用现代教育手段传达现代教育信息,培养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这就叫做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有这“三性”才算是具有现代性。  教育最优化  最优化是对所有教育工作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最优化是指在当时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最少而获得的效果最好。曾经有人问过我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不能说什么
綦春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全美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师》:2011年版课程标准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即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四基”,除了教师熟悉的“双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您能否为大家
与赵介平老师相识,是在上海的一次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上,那一节是朱震国老师作讲座,谈到语文课的朗读,随堂叫起一个学员来读《马说》,那位学员正是赵介平老师。他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朗读赢得所有在场同行的热烈掌声。一篇文言文,竟可以读出如此韵味,当时让同为语文老师的我自叹弗如。我后来知道,赵介平老师凭借以朗读为特色的课堂教学,多次在省级和国家级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  事隔四年,我县组织语文教师暑期培训,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