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在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验实践教学的问题。正是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磨合期长,适应性差,难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难以满足工作的要求。本文结合专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分析经管类本科实验教学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管类本科实验教学的合理定位和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和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实践性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03
长期以来,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知识学习书本化,教学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对实践操作没有实际体验,导致对理论知识难以深人理解、融会贯通。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单纯的理论学习,也难以激发爹生创新精神,以致学生毕业后面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思维僵化,适应工作、创新工作的能力不够。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推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重建新型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齐抓,进一步丰富提升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学生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模糊
有一种观点认为,增加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课的数量,就是重视实验教学,这是一个极端的错误。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首先要考虑学校的类型、所处的地区、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将要服务的区域等因素,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分析,应在明确定位后再进行建设。在条件不成熟、未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之前就一味地盲目投入建设,其结果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建起的实验室将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实验教学零散而不成体系
由于扩招的原因,许多学校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新专业仓促上马,致使“思考不充足、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完备、实施不齐备”成为了普遍现象。之后为了迎接新专业的评估,而增设了实验室、购置了实验设备等,在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后,再逆向制定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学计划,以至于实验计划的执行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甚至无法彻底执行。这种被动的“补救式”的实验教学计划的制订方式,其结果导致实验教学零散而不成体系。
(三)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普遍性原则,既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而现行管理体制导致了二者无形的分离,很多学校的机构设置,在学校的层面上既有“教务处”,又有“实验教学管理处”,二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作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部门存在。从二级学院层面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属不同的领导分管,极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割离。
(四)缺乏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项目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的开设完全从属于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实验以课内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为主,实验的目的以验证理论为主,操作性、验证性的实验所占的比例偏高,而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及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极低,学生在做实验时无需思考,只要按实验指导教程进行操作即可,其过程是“书本—操作”的机械过程,缺少“书本—大脑(思考)—操作(验证)—大脑(再思考)—创新”的思维加工过程。
(五)违背了学生认和发展的规律
本科教学实验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的顺序加以排列。现实中教师在安排实验课程时,常出现顺序颠倒的混乱现象。例如,为了参加某专业竞赛,教师会特意把部分实验课程提前或推后,出现综合性实验在前,基础性实验在后的情况,由于缺乏知识基础,学生在试验中仅凭感觉进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的目的。
(六)缺少实力雄厚的实验教学师资团队
教师不愿意承担经管类实验课,其原因有以下三个:首先,经管类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实际操作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实验准备所耗费的时间比单纯的理论课要多得多;其次,在综合知识的掌握及与社会接轨方面,对教师也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实验内容、方法的更新;再次,一般实验课的课时费(报酬)普遍低于理论课,导致有的实验课多年来仅有一位教师任课,而依靠单打独斗是不利于促实验教学发展的。
二、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其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一下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行为模拟、企业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等四个模块。
(一)企业资源规划(ERP)模块
本实验旨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开发、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以在ERP软件这一共同的管理与技术平台上融会主修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在与其他相关专业互动过程中强化自己的主修专业技能。
(二)企业行为模拟模块
企业行为模拟实验,是一次综合性的管理实务和实践、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素质扩展型实验,缩短理论教学与管理职业岗位的管理,提高综合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求。本模块模拟经营一个经过三年创始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产品为全自动洗衣机、电脑和数码相机。由8人进行职位分工,借助ERP软件,模拟经营企业两年。制定企业决策并贯彻实施,经营过程中记录企业的财务、生产、供应链等方面的变动与业务流程。各职位人员分工协助,合理使用用友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经营结束后,对两年模拟经营,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出企业经营报告。
(三)企业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模块 以生产制造企业业务为中心架构项目内容体系。生产制造企业较典型、较全面地体现了企业运作与管理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与供应商、客户、银行、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信息中心、会计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一系列经济组织发生错综复杂的往来关系。鉴于此,首先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中心架构本项目内容体系。本模块是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沿着物流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方向拓展项目内容体系
以生产制造业务为主的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内容体系,提升为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络状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内容体系,真正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校内仿真实习基地。
2、着重开发、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决策能力、综合执行能力
对处于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仿真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总学时240,总周数6周,大学四年级第1学期开设,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政学、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为新闻学、法学、广告设计等3个非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
为了使理论教学在“仿真综合实习”中得到深化,除开设一系列研究设计型实习项目外,各个单元还设有“思考与研究”栏目,举办专题论坛,实行学生科研立项制度,引导与组织学生对仿真综合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量经济与管理现象自觉地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探索。为了避免实习内容的简单重复,分别实习的不同阶段,对实习的成效和成果提出不同的要求。实习前期,强调业务的系统运作;实习后期,将常规性、程序化业务尽可能推到后台借助计算机软件去处理,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非常规性、非程序化、带有较强的研究设计性、综合决策性的业务上来,以切实加强学生研究设计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四)校内创业创新实践模块
根据学生“情商水平高,动手意识强,学习往往靠兴趣驱动”等层次群体特点,全面规划课堂、校园和社会全方位教学,要求学生“课内认真起来,课外忙碌起来,用足四年时间(即利用好假期)”,通过“兴趣引导、师生互动、科研训练”教学模式,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以实践引导与检验教学,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因材施教培养人才、涵育人才、发现人才。
三、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
(一)明确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目标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应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成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建成覆盖全民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实现与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支持开放大学开展社会化服务,构建以开放大学为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终身教育网络。因此,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保学校经管类课程“单项型实验、课程综合型实验、专业综合型实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型实验”实验教学体系有一个坚实的平台
2、确保实验项目内容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教与学组织形式体系、学习成效考核内容与方法体系有一个科学、实用的管理机制
3、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有一个先进、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
1、实验教学管理创新
在实验教学方面,由教务处牵头统一制定并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的政策文件包括: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新开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标准,校级精品实验(实训)试点建设立项,课程设计,仿真实习教学安排,实验教学档案,实验软件需求,实践教学执行计划,实验教学检查等制度规范,并通过教学文件、工作计划、工作会议等形式具体落实各项措施。
2、实验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在实验队伍方面,由人事处、教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职能,基本任务,工作机制、实验设计岗、实验教学岗、实验技术岗、实验管理岗等岗位职责,管理与绩效考评、工作量及其报酬核算、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3、实验管理模式创新
在管理模式方面,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中心机构设置、岗位编制、考评机制、单专业实验分散管理与跨专业集中管理模式、虚拟教研室设置、实验教学四只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4、设备环境要求
在设备与环境方面: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基建处、后勤集团、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实验场地、教室、经费、设备设施、耗材、安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四、结束语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工作特性,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仿真实验室,开发模拟实战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经管类实验教学水平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赵文会.工科院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2] 张春菊.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3] 李芒环.论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J].高教高职研究,2013(2).
[4] 余建潮.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实践性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03
长期以来,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知识学习书本化,教学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对实践操作没有实际体验,导致对理论知识难以深人理解、融会贯通。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单纯的理论学习,也难以激发爹生创新精神,以致学生毕业后面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思维僵化,适应工作、创新工作的能力不够。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推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重建新型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齐抓,进一步丰富提升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学生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模糊
有一种观点认为,增加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课的数量,就是重视实验教学,这是一个极端的错误。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首先要考虑学校的类型、所处的地区、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将要服务的区域等因素,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分析,应在明确定位后再进行建设。在条件不成熟、未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之前就一味地盲目投入建设,其结果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建起的实验室将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实验教学零散而不成体系
由于扩招的原因,许多学校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新专业仓促上马,致使“思考不充足、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完备、实施不齐备”成为了普遍现象。之后为了迎接新专业的评估,而增设了实验室、购置了实验设备等,在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后,再逆向制定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学计划,以至于实验计划的执行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甚至无法彻底执行。这种被动的“补救式”的实验教学计划的制订方式,其结果导致实验教学零散而不成体系。
(三)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普遍性原则,既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而现行管理体制导致了二者无形的分离,很多学校的机构设置,在学校的层面上既有“教务处”,又有“实验教学管理处”,二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作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部门存在。从二级学院层面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属不同的领导分管,极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割离。
(四)缺乏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项目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的开设完全从属于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实验以课内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为主,实验的目的以验证理论为主,操作性、验证性的实验所占的比例偏高,而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及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极低,学生在做实验时无需思考,只要按实验指导教程进行操作即可,其过程是“书本—操作”的机械过程,缺少“书本—大脑(思考)—操作(验证)—大脑(再思考)—创新”的思维加工过程。
(五)违背了学生认和发展的规律
本科教学实验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的顺序加以排列。现实中教师在安排实验课程时,常出现顺序颠倒的混乱现象。例如,为了参加某专业竞赛,教师会特意把部分实验课程提前或推后,出现综合性实验在前,基础性实验在后的情况,由于缺乏知识基础,学生在试验中仅凭感觉进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的目的。
(六)缺少实力雄厚的实验教学师资团队
教师不愿意承担经管类实验课,其原因有以下三个:首先,经管类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实际操作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实验准备所耗费的时间比单纯的理论课要多得多;其次,在综合知识的掌握及与社会接轨方面,对教师也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实验内容、方法的更新;再次,一般实验课的课时费(报酬)普遍低于理论课,导致有的实验课多年来仅有一位教师任课,而依靠单打独斗是不利于促实验教学发展的。
二、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其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一下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行为模拟、企业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等四个模块。
(一)企业资源规划(ERP)模块
本实验旨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开发、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以在ERP软件这一共同的管理与技术平台上融会主修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在与其他相关专业互动过程中强化自己的主修专业技能。
(二)企业行为模拟模块
企业行为模拟实验,是一次综合性的管理实务和实践、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素质扩展型实验,缩短理论教学与管理职业岗位的管理,提高综合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求。本模块模拟经营一个经过三年创始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产品为全自动洗衣机、电脑和数码相机。由8人进行职位分工,借助ERP软件,模拟经营企业两年。制定企业决策并贯彻实施,经营过程中记录企业的财务、生产、供应链等方面的变动与业务流程。各职位人员分工协助,合理使用用友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经营结束后,对两年模拟经营,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出企业经营报告。
(三)企业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模块 以生产制造企业业务为中心架构项目内容体系。生产制造企业较典型、较全面地体现了企业运作与管理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与供应商、客户、银行、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信息中心、会计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一系列经济组织发生错综复杂的往来关系。鉴于此,首先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中心架构本项目内容体系。本模块是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沿着物流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方向拓展项目内容体系
以生产制造业务为主的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内容体系,提升为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络状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内容体系,真正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校内仿真实习基地。
2、着重开发、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决策能力、综合执行能力
对处于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仿真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总学时240,总周数6周,大学四年级第1学期开设,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政学、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为新闻学、法学、广告设计等3个非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
为了使理论教学在“仿真综合实习”中得到深化,除开设一系列研究设计型实习项目外,各个单元还设有“思考与研究”栏目,举办专题论坛,实行学生科研立项制度,引导与组织学生对仿真综合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量经济与管理现象自觉地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探索。为了避免实习内容的简单重复,分别实习的不同阶段,对实习的成效和成果提出不同的要求。实习前期,强调业务的系统运作;实习后期,将常规性、程序化业务尽可能推到后台借助计算机软件去处理,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非常规性、非程序化、带有较强的研究设计性、综合决策性的业务上来,以切实加强学生研究设计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四)校内创业创新实践模块
根据学生“情商水平高,动手意识强,学习往往靠兴趣驱动”等层次群体特点,全面规划课堂、校园和社会全方位教学,要求学生“课内认真起来,课外忙碌起来,用足四年时间(即利用好假期)”,通过“兴趣引导、师生互动、科研训练”教学模式,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以实践引导与检验教学,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因材施教培养人才、涵育人才、发现人才。
三、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
(一)明确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目标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应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成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建成覆盖全民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实现与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支持开放大学开展社会化服务,构建以开放大学为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终身教育网络。因此,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保学校经管类课程“单项型实验、课程综合型实验、专业综合型实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型实验”实验教学体系有一个坚实的平台
2、确保实验项目内容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教与学组织形式体系、学习成效考核内容与方法体系有一个科学、实用的管理机制
3、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有一个先进、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
1、实验教学管理创新
在实验教学方面,由教务处牵头统一制定并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的政策文件包括: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新开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标准,校级精品实验(实训)试点建设立项,课程设计,仿真实习教学安排,实验教学档案,实验软件需求,实践教学执行计划,实验教学检查等制度规范,并通过教学文件、工作计划、工作会议等形式具体落实各项措施。
2、实验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在实验队伍方面,由人事处、教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职能,基本任务,工作机制、实验设计岗、实验教学岗、实验技术岗、实验管理岗等岗位职责,管理与绩效考评、工作量及其报酬核算、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3、实验管理模式创新
在管理模式方面,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中心机构设置、岗位编制、考评机制、单专业实验分散管理与跨专业集中管理模式、虚拟教研室设置、实验教学四只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4、设备环境要求
在设备与环境方面: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基建处、后勤集团、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实验场地、教室、经费、设备设施、耗材、安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四、结束语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工作特性,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仿真实验室,开发模拟实战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经管类实验教学水平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赵文会.工科院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2] 张春菊.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3] 李芒环.论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J].高教高职研究,2013(2).
[4] 余建潮.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