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经济改革理论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f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蒋萌萌(1991.9-),女,汉族,新疆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研究生。
  摘要: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各国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让国家富强的经济理论,最为突出的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一脉相承,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及产生的效果上不尽相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是无止境,分析和比较两者的经济思想,对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列宁:邓小平:新经济政策:经济改革理论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初步探索了适合经济文化落后的苏联的发展道路,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新经济政策”。六十年后,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发展迟滞时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形成了系统的经济改革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虽然产生、形成、发展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跨越了六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它们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5个年头,开始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中国的经济走向如何,成为了主要关注的话题。比较两者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承前继往、同根同源
  (一)改革的目的相同
  改革的目的都是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国家经济,缓和社会主要矛盾,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认为国家现在内忧外患,无产阶级已经筋疲力尽,在这艰难的条件下,我们要为社会主义奠定真正的经济基础。邓小平在推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改革时也认为,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同
  马克思预言,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物质生产资料后由大众化掌控,商品生产就将不存在。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战争使得苏联农业经济频临破产,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余粮收集制引起了人民的不满,甚至还出现了危害社会稳定的暴动事件。因此列宁果断的开始了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改革。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在十年文革,百业凋零之时,在农村,农民接近赤贫,在城市人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党和人民的思想仍受“两个凡是”的禁锢,受苏联影响,建国后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完全倾向社会主义“老大哥”,断绝与西方和东欧各国的交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世情、国情出发,提出符合我国的经济改革理论,并付诸实践,形成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三)政策落脚点相同
  1,都是先从农村进行改革,然后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列宁主张首先是从解决农民问题着手。列宁认为我们改革应该从农村开始,并且工人阶级只有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才可以站稳脚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的比重占到总人数额相当大的比例。邓小平同志看准国情,将农村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广大的农村地区,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积极性、推广承包责任制。
  2,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放开所有制形式。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就只能容纳一种所有制形式,即不存在其他的所有制形式,只有单一的公有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战士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慢慢暴露,并且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迫使执政党不得不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列宁认为过度时期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会帮助苏维埃政权过度到社会主义。邓小平主张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认为无论怎么开放,得益处的是国家,是人民。在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的指导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资”企业、民营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突破单一的所有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式。
  3,主张发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功效
  马克思,恩格斯预言共产主义社会里不存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所以,不少共产党人在取得政权后急于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忽略本国的国情,贸然进行改革,导致社会混乱。1922年列宁认为新的经济改革政策不会改变工人阶级掌握领导权的本质,这种经济改革只是换一种方式和方法去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认为现阶段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遗留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列宁还认为国家要给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自由,从而鼓励他们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不应当有市场经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也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没有矛盾,市场经济只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手段而已。邓小平南方谈话就对党内乃至人民心中的疑惑做了清晰、明确的回答,并且从根本上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了。
  (四)认为经济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共产党人发现了在实践过程中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列宁去世前指出:“为了通过新经济政策使全体居民个个参加合作社,还必须经过整整一个历史时代。”①列宁充分说明了新经济政策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共产党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不可能达到共产主义的目标。邓小平的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理论或者是改革的政策都是在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的,将社会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们党基本路线,时刻惊醒共产党人在制定政策、方针时要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二、各具特色、大放异彩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虽然有内在的同一性,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时代不同,改革的一方面和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一)利用市场经济不同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不会改变国家的实质,改变的只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容许社会主义同力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农民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办法”②在继承了列宁的思想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的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③邓小平提出市场是一种经济手段,认为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经济和生产的手段,它不同于社会的基本制度,不代表社会的性质,既可以被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利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
  (二)农业改革道路不同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有三项,分别是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交换和鼓励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其中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和允许商品交换都是是为了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列宁从苏联的国情出发,大兴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改革走农村合作化的合作社道路。邓小平是在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采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适应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农村把集体的、家庭的、个人的有机的统一起来,不仅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要求,还符合我国农村现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而达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三)对外经济政策不同
  列宁将当时国家的经济成分归纳为五类,分别是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中对国家资本主义,列宁将其形式归纳为“租让”、“合作”、“代销”、“租借”制度。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和合作,并提出最早的对外开放形式租让制。邓小平从国情、世情出发,结合时代特色,总结历史经验,继承了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确立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资本主义更大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④提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应当是全、多,宽。
  (四)产生的效果不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摆脱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当时国家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在列宁去世之前新经济政策按照计划得以实施,但是由于列宁过早的离世,使得新经济政策未能在苏联的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所以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确立斯大林的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即主张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全盘集体化、侧重于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方向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与新经济政策相悖。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总结了前人宝贵的经验,吸取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邓小平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但使得我国拜托了经济危机,更甚者摆脱了当时的政治危机,使得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的增长。改革开放35年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全球化的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主义设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列宁新经济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五个年头,我们党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的格局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思想在其提出的三十多年后任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高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毛、邓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其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其创造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政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措施实质上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的继承,同时也是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进行对比,是对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出口继续难以好转、民生消费继续不振、由于城镇化推进,房地产泡沫化、通货膨胀加剧等,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84.
  ②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82.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17.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其他文献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与之前《劳动法》相比,该法亮点之一就是拓宽了无固定劳动期限合同的适用范围,并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进行了适度宽松。《劳动合同法》出台的目的本意旨在构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新法颁布伊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便爆发了诸多争端,进而引起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与激烈讨论。众多企业视新法如洪水猛兽,甚至产生了以
期刊
摘要: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来,经济法和民商法的发展逐步完善,两个法律部门之间也应建立和谐互补的关系。但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本是互相区别及关联的关系,本文将着重讨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研究提高参考意见。  关键词:经济法;民商法;区别;联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就已是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法学界围绕经济法与
期刊
作者简介:耿晨,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国际法专业。  摘要:无讼这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自古以来对国人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影响着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在研读了相关资料重新认识“法治”的基础上,并以儒家无讼思想为例,分析传统无讼观的内涵与存在必然。针对传统无讼观对我国法治进程的价值,从实际出发,进行了简单论述。探究传统无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有效
期刊
作者简介:黄森威,单位: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摄影艺术。  顺着时间的河流,不难发现摄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在达盖尔摄影术发明之时,摄影除了为少数传统绘画艺术家做透视参照的服务之外,更多的其实更像是先驱们的实验,一种只为抓住大自然现实的影像。之后小型相机出现,《生活》杂志的创办,纪实摄影正式登上人类的历史公众舞台,作为一种直观新闻报道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百分百真实现实的代言人。后
期刊
作者简介:施佳芮,重庆大学法学院2013级民商法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人类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已成为一种普遍交易方式。C2C交易模式成为最流行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之一。但是,电子商务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合同主体行为能力无法确定,使合同的效力产生瑕疵。我国现阶段立法并未针对电子合同的主体资格作出特殊规定,而实践中又多存在此问题,严重扰乱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
期刊
摘要:印度是一个联邦制的发展中国家,并与我国的国情相似。印度他们国家独立之后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印度经济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比较重要的出口国[1]。印度这一国家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是比较较早的。“早在1985年,印度总理拉吉尔甘地就喊出了‘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并同时引起了印度各部门对IT技术的重视和了解。”[2]。
期刊
作者简介:胡翠萍,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安徽理工学校经济管理专业部中级讲师。  摘要:社会经济空间体系与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内,文化具有较为宽广且巨大的影响作用,能够对地区经济运作发挥较大的作用。本文基于区域文化及其经济运作的联系进行发挥,探析地域文化创新在其经济运作发展方面会产生哪些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区域经济;文化创新  一、引言  文化被看做是生产力,其为现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科学技术是第一
期刊
作者简介:邓军辉(1979.11-),性别:女,籍贯:江西省南昌市,学历:大学专科,专业:工商管理,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州管理中心,职称:中级经济师。  摘要:由于经济体系和法律体系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以及立法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劳动合同法的履行、效力和违法责任,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
期刊
作者简介:甄小虎(1983.04-),男,本科,硕士,讲师,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摘要:自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零售连锁行业发展迅速,截止2013年12月,国内百强连锁企业的销售总额突破两亿元人民币,占整个零售商品总量的9%左右,由此看来,零售连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适合零售企业发展需求的模式,并对模式的
期刊
摘要:泉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素有“民营经济特区”之称,全市民营企业在2013年已达13万多家,GDP连续15年占据福建省首位的位置。鞋服产业是泉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品牌众多,但今年频繁的民营鞋服企业老板“跑路”事件使得泉州鞋服产业受到挑战。  关键词:福建泉州;鞋服企业;倒闭  2014年以来,发生在泉州鞋服企业的老板“跑路”现象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14年六七月份两个月中,泉州共有10家规
期刊